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天气愈发炎热,白日蝉鸣聒噪,夜晚蛙声一片。桃源溪的水位因上游降雨而略有上涨,水流变得湍急了些。联合社的各项工作,在应对外部挑战和拥抱内部机遇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针对“百草堂”可能带来的干扰,林晚的策略起到了效果。联合社内部通过几次社员和村民大会,加强了保密教育和集体荣誉感宣传,大家心更齐了,对外来打探都保持着警惕。陆子川也成功与几家核心供应商签订了保价协议,稳住了原料渠道,同时开拓了两家新的备用供应商,分散了风险。市场方面,他加强了对大客户的维护,并成功将联合社的“生态共建”理念融入品牌故事,赢得了更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渠道商的青睐。
与此同时,那篇由县电视台资深记者撰写的、关于桃源村合作社转型升级和联合社带动共富的深度报道,在省农业频道和主要报刊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好评。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桃源村立足生态、科学种药、品牌兴农的探索历程,尤其突出了联合社吸纳周边村庄、统一标准、共享发展的新模式。这篇报道,不仅提升了“桃源印记”的品牌美誉度,也为联合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百草堂”那些小动作,在正面舆论的映照下,显得更加不入流,其干扰力度也明显减弱了。
外部压力暂时缓解,林晚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联合社的内部建设和长远发展上。
夏季是药材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一样都不能马虎。林晚几乎每天都顶着烈日,奔波在桃源村、清溪村和柳林村的药田之间。她不仅查看自家合作社的田,更仔细检查联合社示范田的情况。
在清溪村的一处黄精示范田,她发现部分植株叶片有发黄迹象,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壤和根系后,判断是近期雨水较多,排水不畅导致根部透气性差。她立刻指导村民开挖排水沟,并建议适当增施一些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林秘书长,您可真神了!我们都没在意这点黄叶子,您一看就知道毛病在根上!”清溪村的种植户老李佩服地说。
林晚擦擦汗,笑道:“李叔,种地如养娃,得细心。咱们现在种的是金贵药材,更得精心。以后遇到拿不准的情况,随时联系咱们的技术员。”
在柳林村的玉竹田,她发现有的田块杂草较多,与药材争肥争水。她并没有简单要求加大除草剂用量,而是建议村民采用人工除草与种植绿肥(如紫云英)覆盖地表相结合的方式,既控制了杂草,又改善了土壤结构。这种生态种植方式,虽然前期投入精力大,但长远看对药材品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更有好处,柳林村的村民在尝试后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更精细的管理模式。
除了田间管理,林晚还格外关注联合社内部的知识共享和能力提升。她定期组织三村的技术骨干交流经验,邀请王博士团队的研究生来做夏季田间管理的专题培训。她还推动建立了联合社的内部简报,定期分享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动态,促进各村之间的信息流通和经验借鉴。
盛夏的一个傍晚,雷阵雨过后,天空出现绚丽的彩虹。林晚从柳林村检查回来,虽然疲惫,但心情舒畅。她看到联合社的示范田里,药材长势普遍良好,村民们管理的积极性很高;看到清溪村和柳林村新建的几处集体仓储设施正在封顶;听到村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种植技术、市场行情。
这一切都表明,联合社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联合,更在实质上促进着沿岸村庄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村民观念的更新。
回到老屋,墨兰已经准备好了清淡的晚饭。饭桌上,墨兰告诉林晚,最近村里有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托人捎信回来,询问联合社的情况,表示想秋天回来发展。
“这是好事啊,妈!”林晚很高兴,“年轻人有知识、有闯劲,回来正好可以充实咱们的技术和营销队伍。联合社要发展,正需要新鲜血液。”
夜晚,林晚在灯下整理一天的工作记录,规划着下一阶段的工作。她想到即将到来的秋收,想到联合社首批产品的市场检验,想到省里那个生态治理项目的审批进度……千头万绪,却也有条不紊。
窗外月明星稀,夏虫啾鸣。林晚知道,夏天的辛勤耕耘,是为了秋天的丰硕收获。而联合社这棵新苗,只有经过烈日和风雨的考验,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在未来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福泽这一方水土和百姓。
