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藏经阁”的“深一层”-《墟界说书录》

  望仙台的重赏余波未平,五十枚下品灵石与《青岚玄罡诀》玉简尚在怀中留有微温,王浩和阿宁便马不停蹄地朝着青岚谷另一处重地——内门藏经阁行去。

  谷主允诺的“开放内门藏经阁第二层权限”,其价值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那缩水的灵石与功法。对于渴望探寻真相、挖掘更多关于“说书仙师周言”与“墟界裂隙”秘密的二人而言,那里或许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

  藏经阁位于青岚谷深处一片被古木环绕的清幽山谷中,是一座通体由青玉垒砌而成的七层古塔,飞檐斗拱,灵光隐现,散发着浩瀚而古老的书卷气息与法则波动。寻常弟子仅能在一层查阅基础功法术法,唯有立下大功或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者,方可获准进入更高层。

  手持谷主令牌,两人畅通无阻地穿过一层那熙攘的人群与浩瀚的书架,沿着中央的螺旋玉阶,径直走上了第二层。

  与一层的开阔嘈杂不同,第二层显得更加静谧、肃穆。空间略小,书架皆是深沉的玄黑色灵木所制,排列更加疏朗,其上摆放的并非寻常书册,而是一枚枚散发着各色光晕的玉简、偶尔几卷兽皮古卷、甚至还有一些奇特的残破法器或符文石板,皆被淡淡的禁制光晕笼罩。空气中的灵气都仿佛更加粘稠,带着岁月沉淀的味道。

  负责看守第二层的是一位须发皆白、气息深不可测的灰袍老者,他验过令牌后,浑浊的目光在王浩和阿宁身上停留了片刻,尤其在王浩那破碎的镜片和阿宁那空荡荡的右袖上顿了顿,却并未多言,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自行查阅。

  “分头找。”王浩冰冷地下达指令。两人立刻如同投入海绵的水滴,迅速融入了这片知识的海洋。

  阿宁对功法术法更感兴趣,直奔标注着“雷法”、“炼体”、“战技”的区域,强大的神识扫过一枚枚玉简简介,寻找能与他《奔雷拳》和《青岚玄罡诀》互补的强大术法。

  而王浩的目标则极其明确。他的神识如同最精准的雷达,直接过滤了所有功法类目,全力搜索着与“历史”、“秘闻”、“人物志”、“地理志”、“上古遗迹”、“异常事件”相关的区域。

  他的检索词条极其清晰:“周言”、“说书人”、“醒木”、“言出法随”、“千年前”、“墟界裂隙”、“域外”、“异烬”。

  冰冷的数据流在识海中高速运转,处理着扫过的海量信息简介。

  时间一点点过去。第二层的藏书虽不如一层浩瀚,但涉及的内容更加深奥隐秘,检索起来也需耗费更多心神。

  终于,在王浩几乎将“人物志·上古”区域的所有玉简都探查过半时,他的神识猛地停留在了一枚毫不起眼、甚至有些残破的暗黄色玉简之上。

  玉简旁边的标签铭文古朴模糊,依稀可辨:“《墟海拾遗·补录三》”。

  而吸引王浩注意的,是简介中极其简短的一句:“…偶录千载前异人‘周言’之事,其行诡秘,踪似云鹤,然曾于墟海掀起波澜,后不知所踪,疑与‘天裂’之事相关…”

  周言!天裂? 王浩眼中精光一闪,毫不犹豫地伸手取下了这枚玉简。指尖触碰的瞬间,一股极其微弱的、抗拒探查的禁制之力传来,但被谷主令牌上附带的气息轻易化解。

  神识沉入玉简。

  大量的、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涌入脑海,仿佛某个前辈修士随手记录下的见闻札记,年代久远,很多地方语焉不详,甚至自相矛盾。

  但王浩强大的神识和数据化思维,迅速从中剥离出有效的关键词句,拼接组合:

  “…周言此人,非宗非派,来历成谜,似凭空现于墟海…” “…其貌不扬,常作说书人打扮,手持一木(疑为法器),出入市井凡尘,亦踏绝地险境…” “…不好斗法,却善‘以言说法’,常于茶馆酒肆、山野废墟之间,拍木开讲,所言或为乡野怪谈,或为上古秘辛,然听者往往茅塞顿开,瓶颈自消,甚至顿悟突破!故有‘说书仙师’之誉…” “…其时,墟海诸多势力对其或拉拢,或忌惮,然其实力深不可测,曾于‘万仙论法’之上,一言退三尊,惊动四方…” “…然,其踪飘忽,性情亦正亦邪,所图非小。后期常出入各大绝地险境,尤关注‘天裂’之象…” “…据传,其曾言‘墟界如舟,裂则覆溺’,似欲行‘补天’之举…” “…约一千二百年前,其于‘北冥幽狱’深处现身后,彻底销声匿迹。有传言其力竭陨落于绝地,亦有传言其已寻得‘补天’之法,远离此界…” “…此后不久,墟界各地‘天裂’之灾渐息,然其成因至今成谜…”

  玉简的内容至此模糊不清,后面大多是一些毫无根据的猜测和传闻。

  但王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关键信息! 周言,千年前确是墟界风云人物,以“说书”传道,实力深不可测。 他后期在关注并试图修补“天裂”(极大可能就是指“墟界裂隙”)! 他最终失踪与“北冥幽狱”有关,而其后裂隙之灾渐息!

  这与说书碑上的留言、“异烬”的存在、以及那神秘金丹老者的态度,完全吻合!

  就在王浩消化这些信息时,阿宁也皱着眉头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枚玉简:“书呆子,这边找到点东西。这枚《异闻录》里提了句,说大概千把年前,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