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的话语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如同他那块看似普通却能引动言力共鸣的醒木,轻轻敲击在三人的心神之上。
留下来…听他说几段书?
这绝非字面意义上的“听书”。方才那短短一段关于金丹仙尊裂山引火的故事,已然让三人窥见了这平凡说书背后所蕴含的、直指大道本源的恐怖境界。这位孟先生,是要借此…点拨他们?
王浩心思电转,瞬间权衡利弊。对方深不可测,且与周言关系匪浅,看似并无恶意,其提议更是直指他们目前最大的困境——修为不足,对“言”之力的运用粗浅,难以在万仙城立足并追寻更深层次的线索。这无疑是巨大的机缘。
他没有任何犹豫,再次躬身行礼,语气郑重:“谨遵前辈教诲,晚辈三人愿闻其详。”
阿宁虽然性子跳脱,但也知道轻重,挠了挠头,瓮声瓮气道:“老先生您厉害,听您说书,比老周头…呃,周前辈那些打打杀杀的故事有意思多了!”他这话说得直白,却也是真心实意,方才那段“说书”带来的震撼远超周言那些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
林若薇也盈盈一礼:“能得前辈指点,是晚辈们的福分。”
孟先生对三人的反应似乎颇为满意,那干瘪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浑浊的目光在三人身上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王浩和阿宁身上,仿佛穿透了皮囊,直视他们丹田道基与怀中秘宝的本质。
“嗯…心性还算沉得住气,不像有些小娃娃,有点机缘就飘上了天。”他慢悠悠地评价了一句,随即话锋微转,带着一丝追忆与感慨,“周言那老家伙…倒是会挑人。他自个儿跑得没影,留下的话…想必也不甚清楚吧?”
王浩心中一动,敏锐地捕捉到老者话语中的关键,试探着问道:“前辈似乎…对周言前辈极为熟悉?不知前辈与周前辈是…”
这也是他和阿宁心中最大的疑惑。周言留言中称其为“故友”,但方才孟先生言语间对周言的称呼(老家伙、老小子)以及那份熟稔,似乎又远超普通朋友。
孟先生闻言,似是哑然,随即发出一阵低沉的、如同老旧风箱般的笑声:“呵呵呵…故友?那老小子是这么跟你们说的?倒真是…死要面子。”
他摇了摇头,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块暗沉的醒木,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仿佛看向了无比遥远的过去。
“许多年前喽…老夫也曾是个愣头青,心比天高,慕那言出法随的大道,跋山涉水,寻访名师…”他的声音平缓,带着岁月的沧桑,“后来,有幸拜入一位隐世大能座下习‘道说’真义…那时,周言,便是老夫的…师兄。”
师兄?!
王浩和阿宁瞳孔骤然一缩!林若薇也掩住了朱唇,美眸中满是惊诧。
周言的师弟?!
这位看似行将就木、在这破旧书场说书糊口的孟先生,竟然是那位修为深不可测、留下“安”字传承与说书碑的周言的同门师弟?!
这身份,远比“故友”来得更震撼,也更合理!唯有同出一脉,才能如此清晰地感知并道破“安”字真意的来源,才能拥有那神鬼莫测的“言”之境界!
孟先生将三人的震惊尽收眼底,却浑不在意,只是继续缓缓说道:“只是后来,师门遭变,师尊仙去,师兄弟们也各奔东西…老夫资质鲁钝,心灰意冷,便窝在这万仙城一隅,借着这说书的由头,混口饭吃,也顺便…守着师尊留下的这点‘说’的规矩,不使其彻底断了传承。”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王浩却能从那平淡的语气中,听出无尽的沧桑、遗憾与一种深藏的坚持。师门遭变?各奔东西?这其中不知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与恩怨。
“至于周言师兄…”孟先生提到这个名字时,语气略显复杂,“他天资远胜于我,性子也更…跳脱不安分。离了师门后,闯出的名头极大,但也惹下了不少麻烦。他让你们来寻我,怕是预料到自己前路艰险,恐有不便,故而提前为‘安’字一脉,寻个…托付与引路人罢。”
原来如此!
