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离去-《宫廷之殇》

  太和殿内那场关乎战和的激烈争吵,以及南烁“御驾亲征”之令短暂停下。

  肃杀的气氛取代了往日的浮华,军报和粮草调令在各部衙门间飞速传递,铁甲的碰撞声和战马的嘶鸣开始取代丝竹管弦。

  南烁退朝后,并未直接去往前朝处理如山军务,而是脚步沉沉地回到了重华宫——他日常起居的主殿。

  张敬轩无声地侍奉他褪下沉重繁复的十二章纹冕服,换上较为轻便的玄色常服。

  殿内熏香依旧,南烁眉宇间那浓得化不开的疲惫与躁郁却更重了。

  “敬轩,北暖阁那边……近日可有什么异动?”

  “回陛下,小殿下一切如常,终日静坐,或临窗观景,并无任何异常举动。送去的膳食汤药,虽依旧用得少,但也未曾拒用。”

  一切如常?南烁的心却并未因此感到半分轻松。

  允堂的“如常”,恰恰是最大的不寻常。那孩子如今将所有情绪都封存在冰冷的表象之下,谁也窥探不到内里是即将枯竭的死水,还是什么。

  自己就要出征了,这一去,北境战场刀剑无眼,生死难料。他必须再去见允堂一面。

  南烁独自一人穿过寂静的宫苑,走向那座被他下令禁锢的北暖阁。

  守卫的禁军见到他,慌忙跪地行礼,南烁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远些。

  暖阁的门虚掩着。

  南烁轻轻推开,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脚步微顿。

  允堂背对着他,坐在临窗的书案前,正低头专注地画着什么。秋日稀薄的阳光透过窗纸,勾勒出他单薄得近乎透明的侧影,那脊背挺得笔直,却带着一种易折的脆弱。

  南烁放轻脚步,走近了些。

  他的目光越过允堂瘦削的肩膀,落在铺开的宣纸上。

  画上并非宫廷常见的花鸟虫鱼或山水意境,而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村落景象。歪斜的茅屋,泥泞的小路,远处是连绵的、光秃秃的山丘。画功算不得顶好,线条甚至有些稚拙,但那画中透出的萧瑟与孤寂,却扑面而来,带着一种刺痛人心的真实感。

  南烁认得那里。

  那是……允堂被贬离宫后,与东远逃亡途中最后藏身,也是被他找到带回的那个小村落。

  他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就在这时,作画的允堂好像因为久坐乏力,执笔的右手颤抖了一下,一滴墨汁从笔尖抖落,在画纸上晕开一小团突兀的污迹。

  允堂的动作停滞了。

  而南烁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放在了允堂那微微颤抖的右手手腕上——那里,一道狰狞的疤痕,盘踞在苍白的皮肤上,刺目惊心。

  那是……那是他以为允堂要刺杀太子时,情急之下挥刀,却收势不及,在允堂腕上留下的……永久的印记。

  南烁的呼吸骤然一窒。

  他记得,将允堂带回宫后,他立刻召了太医院院正,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疤痕去除。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儿子身上,留下这样一道由他亲手造成、象征着猜忌与伤害的痕迹。

  可太医战战兢兢地回禀,伤口太深,伤及筋脉,纵然用尽天下良药,也只能淡化,无法根除。

  而允堂……他记得当时允堂苏醒后,得知此事,只是淡漠地看了一眼手腕,然后拉下衣袖,将那疤痕严严实实地遮住,自始至终,没有说一个字,没有表露一丝情绪,无论是怨恨,还是委屈。

  此刻,这道被刻意遗忘的疤痕,就这样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南烁眼前。

  他狼狈地移开了目光,不敢再看。

  暖阁内死寂一片,只有两人压抑的呼吸声。

  南烁强行定了定神,喉结滚动了几下,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声音干涩得厉害。“朕……要出征北境了。”

  允堂没有回头,也没有回应,依旧维持着那个执笔的姿势,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南烁看着他冷漠的背影,胸口一阵发堵,他深吸一口气。

