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家做的炒货零嘴儿,准备拿到集市上卖的,相逢即是缘,请大家尝尝品鉴品鉴”
曼娘笑语晏晏的,话说着示意慧娘给几人抓些尝尝。
除了油纸,她们还带了两个木盘子,就是用来招揽顾客先尝后买的,毕竟这花生买来就贵,如今加了香料,费了人工,价格自然不便宜,若是旁人不尝,只怕不会轻易购买。
慧娘没有犹豫,伸手各抓了一把放在木盘上递给了对面几人。
“这怎么使得,花生可是贵的很。”
中年妇人反应迅速,一看是花生,忙摆手拒绝道。
那对小夫妻也反应过来,也跟着连连拒绝,甚至那小娘子越发无措起来,若不是自己唐突,旁人也不会如此,当即越发羞愧。
“不妨事,本就是做来自家吃的,只是家中弟妹觉得好吃,才想拿到集市上试一试,姐姐婶子不妨尝尝,给点意见让我们心里有底儿也是好的。”
曼娘话说的热络,表情亦是真诚,加上那甜香味跟炒货的香味直充人鼻息的,来回推拒了几回,盛情难却的,对面的几人只好一人伸手捡了颗。
那小娘子一路上被莫名的甜香味萦裹,此时见木盘里霜白色看不出什么东西的果子静静的散发着醉人的香甜气味,率先捡了颗小心翼翼的放进嘴里。
糖霜入口即化,小娘子本就嗜甜,甫一尝到甜味,就露出幸福的神色来。
咦~竟然有仁儿,她一脸惊奇的用力一咬,烤炙花生的酥脆在舌尖弥漫开来,满嘴生香,不同于糕点的软糯油润,这果子是香甜酥脆,酥脆中还带着股焦香,让人回味无穷。
各种丰富的口感携裹在一起,让她一脸惊艳的,忍不住又捡了一颗。
身旁的青年不爱吃甜,他捡了颗花生,心里还不由犯嘀咕,这花生粮油铺里就有卖的,她们何必大费周章的背到城郊去卖。
带着丝不以为然,“咔嚓”一声,他剥开了壳,正准备把花生塞进嘴里,不想用手一搓,那花生的胎衣竟然落了下来。
他一脸吃惊,忙塞进嘴里,当下眼神大亮。
油炸花生他是吃过的,自认为这是花生最好吃的做法,不想眼前这平平无奇的炒花生却是让他把油炸花生抛之脑后。
尝到嘴里他才确定,这花生绝对是炒过的,除了焦香味,还有一股若有似无的香料味儿,让人回味无穷,一颗下去竟让他意犹未尽。
程文书又捡了一颗,待三五颗下肚,反应过来手里抓了一把花生壳,颇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姑娘家里人自己做的?!这手艺不比福缘斋的炒货师傅差,不,我尝着比福缘斋的还强上一些,放心吧,姑娘定会大卖。”
程文书由衷的称赞道。
“这果子唤作什么,也忒好吃了些,我家官人说的没错,妹妹家里人手艺真不错。”
那小娘子也跟着附和。
“这是花生酥,又叫糖霜花生,娘子爱吃就多抓些,咱们就借二人吉言了。”
没有特意解释是她做的,曼娘听二人称赞,忍不住露出个笑来。
自己觉得好吃是一回事,被别人肯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不止夫妻二人,那中年妇人亦是赞不绝口的,众人的称赞把慧娘激动的脸色通红,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临到集市下车,那夫妻分别买了一包炒花生,一包花生酥。
姐弟三人也没想到,还没到地方呢,就先有了几十文的进账,惹的刚睡醒还迷糊的元宝瞬间清醒过来。
“这就卖钱了?!”
下了车的元宝一脸懵。
“这就卖钱了!”
