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而充实的实践中悄然流逝,转眼间,陈铭老师带领的实践小组在桃源村已经驻村一个多月。盛夏的酷热渐渐被初秋的微凉取代,山间的绿色也开始染上些许金黄。
这段时间,桃源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陈铭和两位研究生的悉心指导下,合作社的药材种植管理更加精细化、数据化。每一块药田都建立了详细的生长档案,记录了从播种、施肥、除草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数据。村民们从一开始对“仪器测量”的新奇和不解,到后来逐渐习惯并依赖于这些科学数据来指导生产。
“福伯,您看这片黄精的叶绿素读数,比上周略有下降,结合土壤湿度数据,可能是最近雨水少,需要适当补水了。”赵磊拿着检测仪,认真地跟福伯分析。
福伯戴着老花镜,仔细看着仪器屏幕,连连点头:“有道理!以前咱们全凭经验,觉得地皮干了才浇水,现在有了这玩意儿,心里更有底了!科学种田,就是不一样!”
孙雪则帮着巧婶,将“桃源手作”的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确保了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她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几种草药的配伍提出了优化建议,使得“七白膏”的效果和肤感更上一层楼。
林晚更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的知识。她白天跟着实践小组下地,晚上则拉着陈铭请教各种问题,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药材药效的影响,到不同采收时间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她的问题往往既深入又切合实际,让陈铭都感到惊讶和欣赏。
“林顾问,你对草药生长特性的理解非常敏锐,很多直觉性的判断,和我们仪器检测的结果高度吻合。”陈铭由衷地赞叹,“如果你有机会系统学习现代农学和药学知识,成就不可限量。”
林晚谦虚地笑了笑:“陈老师过奖了,我只是从小在山里长大,对草木有些熟悉罢了。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她心里明白,这份“直觉”很大程度上源于《百草灵韵曲》赋予她的对草木生机的独特感知,但她无法明说。
除了技术的提升,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思想的碰撞。在一次关于合作社未来发展的讨论会上,陈铭提出了一个观点:“桃源村的药材品质卓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但要想持续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卖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上。长远来看,应该朝着‘生态康养’的方向发展,将优质的药材、独特的山水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具有桃源特色的健康品牌。”
这个想法与林晚不谋而合,也让她思考得更深。她联想到王博士之前提到的流域生态治理,一个更加宏大的蓝图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道地药材种植为核心,延伸发展生态加工和康养旅游,形成一条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这不仅能带动桃源村致富,更能辐射周边区域,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个想法让她心潮澎湃,但也知道前路漫漫,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源和时间。
实践接近尾声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让林晚感触颇深。孙雪在整理合作社历年账目时(林晚为了透明化管理,允许他们查阅非核心财务数据),发现合作社的利润率虽然稳步提升,但相较于市场上同类高端产品的售价,仍有很大空间。她委婉地提出,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提升定价。
林晚看着账本,沉默了片刻,然后对孙雪,也是对在场的合作社骨干们说:“小雪,谢谢你的建议。但我们桃源合作社的初衷,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的定价,要保证乡亲们有合理的收入,也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这份事业长久。暴利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繁华,但细水长流、诚信经营,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和长远的发展。”
她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陈铭暗暗点头,对这位年轻的女村官更加敬佩。福伯、大山叔等人则是一脸欣慰,他们跟着林晚干,图的就是这份踏实和长远。
秋意渐浓,实践小组即将返校。离别前夕,合作社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欢送会。村民们拿出了自家酿的米酒、腌的腊肉、新收的花生,依依话别。陈铭代表小组,将整理好的实践报告、数据资料和一份关于桃源村药材产业发展的初步建议,郑重地交给了林晚。
“林顾问,福伯,各位乡亲,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和配合。桃源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这些资料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们回学校后,会继续关注桃源村,尽我们所能提供支持。”
林晚接过沉甸甸的资料,心中充满感激:“陈老师,赵同学,孙同学,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新的视野和希望。桃源村永远是你们的第二课堂,欢迎常回来看看!”