  “你……乖些,留在宫中。朕已下令,解除重华宫的禁令,外面的禁军都会撤走。你……可以出去走走,御花园,或者其他地方,都随你。”

  这是他出征前,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让步”和“安抚”。

  然而,回应他的,依旧是沉默。允堂连笔都没有放下,仿佛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吹过耳畔的无关紧要的风。

  一股混杂着失望、挫败和被无视的怒火,窜上南烁的心头。但他死死攥紧了拳头,他怕自己再待下去,会控制不住那翻腾的情绪,会再次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看着允堂那决绝的背影,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你好自为之!”

  说完,转身几乎是逃离般地大步冲出了北暖阁,厚重的殿门在他身后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梁柱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允堂依旧坐在那里,直到南烁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宫道尽头,他才放下了手中的笔。允堂抬起自己颤抖的右手,目光落在那道狰狞的疤痕上。

  轻轻拉下衣袖,将疤痕重新遮盖严实。

  南烁说到做到。

  在他出征前的几日,重华宫外围那些禁军侍卫,果然陆续撤走了。

  宫门不再紧闭,允堂似乎重新获得了在宫内有限范围内行走的自由。

  可允堂却并未踏出北暖阁半步。

  依旧终日待在暖阁内,看书,作画,或者仅仅是望着窗外发呆。

  仿佛外面那个重新对他“开放”的世界,与他毫无关系。常德和宫人们不敢多问,只是更加小心地伺候着。

  南烁在忙碌的出征准备中,偶尔问及重华宫的情况,得知允堂足不出户,他心中那点微弱的期盼也彻底熄灭,只剩下无力与阴郁。

  终于,到了大军开拔的日子。

  旌旗招展,号角连营。南烁身着金色铠甲,在文武百官的跪送下,于晨曦微光中,率领精锐禁军,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诰京城门,奔赴遥远、烽火将起的北境。

  皇帝的离去,似乎让整个皇宫都松了一口气,却又陷入另一种不安的寂静之中。

  就在南烁出征的当晚,夜色浓稠如墨,秋风带着刺骨的寒意。

  重华宫北暖阁内,灯火早已熄灭。

  允堂和衣躺在榻上,呼吸平稳,似乎已然入睡。东远如同往常一样,守在外间。

  然而,子时刚过,东远那双在黑暗中依旧锐利的眼睛睁开。他悄无声息地起身移动到窗边,侧耳倾听了片刻。

  外面巡逻的侍卫刚刚换过岗,脚步声渐远。

  东远回身,从床榻下的暗格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里面是他早已准备好的无色无味的迷药。他又检查了一下怀中那枚冰冷的玄铁指环,以及允堂交给他的一封薄薄的、没有署名的信笺。

  东远走到允堂榻前,在黑暗中深深看了一眼那个模糊的轮廓,然后单膝跪地,无声地行了一个大礼。

  随后起身后,他不再犹豫。悄无声息地滑出暖阁,融入沉沉的夜色。

  他的目标是殿外不远处,几个负责夜间值守、此刻正有些昏昏欲睡的宫女。指尖轻弹,细微的粉末随风飘散,不过几息之间,那几个宫女便软软地瘫倒在地,陷入了深沉的昏迷。

  东远没有停顿,身形一纵跃上了宫殿的飞檐。他的身影在复杂的屋顶结构间快速穿梭,完美地避开了几处暗哨的视线。

  那些被南烁留下、负责监视重华宫的隐卫,或许是因为皇帝出征,戒备略有松懈,或许是因为东远的身法实在过于高明诡异,竟无一人察觉。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东远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皇宫层层叠叠的殿宇阴影之中,朝着那处年久失修宫墙下的排水暗渠方向潜去。

  夜,依旧寂静。重华宫北暖阁内,允堂缓缓睁开了眼睛,那里一片清明,没有丝毫睡意。他听着窗外细微东远成功离去的动静,缓缓闭上了眼,将所有的担忧都掩藏在浓密的睫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