慧娘骄傲道,元宝一脸崇拜的,看的一旁的曼娘哭笑不得。
那生花生一斤十五文,加上盐香料分摊下来多加三五文,这成本一斤就得二十文。
曼娘算了算,她准备一斤分做两份,一份半斤二十文,一斤就是四十文,如此算下来除去人工柴火,有四成左右的纯利润,这还是她们零售的情况下,若是大批量的给旁人寄卖,价格还得压一压,但薄利多销,总归是有得赚的。
此时揣着热腾腾的四十文钱,姐弟几个情绪高涨。
到了集市,已经是辰时中了,太阳也升的老高了。
为了赶早,几人没顾得上吃早食,此时到了目的地,皆是饥肠辘辘的。
好在集市已经成型,除了城郊的庄户人家提了自家的鸡蛋蔬菜来卖,还有卖饭食小吃的摊贩,亦有卖鸡鸭鹅猪狗猫这种生禽的摊子,生活气息浓厚。
比起城里装潢考究的铺子摊位,这集市显然接地气的多,但热闹却是不遑多让。
快二里路的宽绰街道,哪怕她们赶了早,此时摊位也被占的七七八八了,姐弟几人来不及说其他,随着那中年妇人赶紧占了个不算太偏僻的位置。
几人来之前就商量好了,先卖自家的炒货零嘴儿,等卖完了再去寻毛嗑山楂。
这两日做的花生不过二十来斤,做了一半炒花生,一半花生酥,用竹筐提着,倒也不占地方。
待几人放下竹筐,身旁的中年妇人也把自己带的东西摆了出来。
车上攀谈中得知这妇人姓赵,曼娘几人顺势唤了赵婶子。
“自家腌制的酱菜,不是什么金贵儿玩意儿,胜在干净,在城里没人稀罕,就带到集市上碰碰运气。”
赵氏见姐弟几个看过来,爽利的介绍道,话说着,把筐里的罐子一一拿了出来,竟然有七八个,看着沉甸甸的陶罐,曼娘几人吓了一跳,怪不得这赵婶子衣着俭朴,脸色沧桑,却舍得坐驴车,敢情是竹筐太重了。
“若不是怕抢不到好位置,我才舍不得那五文的驴车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的,都指着我一个人养家糊口,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里舍得浪费在这上头。”
赵氏一边把罐子打开,把里头的酱菜一样夹一筷子到自备的小碟子上,一边同曼娘姐弟闲话家常。
“公婆年岁都大了,好在身子尚算康健,我那男人是个不着调的,前些年嗜赌成性被人打断了腿,这才安分下来,有个儿子已经及冠,小时候家贫烧坏了脑子,成了痴儿,白长了个大个儿,但整日浑浑噩噩的,跟个七八岁的孩子似的,女儿是个好的,就是命不好,投到我们这样的人家,连份像样的嫁妆都置办不出,把孩子都耽误了。”
曼娘笑语晏晏的,话说着示意慧娘给几人抓些尝尝。
除了油纸,她们还带了两个木盘子,就是用来招揽顾客先尝后买的,毕竟这花生买来就贵,如今加了香料,费了人工,价格自然不便宜,若是旁人不尝,只怕不会轻易购买。
慧娘没有犹豫,伸手各抓了一把放在木盘上递给了对面几人。
“这怎么使得,花生可是贵的很。”
中年妇人反应迅速,一看是花生,忙摆手拒绝道。
那对小夫妻也反应过来,也跟着连连拒绝,甚至那小娘子越发无措起来,若不是自己唐突,旁人也不会如此,当即越发羞愧。
“不妨事,本就是做来自家吃的,只是家中弟妹觉得好吃,才想拿到集市上试一试,姐姐婶子不妨尝尝,给点意见让我们心里有底儿也是好的。”
曼娘话说的热络,表情亦是真诚,加上那甜香味跟炒货的香味直充人鼻息的,来回推拒了几回,盛情难却的,对面的几人只好一人伸手捡了颗。
那小娘子一路上被莫名的甜香味萦裹,此时见木盘里霜白色看不出什么东西的果子静静的散发着醉人的香甜气味,率先捡了颗小心翼翼的放进嘴里。
糖霜入口即化,小娘子本就嗜甜,甫一尝到甜味,就露出幸福的神色来。
咦~竟然有仁儿,她一脸惊奇的用力一咬,烤炙花生的酥脆在舌尖弥漫开来,满嘴生香,不同于糕点的软糯油润,这果子是香甜酥脆,酥脆中还带着股焦香,让人回味无穷。
各种丰富的口感携裹在一起,让她一脸惊艳的,忍不住又捡了一颗。
身旁的青年不爱吃甜,他捡了颗花生,心里还不由犯嘀咕,这花生粮油铺里就有卖的,她们何必大费周章的背到城郊去卖。
带着丝不以为然,“咔嚓”一声,他剥开了壳,正准备把花生塞进嘴里,不想用手一搓,那花生的胎衣竟然落了下来。