针对“百草堂”可能带来的干扰,林晚的策略起到了效果。联合社内部通过几次社员和村民大会,加强了保密教育和集体荣誉感宣传,大家心更齐了,对外来打探都保持着警惕。陆子川也成功与几家核心供应商签订了保价协议,稳住了原料渠道,同时开拓了两家新的备用供应商,分散了风险。市场方面,他加强了对大客户的维护,并成功将联合社的“生态共建”理念融入品牌故事,赢得了更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渠道商的青睐。
与此同时,那篇由县电视台资深记者撰写的、关于桃源村合作社转型升级和联合社带动共富的深度报道,在省农业频道和主要报刊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好评。报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桃源村立足生态、科学种药、品牌兴农的探索历程,尤其突出了联合社吸纳周边村庄、统一标准、共享发展的新模式。这篇报道,不仅提升了“桃源印记”的品牌美誉度,也为联合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百草堂”那些小动作,在正面舆论的映照下,显得更加不入流,其干扰力度也明显减弱了。
外部压力暂时缓解,林晚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联合社的内部建设和长远发展上。
夏季是药材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一样都不能马虎。林晚几乎每天都顶着烈日,奔波在桃源村、清溪村和柳林村的药田之间。她不仅查看自家合作社的田,更仔细检查联合社示范田的情况。
在清溪村的一处黄精示范田,她发现部分植株叶片有发黄迹象,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壤和根系后,判断是近期雨水较多,排水不畅导致根部透气性差。她立刻指导村民开挖排水沟,并建议适当增施一些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林秘书长,您可真神了!我们都没在意这点黄叶子,您一看就知道毛病在根上!”清溪村的种植户老李佩服地说。
林晚擦擦汗,笑道:“李叔,种地如养娃,得细心。咱们现在种的是金贵药材,更得精心。以后遇到拿不准的情况,随时联系咱们的技术员。”
在柳林村的玉竹田,她发现有的田块杂草较多,与药材争肥争水。她并没有简单要求加大除草剂用量,而是建议村民采用人工除草与种植绿肥(如紫云英)覆盖地表相结合的方式,既控制了杂草,又改善了土壤结构。这种生态种植方式,虽然前期投入精力大,但长远看对药材品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更有好处,柳林村的村民在尝试后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更精细的管理模式。
除了田间管理,林晚还格外关注联合社内部的知识共享和能力提升。她定期组织三村的技术骨干交流经验,邀请王博士团队的研究生来做夏季田间管理的专题培训。她还推动建立了联合社的内部简报,定期分享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动态,促进各村之间的信息流通和经验借鉴。
盛夏的一个傍晚,雷阵雨过后,天空出现绚丽的彩虹。林晚从柳林村检查回来,虽然疲惫,但心情舒畅。她看到联合社的示范田里,药材长势普遍良好,村民们管理的积极性很高;看到清溪村和柳林村新建的几处集体仓储设施正在封顶;听到村民们茶余饭后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种植技术、市场行情。
这一切都表明,联合社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联合,更在实质上促进着沿岸村庄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村民观念的更新。
回到老屋,墨兰已经准备好了清淡的晚饭。饭桌上,墨兰告诉林晚,最近村里有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托人捎信回来,询问联合社的情况,表示想秋天回来发展。
“这是好事啊,妈!”林晚很高兴,“年轻人有知识、有闯劲,回来正好可以充实咱们的技术和营销队伍。联合社要发展,正需要新鲜血液。”
夜晚,林晚在灯下整理一天的工作记录,规划着下一阶段的工作。她想到即将到来的秋收,想到联合社首批产品的市场检验,想到省里那个生态治理项目的审批进度……千头万绪,却也有条不紊。
窗外月明星稀,夏虫啾鸣。林晚知道,夏天的辛勤耕耘,是为了秋天的丰硕收获。而联合社这棵新苗,只有经过烈日和风雨的考验,把根扎得更深,才能在未来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福泽这一方水土和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