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伏天,连夜晚都带着一股散不去的闷热。月亮悬在天上,像是被热气蒸得模糊了一圈光晕。合作社院子里的蚊虫绕着灯泡嗡嗡作响,反而衬得夜色更加深沉。
林晚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着联合社近三个月的账目。煤油灯的光晕在纸页上轻轻摇曳,将她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她刚送走最后一批来对账的村民,此刻终于得了片刻清静。
账面上的数字比去年好了不少,可她的眉头却微微蹙着。药材收购价涨了,但运输成本也在增加;民宿收入可观,但维护费用远超预期。每一笔进出的银钱,都像是一根根丝线,织成一张越来越复杂的网。
窗外传来几声蛙鸣,断断续续的。她起身推开半扇木窗,夜风带着稻田里的水汽扑面而来,稍稍驱散了屋内的闷热。月光下,新修的药材晾晒场泛着灰白的光,几个守夜人的烟头在远处明明灭灭。
“咯吱——”
院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林晚警觉地抬头,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灯笼走了进来。
“妈?”她有些意外,“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墨兰举了举手里的食盒:“给你送点绿豆汤,解解暑气。”她走到窗前,将食盒放在窗台上,“看你屋里灯还亮着,就知道又在忙。”
林晚接过还温热的绿豆汤,心里一暖。墨兰却不急着走,就着月光打量女儿疲惫的侧脸:“遇上难处了?”
“就是觉得...担子越来越重了。”林晚舀了一勺绿豆汤,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以前只管着合作社几亩地,现在要操心三个村的药材收购,还要管民宿的生意...”
墨兰静静听着,等女儿说完才开口:“记得你爹刚当上村医那会儿,也常这样半夜对着药方发呆。”她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柔和,“他说,治病不能光看表象,得找到病根。你现在管的这些事,就像是在给整个桃源村把脉。”
这话让林晚愣住了。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本泛黄的医案,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病人的症状、用药和调理之法。
“你看,”墨兰指着账本,“这些数字不就是桃源村的脉象?哪块地收成好,哪家日子还紧巴,都在这上面写着呢。”
夜风吹动账页,哗啦作响。林晚忽然觉得,那些枯燥的数字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大山叔扛着锄头咧嘴笑的模样,有巧婶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还有清溪村那些孩子追着卖货郎跑的欢快...
“我明白了。”林晚的声音轻快起来,“不能光盯着收支,得看清每笔账后面的活路。”
墨兰欣慰地点头,提起灯笼:“早点歇着,明天还要去清溪村看他们的新苗呢。”
灯笼的光晕渐渐远去,院子里重归寂静。林晚重新坐回桌前,账本上的数字似乎不再那么冰冷了。她提笔在页边空白处细细标注:这批黄精是清溪村周老汉家种的,他家儿子开春要娶媳妇;那笔民宿收入要留出一部分,给柳林村修整那条被雨水冲坏的山路...
蛙声不知何时又响了起来,此起彼伏,像是夜的低语。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着,将她的身影投在墙上,坚定而清晰。
这个夏夜,林晚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里,读懂了比盈亏更重要的东西——那些藏在账本背后,关于生机与希望的秘密。
林晚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着联合社近三个月的账目。煤油灯的光晕在纸页上轻轻摇曳,将她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她刚送走最后一批来对账的村民,此刻终于得了片刻清静。
账面上的数字比去年好了不少,可她的眉头却微微蹙着。药材收购价涨了,但运输成本也在增加;民宿收入可观,但维护费用远超预期。每一笔进出的银钱,都像是一根根丝线,织成一张越来越复杂的网。
窗外传来几声蛙鸣,断断续续的。她起身推开半扇木窗,夜风带着稻田里的水汽扑面而来,稍稍驱散了屋内的闷热。月光下,新修的药材晾晒场泛着灰白的光,几个守夜人的烟头在远处明明灭灭。
“咯吱——”
院门被轻轻推开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晰。林晚警觉地抬头,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灯笼走了进来。
“妈?”她有些意外,“这么晚了您怎么来了?”
墨兰举了举手里的食盒:“给你送点绿豆汤,解解暑气。”她走到窗前,将食盒放在窗台上,“看你屋里灯还亮着,就知道又在忙。”
林晚接过还温热的绿豆汤,心里一暖。墨兰却不急着走,就着月光打量女儿疲惫的侧脸:“遇上难处了?”
“就是觉得...担子越来越重了。”林晚舀了一勺绿豆汤,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以前只管着合作社几亩地,现在要操心三个村的药材收购,还要管民宿的生意...”
墨兰静静听着,等女儿说完才开口:“记得你爹刚当上村医那会儿,也常这样半夜对着药方发呆。”她的声音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柔和,“他说,治病不能光看表象,得找到病根。你现在管的这些事,就像是在给整个桃源村把脉。”
这话让林晚愣住了。她想起父亲留下的那本泛黄的医案,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病人的症状、用药和调理之法。
“你看,”墨兰指着账本,“这些数字不就是桃源村的脉象?哪块地收成好,哪家日子还紧巴,都在这上面写着呢。”
夜风吹动账页,哗啦作响。林晚忽然觉得,那些枯燥的数字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大山叔扛着锄头咧嘴笑的模样,有巧婶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还有清溪村那些孩子追着卖货郎跑的欢快...
“我明白了。”林晚的声音轻快起来,“不能光盯着收支,得看清每笔账后面的活路。”
墨兰欣慰地点头,提起灯笼:“早点歇着,明天还要去清溪村看他们的新苗呢。”
灯笼的光晕渐渐远去,院子里重归寂静。林晚重新坐回桌前,账本上的数字似乎不再那么冰冷了。她提笔在页边空白处细细标注:这批黄精是清溪村周老汉家种的,他家儿子开春要娶媳妇;那笔民宿收入要留出一部分,给柳林村修整那条被雨水冲坏的山路...
蛙声不知何时又响了起来,此起彼伏,像是夜的低语。煤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着,将她的身影投在墙上,坚定而清晰。
这个夏夜,林晚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里,读懂了比盈亏更重要的东西——那些藏在账本背后,关于生机与希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