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炼钢炉周边的空地上,李铮正拿着一张简易地图,眉头紧锁。半个时辰前,侦察兵送来紧急情报:日军侦察机连续两天在黑风岭附近低空盘旋,很可能已经发现了炼钢炉,而且据潜伏在阳泉的情报员报告,日军近期在秘密挑选特工,似乎在策划什么行动。
“看来日军已经盯上咱们的炼钢炉了。”李铮放下地图,语气凝重地对身边的刘满仓、王铁锤、石根叔等人说,“炼钢炉是咱们车间的命脉,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从今天起,立刻在炼钢炉周边布防,做好应对日军袭击的准备!”
刘满仓是运输队队长,同时兼任车间的守卫队长,他身材高大,性格沉稳,之前在部队里当过班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李主任放心!我保证守住炼钢炉!”刘满仓立正敬礼,语气坚定。
“好!”李铮点点头,指着地图开始布置任务,“我们分三步走:第一,布设地雷阵;第二,改造排烟口,减少烟雾暴露;第三,加强守卫力量,开展反特工演练。”
首先是布设地雷阵。李铮决定在炼钢炉周边设置三层地雷阵,形成立体防御。最外围是“警戒雷区”,距离炼钢炉约500米,沿着山路和山谷入口布设触发式地雷——这种地雷是车间自制的,用铸铁做外壳,内装黑火药和碎石,只要有人踩上去,就会立刻爆炸,起到警戒作用。
“刘满仓,你带领守卫班的战士,负责布设地雷。”李铮吩咐道,“地雷要埋得隐蔽,上面用树叶和泥土覆盖,还要在周围做一些伪装,别让日军发现。另外,要画好地雷分布图,避免咱们自己人误踩。”
“明白!”刘满仓立刻带领10名守卫战士,拿着地雷和铁锹,朝着山谷入口走去。战士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挖坑埋雷,一组负责伪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地雷埋在山路两侧的草丛里,每埋好一颗,就用树枝做一个隐蔽的标记,然后在上面铺上树叶和泥土,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
中间一层是“阻滞雷区”,距离炼钢炉约300米,布设绊发雷和拉发雷。绊发雷用细铁丝连接,只要有人碰到铁丝,就会触发地雷;拉发雷则由战士们在隐蔽的工事里控制,一旦发现日军特工靠近,就立刻拉响,阻止他们前进。
王铁锤也主动加入了布设地雷的队伍。他拿着一把大锤,帮着战士们挖坑,还特意给地雷做了一些改进——在绊发雷的铁丝上缠了一层绿色的布条,让铁丝更难被发现。“这些小鬼子要是敢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王铁锤一边干活,一边咬牙切齿地说。
最内层是“防御雷区”,距离炼钢炉约100米,布设诡雷——这种地雷结构复杂,表面上是一颗普通的地雷,但下面还连着另一颗地雷,只要有人试图排除第一颗,就会触发第二颗,杀伤力极大。同时,在内层雷区周围,还修建了简易的战壕和射击工事,战士们可以在工事里阻击敌人。
布设完地雷阵,已经是傍晚时分。李铮和刘满仓拿着地雷分布图,逐一检查每个雷区,确保没有遗漏。“很好,三层地雷阵已经布设完毕,只要日军特工敢来,肯定会触发警戒雷,咱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李铮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改造排烟口。炼钢炉的烟雾是最容易暴露目标的,必须想办法隐蔽。李铮和吴天浩一起,研究出了一个办法:将排烟口从原来的直筒式,改成弯曲式,并且在烟囱顶部加装一个可拆卸的伪装罩——伪装罩用树枝和茅草制作,看起来就像一棵小树,从空中很难发现。同时,他们还在烟囱旁边挖了一条隐蔽的烟道,平时用直筒排烟,一旦发现日军侦察机,就立刻切换到隐蔽烟道,让烟雾从地面的草丛中缓缓冒出,减少暴露概率。
“吴师傅,这个伪装罩一定要做得逼真,不能让日军看出破绽。”李铮叮嘱道。吴天浩点点头,立刻带领几名技工,用树枝和茅草制作伪装罩。他们先做了一个圆形的铁架,然后在上面绑上树枝和茅草,看起来和周围的树木一模一样。当天晚上,他们就将伪装罩安装在了烟囱顶部,从远处一看,根本看不出那是炼钢炉的烟囱。
最后是加强守卫力量和开展反特工演练。李铮从独立团申请了一个班的战士,加上原来的守卫队员,总共20人,负责炼钢炉周边的守卫。刘满仓将守卫队员分成三组,每组6人,24小时轮流值守:一组在炼钢炉旁的工事里警戒,一组在周边的山头上放哨,一组在营房里待命,随时准备支援。
为了提升守卫队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刘满仓还组织开展了反特工演练。他让两名战士伪装成日军特工,试图潜入炼钢炉;其他队员则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警戒、拦截和反击。
演练开始后,伪装成特工的战士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朝着炼钢炉摸去。刚走到外围雷区,就不小心触发了一颗触发式地雷——“轰”的一声,地雷爆炸,虽然是演练用的空包弹,但声音很大。放哨的战士立刻发现了异常,吹响了警戒哨。
“有特工潜入!各小组注意!”刘满仓大喊一声,带领待命的队员朝着爆炸地点冲去。伪装成特工的战士见状,立刻转身逃跑,试图突破中间的阻滞雷区。但守卫队员早已在工事里做好了准备,他们对着“特工”的方向开枪(空包弹),同时拉响了绊发雷的模拟装置。“特工”被“地雷”阻挡,最终被守卫队员“俘虏”。
演练结束后,刘满仓组织队员们总结经验:“刚才的演练中,大家的反应很快,但还有一些问题——放哨的战士没有及时发现‘特工’的行踪,导致‘特工’靠近了外围雷区;拦截的时候,队形不够整齐,差点让‘特工’逃脱。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训练,确保真正遇到日军特工时,能够万无一失!”
