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议论纷纷-《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

  \"别瞎说,那不是保密项目吗?\"旁边一个年轻工程师紧张地四下看了看。

  \"有什么不能说的,整个坦克研发部谁不知道?\"钱德胜不以为然,压低声音,

  \"听说他要搞什么125毫米滑膛炮,还有自动装弹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钱老,这话可不能乱说。\"坦克研发部主任李强端着餐盘走过来,脸色不太好看,

  \"'银星工程'是绝密级别,你这样公开谈论,是违反保密条例的。\"

  \"怕什么,\"钱德胜毫不示弱,

  \"难道我们还能跑去告诉北极熊不成?再说了,这种纯属幻想的东西,有什么好保密的?\"

  李强皱了皱眉:\"钱老,你这话就不对了。林工的设计虽然激进,但已经得到上级批准,我们应该支持。\"

  \"支持?\"钱德胜放下筷子,气呼呼地说,

  \"我干了三十年坦克,亲手参与了59式的研制,什么技术路线我不清楚?125毫米?自动装弹机?550毫米穿深?这不是做梦是什么?\"

  李强没有继续争辩,只是摇摇头,端着餐盘走开了。

  不远处,几个年轻工程师竖着耳朵听完,忍不住小声议论起来。

  \"你们觉得林工的设计靠谱吗?\"

  \"谁知道呢,不过他那个'山猫'确实厉害,白象国都给打怕了。\"

  \"但坦克不是火箭炮啊,复杂多了。而且125毫米口径,这炮塔得多大?就算炮做出来了,坦克怎么装得下?\"

  \"就是,而且就算技术上可行,实践起来也太难了。我看这次林工要栽跟头。\"

  同一时间,军工部赵部长的办公室里,气氛更加凝重。

  \"赵部长,这个'银星工程'恐怕有问题。\"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技术顾问皱着眉头,

  \"我们刚刚收到几个老专家的联名信,对林舟的设计提出质疑。\"

  赵部长接过信件,快速扫了一眼,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这帮老同志,思想还是太保守了。\"

  \"但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技术顾问继续说,

  \"125毫米炮的后坐力如何解决?炮塔平衡如何保证?自动装弹机的可靠性有多高?这些都是实际问题。\"

  \"林工难道没考虑过?\"赵部长反问。

  \"他提供了一些理论解释和小型实验数据,但从工程角度看,跨度实在太大了。\"

  技术顾问摇摇头,

  \"许多老专家认为,与其冒险搞这种'超前'设计,不如脚踏实地改进现有的59式。\"

  赵部长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对'山猫'火箭炮怎么看?\"

  技术顾问一愣:\"性能确实惊人,但那是火箭炮,技术路线完全不同...\"

  \"不,\"赵部长打断他,\"我是问,当初林工提出'山猫'设计时,你是什么看法?\"

  技术顾问有些尴尬:\"老实说...我当时也持保留意见。觉得太激进了。\"

  \"结果呢?\"赵部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现在'山猫'已经成了咱们的王牌武器,连北极熊和星条国都眼红。\"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

  \"不要小看年轻人的创造力。有时候,打破常规的思维,恰恰是突破的关键。\"

  技术顾问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赵部长。\"

  ……

  与此同时,军工部的各个角落里,关于\"银星工程\"的讨论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迅速蔓延开来。

  在工程师食堂,一场关于林舟设计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我赌一个月工资,那个125毫米炮不可能造出来!\"钱德胜拍着桌子说。

  \"钱老,您这就有点武断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反驳道,

  \"虽然听起来很离谱,但林工的'山猫'当初不也是被说成不可能吗?结果呢?\"

  \"那不一样!\"钱德胜涨红了脸,

  \"火箭炮是火箭炮,坦克是坦克。坦克炮的口径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涉及到整个坦克设计的平衡。125毫米?炮塔重心都保持不了!\"

  \"可如果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呢?\"另一个年轻工程师插嘴,

  \"林工提到的复合装甲技术,如果真能实现,重量分配问题就有解决方案了。\"

  \"哼,纸上谈兵!\"钱德胜嗤之以鼻,

  \"你去过车间吗?你知道冶金厂现在的工艺水平吗?咱们连100毫米炮管的合金都得小心翼翼,125毫米?做梦!\"

  李强从旁边走过,听到这番争论,停下脚步:

  \"各位,讨论技术问题是好事,但请注意场合和方式。专业争论应该在会议室进行,而不是食堂里大声嚷嚷。\"

  钱德胜不服气地哼了一声:\"李主任,你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你真信那些天方夜谭?\"

  李强沉思片刻,认真回答:

  \"我不确定所有技术都能完全实现,但我相信林工的基本方向是对的。与其一味质疑,不如共同努力,哪怕只实现一半,也是巨大突破。\"

  他的话让周围安静了几秒,随后又爆发出更激烈的讨论。

  办公楼的走廊上,两个中层干部低声交谈。

  \"你怎么看这个'银星工程'?\"

  \"说实话,有点悬。不过上头力挺,咱们只能配合了。\"

  \"听说北极熊那边刚试制了107毫米炮的样品,结果就被曝出各种问题,现在林工直接上125毫米,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谁知道呢,也许人家有独门秘方呢。反正我是持谨慎乐观态度,既不唱反调,也不盲目吹捧,静观其变。\"

  \"明智啊,兄弟。\"

  工程图纸室里,几个年轻技术员围着一张草图,小声讨论。

  \"你们说,林工是怎么想到这些设计的?这简直比科幻小说还离谱。\"

  \"可不是嘛,我听说他那个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比北极熊的实验样品还先进。\"

  \"会不会是...有什么特殊渠道?\"一个技术员神秘兮兮地说。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们听说过那个传闻吗?说林工其实是...特殊培养的人才。\"

  \"胡说八道!\"一个老技术员听不下去了,

  \"什么特殊培养,那是人家有真本事!别在这传小道消息。\"

  几个年轻人讪讪地闭了嘴,但眼神中的好奇和怀疑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