第80章 需要小心控制的变量-《特种兵穿越乡下肥妻》

  进入侦察连第一天,点名分班。

  连长是个精悍的中年人,眼神如鹰隼,扫过新入选的队员,在点到“凌宸”时,目光明显多停留了两秒。

  “到!” 凌宸出列,身姿挺拔,声音洪亮。

  连长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但那种审视的目光,凌宸很熟悉,和高诚班长最初看他时有点像,但更深沉,带着更强的目的性。

  分到班排后,同班的老兵们对这个名声在外的“新兵蛋子”态度各异。

  有好奇的,主动凑过来搭话,想摸摸底细,

  有不屑的,觉得传言夸大其词,不过是又一个被捧起来的“关系户”,

  也有漠然的,在侦察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光靠传言没用。

  第一次进行连队内部的体能摸底,四百米障碍场。

  凌宸刻意控制着速度,保持在第一梯队,但没有像在新兵连那样一骑绝尘。

  他知道,在这里过分张扬并非好事。

  然而,在通过云梯时,前面一个老兵可能因为手滑,失足跌落。

  凌宸几乎是在对方身体失衡的瞬间,单手抓住云梯横杆,身体一个迅猛而精准的摆动,

  另一只手闪电般探出,稳稳抓住了那名老兵的后背携行具,

  借力一带,将其安全地“放”回了云梯上。

  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流畅得不像救援,更像是一个高难度的战术动作。

  那老兵惊魂未定,落地后看着凌宸,张了张嘴,最后只化作一句:“谢了,兄弟。”

  凌宸只是点点头,继续完成自己的科目。

  这一次,不少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眼神变了。

  那反应速度,那对身体力量,精妙到毫巅的控制力,绝非普通老兵能有。

  传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真正的考验在专业训练中。

  侦察兵的专业技能五花八门:渗透侦察、引导打击、野外生存、多种武器操作、爆破、驾驶、通讯……

  每一项都需要极高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

  在体能和基础技能上,凌宸的优势是碾压性的。

  但涉及到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专业技术,他终于遇到了短板。

  比如复杂的电台操作,他记得快,

  但初期实际操作时,会因为手劲控制不好,而差点弄坏精密部件,又比如需要极强耐心和细致观察的潜伏侦察,

  他有时会因过于依赖超常的感官,而忽略了基本的战术纪律。

  他的班长,一个姓赵的二期士官,皮肤黝黑,沉默寡言,但眼光毒辣。

  他很快发现了凌宸的特点,学习能力恐怖,身体素质逆天,但有些地方带着“野路子”的习惯,需要打磨。

  一次夜间潜伏训练后,赵班长把凌宸单独留下。

  “凌宸,你的耳朵比兔子还灵,眼睛像夜猫子,这是天赋。”

  赵班长的声音很平静,“但侦察兵不是独狼。

  你的动作还不够‘轻’,你的气息隐藏得很好,但你的‘存在感’太强。

  真正顶尖的侦察兵,要像水融入水,像影子消失在黑暗里。你需要学会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藏’。”

  凌宸心头一震。班长的话,一针见血。

  父亲教他的是“显”,是压倒性的力量和气势;

  而侦察兵,很多时候需要的是“隐”。

  他引以为傲的底蕴,在这里反而成了需要小心控制的变量。

  “是,班长!我明白了。”

  凌宸沉声应道。他知道,这是新的挑战,也是必须跨越的门槛。

  从此,凌宸训练得更加刻苦。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完成科目,而是开始刻意锤炼那些“细微”之处,

  控制脚步声轻如落叶,调整呼吸绵长若无,甚至在极端疲惫下,努力降低自身那种因强大生命力而无意识散发出的“气场”。

  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老班长和战友们的经验,将那些用血汗换来的技巧,与自己独特的身体素质相结合。

  渐渐地,那个传说中“力大无穷”的新兵形象开始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侦察连官兵眼中,一个进步神速、能力全面、关键时刻极其可靠的新锐。

  当然,偶尔还是会有“传说”闪现。

  比如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小组断粮数日,大家饿得眼冒金星。

  凌宸凭借对植被、动物痕迹,远超常人的敏锐感知,找到了一处隐蔽的蜂巢。

  在其他人犹豫怎么对付,那些凶悍的野蜂时,凌宸脱下外衣蒙住头,动作快如鬼魅,

  硬是在蜂群反应过来前,徒手掰下了一大块蜂巢,虽然也被蜇了几下,

  但他那经过灵泉滋养的体质,对蜂毒的抗性,似乎也异于常人,红肿消退得极快,让同组战友看得目瞪口呆。

  一次实战背景下的对抗演练,

  那片被称为“秃鹫谷”的训练区域,地形复杂得令人头疼。

  干涸的河床交错纵横,风化严重的岩壁布满孔洞,稀疏的灌木和砾石,提供了有限的掩护。

  阳光炙烤着大地,空气因高温而扭曲,连风声都带着一股焦躁。

  凌宸所在的三班,奉命执行一次侦察渗透任务,摸清蓝军(敌方)在该区域的前沿部署。

  班长赵超经验丰富,行动极为谨慎,小队像影子一样在谷地中潜行。

  然而,他们遭遇的不是普通巡逻队,而是蓝军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阱。

  一支同样精锐的、擅长山地作战的蓝军特种侦察班组,早已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对他们的反包围。

  “砰!”

  一声并不响亮、却足够清晰的激光模拟发射器,声音划破寂静。

  位于侧翼掩护的队友头盔,瞬间冒起代表阵亡的红烟。

  “敌袭!三点钟方向,制高点!”

  赵超的低吼声,在单兵通讯器里响起,

  但几乎同时,通讯频道里,传来刺耳的电流干扰噪音,对方的通讯干扰开始了。

  “哒哒哒……”

  模拟空包弹的爆鸣,从多个方向响起,火力精准而猛烈,瞬间将三班压制在,一段干涸河床的凹陷处。

  流弹打得碎石乱飞,压得人抬不起头。

  “机枪手在十点钟岩石后!狙击手可能在两点钟那个山包的反斜面!至少还有一个小组在迂回!”

  观察手快速报出敌情,声音紧绷。

  尝试突围的火力点,刚一暴露,立刻招致更猛烈的打击。

  一名队员在试图转移位置时,被判定击中手臂,“伤亡”退出战斗。

  形势急转直下,他们被钉死在这片洼地,弹药消耗飞快,而且对方显然在慢慢收紧包围圈。

  “班长,通讯完全中断!弹药不多了!”

  副射手检查了一下弹匣,声音沉重。

  赵超脸色铁青,额头渗出汗水。

  他知道,如果这是真实战场,他们小队已经凶多吉少。

  常规战术在失去通讯和火力优势,且被对方抢占先机的情况下,几乎无法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