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四合院:我的系统是追到冉秋叶》

  何雨柱淡然点头:"闲暇时随手做的,不过是些小爱好。”

  陈姨倒吸一口凉气,连声赞叹:"你这般年纪竟有如此精湛手艺!单论工艺,已是四九城里数一数二的。

  这般天赋实在惊人,就算专攻木匠行当,也定能成就非凡。

  当真是天纵奇才!"

  王德发也惊叹不已:"柱子,你小子学厨没多久就成了国宴大师,又考上清北大学,如今连木工活都这般了得。

  这脑袋是怎么长的?旁人一辈子能做成其中一件就是造化,你倒好,样样都出类拔萃。”

  师母听得神色复杂,不由望向自家儿子王文华,眼中满是埋怨。

  王文华顿觉脊背发凉,苦着脸道:"娘,您别这么瞧我。

  儿子并非不成器,实在是何雨柱太过妖孽。

  莫说我,换谁来也比不过啊!您可见过谁像他这般年纪就有如此成就?这压根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众人见王文华那副憋屈模样,都笑得前仰后合。

  师母也忍俊不禁:"你这傻小子,还用你说?"

  "你要能有柱子一半本事,祖坟都得冒青烟。”

  何雨柱在灶台前忙活起来,一道道佳肴陆续上桌:

  鲤跃龙门、龙衔海棠、云河段霄、翠柳凤丝、三鲜瑶柱、龙凤柔情、坛子肉、四喜丸子。

  菜肴刚摆上桌,满座皆惊。

  色香俱全的菜品,光是品相就胜过许多大饭店的水准。

  王德发作为行家,敏锐地察觉到何雨柱的厨艺更上一层楼,几乎到了他难以企及的高度:"柱子,这些都是国宴菜式?"

  何雨柱点头应道:"没错,这道是鲤跃龙门,这是龙衔海棠......"他将八道菜名逐一细说。

  陈姨惊叹:"今天可算开眼了,竟能尝到正宗的国宴菜。”

  王文华盯着精致的菜肴直咽口水:"柱子,你这手艺绝了。

  我要是能做成这样该多好。”

  王德发毫不留情地泼冷水:"臭小子,趁早死了这条心。

  柱子现在的水平,连国宴主厨都未必比得上。

  你就过过眼瘾得了,别说这些不着调的话。”

  王文华瞪大眼睛:"柱子不是早就不当厨子了吗?怎么厨艺还在涨?"

  何雨柱轻描淡写地说:"可能平时给雨水做饭,不知不觉就进步了吧。”

  王文华听得直咂舌,这话也太气人了。

  随便给妹妹做做饭就能突破,自己苦练多年还卡在八级厨艺。

  更离谱的是,何雨柱都达到国宴水准了,进步居然还能这么轻松。

  别说王文华,连王德发都哑然。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就是收了这么个天才徒弟:"好小子,真给师父长脸。

  收你为徒,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何雨柱谦虚道:"都是师父教得好。”

  王德发心里明白,这徒弟的成就全靠天赋,自己可教不出这样的本事。

  但听着徒弟的奉承,还是乐得合不拢嘴。

  众人举杯相庆:"小年快乐!"

  众人品尝着何雨柱的手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德发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绝了!绝了!"

  他的厨艺远不及何雨柱,只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惊艳。

  其他人都沉浸在美食带来的愉悦中,整个大院就数何雨柱家最热闹,诱人的香气四处飘散。

  邻居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与此同时,聋老太太的屋里......

  诱人的香味让聋老太太不停地咽口水。

  她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个何雨柱太不懂规矩了,做了这么多美味佳肴,居然不知道给她送一份?

  她可是院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

  何雨柱倒好,只顾着自己享用,完全把她抛在脑后。

  "咕噜噜——"

  她的肚子开始 ,饥饿感越来越强烈。

  原本易中海说好要陪她过小年,热热闹闹地吃顿团圆饭。

  为此她还特意留着肚子,生怕晚上吃不下。

  谁知易中海突然晕倒入院。

  现在小年夜只剩她孤零零一个人,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更可气的是,除了易中海家,院里没人愿意来照顾她。

  壹大妈去医院照顾丈夫,聋老太太就像被遗忘了一样,独自待在冷清的屋子里。

  她决定去何雨柱家蹭顿饭。

  无论如何,先填饱肚子再说。

  来到何雨柱门前,她用力敲门。

  屋里欢声笑语不断,众人正吃得兴起,谁都没注意到敲门声。

  何雨柱其实听见了,却假装没听见。

  不用猜也知道,这时候来敲门的准是闻着香味来的邻居。

  他只想安安稳稳过个小年,可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

  至少等这顿饭吃完再说。

  众人吃得飞快。

  何雨柱做的菜实在太美味,大家都生怕动作慢了就抢不到。

  陈姨和师母也顾不上形象,双手仿佛不听使唤,只想多夹一筷子菜。

  “咚咚咚咚!”