王浩瞬间明悟。周言并非简单地让他们来找一位故友打听消息,而是让他们来拜见师叔!来接受更进一步的指引和庇护!这“说书巷”,这“孟记书场”,便是“道说”一脉在万仙城的一个隐秘据点!
孟先生的目光再次落在王浩和阿宁身上,那浑浊的眼底深处,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欣慰与审视。
“他倒是没看错人。”老者抚了抚颌下稀疏的白须,缓缓道,“你们两个小家伙,一个得了‘安’字道种,筑基圆满,根基扎实,煞气内蕴,走的似是守护与杀伐并重的路子,倒是契合‘安’之真意的一体两面…嗯,体内还有股隐藏极深的凶戾之气,福祸难料啊…”
他一眼看穿阿宁底细,甚至连其体内凶星道基的隐患都点了出来,让阿宁悚然一惊。
孟先生目光又转向王浩,停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你…更奇怪。怀揣说书碑残片,神识之凝练远超同阶,更难得的是这份近乎绝对的冷静与洞察…但你的道基,似乎并非纯粹承自‘言’之一脉,倒像是…融入了更多别的东西?有趣,当真有趣…”
王浩心中一凛,对方竟连他并非纯粹“言”修都能看出!这份眼力,简直可怕!
最后,孟先生的目光扫过林若薇,微微点头:“青木灵体,心思纯净,是个好苗子,虽非我脉嫡传,但大道同途,听听也无妨。”
三人在他面前,几乎毫无秘密可言!
点评完毕,孟先生再次恢复了那副昏昏欲睡的模样,仿佛刚才那洞悉一切的高人只是幻觉。他慢吞吞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
“既然叫了一声前辈,老夫便托大,受你们一礼。”
“既入此门,便须知,‘道说’之路,重在‘明理’、‘求真’、‘守心’,非是炫技逞强之术。”
“往后时日,每日申时,可来此听书。”
“能悟多少,看你们各自的造化。”
言罢,他不再看三人,手指捏起醒木。
“啪。”
一声轻响,如同为今日之事定下尾声。
“今日散了,老朽乏了。”
那零星几个打盹的凡人老头仿佛被惊醒,迷迷糊糊地站起身,嘟囔着向外走去。
王浩三人知晓今日已到此为止,心中虽仍有万千疑问,却也知不可再叨扰,恭敬地行了大礼。
“谢孟师叔(前辈)指点!”
孟先生眼皮都未抬,只是挥了挥手。
三人退出这间狭小破旧却隐藏着惊天秘密的书场,回头望去,只见那昏黄灯光下,枯瘦老者独坐台前的身影,与门外万仙城的繁华盛景,仿佛是两个永不交融的世界。
他们的万仙城之旅,因这位“孟师叔”的出现,陡然掀开了全新的、更加深邃的一页。
留下来…听他说几段书?
这绝非字面意义上的“听书”。方才那短短一段关于金丹仙尊裂山引火的故事,已然让三人窥见了这平凡说书背后所蕴含的、直指大道本源的恐怖境界。这位孟先生,是要借此…点拨他们?
