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霜菊初采-《我的桃源空间》

  霜降前三天,鸡刚叫过三遍,东边的天际才泛起一丝鱼肚白,桃源村后山的菊花田里已经人影绰绰。深秋的晨露又重又凉,打湿了人们的粗布裤脚,带来刺骨的寒意,可大伙儿心里却揣着一团火,热乎乎的。

  林晚裹紧了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手里拿着一个细竹篾编的小簸箕,蹲在田埂边,就着熹微的晨光,仔细检查着今天要开采的这片杭白菊。经过她暗中用稀释灵泉水精心浇灌,这片菊花的长势远超寻常。花盘格外饱满厚实,花瓣层层叠叠,洁白如玉,甚至透出一种近乎莹润的光泽,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娇嫩。她伸出手,用指尖极轻地碰了碰花瓣,感受着那肥厚柔韧的质感,又凑近深深嗅了一下,那股清冽中带着甘甜的独特香气沁人心脾,她知道,火候到了。

  “福伯,”她直起身,朝着正在田头安排人手的老支书喊道,“露水一干,咱们就从东头这片开始采。赶在日头太毒之前收工,保住花的新鲜气儿。”

  “好嘞!听晚丫头的!”福伯中气十足地应着,转身对已经到齐的社员们挥了挥手,嗓门洪亮,“都听见啦?手脚放轻些,眼珠子放亮些!只挑这顶花带露、瓣子紧实、花托青绿的好花摘!老规矩,带梗一寸,别伤了根骨!”

  妇女们说说笑笑地散开,每人分管几垄花田,腰间都挎着细藤条编的小筐。巧婶是村里的巧手,动作最是利落,只见她手指翻飞,精准地捏住花梗,轻轻一掐,一朵完整的菊花便落入筐中,几乎听不到碰撞声。她一边采,一边对旁边刚嫁过来不久、还有些手生的年轻媳妇秀云笑道:“秀云啊,慢点不打紧,手上得轻。这花儿金贵着呢,咱们手上轻一分,晚丫头后面炒制的时候,那香气就能多留一分!”

  林晚也挽起袖子,戴上粗布手套,加入采摘的行列。她采得不快,但极其专注。指尖隔着布料触碰到那冰凉湿润的花瓣时,她能隐隐感觉到花朵中蕴含的一股温和而蓬勃的生机。这是她用稀释了无数倍的空间灵泉水小心滋养的结果,既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菊花的品质,使其香气和效用远超寻常,又不至于显得太过惊世骇俗。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山谷里最后一丝雾气,金灿灿的光芒洒在漫山遍野洁白的花朵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晕,空气里那股清冽甜香越发浓郁,几乎将整个山坡都熏透了。

  日头爬到一竿高时,第一批带着晨露采摘下来的鲜花被小心翼翼地用软布垫着,装进透气的竹篓里,由大山叔带着几个壮劳力,稳稳地挑着,送下了山,运到合作社新建的烘干房里。

  烘干房就在村尾溪边,通风极好。大山叔的儿子水生已经带人将阴干用的多层竹匾擦得干干净净,一层层架在通风阴凉的棚子下。巧婶领着妇女们紧随其后,将鲜花一朵朵、松紧得宜地铺在匾上,厚度均匀,既要保证透气,又不能压坏了娇嫩的花瓣。这是个细致活,需要耐心和经验。

  林晚跟着进来,仔细检查着铺好的菊花,又伸手探了探棚内的湿度和通风情况,叮嘱道:“大山叔,水生,这头两天的阴干最是关键。夜里得留人守着,定时翻动,千万不能捂着了,一捂,这花可就废了。”

  “放心,晚丫头!我晓得轻重!”大山叔拍着胸脯,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我和水生轮流守着,保证眼睛都不眨一下,误不了事!”

  看着烘干房里井然有序、人人尽责的景象,林晚心里踏实了不少。这些具体的、琐碎的、需要经验和体力的工作,必须依靠乡亲们。她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让大家都真正参与进来,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合作社这棵苗才能扎深根,长成大树。

  下午,林晚又去查看了山坡另一边的参田。林下参长得慢,但那些经过空间优化的参苗,明显根系更发达,钻出土的嫩茎也更粗壮,叶片油绿厚实,在秋阳下舒展着,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她又去看了试种的几亩黄精和玉竹,长势也都喜人。这些都是“桃源印记”未来计划推出的产品线,是合作社长远发展的根基。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边染成橘红色,林晚才拖着些许疲惫,却满心充实的身影回到老屋。灶房里,墨兰正坐在小凳上,往灶膛里添着柴火,锅里熬着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米香混合着松木燃烧的气息,格外温馨。沈墨前几天回省城杂志社处理一些工作积压,屋里显得有些安静。

  “妈,不是让您多歇着吗?这些活儿等我回来做就行。”林晚连忙接过母亲手中的火钳。

  “躺久了骨头都僵了,活动活动反而舒坦。”墨兰笑着站起身,用围裙擦擦手,“今天采花还顺利吗?我看大伙儿劲头都很足。”

  “很顺利,”林晚一边搅着锅里浓稠的粥一边说,“花的质量比去年还好。省城‘清心堂’的刘掌柜那边催得紧,等这批茶制好,估计又能给合作社添一笔不小的进项。”

  母女俩就坐在灶膛前的小凳上,橘红色的火光跳跃着,映在她们的脸上,温暖而宁静。墨兰看着女儿被火光勾勒出的、日渐沉稳坚毅的侧脸,轻声说道:“晚晚,你做得很好。不疾不徐,脚踏实地。这茶香里,有咱们桃源村的山水灵气,更有你和乡亲们滴下的汗水、付出的心血。这份实在和用心,才是最珍贵的。”

  林晚点点头,心里暖融融的,一天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她想起父亲笔记里那些艰深的植物学理论和冒险的足迹,或许,父亲和母亲当年追寻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扎根于土地、与自然和谐共处、靠勤劳和智慧创造的、踏实而长久的生机吧。

  夜色渐深,油灯如豆。林晚进入空间,例行照料里面的草药。她没有急于修炼,而是像老农伺候庄稼一样,耐心地查看阳草的长势,给几株移栽进来的试验性草药浇了点灵泉水。退出空间后,她坐在窗边的书桌前,就着灯光,细细翻看合作社的账目和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图。月光透过窗棂,静静地洒在纸上,也照在她平静而坚定的脸上。外面的世界或许仍有风浪,但此刻,守护好脚下这一方水土,带领乡亲们一步步过上好日子,就是她最大的心安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