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听证会-《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因为他是对的。”

  听到张明的话,赵铁军懵了。

  他用一种看外星人般的眼神,看着自己这位向来以稳健严谨着称的老领导。

  他做梦也没想到,张明竟然会站在汪韬那一边。

  “张……张总,”他的声音,都有些结巴了,

  “您……您没开玩笑吧?他那套方案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完全不考虑我们现有的设备条件和项目周期!他这就是在瞎指挥!”

  “瞎指挥?”张明闻言,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他没有与赵铁军争辩。

  他只是将自己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转向了赵铁军,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仿真软件界面。

  “铁军,”张明指着屏幕上,那个正在高速运转的三维芯片模型,缓缓开口,“你看这是什么?”

  “这……这不是我们启明-I的数字孪生模型吗?”赵铁军不解地问道,“王总工那边,不是还在带着人,做前期的建模吗?怎么……怎么已经能跑起来了?”

  “这不是王总工他们做的。”张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

  “这是汪韬和他那三个学生,只用了不到72个小时,就搭建出来,一个简易版的可靠性仿真平台。”

  “你看这里,”张明用鼠标,点中了模型中的一个微小的逻辑门电路,

  “汪韬的这套混沌工程方案,它的核心根本就不是要我们去用物理的方式,虐杀宝贵的样品。”

  “他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在这个数字孪生的世界里进行虚拟极限压力测试。”

  他一边说,一边在软件界面上,进行着操作。

  “你看,”他输入了一行代码,“我现在模拟一个能量为100 V的高能中子,以30度的入射角,击中我们芯片SRA元里的,这个NS晶体管。”

  屏幕上,代表着中子的高亮光点,瞬间击中了那个微小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电位,瞬间发生了翻转。

  原本存储的二进制数据“0”,在这一瞬间,变成了“1”。

  “看到了吗?”张明的声音,变得无比凝重,“这就是单粒子翻转效应。在太空中,这种由宇宙射线引发的软错误,是所有航天芯片的头号杀手!一旦发生,轻则数据错乱,重则整个航天器失控。”

  “而我们之前的测试方案里,”他看着赵铁军,一字一句地问道,“有任何一项是针对单粒子效应的吗?”

  赵铁军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没有……”他艰难地从喉咙里,挤出了两个字。

  “那汪韬的方案里有吗?”

  “……有。”

  “再看这个。”张明又切换到了另一个界面,“我现在模拟芯片在125c的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1000个小时,同时对其核心电压,施加一个5%的持续性过压。”

  屏幕上代表着芯片内部电路温度的热力图,开始迅速地从绿色变为黄色,再变为危险的红色。

  模型中,一条连接着dpU和主内存细如发丝的铜互连线,其颜色变得越来越暗淡。

  最终,在模拟时间进行到第873个小时的时候,那条线突然断开了。

  “看到了吗?”张明的声音,如同冰块,“这就是电迁移效应。在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下,金属原子,会发生定向的迁移,最终导致电路的永久性失效。这是所有高可靠性芯片,都必须面对的癌症。”

  “而我们之前的测试方案里,”他再次,看向赵铁军,“有任何一项,是针对‘电迁移’和‘加速老化’的吗?”

  “……没有。”赵铁军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丝颤抖。

  “那汪韬的方案里,有吗?”

  “……有。”

  张明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他看着眼前这个,早已被冷汗浸湿了后背的老战友,缓缓地叹了口气。

  “铁军,”他的声音,变得语重心长,“现在你还觉得他是在瞎指挥吗?”

  “你还觉得,我们真的比他更专业吗?”

  “不。”

  “我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

  “我们想的是如何验证这枚芯片,符不符合那些写在纸上的标准。”

  “而他想的是是如何,在它真正走上战场之前,用尽一切极端的手段,去找到它所有潜在的死穴!”

  “现在,你告诉我,”他看着赵铁军,“我们,应该听谁的?”

  赵铁军,久久没有说话。

  他只是缓缓地走上前,拿起了桌上那份测试方案。

  “张总……我……我错了。”

  就在张明,成功降服了自己内部的鹰派时。

  林远的办公室里,也上演了另一出戏。

  王海冰,独自一人坐在林远的对面。

  他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神色。

  “林董,”他开门见山,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张明那边的事,我已经听说了。我承认汪韬是对的。我也承认,我们之前的技术视野确实存在局限性。”

  “我已经通知下去,让所有项目组,都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全力配合汪韬的团队,对我们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和重新评估。”

  “很好。”林远点了点头,对他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表示了肯定。

  “但是,”王海冰的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今天来,真正的目的,“林董,我今天来,不是来检讨的,我想向您提出一个请求。”

  “你说。”

  “我希望,”王海冰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说道,“您能重新考虑,关于技术架构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

