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四合院:我的系统是追到冉秋叶》

  何雨柱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能研制出世界一流的国产机床。”

  两天后,大领导将所有材料准备齐全送到了何雨柱的实验室。

  凭借这些材料和何雨柱过硬的机械技术,接下来的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声惊叫——

  工业部内回荡着凄厉的惨叫声。

  何雨柱刚踏出门外,老王就急匆匆从研究室冲出来,拽住他边走边说:"柱子出事了!我的助手操作机器时失手,整只手掌都被卷进去了。

  这是进口的毛熊设备,我们都不敢轻举妄动,怕伤得更重。”

  现场围满了人,见何雨柱到来纷纷让道。

  只见一个年轻研究员面色惨白地卡在机器里,工装早已被冷汗浸透。

  何雨柱厉声喝道:"散开!快取工具来!"

  他先取出银针为伤者止痛,又嘱咐老王:"蒙住他眼睛。”其实何雨柱心里清楚,这只手已经没救了。

  他小心翼翼地拆卸着机器,温声安抚:"别怕,马上就好。”

  当机器外壳卸下时,血肉模糊的景象让所有围观的技术员都沉默了。

  这样的悲剧他们见过太多——这些年轻的研究苗子,往往一个疏忽就会断送前程。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灵巧的双手就是第二生命。

  如今这个年轻人,恐怕再也无法亲手验证自己的理论了。

  对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年轻人声音发颤:"我不怕。”

  "可我还能继续做研究吗?"

  实验室里鸦雀无声,几位女研究员红了眼眶,死死咬着嘴唇不敢出声。

  有人冲出门口才敢放声痛哭。

  何雨柱沉默片刻:"为什么不能?"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广。”

  年轻人黯淡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尽管疼得直抽气,声音却比先前有力:"谢谢您!我绝不会放弃科研梦想。”

  这些进口设备的零部件环环相扣,毛熊国为防技术泄露,特意将多个部件熔铸成整体。

  即便能拆开外壳,也难窥内部玄机——毕竟缺少一颗螺丝都会影响运转,何况是核心部件。

  但何雨柱的目光像X光机般精准。

  他找到拆卸切入点,半小时后,满地零件间终于解放了年轻人的手臂。

  众人急忙送医救治。

  大领导拍着何雨柱的肩膀:"多亏你,这孩子才能保住性命。

  以后转二线工作,能继续搞研究就是万幸。”

  老王递来一支烟:"别太自责,干我们这行的谁没遇过意外?机器能伤血肉,毁不掉报国心。

  就算只能添块砖瓦,看着种花家强起来,这辈子就值了。”

  烟头明灭间,这个老研究员又回到了图纸前。

  在这群可爱的人心里,家国大义永远重于个人得失。

  众人默默擦净地上的血迹,实验室很快又响起键盘敲击声。

  何雨柱仔细清理了所有设备。

  他明白不能影响研究进度,迅速将机器零件重新组装好。

  三天后,水刀头、切割系统、润滑装置和支架组件都已制作完成。

  再过两天,整台机器就能完工。

  这天,老柳匆匆找来:"柱子,我们的设备出了故障,我检查半天也没找出原因。

  你来帮忙看看吧。”

  何雨柱跟着老柳来到车间。

  "哪台机器?"

  老柳指向一台车床:"就是这台,突然停止运转了。

  我对 设备的了解很有限,现在整个工业部就你最懂维修。”

  何雨柱取出探测软管开始检查。

  软管一端可深入机器内部,另一端装有放大镜,能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初步判断故障原因。

  他一手打着手电,一手操作探测软管。

  检查片刻后,何雨柱发现问题:"内部有零件老化碎裂,碎屑掉进了机器里。

  要修理必须拆开看看是否影响到其他部件。”

  老柳焦急道:"不会整台报废吧?现在设备这么紧缺,要是报废了不知要等多久才能补充。

  这会严重影响研究进度啊!"

  何雨柱说:"具体情况要拆开才能确定。”

  这次他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对老柳说:"老柳,这次你来拆装怎么样?