他一脸吃惊,忙塞进嘴里,当下眼神大亮。
油炸花生他是吃过的,自认为这是花生最好吃的做法,不想眼前这平平无奇的炒花生却是让他把油炸花生抛之脑后。
尝到嘴里他才确定,这花生绝对是炒过的,除了焦香味,还有一股若有似无的香料味儿,让人回味无穷,一颗下去竟让他意犹未尽。
程文书又捡了一颗,待三五颗下肚,反应过来手里抓了一把花生壳,颇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姑娘家里人自己做的?!这手艺不比福缘斋的炒货师傅差,不,我尝着比福缘斋的还强上一些,放心吧,姑娘定会大卖。”
程文书由衷的称赞道。
“这果子唤作什么,也忒好吃了些,我家官人说的没错,妹妹家里人手艺真不错。”
那小娘子也跟着附和。
“这是花生酥,又叫糖霜花生,娘子爱吃就多抓些,咱们就借二人吉言了。”
没有特意解释是她做的,曼娘听二人称赞,忍不住露出个笑来。
自己觉得好吃是一回事,被别人肯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不止夫妻二人,那中年妇人亦是赞不绝口的,众人的称赞把慧娘激动的脸色通红,笑意怎么也压不住。
临到集市下车,那夫妻分别买了一包炒花生,一包花生酥。
姐弟三人也没想到,还没到地方呢,就先有了几十文的进账,惹的刚睡醒还迷糊的元宝瞬间清醒过来。
“这就卖钱了?!”
下了车的元宝一脸懵。
“这就卖钱了!”
慧娘骄傲道,元宝一脸崇拜的,看的一旁的曼娘哭笑不得。
那生花生一斤十五文,加上盐香料分摊下来多加三五文,这成本一斤就得二十文。
曼娘算了算,她准备一斤分做两份,一份半斤二十文,一斤就是四十文,如此算下来除去人工柴火,有四成左右的纯利润,这还是她们零售的情况下,若是大批量的给旁人寄卖,价格还得压一压,但薄利多销,总归是有得赚的。
此时揣着热腾腾的四十文钱,姐弟几个情绪高涨。
到了集市,已经是辰时中了,太阳也升的老高了。
为了赶早,几人没顾得上吃早食,此时到了目的地,皆是饥肠辘辘的。
好在集市已经成型,除了城郊的庄户人家提了自家的鸡蛋蔬菜来卖,还有卖饭食小吃的摊贩,亦有卖鸡鸭鹅猪狗猫这种生禽的摊子,生活气息浓厚。
比起城里装潢考究的铺子摊位,这集市显然接地气的多,但热闹却是不遑多让。
快二里路的宽绰街道,哪怕她们赶了早,此时摊位也被占的七七八八了,姐弟几人来不及说其他,随着那中年妇人赶紧占了个不算太偏僻的位置。
几人来之前就商量好了,先卖自家的炒货零嘴儿,等卖完了再去寻毛嗑山楂。
这两日做的花生不过二十来斤,做了一半炒花生,一半花生酥,用竹筐提着,倒也不占地方。
待几人放下竹筐,身旁的中年妇人也把自己带的东西摆了出来。
车上攀谈中得知这妇人姓赵,曼娘几人顺势唤了赵婶子。
“自家腌制的酱菜,不是什么金贵儿玩意儿,胜在干净,在城里没人稀罕,就带到集市上碰碰运气。”
赵氏见姐弟几个看过来,爽利的介绍道,话说着,把筐里的罐子一一拿了出来,竟然有七八个,看着沉甸甸的陶罐,曼娘几人吓了一跳,怪不得这赵婶子衣着俭朴,脸色沧桑,却舍得坐驴车,敢情是竹筐太重了。
“若不是怕抢不到好位置,我才舍不得那五文的驴车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的,都指着我一个人养家糊口,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哪里舍得浪费在这上头。”
赵氏一边把罐子打开,把里头的酱菜一样夹一筷子到自备的小碟子上,一边同曼娘姐弟闲话家常。
“公婆年岁都大了,好在身子尚算康健,我那男人是个不着调的,前些年嗜赌成性被人打断了腿,这才安分下来,有个儿子已经及冠,小时候家贫烧坏了脑子,成了痴儿,白长了个大个儿,但整日浑浑噩噩的,跟个七八岁的孩子似的,女儿是个好的,就是命不好,投到我们这样的人家,连份像样的嫁妆都置办不出,把孩子都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