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四合院:我的系统是追到冉秋叶》

  "哐当!"

  大领导猛地站起身,椅子被撞倒在地。

  他难以置信地问:"你说什么?吹膜机已经研制成功?这么快?"

  从开始研发至今不过短短六天,何雨柱竟能完成机器的研制和制造,这样的速度实在惊人。

  何雨柱肯定地回答:"是的。”

  大领导立即说:"走,一起去看看。”

  两人来到研究室。

  看到吹膜机时,大领导震惊不已。

  何雨柱详细解释道:"吹膜机由主机、牵引、收卷和控制柜四大部分组成。

  主机包含螺杆、模具、风环、加热片、电机、减速机和风机等部件;牵引部分则由牵引胶辊、压花辊、牵引电机等组件构成......"

  他完整介绍了吹膜机的构造,并取出图纸:"这里有详细的制作流程、零件参数说明,以及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指南。

  如果温室大棚试验成功,这台机器将发挥重要作用。”

  大领导激动地接过图纸,只见上面不仅详细记录了各项参数,还配有精确的图纸标注。

  正如何雨柱所说,按照这份资料就能制造出吹膜机。

  何雨柱当场启动机器演示塑料薄膜的制作过程。

  亲眼目睹后,大领导彻底信服了。

  他连声赞叹:"太好了!柱子你真是个天才!居然真的研制出了吹膜机。

  毕业后一定要来工业部工作,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何雨柱微笑着......

  “以后我会认真考虑的,眼下最重要的是专心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弥补。”

  大领导赞赏道:“取得成绩也不骄傲,柱子,像你这样既有能力又谦逊的年轻人实在难得。

  我对你的温室大棚越来越感兴趣了,等它建成后,我一定得去看看。

  如果真能在冬天种出蔬菜,对老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何雨柱笑着回应:“应该不用等太久,很多作物生长周期很短。

  比如豆芽一周就能收获,小白菜和空心菜大约20天,生菜35天左右,油麦菜和苋菜40天就能成熟。

  而且像生菜,无论大小,甚至幼苗都能食用。”

  大领导虽然佩服何雨柱的才能,但对温室大棚仍持保留态度。

  毕竟自古以来,从未听说冬天能种蔬菜,仅靠钢管、棉被和塑料薄膜就能改变种植环境?不过答案很快就能揭晓。

  大领导说道:“到时候我一定到场。

  这些天辛苦了,一起吃顿饭吧,就当庆功宴!”

  何雨柱成功研制吹膜机的消息传遍工业部,研究员们纷纷惊叹。

  “他竟然真的造出了吹膜机!”

  “听说只用了六天,这年轻人简直是个天才!”

  “他才刚上大一啊,现在的学生都这么厉害吗?”

  “不是所有学生都这样,是他特别出色。

  你见过几个大一学生六天就能搞出机器的?”

  “唉,早知道他这么厉害,我该把实验室让给他,还能结交一位人才。”

  “可惜这机器用途似乎不大,只是生产塑料薄膜,能有什么用?”

  “是啊,感觉他的才华用偏了。”

  “听说大领导还和他一起吃了庆功宴!”

  工业部除了食堂,还设有专门的招待室。

  何雨柱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川菜:回锅肉、宫保鸡丁、夫妻肺片、东坡肘子。

  大领导看着桌上的菜,惊讶道:“柱子,你连川菜也会做?”

  何雨柱笑道:“八大菜系都学过一些。”

  大领导满脸惊讶:"什么?你竟然精通八大菜系,真是难得!"

  "普通厨师能掌握两三种菜系就算不错了。”

  "你不继续做厨师,真是厨艺界的遗憾啊。”

  何雨柱听出大领导在打趣。

  大领导夹起一口菜,露出陶醉的神情:"不愧是国宴级别的厨师,这手艺真是绝了。”

  "肉质鲜嫩爽滑,食材的本味完全保留。”

  "这火候的掌控,没有多年功底可做不到。”

  "感觉你的厨艺比上次见面时更精湛了。”

  何雨柱笑着回应:"我一直没放下厨艺,每天都要给妹妹做饭。”

  "做得多了,反而有了新的领悟。”

  大领导又尝了几道菜,连连称赞,忽然感慨:"唉,吃过你做的菜......"

  "以后怕是再也吃不下别人做的饭菜了。”

  何雨柱笑道:"赵叔,只要您需要,我有空一定来给您做饭。”

  如今何雨柱已是大学生,不再是专职厨师。

  若非重要场合,大领导也不会轻易叫他来下厨。

  毕竟不能耽误学业。

  但听到这番话,大领导很是欣慰:"好好好!"

