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站-《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现在,”林远转过头,看着这位他最为倚重的商界女王,“轮到我们了。刘总,你的农村包围城市,这第一站我们该去哪?”

  刘华美没有立刻回答。

  她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一堆早已准备好的文件中,抽出了一份装订得极其精美的报告,递给了林远。

  报告的封面上,印着一行醒目的标题:《国内智能家电及物联网(IoT)产业头部企业竞争力与合作可行性分析报告》。

  报告中,刘华美将国内排名前二十的家电与物联网企业,从市场体量、供应链成熟度、技术需求匹配度、高层决策者性格分析等十几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量化评分和精准画像。

  每一家企业后面,都附上了一套针对性的初步合作方案,以及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和应对策略。

  其专业程度,让林远这个名校高材生都感到一阵咋舌。

  他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把这位美女总裁请来,到底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我的建议是,”刘华美伸出纤纤玉指,点在了报告中,那个被她用红色马克笔,画了个圈的名字上,“第一个目标就选它DM集团。”

  “DM集团?”林远抬起头,眉头微微蹙起,“你的报告里,对他们的合作难度评级是最高的五颗星。为什么不先从那些两星或者三星的,更容易下手的企业开始?先拿下几个小订单,积累一些成功案例,不是更稳妥吗?”

  “这次不是您要亲自出马么,当然要选择有难度的来。”刘华美笑道。

  两天后,南粤省,佛城。

  一辆黑色的奥迪A6,驶入了DM集团全球总部园区。

  林远坐在后排,看着窗外充满了现代科技感的建筑群,心中感慨万千。

  这里就是刘华美为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目标。

  “有把握吗?”林远看向身边正闭目养神的刘华美。

  此次南下,他只带了两个人。

  刘华美,负责商业谈判。

  王海冰,负责技术攻坚。

  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构成了他最核心的铁三角。

  “五五开吧,李俊峰这个人的情况我了解过。他虽然难缠,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忠诚度毋庸置疑。只要我们能证明,和我们合作能为DM集团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就有可能松口。”

  “那我们的好处是什么?”林远问道。

  “三样东西。”刘华美伸出三根纤纤玉指,“第一,是王总工的技术。第二,是我的商业方案。至于第三样,也是最关键的一样,”她看着林远,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是你,林主任。”

  奥迪车在总部大楼前停下。

  李俊峰,一个约莫四十出头,身材微胖,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一团和气的中年男人,已经带着他的团队等候在了门口。

  简单的寒暄之后,众人被直接领进了一间巨大的会议室。

  会议室的正中央,是一块巨大的环形屏幕,上面正滚动播放着DM集团全球供应链的实时数据。

  没有客套,没有茶水。

  一坐下,李俊峰就开门见山。

  “林主任,刘总,王总工,欢迎各位。时间宝贵,我们就直入主题吧。”他指了指自己身边的几位工程师,“这几位是我们集团各个产品线的总工。关于你们的启明一号,资料我们已经看过了。说实话,我们很佩服你们的勇气。但是,我们也有几个疑问,希望你们能解答。”

  他按了一下手中的遥控器,巨大的屏幕上,瞬间弹出了一份PPT。

  PPT的标题,赫然是:关于“启明一号”芯片应用于智能家电体系的N种潜在风险。

  “第一,可靠性。”李俊峰的目光,直视着王海冰,“你们的芯片,没有任何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记录。我怎么能相信,把它用在我们产品上不会出现问题?”

  没等王海冰回答,李俊峰的第二张PPT已经打了出来。

  “第二,成本。”他的目光转向刘华美,“刘总,你们给出的报价,确实比我们现在的供应商,日本的瑞萨和美国的德州仪器,要低百分之二十。但是,这只是芯片本身的采购成本。为了适配你们这款全新的芯片,我们所有的产品主板,都需要重新设计、开模、测试,我们的软件工程师,需要为你们开发全新的驱动和应用。这些隐性成本,你们计算过吗?把这些加起来,你们那点价格优势,还存在吗?”