送别了大学的师生,桃源村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种植习惯,一种更加开阔的发展思路,一种更加坚定的前行信心。
林晚站在新作坊前,看着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峦,心中那份关于生态康养、关于绿色发展的宏大蓝图,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她知道,实现这个蓝图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但有了方向,有了这群可爱的乡亲,有了各方朋友的支持,她相信,桃源村的根,一定会扎得更深,枝叶,一定会伸向更远的天空。
这段时间,桃源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陈铭和两位研究生的悉心指导下,合作社的药材种植管理更加精细化、数据化。每一块药田都建立了详细的生长档案,记录了从播种、施肥、除草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数据。村民们从一开始对“仪器测量”的新奇和不解,到后来逐渐习惯并依赖于这些科学数据来指导生产。
“福伯,您看这片黄精的叶绿素读数,比上周略有下降,结合土壤湿度数据,可能是最近雨水少,需要适当补水了。”赵磊拿着检测仪,认真地跟福伯分析。
福伯戴着老花镜,仔细看着仪器屏幕,连连点头:“有道理!以前咱们全凭经验,觉得地皮干了才浇水,现在有了这玩意儿,心里更有底了!科学种田,就是不一样!”
孙雪则帮着巧婶,将“桃源手作”的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确保了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她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几种草药的配伍提出了优化建议,使得“七白膏”的效果和肤感更上一层楼。
林晚更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的知识。她白天跟着实践小组下地,晚上则拉着陈铭请教各种问题,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对药材药效的影响,到不同采收时间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她的问题往往既深入又切合实际,让陈铭都感到惊讶和欣赏。
“林顾问,你对草药生长特性的理解非常敏锐,很多直觉性的判断,和我们仪器检测的结果高度吻合。”陈铭由衷地赞叹,“如果你有机会系统学习现代农学和药学知识,成就不可限量。”
林晚谦虚地笑了笑:“陈老师过奖了,我只是从小在山里长大,对草木有些熟悉罢了。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她心里明白,这份“直觉”很大程度上源于《百草灵韵曲》赋予她的对草木生机的独特感知,但她无法明说。
除了技术的提升,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思想的碰撞。在一次关于合作社未来发展的讨论会上,陈铭提出了一个观点:“桃源村的药材品质卓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本身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但要想持续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卖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上。长远来看,应该朝着‘生态康养’的方向发展,将优质的药材、独特的山水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具有桃源特色的健康品牌。”
这个想法与林晚不谋而合,也让她思考得更深。她联想到王博士之前提到的流域生态治理,一个更加宏大的蓝图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道地药材种植为核心,延伸发展生态加工和康养旅游,形成一条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这不仅能带动桃源村致富,更能辐射周边区域,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个想法让她心潮澎湃,但也知道前路漫漫,需要更多的知识、资源和时间。
实践接近尾声时,发生了一件小事,却让林晚感触颇深。孙雪在整理合作社历年账目时(林晚为了透明化管理,允许他们查阅非核心财务数据),发现合作社的利润率虽然稳步提升,但相较于市场上同类高端产品的售价,仍有很大空间。她委婉地提出,是否可以考虑适当提升定价。
林晚看着账本,沉默了片刻,然后对孙雪,也是对在场的合作社骨干们说:“小雪,谢谢你的建议。但我们桃源合作社的初衷,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的定价,要保证乡亲们有合理的收入,也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这份事业长久。暴利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繁华,但细水长流、诚信经营,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和长远的发展。”
她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陈铭暗暗点头,对这位年轻的女村官更加敬佩。福伯、大山叔等人则是一脸欣慰,他们跟着林晚干,图的就是这份踏实和长远。
秋意渐浓,实践小组即将返校。离别前夕,合作社举办了一场简单的欢送会。村民们拿出了自家酿的米酒、腌的腊肉、新收的花生,依依话别。陈铭代表小组,将整理好的实践报告、数据资料和一份关于桃源村药材产业发展的初步建议,郑重地交给了林晚。
“林顾问,福伯,各位乡亲,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和配合。桃源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这些资料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我们回学校后,会继续关注桃源村,尽我们所能提供支持。”
林晚接过沉甸甸的资料,心中充满感激:“陈老师,赵同学,孙同学,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新的视野和希望。桃源村永远是你们的第二课堂,欢迎常回来看看!”
送别了大学的师生,桃源村恢复了往日的节奏,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种植习惯,一种更加开阔的发展思路,一种更加坚定的前行信心。
林晚站在新作坊前,看着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峦,心中那份关于生态康养、关于绿色发展的宏大蓝图,变得更加清晰和坚定。她知道,实现这个蓝图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但有了方向,有了这群可爱的乡亲,有了各方朋友的支持,她相信,桃源村的根,一定会扎得更深,枝叶,一定会伸向更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