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雨水明显丰沛起来。不再是初春的毛毛雨,而是淅淅沥沥、连绵不绝的甘霖。雨水浸润着土地,催生着万物。桃源溪的水流变得更加丰盈,河水泛着淡淡的土黄色,奔流不息。山上的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田野里的庄稼和药材一天一个样,绿得晃眼。
在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桃源村的发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新的机遇,如同雨后的春笋,悄然冒头。
这天下午,雨丝如织,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一位不速之客冒雨来访——是县文化旅游局的副局长,一位姓李的中年女士,戴着眼镜,说话温和但条理清晰。她是看到了省里的报道,又听闻了桃源溪治理工程启动,特意前来考察的。
“林顾问,福伯,打扰了。”李局长接过巧婶递上的热茶,道了谢,开门见山,“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实地看看咱们桃源村发展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的潜力。尤其是你们这个‘联合社 生态治理’的模式,很有特色。”
林晚和福伯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他们详细向李局长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联合社的运作模式、药材特色以及正在规划的生态康养体验项目,并带着她参观了作坊、药田和正在完善中的“桃源居”民宿。
雨中的桃源村别有一番韵味。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药田青翠欲滴,雨水洗过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泥土和草药的芬芳。李局长看得非常仔细,问得也很专业,从客源定位、特色项目到基础设施、接待能力,都一一了解。
“很不错,真的很有潜力!”考察结束,李局长显得很兴奋,“你们这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产业基础扎实,还有这么独特的草药文化,非常适合发展深度体验式的健康旅游。我们局里正在规划一条‘生态养生’旅游线路,我觉得,可以把桃源村作为一个重点节点来打造,在宣传推广、基础设施提升方面给予支持。”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意味着桃源村的“生态康养”产业,将获得官方的背书和资源的倾斜。
送走李局长,林晚和福伯等人回到办公室,心情都难以平静。雨水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这个好消息伴奏。
“福伯,这是个好机会,但也是个新挑战。”林晚很快冷静下来,分析道,“旅游一旦搞起来,人流大了,对咱们的环境承载、管理能力、服务水平都是考验。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一拥而上,坏了口碑。”
“晚丫头说得对!”福伯深以为然,“咱们得定下规矩,比如每天接待多少人,哪些区域开放,哪些需要保护,都得有章法。服务质量也得抓上去,不能给咱们‘桃源’牌子抹黑。”
就在他们商讨如何对接旅游发展机遇时,陆子川也从省城带回了另一个好消息。经过多次洽谈,一家专注于健康食品的电商平台,对“桃源印记”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愿意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利用其平台资源进行推广。
“这家平台口碑很好,用户群体精准,合作成功的话,我们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都能上一个台阶。”陆子川介绍道,“不过,他们对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机遇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但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现有的作坊产能、管理水平、人才储备,都面临着新的考验。
夜晚,雨还在下。林晚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着文化旅游局的初步建议和电商平台的合作草案。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内心更多的是兴奋和责任。她知道,桃源村正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每一次机遇,都是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台阶。
她提起笔,开始梳理思路,列出下一步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制定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完善联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绵密而持久,滋润着大地,也仿佛在催促着成长。在这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桃源村未来的轮廓,在灯下渐渐清晰起来。
在这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桃源村的发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新的机遇,如同雨后的春笋,悄然冒头。
这天下午,雨丝如织,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却暖意融融。一位不速之客冒雨来访——是县文化旅游局的副局长,一位姓李的中年女士,戴着眼镜,说话温和但条理清晰。她是看到了省里的报道,又听闻了桃源溪治理工程启动,特意前来考察的。
“林顾问,福伯,打扰了。”李局长接过巧婶递上的热茶,道了谢,开门见山,“我这次来,主要是想实地看看咱们桃源村发展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的潜力。尤其是你们这个‘联合社 生态治理’的模式,很有特色。”
林晚和福伯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他们详细向李局长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联合社的运作模式、药材特色以及正在规划的生态康养体验项目,并带着她参观了作坊、药田和正在完善中的“桃源居”民宿。
雨中的桃源村别有一番韵味。远山如黛,云雾缭绕,近处药田青翠欲滴,雨水洗过的空气格外清新,夹杂着泥土和草药的芬芳。李局长看得非常仔细,问得也很专业,从客源定位、特色项目到基础设施、接待能力,都一一了解。
“很不错,真的很有潜力!”考察结束,李局长显得很兴奋,“你们这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产业基础扎实,还有这么独特的草药文化,非常适合发展深度体验式的健康旅游。我们局里正在规划一条‘生态养生’旅游线路,我觉得,可以把桃源村作为一个重点节点来打造,在宣传推广、基础设施提升方面给予支持。”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意味着桃源村的“生态康养”产业,将获得官方的背书和资源的倾斜。
送走李局长,林晚和福伯等人回到办公室,心情都难以平静。雨水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为这个好消息伴奏。
“福伯,这是个好机会,但也是个新挑战。”林晚很快冷静下来,分析道,“旅游一旦搞起来,人流大了,对咱们的环境承载、管理能力、服务水平都是考验。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一拥而上,坏了口碑。”
“晚丫头说得对!”福伯深以为然,“咱们得定下规矩,比如每天接待多少人,哪些区域开放,哪些需要保护,都得有章法。服务质量也得抓上去,不能给咱们‘桃源’牌子抹黑。”
就在他们商讨如何对接旅游发展机遇时,陆子川也从省城带回了另一个好消息。经过多次洽谈,一家专注于健康食品的电商平台,对“桃源印记”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愿意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利用其平台资源进行推广。
“这家平台口碑很好,用户群体精准,合作成功的话,我们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都能上一个台阶。”陆子川介绍道,“不过,他们对产品质量和稳定供应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机遇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但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现有的作坊产能、管理水平、人才储备,都面临着新的考验。
夜晚,雨还在下。林晚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着文化旅游局的初步建议和电商平台的合作草案。她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内心更多的是兴奋和责任。她知道,桃源村正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每一次机遇,都是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台阶。
她提起笔,开始梳理思路,列出下一步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制定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完善联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绵密而持久,滋润着大地,也仿佛在催促着成长。在这个春雨绵绵的夜晚,桃源村未来的轮廓,在灯下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