队员们纷纷点头,开始针对性地训练。有的练习观察技巧,有的练习战术配合,有的练习地雷的触发和排除,整个炼钢炉周边弥漫着紧张的训练氛围。
石根叔也带领采矿队的队员们,加入了守卫的行列。他们虽然不是正规战士,但常年在山里行走,熟悉地形,负责在采矿区和炼钢炉之间的山路上巡逻,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向守卫队汇报。“李主任,您放心,这一带的山路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走,小鬼子要是敢来,我们肯定能第一时间发现!”石根叔拍着胸脯说。
经过三天的紧张准备,炼钢炉周边的布防工作全部完成:三层地雷阵形成了严密的防御圈,伪装后的排烟口很难被空中发现,守卫队员们经过训练,应急反应能力大幅提升。李铮站在炼钢炉旁,看着周围的防御工事和训练有素的守卫队员,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日军的特工队很可能随时会来,一场针对炼钢炉的保卫战,随时可能爆发。他对着身边的刘满仓说:“满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要保住炼钢炉,咱们就能继续为前线生产武器,就能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刘满仓重重地点点头:“李主任放心!有我们在,炼钢炉绝对安全!”
夕阳下,炼钢炉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烟雾,伪装罩在暮色中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守卫队员们在工事里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地雷阵隐藏在草丛中,像一个个沉默的卫士,等待着来犯的敌人。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看来日军已经盯上咱们的炼钢炉了。”李铮放下地图,语气凝重地对身边的刘满仓、王铁锤、石根叔等人说,“炼钢炉是咱们车间的命脉,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从今天起,立刻在炼钢炉周边布防,做好应对日军袭击的准备!”
刘满仓是运输队队长,同时兼任车间的守卫队长,他身材高大,性格沉稳,之前在部队里当过班长,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李主任放心!我保证守住炼钢炉!”刘满仓立正敬礼,语气坚定。
“好!”李铮点点头,指着地图开始布置任务,“我们分三步走:第一,布设地雷阵;第二,改造排烟口,减少烟雾暴露;第三,加强守卫力量,开展反特工演练。”
首先是布设地雷阵。李铮决定在炼钢炉周边设置三层地雷阵,形成立体防御。最外围是“警戒雷区”,距离炼钢炉约500米,沿着山路和山谷入口布设触发式地雷——这种地雷是车间自制的,用铸铁做外壳,内装黑火药和碎石,只要有人踩上去,就会立刻爆炸,起到警戒作用。
“刘满仓,你带领守卫班的战士,负责布设地雷。”李铮吩咐道,“地雷要埋得隐蔽,上面用树叶和泥土覆盖,还要在周围做一些伪装,别让日军发现。另外,要画好地雷分布图,避免咱们自己人误踩。”
“明白!”刘满仓立刻带领10名守卫战士,拿着地雷和铁锹,朝着山谷入口走去。战士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挖坑埋雷,一组负责伪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地雷埋在山路两侧的草丛里,每埋好一颗,就用树枝做一个隐蔽的标记,然后在上面铺上树叶和泥土,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任何痕迹。
中间一层是“阻滞雷区”,距离炼钢炉约300米,布设绊发雷和拉发雷。绊发雷用细铁丝连接,只要有人碰到铁丝,就会触发地雷;拉发雷则由战士们在隐蔽的工事里控制,一旦发现日军特工靠近,就立刻拉响,阻止他们前进。
王铁锤也主动加入了布设地雷的队伍。他拿着一把大锤,帮着战士们挖坑,还特意给地雷做了一些改进——在绊发雷的铁丝上缠了一层绿色的布条,让铁丝更难被发现。“这些小鬼子要是敢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王铁锤一边干活,一边咬牙切齿地说。
最内层是“防御雷区”,距离炼钢炉约100米,布设诡雷——这种地雷结构复杂,表面上是一颗普通的地雷,但下面还连着另一颗地雷,只要有人试图排除第一颗,就会触发第二颗,杀伤力极大。同时,在内层雷区周围,还修建了简易的战壕和射击工事,战士们可以在工事里阻击敌人。
