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查清楚龙国-《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西伯利亚的冻土。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片的老院士,是帝国原子能计划的元勋之一,他扶了扶眼镜,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统领同志,这份技术要求……非同寻常。”

  “精确检测同位素丰度,这是核燃料生产和后处理的关键技术。

  而他们提到的‘钆’和‘铪’,这是典型的‘可燃毒物’!这是第三代核电技术里,为了提高燃料利用率、延长反应堆运行周期的核心技术!我们自己的研究,也才刚刚进入理论阶段!”

  另一位负责军工的将军,脸色同样凝重:“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龙国人不仅在搞核电,而且他们一上来,瞄准的就是我们,甚至连星条国都未必完全掌握的尖端领域!他们跳过了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想一步登天!”

  “这怎么可能?”情报主管,一个代号“尤里”的冷峻男人,提出了质疑,“我们的情报显示,他们的内部还在为项目是否上马而争吵不休。

  一个连立项都充满争议的项目,怎么可能在技术路线上如此激进,如此……具有前瞻性?”

  老院士苦笑了一下:“尤里同志,这恰恰是最可怕的地方。

  这说明,在他们内部的政治争吵之下,有一股我们完全没有掌握的、强大的技术力量,在主导着这个项目的真正走向。

  这股力量的领导者,拥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超越时代的技术视野。”

  将军补充道:“统领同志,我们必须重新评估龙国的潜力。

  过去,我们认为他们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人口和不怕牺牲的意志。

  但现在看来,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迸发出惊人的科技创造力。

  ‘两弹一星’是这样,现在这个‘巨龙之心’,似乎也是这样。”

  “这是一种可怕的‘非对称’能力。

  当我们的力量体现在钢铁洪流和百万大军时,他们的力量,却体现在这种能够在关键时刻,实现‘技术爆炸’的组织力和民族韧性上。

  这种力量,比任何军事力量都更难以预测,也更难以应对。”

  “大总管”沉默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富有节奏地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轻响。

  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敲击声中蕴含的巨大压力。

  他想起了不久前,在“金新月”的那场耻辱性惨败。

  “天狼”导弹和那该死的全频段通讯压制,让他的“钢铁洪流”变成了活靶子。

  那次失败,让他第一次领教了龙国在军事技术上的獠牙。

  而现在,在民用领域,在关乎国家百年大计的能源领域,龙国人似乎又在创造一个让他感到不安的“奇迹”。

  这不是简单的国力竞赛。

  “大总管”敏锐地意识到,龙国正在走一条和他们、和星条国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他们不争一时的霸权,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像一个最耐心的棋手,在一个更宏大、更长远的时间棋盘上,默默地落下决定未来胜负的棋子。

  许久之后,敲击声停了。

  “大总管”抬起头,那双灰色的眼眸里,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他的目光,落在了情报主管“尤里”的身上。

  “尤里。”

  “在,统领同志。”

  “我要知道关于‘巨龙之心’的一切。”“大总管”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我要知道,那个拥有‘超越时代的技术视野’的领导者,到底是谁。

  我要他的全部资料,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天。”

  “我要他们的设计图纸,哪怕是一张废弃的草稿。”

  “我要知道,他们用什么方法,解决了我们都还没完全解决的材料学难题。”

  “动用‘委员会’在远东的所有资源,‘信使’、‘鼹鼠’、‘乌鸦’……全部唤醒。

  告诉他们,这不是一次常规的情报搜集,这是一场战争。

  一场决定我们未来五十年,还能否对东方的邻居保持战略优势的战争。”

  “不惜一切代价。”

  “是,统领同志!”尤里猛地站直身体,行了一个军礼,转身快步离去。

  会议室里,只剩下“大总管”一个人。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墙边的巨幅世界地图前。

  他的目光,越过帝国广袤的疆域,死死地钉在了那片熟悉的、巨大的雄鸡版图上。

  他的心中,没有“掌舵人”那样的绝望。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锐利的情绪。

  是警惕。

  是如同猎人发现了森林中一头正在极速成长的猛兽时,那种混杂着兴奋、不安和杀机的……高度警惕。

  他知道,那条沉睡的巨龙,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睁开眼睛了。

  它正在为自己,锻造一副全新的、足以支撑它翱翔于九天之上的……钢铁心脏。

  而他,必须在这颗心脏开始有力搏动之前,洞悉它的所有秘密。

  东海之滨,那座被命名为“巨龙之心”的庞大建筑群,在凛冽的海风中静静矗立,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

  但在它的核心,主控制室内,空气却灼热得仿佛能点燃纸张。

  这里是“巨龙一号”反应堆的心脏,也是整个龙国未来能源命运的审判庭。

  上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员,像一尊尊雕塑,钉在各自的岗位上。

  他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中央控制台那块最核心的仪表盘上——中子通量监测仪。

  林舟站在控制台的正中央,背后是“定海神针”秦老,身旁是脸色复杂、但此刻同样屏息凝神的马胜利。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沉稳地传遍了控制室的每一个角落,也通过专线,传到了千里之外的首都指挥中心。

  “报告各单位状态。”

  “一回路压力正常!”

  “二回路蒸汽发生器准备就绪!”

  “冷却系统运行稳定!”

  “………”

  一道道指令,一声声回复,像最精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啮合在一起。

  “所有无关人员撤离主控室。”林舟下达了最后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