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三兄弟复学-《长姐回家,带领全家走上人生巅峰》

  好在早上只需要忙绿豆糕,叶青萝早就只需要配料,这个算是绿豆糕的核心手艺,她只教了娘,并没有教奶奶。

  而后为了不耽搁活计,她早起也会先帮着磨绿豆粉,等娘过来。

  今天早上她拉来大弟帮忙,之后娘也来了,她不需要再做什么,本打算回屋去睡觉的。

  反正今天是肯定不能赶书稿进度了,干脆休息一天算了。

  但又想到今天是三个弟弟回村塾上学的日子,她没有立刻睡下,而是用小炉子炖起了梨汤。

  为了赶时间,外头炉灶也用来蒸绿豆糕了,这样时间会更宽裕一些而不用在等待中消耗。

  昨晚的肉包子自然是没有剩下的,但叶青萝在厨房里又用大些的泥炉和定制的平底锅做起了蒸糕。

  没有多的食材配料,她放了黄瓜和咸萝卜、酸菜,还将鸡蛋敲进去,每外蒸糕里边都有一个新鲜鸡蛋做成了荷包蛋。

  天刚蒙蒙亮,叶青彦背着书箱过来了,手中篮子里装着大房一成不变的二盒面馒头。

  叶青彦还以为二房这边又有粥呢,结果只有炖梨汤,还有刚做好出锅的蒸糕。

  叶青萝笑吟吟地喊二堂哥自己拿碗吃炖梨和蒸糕。

  深秋天气干燥,早晚寒凉中午暖阳温差还大,是很容易感冒咳嗽的。

  吃碗热乎的还止咳润肺的甜品,不只对身体好,对心情也好。

  叶青彦放下装馒头的竹篮,站着吃了一碗梨汤和一块蒸糕,还喝了碗温热的白开水漱口,之后就匆匆上学去了。

  叶青宣和叶青安打着哈欠来厨房,叶青萝让他们跑过田畈去村里跑一圈儿再回来,就可以洗漱吃早饭了。

  她自己早起在院子里锻炼身体是为低调不招人多关注,但他们小小年纪也要锻炼身体,至少早起晨跑还是要的。

  上个月叶青萝没有督促他们,但是今天起他们要去上学了,叶青萝就想起来学生还有早操呢。

  她没办法教他们做早操,那就让他们去跑步吧。

  叶青宣和叶青安听话地转身出去了。

  叶青萝追出去让他们慢跑,还给他们演练了动作,让他们就跑大约一刻钟就行了。

  小兄弟乖乖地答应了。

  叶青萝走到院子外头看着他们学着自己刚教的动作却别别扭扭地朝田畈那边跑过去。

  叶青宇走到她身边,突然叹了口气。

  他近来没断药,还每天有梨汤喝,咳嗽缓解了不少,不走远路或上山也不需要拄拐,喘气也轻松了很多。

  但是还不能跑,不能在风里待着怕受寒。

  叶青萝转身将手放在他肩膀上,笑看着他道:“大早上的别叹气,一天之计在于晨,等你病好了就带着弟弟们去跑。”

  叶青宇点点头,又看一眼已经跑得看不见的弟弟们,眼中还是有羡慕。

  叶青萝搂着他的肩膀将他转过身往院子里走。

  “好啦,回屋去收拾一下,等他们回来,还要你带着去上学呢。”

  说到上学,叶青宇脸上笑容洋溢起来。

  叶青萝给小弟们的时间是一刻钟,虽然小兄弟没带计时的东西,但他们心里也是有个大概估算的。

  于是他们慢慢跑过田畈,一路记着姐姐教导的方法迈着步子、摆动着手臂,然后……

  在村里人看热闹的目光里跑到了东头又跑到了北边,回程时心急了些,脚步不知不觉就快了起来,最后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叶青萝看着他们这样不禁无奈。

  但还是让娘给打了热水给他们端回屋,给他们挨个身子擦了一遍,从里到外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叶青萝觉得,明天起她要慢慢多教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了,从小打好基础抵抗力也强些。

  等哥俩洗漱好来吃早饭,外头传来杨春勇的喊声。

  以往叶青宇都是和杨春勇一起上下学的,是关系很好的发小。

  但杨春勇并没有仗着这层关系就擅自跑进叶家厨房,只是在院子外头喊人。

  因为杨家人都知道,叶家早上在忙着做绿豆糕。

  叶青枫还在家里挑水就说明绿豆糕还没有做好,家里长辈自然是叮嘱过孩子不要跑去人家厨房怕招人嫌的。

  三兄弟的小书篮都是昨晚就收拾好了的,有失学之前在读的书,还有这些日子完成的课业以及自己练过的字。

  没人带笔墨。

  农家读书郎原本就没什么笔墨,夫子也不会在塾里让他们用笔墨在纸上写字,但是会将练字变成课业给他们完成。

  上课就是读书、讲书、背书、讲读书人的礼节以及一些外头的见闻,通过许多例子来教导为人处世的常识。

  能不能教得好,是夫子的水平问题。

  能不能学得好,是学生的勤奋问题。

  叶青萝装了两大包热乎的绿豆糕,交给叶青宣放在竹篮中,要拿去送给村塾里两个夫子的。

  今天是九月初一,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三兄弟复学的日子,束修一共是三百文。

  叶青萝将三吊钱放进叶青宇的书篮中。

  交代他先带弟弟们去找掌塾的许先生。

  还有糕点一定要分别送到许先生和小许先生手中,以示送礼的诚意,每个先生都有一份。

  他们村塾的夫子也姓许,却并非镇上许家私塾的本家。

  许先生年轻时考上了秀才,也曾在县城做过帐房,也曾参加过几科乡试只是都落榜了。

  后来决定培养儿子科举,又觉得自己没考中举人是要花太多时间做工而无暇读书的原因。

  于是许先生就带着家人搬回了村子里,接下了上一个年迈老童生的村塾继续办下去。

  虽说在村子里办塾没什么钱,但也没了县城什么都贵、出门不要钱买这买那才能过日子的窘况。

  而且回到淳朴简单的村子里,读书也能更专注清静一些。

  只是许先生对科举已经不寄希望了,一心培养儿子,如今儿子也考上了秀才,准备明年去乡试。

  叶青彦就是许先生教导出来的童生,去镇上沈家私塾继续读书,也是许先生的提议。

  小许先生也带班,只不过带的是蒙学班。

  每天跟放羊似的,带着背一背书、认一认字,之后就是让他们自己在沙盘上练字,而他则有更多时间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