  刘华美的脸色,也变得有些凝重。

  李俊峰的第三张PPT,则直接对准了林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持续性。”李俊峰看着林远,语气变得意味深长,“林主任,我们都知道,‘江南之芯’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项目。我们商界有句话,叫政策的春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很担心,今天我们投入了巨额的资源,全面转向你们的平台。过个两三年,省里的领导换届了或者政策转向了,你们这个项目会不会发生变动?到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谁来为我们的投入负责?”

  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现实。

  分别从“技术”、“商业”、“政治”三个层面,彻底封死了林远他们所有的退路。

  王海冰先站了起来。

  他没有去反驳李俊峰的任何问题,而是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了一个看起来很粗糙的装置。

  那是一个由透明亚克力板搭建的架子,上面固定着一枚“启明一号”芯片,芯片的周围,连接着各种复杂的线路,以及一个功率极大的电磁线圈和一个工业级的热风枪。

  “李总,我知道说再多,都不如做一次。”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启动了那个装置。

  只见他先是用热风枪,对着那枚正在高速运行的芯片,进行持续加温直到芯片表面的温度,在红外测温仪上显示,已经飙升到了一百二十摄氏度。

  然后,他又启动了那个大功率的电磁线圈。

  “滋滋滋——”

  刺耳的电流声响起,一股强大的电磁脉冲,瞬间笼罩了那枚芯片。

  会议室里DM集团的几位工程师,脸色都变了。

  他们知道这是在模拟最严苛的工业环境。

  在如此高温和强电磁干扰下,任何一枚民用级的芯片,都会在瞬间崩溃,甚至被直接烧毁。

  然而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在那块连接着芯片的小屏幕上,一段复杂的视频流,依旧在流畅地播放着,没有出现哪怕一帧的卡顿或者花屏!

  王海冰关掉设备,将那枚依旧滚烫的芯片,用镊子夹起,递到了李俊峰的面前。

  “李总,这就是我们的可靠性。它也许没有经历过千万级的市场检验,但它经历过我们实验室里,比这残酷十倍的折磨。”

  李俊峰看着那枚芯片,眼神中露出了一丝动容。

  紧接着,刘华美也站了起来。

  “李总,您不愧是成本控制专家。您提到的隐性成本问题,确实是我们国产芯片厂商在推广过程中,最大的痛点。”

  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所以,我们今天带来的,不是一份简单的采购合同,而是一份深度战略合作的方案。”

  她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建议共同投资,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我们前期可以免费提供一百万片启明一号以及全套的开发工具。并且我们会派遣一支由王总工亲自带领的顶级工程师团队,入驻你们DM,与你们的研发人员一起,完成所有的适配与优化工作。”

  “我们不要你们承担任何风险。我们只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证明我们自己的机会!”

  刘华美的这番话,让李俊峰和他的团队愣住了。

  免费提供一百万片芯片?还派顶级团队入驻,承担所有研发成本?

  这已经不是商业谈判了。

  这简直是在“倒贴”!

  就在李俊峰还在消化这巨大的震撼时。

  林远,终于开口了。

  他没有谈技术,也没有谈商业。

  他只是看着李俊峰,缓缓地,说出了一番话。

  “李总,刚才您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关于‘可持续性’,关于政策的风险,我非常理解。这个问题,也只有我能回答你。”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我今天坐在这里代表的是江南省委省政府。”

  “我向你,也向贵集团承诺,我们的合作将会被列为省重点示范项目,拥有最高的优先级。这个项目的促成,不仅仅是对我们双方有利,同时对我们国家的半导体工业也意义深远!”

  他站起身走到李俊峰的面前,伸出了自己的手。

  “李总。我今天不是来问你,愿不愿意买我们的芯片。我是来问你,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做一件足以载入中国工业史册的大事。”

  “一个能让你们DM集团,在未来十年,彻底摆脱国外技术掣肘,建立起属于自己核心技术壁垒的伟大事业。”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李俊峰看着林远伸出的那只手,看着他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他的心在这一刻竟然不争气地,狂跳了起来。

  林远带来了一个邀请,一个他似乎无法拒绝的邀请。

  许久之后,李俊峰缓缓地站起身,却没有去握林远的手。

  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林远一眼,说道:“林主任,刘总,王总工。你们的诚意和实力我看到了。这件事情太大,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我需要向董事会汇报。”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笑容。

  “三天之内,我会给你们一个明确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