  “哦?”林远的眉头,微微一挑。

  “您之前设立的那个五人委员会,虽然看似民主。但我认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隐患。”王海冰的思路,极其清晰。

  “这个委员会里,您是主席,拥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点,我绝对拥护。”

  “周教授和汉斯先生,是外部专家,他们的意见很重要,但更多的是顾问性质。”

  “所以,真正拥有决策权的,其实只有两个人,我和汪韬。”

  “而我们两人,在技术路线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我是稳健派,他是激进派。”

  “这就意味着,未来我们每一次的重大技术决策,都将变成一场,我和他之间的单挑。而您将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我们两人之间做出艰难的二选一。”

  “这不仅会极大地消耗您的精力,更会让我们集团的技术路线,在稳健和激进之间,反复摇摆,最终失去方向。”

  王海冰的这番分析一针见血。

  他精准地,指出了那个五人委员会背后致命的结构性缺陷。

  “所以,”林远看着他,饶有兴致地问道,“你的建议是?”

  “我的建议是,”王海冰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为这个委员会,再增加一个,拥有平衡能力的第三方力量。”

  “我提议,”他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说道,“将启明联盟的另外三位创始成员d,李俊峰、石头科技的张博、以及德施曼的祝总,也吸纳进我们的委员会!”

  “将这个委员会,从五人扩大到八人!”

  “为什么是他们?”

  “因为,”王海冰的思路,变得愈发清晰,“他们代表的是市场,代表的是我们技术的最终用户。”

  “未来,任何一项存在争议的技术。比如到底是用Linux,还是用微内核?到底要不要集成专用的NpU?”

  “我们不再,进行纯粹的技术辩论。而是将两种方案,都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来投票!”

  “让他们,从市场需求、开发成本、生态兼容性等最现实的角度,来评估到底哪一种技术,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这样一来,”王海冰深吸一口气,“我们不仅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更客观的决策机制,避免了我和汪韬之间的个人恩怨。”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将联盟的其他成员,也深度地绑定到了我们集团的技术决策中来。”

  这番话,让林远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他看着眼前这个,完成了惊天蜕变的老战友,颇为感慨。

  看来,这王海冰,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懂得埋头搞技术的理工男了。

  他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用制度和权谋驾驭复杂局面的执剑人。

  “老王……”林远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周后,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

  一场由欧盟反垄断总司,召开的关于cSA连接标准联盟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闭门听证会,正式开始。

  听证会的一方是cSA联盟派出的,由谷歌、苹果、高通的法务副总裁,组成的豪华律师天团。

  而另一方,则只有两个人。

  林远和卡尔·拉米。

  “……综上所述,”cSA联盟的首席律师,一位头发花白,气场强大的美国人,慷慨陈词,

  “我们认为,启明联盟对我方的所有指控,都是毫无根据的污蔑!”

  “我们tter协议,是一个开放的、非盈利的标准!我们欢迎任何企业加入我们!所谓的专利捆绑,更是无稽之谈!我们只是在保护我们成员的合法知识产权而已!”

  “至于,我们向启明联盟提起337调查。那是因为他们的启明oS,确实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我们多达127项的核心专利!我们有权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他的辩护看似无懈可击。

  然而,林远却只是淡淡一笑。

  他没有去反驳对方的任何观点。

  他只是,向听证会的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女士,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问题。

  “尊敬的维斯塔格女士,”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听证会,

  “我想请问一个问题。”

  “根据欧盟最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所有在欧盟境内运营的企业,都必须将其收集到的欧盟公民的个人数据,存储在欧盟境内的服务器上。并且不得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将数据传输至欧盟以外的地区。对吗?”

  “是的。”维斯塔格点了点头,虽然不解,但还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那么,”林远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我想请问,在座的来自谷歌、苹果、亚马逊的各位先生。”

  “你们的智能音箱,你们的智能手机,你们的智能门铃……这些,搭载了你们tter协议的设备,它们所收集到的,关于无数欧洲家庭的语音数据、影像数据、生活习惯数据……”

  “请问,这些数据最终都存储在了哪里?”

  “是存储在了你们位于法兰克福和都柏林的欧洲数据中心?”

  “还是,”他的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通过你们,无法被欧盟监管的后门,实时地传输回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兰利,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服务器里?”

  “棱镜门的丑闻,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还没有忘记吧?”

  这句话一出,整个听证会一片死寂。

  那几位,刚刚还气焰嚣张的美国律师,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吃惊的看着林远。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林远竟然会用这样一种方式,将一场商业纠纷,直接升级为了一场,关于国家主权和数据安全的政治审判。

  其实,这才是林远,真正的也是最终的杀手锏。

  他要的从来都不是,在反垄断的官司上打赢cSA。

  他要的是彻底地摧毁欧洲市场对所有美国标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