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初次摆摊-《汴京小户女》

  曼娘拐到定围裙的布庄,来回一个多时辰,只赶制出一条围裙。

  只见雪青色的围裙上滚着边儿,用黑色描金边儿的绣线绣了薛家炒货四个醒目的大字。

  “今个儿下晌还能赶制两条出来,若是姑娘要的急明日一早就可以过来取。”

  那掌柜见曼娘露出满意的神色,也高兴起来。

  “那就多谢掌柜了!”

  “姑娘客气了,夫家姓吴,唤我吴娘子便是了。”

  辞别了吴娘子,于氏不停的比划着那围裙,喜不自胜的。

  “这颜色也太鲜亮了些,布料也好,我穿着是不是不搭啊,不行让婉儿穿。”

  对于许久没有置办过新衣裳的于氏来说,哪怕一件围裙也让她高兴不已,当下一脸欢喜的摩挲着那围裙,惹的一旁的黄山心酸不已,重重的抹了把脸别过头去。

  作为一个男人,不能给家人带来好的生活,让他羞愧不已。

  曼娘心中也有些酸涩,心里暗暗发誓定要拉黄家一把,特别是于氏,她给了自己前后两世都没有过的母爱,她对自己的好,她定要十倍百倍的还回来。

  “谁说不搭,我瞧着这颜色同婶娘相配的很,这次卖零嘴儿婶娘是主力军,自然要你穿着才行,且婶娘可别忘了,你可是要给我们薛家炒货扬名的,今日定要大大方方穿了,往后这炒货生意红火不红火,全靠婶娘了。”

  曼娘只管把帽子戴的高高的,果然此话一出,于氏瞬间挺直了脊背,一股莫名的使命感让她不再推拒。

  又听一旁的女儿也细声细气的夸赞她,心里越发有信心。

  几人说说笑笑的,走了一大段路,终于到了大相国寺。

  想来是刚刚过了午食的时辰,离下午讲经还有段时间,此时的大相国寺门口并没有上午那般拥挤,但摆摊卖吃食货物的还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宽绰的街道挤的水泄不通。

  曼娘还是头一次来大相国寺,先前原身倒是来过,印象里也是人挤人的,此时身临其境,体会越发真切了些。

  “还好有街道司的人维持秩序,若不然早乱套了!只是眼下好的位置都被占了,咱们要摆到哪里?!”

  黄山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摊贩,有些头皮发麻。

  做中人他在行,但做买卖却是隔行如隔山,一窍不通的。

  甚至被路人打量,他一个大男人还有些束手束脚的。

  曼娘闻言也四下打量,糖葫芦也就罢了,但糖滚山楂跟炒花生最好是能摆出来,为此黄山还专门从家里提了个小桌子,拿了木盘。

  “这是何物,能吃吗?!”

  正待几人一筹莫展,不知在何处落脚的时候,一个七八岁的小公子抬头指着于氏手里的草把子询问道。

  曼娘见这小公子身着锦缎,脖子上还带着个银项圈,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见于氏呆愣愣的,忙推了她一把。

  “这是糖葫芦,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小公子可要买一串尝尝?!只要五文一串。”

  曼娘笑眯眯的弯身同他介绍道。

  “能吃的?!那我要尝尝!”

  小公子说着,就要伸手去拿,反应过来的于氏赶紧把草把子放低,按捺住砰砰乱跳的心,配合着让那小公子拔了一串,身后的仆从立马递了五文钱过来。

  直到主仆两个走远,于氏还沉浸在突然开张的喜悦里。

  “这就卖出去了?!”

  于氏一脸错愕的,做生意就这么简单吗。

  一旁的小婉也高兴不已,拉着于氏的胳膊喜笑颜开的。

  “定是这糖葫芦做的好看,才吸引人。”

  小婉总结道,这可不是她瞎说的,她娘举着草把子走了一路,也被街上的行人看了一路。

  大家都对这稀罕物充满了好奇,糖葫芦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的,跟红玛瑙似的,如何不吸引人。

  曼娘点点头,糖葫芦倒是好说,就这么大喇喇的举着,不怕人看不见,但其他吃食到了此时还没见天日呢,都在黄山的背的竹筐里待着。

  当务之急还是得找个落脚地才行。

  “曼娘?!”

  正待曼娘一行人四下打量落脚处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唤自己。

  曼娘一回头,在左前方不远处冲自己热情招手的,不是赵氏是谁。

  “赵婶子,你也来摆摊啊?!”

  “是啊,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我,你们可是要卖炒货?!来来来,来婶子这里,咱们挤一挤。”

  赵氏见曼娘领着几个人,拿着家什背着竹筐,显然也是要摆摊,只是这都下晌了,现在才来,只怕找不到好位置了,当下热情的招呼她们过来。

  曼娘也不客气,领着于氏几人挤了过去。

  “我今个儿天没亮就让我家闺女过来占位置了,送了言哥儿去你那里,就匆匆的赶过来了,喏~这是我闺女,唤做春芳,性子闷的很,平日不大出门,让你见笑了。”

  赵氏笑呵呵的介绍着,把身旁的女儿往前拉了拉,这春芳看着同小婉年岁相当,是个眉眼儿秀气的小姑娘,白白净净,文文弱弱的,看着讨喜的很。

  “春芳妹妹一看就是文静的,婶子好福气。”

  曼娘真心夸赞了两句,见那小姑娘羞红了脸,越发生了些怜惜。

  “这是我婶娘跟叔叔,这是她的女儿婉儿。”

  “婶娘,这就是言哥儿的娘,赵婶子。”

  两厢介绍了一番,就熟络开来,

  赵氏是个性子爽朗的,于氏亦是性情温和,与人为善的人,两个妇人都是吃苦耐劳的家庭主妇,自然有不少共同话题,没一会儿两人就热络起来。

  “我的酱菜卖的七七八八了,我把空罐子收了,你们摆我桌子上便是了。”

  赵氏话说着热情的把罐子整理了一番。

  “那怎么好意思。”

  于氏有些不好意思,但见赵氏的摊位也不大,两旁都被人占的满满当当的,实在没有空闲地方再摆另外一张桌子,只能作罢。

  待布置好摊位,把炒货一一摆出来,那主持讲经的时辰也越来越近了,大相国寺门口的人流也渐渐密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