  敲门声愈发急促,像是生怕屋里人听不见。

  “柱子!柱子!快开门!”

  聋老太太的喊声从门外传来。

  陈雪茹疑惑道:“柱子,外面是不是有人?我好像听见敲门声。”

  何雨柱点头:“嗯,是我们院的聋老太太,先别管她,大家继续吃。

  等吃完我再开门,免得她又倚老卖老来蹭饭,把咱们好好的团圆饭搅得一团糟。”

  众人听出他话里有话。

  陈雪茹问:“柱子,这老太太怎么回事?”

  何雨柱解释道:“后院的一个住户,无儿无女,现在跟易中海家搭伙过日子。

  她想让我给她养老,但我没这打算。

  我只想和妹妹过好日子,不想给别人养老。”

  王德发接话:“照你这么说,这老太太也不是善茬。

  易中海一直算计你给他养老,老太太跟他混在一起,肯定也掺和了。

  你不给她养老是对的,否则就得连易中海一家子一起养。

  当年你爸走后,院里没一个人帮你们,现在看你出息了就来算计,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别因为她是个老太太就心软,到时候拖累你们。”

  众人听完,恍然大悟。

  原本还觉得老太太无儿无女有些可怜,现在一听,那点同情顿时烟消云散。

  陈姨附和道:“你师傅说得对。

  陈姨活了大半辈子,见多了面善心狠的人。

  她们对你好,必定有所图。

  没有平白无故的好,你可千万别信她的鬼话。”

  何雨柱见大家关心自己,心里一暖,笑道:“放心,自从何大清走后,我早看透了。”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聋老太太的心思,我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所以我才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她。

  这次她上门,准是因为易中海住院没人伺候,闻见我家飘出的饭菜香,想来蹭吃蹭喝。

  咱们先把饭菜一扫而光,她就没辙了。

  要是让她吃上一顿,往后肯定天天来蹭饭。

  以这老太太的厚脸皮,绝对干得出来这种事。

  大伙儿纷纷点头,手上的筷子动得更快了。

  其实大家早就想放开肚皮吃,现在聋老太太一来,反倒给了个正当理由。

  转眼间,桌上的盘子就见了底。

  一个个撑得瘫在椅子上直哼哼。

  王文华摸着肚子直夸:"柱子,你这手艺绝了,撑死我了都。”

  陈姨有些担心:"好久没吃这么饱了,回去该不消化了。”

  王德发笑呵呵地说:"柱子,你这厨艺真是了不得。

  我筷子都停不下来,照这么下去,你怕是要成天下第一厨神咯!"

  陈雪茹笑着打趣:"柱子,要是天天在你家吃饭,我非得吃成个胖子不可。

  雨水妹妹,我可真羡慕你,有个这么会做饭的哥哥。”

  何雨水拉着陈雪茹的手:"雪茹姐想吃随时来呀,我哥天天都给我做饭呢。”

  说得陈雪茹脸颊微红,偷偷瞄了何雨柱几眼。

  何雨柱起身说道:"我去给老太太开门。”

  门一开,聋老太太就气冲冲地嚷道:"柱子!你耳朵聋啦?我敲这么半天门都不开,存心想累死我这个老太婆是不是?"

  何雨柱不紧不慢地说:"老太太您今年六十出头,身子骨硬朗着呢,敲个门能累着?您这是有什么事?"

  聋老太太使劲吸着鼻子,屋里飘来的香味让她直咽口水。

  这么近闻着,比在门外闻着更香了。

  她这辈子都没闻过这么香的饭菜味,光闻着就知道肯定有不少肉菜。

  老太太心里乐开了花,何雨柱吃得越好,她待会儿不就能跟着吃香喝辣了?

  聋老太太饥肠辘辘,顾不上回答何雨柱的话,径直就往屋里走。

  何雨柱伸手拦住她。

  "柱子,你这是不让我老太太进门?"聋老太太皱起眉头。

  "老太太,今儿是小年,都是自家人团聚。

  您和易大爷他们才是一家人,来我这儿不合适。”何雨柱语气坚决。

  聋老太太心里不痛快。

  何雨柱这番话,分明是把她当外人。

  以前易中海在院里时,她还没觉得何雨柱多重要。

  如今易中海两口子住院去了,她才真切体会到身边没个儿女照应有多难。

  没人做饭,没人买点心,夜里连倒尿壶的人都没有。

  这把年纪,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她暗下决心,非得把何雨柱培养成养老人才行。

  "易中海不是住院了吗?说好一起过小年的,现在饭也吃不成了。”聋老太太叹着气,"你屋里正做着饭,让我这孤老婆子凑合一口总行吧?"

  说着又要往里闯。

  何雨柱再次拦住她。

  聋老太太脸上顿时挂不住了,年轻时就不是好惹的主,如今虽然年纪大了把脾气压着,可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以她这把岁数,真要硬闯,何雨柱还真拦不住。

  聋老太太希望何雨柱日后能照料自己,因此不愿与他起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