布设完地雷阵,已经是傍晚时分。李铮和刘满仓拿着地雷分布图,逐一检查每个雷区,确保没有遗漏。“很好,三层地雷阵已经布设完毕,只要日军特工敢来,肯定会触发警戒雷,咱们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李铮满意地点点头。
接下来是改造排烟口。炼钢炉的烟雾是最容易暴露目标的,必须想办法隐蔽。李铮和吴天浩一起,研究出了一个办法:将排烟口从原来的直筒式,改成弯曲式,并且在烟囱顶部加装一个可拆卸的伪装罩——伪装罩用树枝和茅草制作,看起来就像一棵小树,从空中很难发现。同时,他们还在烟囱旁边挖了一条隐蔽的烟道,平时用直筒排烟,一旦发现日军侦察机,就立刻切换到隐蔽烟道,让烟雾从地面的草丛中缓缓冒出,减少暴露概率。
“吴师傅,这个伪装罩一定要做得逼真,不能让日军看出破绽。”李铮叮嘱道。吴天浩点点头,立刻带领几名技工,用树枝和茅草制作伪装罩。他们先做了一个圆形的铁架,然后在上面绑上树枝和茅草,看起来和周围的树木一模一样。当天晚上,他们就将伪装罩安装在了烟囱顶部,从远处一看,根本看不出那是炼钢炉的烟囱。
最后是加强守卫力量和开展反特工演练。李铮从独立团申请了一个班的战士,加上原来的守卫队员,总共20人,负责炼钢炉周边的守卫。刘满仓将守卫队员分成三组,每组6人,24小时轮流值守:一组在炼钢炉旁的工事里警戒,一组在周边的山头上放哨,一组在营房里待命,随时准备支援。
为了提升守卫队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刘满仓还组织开展了反特工演练。他让两名战士伪装成日军特工,试图潜入炼钢炉;其他队员则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警戒、拦截和反击。
演练开始后,伪装成特工的战士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朝着炼钢炉摸去。刚走到外围雷区,就不小心触发了一颗触发式地雷——“轰”的一声,地雷爆炸,虽然是演练用的空包弹,但声音很大。放哨的战士立刻发现了异常,吹响了警戒哨。
“有特工潜入!各小组注意!”刘满仓大喊一声,带领待命的队员朝着爆炸地点冲去。伪装成特工的战士见状,立刻转身逃跑,试图突破中间的阻滞雷区。但守卫队员早已在工事里做好了准备,他们对着“特工”的方向开枪(空包弹),同时拉响了绊发雷的模拟装置。“特工”被“地雷”阻挡,最终被守卫队员“俘虏”。
演练结束后,刘满仓组织队员们总结经验:“刚才的演练中,大家的反应很快,但还有一些问题——放哨的战士没有及时发现‘特工’的行踪,导致‘特工’靠近了外围雷区;拦截的时候,队形不够整齐,差点让‘特工’逃脱。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训练,确保真正遇到日军特工时,能够万无一失!”
队员们纷纷点头,开始针对性地训练。有的练习观察技巧,有的练习战术配合,有的练习地雷的触发和排除,整个炼钢炉周边弥漫着紧张的训练氛围。
石根叔也带领采矿队的队员们,加入了守卫的行列。他们虽然不是正规战士,但常年在山里行走,熟悉地形,负责在采矿区和炼钢炉之间的山路上巡逻,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向守卫队汇报。“李主任,您放心,这一带的山路我们闭着眼睛都能走,小鬼子要是敢来,我们肯定能第一时间发现!”石根叔拍着胸脯说。
经过三天的紧张准备,炼钢炉周边的布防工作全部完成:三层地雷阵形成了严密的防御圈,伪装后的排烟口很难被空中发现,守卫队员们经过训练,应急反应能力大幅提升。李铮站在炼钢炉旁,看着周围的防御工事和训练有素的守卫队员,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日军的特工队很可能随时会来,一场针对炼钢炉的保卫战,随时可能爆发。他对着身边的刘满仓说:“满仓,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要保住炼钢炉,咱们就能继续为前线生产武器,就能早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刘满仓重重地点点头:“李主任放心!有我们在,炼钢炉绝对安全!”
夕阳下,炼钢炉的烟囱冒着淡淡的烟雾,伪装罩在暮色中与周围的树木融为一体。守卫队员们在工事里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地雷阵隐藏在草丛中,像一个个沉默的卫士,等待着来犯的敌人。一场无声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