  "有空常来家里坐坐。”

  "我经常和你婶子提起你。”

  "她早就想见见你了。”

  何雨柱点头应道:"一定找机会登门拜访。”

  饭后,何雨柱问道:"赵叔,之前做机器的材料费用是多少?"

  大领导连连摆手:"提什么钱,不用给!"

  何雨柱坚持道:"这不行,工业部的材料属于国家。”

  "如果我不付钱,就得您来垫付。”

  "您能把实验室借给我,已经是帮了大忙。”

  "这钱我必须给,否则心里过意不去。”

  大领导暗自赞许,何雨柱能这样为人着想。

  没有因为救命之恩就居功自傲。

  这样的品性实在难得。

  大领导欣慰地说:"这台机器你还要带走吗?"

  何雨柱摇头:"我只需要生产塑料薄膜,机器留着也没用。”

  大领导笑道:"这不就对了。

  机器留在工业部。”

  "你并没有带走。”

  "消耗的材料算是工业部自用,与你无关。”

  "反倒是你帮工业部成功研制出新机器。”

  "怎么能让你出钱呢?"

  不仅不能收你的钱,工业部还会向上级为你申请奖励。

  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但我们绝不会亏待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不能让热心人寒了心。

  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种花家,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饭后,何雨柱正要告辞。

  大领导取出一盒茶叶递给他:“我这儿没什么贵重东西,这茶叶你带回去尝尝,味道还不错。”

  何雨柱推辞:“真的不用。”

  大领导硬塞进他手里:“让你拿着就拿着。

  以后如果需要用实验室研发设备,随时来工业部,机器和材料都随你使用。

  只要出成果,一定为你上报,荣誉和奖励都不会少。”

  何雨柱点头:“好。”

  这时,工业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纷纷围了过来。

  老王笑道:“这位就是何雨柱同志吧?果然年轻有为!吹膜机是你 研发的?之前没借实验室给你实在抱歉,当时项目正在关键阶段,千万别往心里去。”

  老柳接话:“是啊,研究不能中断,否则肯定优先安排你。

  像你这样的人才,我们实验室求之不得。”

  其他研究员也七嘴八舌称赞:

  “年纪轻轻就能自主研制设备,了不起!”

  “好好深造将来必成大器。”

  “听说电动车也是你造的?这天赋不搞科研太可惜了。”

  “我年轻时可没这本事。”

  大领导看着这群人暗自摇头——当初借实验室时推三阻四,现在倒抢着来套近乎。

  他心知肚明:这些人看中了何雨柱的才能,想提前打好关系。

  不过他也乐见其成,毕竟这样的天才若能加入工业部,绝对是件好事。

  老王好奇道:“何雨柱同志,你研发这个吹膜机具体是做什么用的?”

  何雨柱笑着说道:“我打算建个温室大棚!”

  众人对这个新鲜词充满好奇,纷纷凑近想听个明白。

  何雨柱解释道:“温室大棚就是……”

  他将原理详细说明,这并非什么高深技术。

  反正迟早要献给国家,说出来也无妨。

  况且大棚涉及诸多技术细节,即便他们听了也造不出实用的温室。

  再说大家各自有研究任务,哪有工夫尝试他的大棚。

  听完后,众人连连赞叹。

  “要是柱子这法子能成,冬天就少饿死人了。”

  “是啊柱子,真希望你成功,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虽然不能增产,但冬天能吃上菜,老百姓日子也好过些。”

  “柱子,加把劲,早点把大棚建起来。”

  这时,一个研究员突然眼眶发红,转身离去。

  何雨柱有些疑惑。

  老王叹息道:“老李命苦,从前家里穷。

  冬天没菜吃,他爹挖野菜充饥,活活冻死了。

  怕是听你说起大棚,想起伤心事了。”

  何雨柱默然。

  这年头百姓日子艰难,才有那么多人拼了命要让国家富强。

  离开工业部,何雨柱找到古月歌。

  “柱子,屋子都收拾好了,材料备齐没?”

  古月歌一见他就兴奋地问。

  他早就盼着见识温室大棚。

  何雨柱笑道:“都齐了,塑料薄膜一会儿就到。

  咱们现在就去。”

  古月歌激动道:“太好了!”

  二人来到学堂路。

  走进大院,何雨柱看着整洁的院子点头:“学长,辛苦你了。”

  古月歌摆手:“这算什么,出点力气罢了。

  你搞技术才真不容易。”

  正说着,塑料薄膜运到了。

  何雨柱选好位置开始搭建大棚。

  忙活半天,温室大棚终于建成。

  古月歌惊叹:“柱子,换别人没个两三天根本弄不成,还是你厉害!”

  你的力气真是惊人,仿佛永远用不完似的。

  "你难道不会累吗?"古月歌喘着气问道。

  何雨柱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学过些功夫,这点活儿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