  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毕竟不是工业部的人,还要上学。

  等我离开后,你们遇到问题总不能每次都找 专家。

  现在学点维修技术,以后小问题就能自己解决。”

  老柳虽然点头,但显得有些紧张。

  对这些研究员来说,这些设备就像生命一样重要。

  他担心自己会搞砸。

  何雨柱安慰道:"别紧张,我会一步步指导你。

  如果发现问题,我会及时提醒。”

  其实这机器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复杂。

  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得知何雨柱要指导老柳拆解毛熊的机器,纷纷赶来围观。

  大家都想学点技术,以后遇到小问题就能自己解决。

  何雨柱指导老柳开始拆卸,外壳部分很快就拆完了。

  但内部结构才是难点,密密麻麻的齿轮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过对何雨柱来说,这些结构都很简单。

  他一步步指导老柳拆下所有零件,旁边的研究员则认真记录每个关键步骤。

  检查零件时,何雨柱很快发现问题:"这个齿轮和传动轴有磨损,必须用特种钢重新制作。”

  老柳有些为难:"特种钢倒是有,但切割需要特殊设备,申请流程很耗时。

  要不先用普通钢材凑合?等坏了再修。”

  何雨柱坚决反对:"普通钢材强度不够,强行使用会有危险。

  万一零件断裂,不仅机器会报废,还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老柳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擦了擦额头的汗:"是我考虑不周,差点酿成大错。

  多亏你提醒,柱子。”

  何雨柱理解地说:"你也是着急想尽快修好机器继续研究。”

  老柳无奈地说道:“看来只能暂停研究,向上级申请了。”

  何雨柱却提出不同意见:“其实还有另一个办法。”

  老柳和其他研究员都露出疑惑的神情。

  何雨柱解释道:“我正在研制一款高压水流切割机,已经完成大半,预计两天后就能投入使用。

  用它来切割特种钢完全没问题。”

  老柳十分惊讶:“水切割机?这不是鹰酱那边的技术吗?他们的弗兰兹发明的高压射流只能切割木头,连普通钢材都切不动,更别说特种钢了。

  柱子你是不是搞错了?”

  何雨柱坚定地回答:“没错,我研发的这款更先进,可以切割各种材料,特种钢也不在话下。”

  众人仍然将信将疑。

  老王劝说道:“柱子,水切割的理念确实很超前,鹰酱曾宣称它能切割所有金属,但实际只能处理木头。

  理论和现实往往存在很大差距,你别抱太大希望。”

  老王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深知研发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他不希望何雨柱因为期望过高而受到打击,毕竟这个年轻人天赋出众,前途无量。

  何雨柱没有多作解释,只是默默想着:再过两天,等机器研制成功,一切自见分晓。

  能否切割特种钢,等机器完成一试便知,比空口解释更有说服力。

  "我先回去研制机器,过两天设备完工再来帮忙制作零件。”

  说完他便返回车间继续投入研发。

  两天转瞬即逝。

  何雨柱终于加工完所有零部件,只待最后组装调试。

  第一台水切割机即将问世。

  正当他准备组装时,大领导推门而入:"柱子,刚搞到瓶茅台,中午喝两盅?"

  何雨柱心知大领导馋他手艺——来工业部这些天还没开过火。

  但眼下正是关键阶段,他坚持要先完成组装:"赵叔,这机器......"

  "机器又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大领导摆手,"人是铁饭是钢,吃完再弄。”

  "真不行,现在就差最后组装了。”

  "再要紧也得......等等!"大领导突然瞪大眼睛,"你刚才说什么?"

  何雨柱笑道:"水切割机研制成功,只待组装测试。”

  大领导这才注意到满屋的精密部件,声音都发颤:"真造出来了?"

  "嗯,不过您说得对,先吃饭吧。”

  此刻大领导却急得直搓手:"别别别,还是先组装!饭什么时候不能吃?"

  何雨柱本就是玩笑,当即开始组装。

  大领导寸步不离地守着,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若真如何雨柱所言,哪怕功效减半也足以碾压现有设备;忐忑的是想起查阅的资料——鹰酱的水刀仅能切割木材,若此机亦然,所有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何雨柱神色从容,不紧不慢地将机器组装完毕。

  他仔细检查线路是否通畅,确认各部件安装到位。

  约莫一小时后,水切割机终于制作完成。

  何雨柱微笑道:"现在可以试试效果了。”

  他拾起地上的钢管,置于操作台上。

  启动机器后,喷嘴射出一股水流,压力逐渐增大至100兆帕,形成每秒近千米的高速射流。

  钢管表面看似毫无变化。

  何雨柱关闭机器,水流停止。

  大领导面露失望:"柱子,失败很正常。

  那些研究员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

  况且没人能像你这样快速完成制作。

  他们通常要一两年才能造出一台机器,效果还不一定理想。

  别灰心,下次再试。”

  何雨柱笑道:"赵叔,谁说失败了?您把钢管拿起来看看。”

  大领导一愣:"没失败?"

  他疑惑地走近操作台,拿起钢管时才发现重量不对。

  只见手中握着半截钢管,操作台上还留着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