王浩心思电转,瞬间权衡利弊。对方深不可测,且与周言关系匪浅,看似并无恶意,其提议更是直指他们目前最大的困境——修为不足,对“言”之力的运用粗浅,难以在万仙城立足并追寻更深层次的线索。这无疑是巨大的机缘。
他没有任何犹豫,再次躬身行礼,语气郑重:“谨遵前辈教诲,晚辈三人愿闻其详。”
阿宁虽然性子跳脱,但也知道轻重,挠了挠头,瓮声瓮气道:“老先生您厉害,听您说书,比老周头…呃,周前辈那些打打杀杀的故事有意思多了!”他这话说得直白,却也是真心实意,方才那段“说书”带来的震撼远超周言那些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
林若薇也盈盈一礼:“能得前辈指点,是晚辈们的福分。”
孟先生对三人的反应似乎颇为满意,那干瘪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浑浊的目光在三人身上缓缓扫过,最终定格在王浩和阿宁身上,仿佛穿透了皮囊,直视他们丹田道基与怀中秘宝的本质。
“嗯…心性还算沉得住气,不像有些小娃娃,有点机缘就飘上了天。”他慢悠悠地评价了一句,随即话锋微转,带着一丝追忆与感慨,“周言那老家伙…倒是会挑人。他自个儿跑得没影,留下的话…想必也不甚清楚吧?”
王浩心中一动,敏锐地捕捉到老者话语中的关键,试探着问道:“前辈似乎…对周言前辈极为熟悉?不知前辈与周前辈是…”
这也是他和阿宁心中最大的疑惑。周言留言中称其为“故友”,但方才孟先生言语间对周言的称呼(老家伙、老小子)以及那份熟稔,似乎又远超普通朋友。
孟先生闻言,似是哑然,随即发出一阵低沉的、如同老旧风箱般的笑声:“呵呵呵…故友?那老小子是这么跟你们说的?倒真是…死要面子。”
他摇了摇头,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块暗沉的醒木,眼神变得有些悠远,仿佛看向了无比遥远的过去。
“许多年前喽…老夫也曾是个愣头青,心比天高,慕那言出法随的大道,跋山涉水,寻访名师…”他的声音平缓,带着岁月的沧桑,“后来,有幸拜入一位隐世大能座下习‘道说’真义…那时,周言,便是老夫的…师兄。”
师兄?!
王浩和阿宁瞳孔骤然一缩!林若薇也掩住了朱唇,美眸中满是惊诧。
周言的师弟?!
这位看似行将就木、在这破旧书场说书糊口的孟先生,竟然是那位修为深不可测、留下“安”字传承与说书碑的周言的同门师弟?!
这身份,远比“故友”来得更震撼,也更合理!唯有同出一脉,才能如此清晰地感知并道破“安”字真意的来源,才能拥有那神鬼莫测的“言”之境界!
孟先生将三人的震惊尽收眼底,却浑不在意,只是继续缓缓说道:“只是后来,师门遭变,师尊仙去,师兄弟们也各奔东西…老夫资质鲁钝,心灰意冷,便窝在这万仙城一隅,借着这说书的由头,混口饭吃,也顺便…守着师尊留下的这点‘说’的规矩,不使其彻底断了传承。”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王浩却能从那平淡的语气中,听出无尽的沧桑、遗憾与一种深藏的坚持。师门遭变?各奔东西?这其中不知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往事与恩怨。
“至于周言师兄…”孟先生提到这个名字时,语气略显复杂,“他天资远胜于我,性子也更…跳脱不安分。离了师门后,闯出的名头极大,但也惹下了不少麻烦。他让你们来寻我,怕是预料到自己前路艰险,恐有不便,故而提前为‘安’字一脉,寻个…托付与引路人罢。”
原来如此!
王浩瞬间明悟。周言并非简单地让他们来找一位故友打听消息,而是让他们来拜见师叔!来接受更进一步的指引和庇护!这“说书巷”,这“孟记书场”,便是“道说”一脉在万仙城的一个隐秘据点!
孟先生的目光再次落在王浩和阿宁身上,那浑浊的眼底深处,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欣慰与审视。
“他倒是没看错人。”老者抚了抚颌下稀疏的白须,缓缓道,“你们两个小家伙,一个得了‘安’字道种,筑基圆满,根基扎实,煞气内蕴,走的似是守护与杀伐并重的路子,倒是契合‘安’之真意的一体两面…嗯,体内还有股隐藏极深的凶戾之气,福祸难料啊…”
他一眼看穿阿宁底细,甚至连其体内凶星道基的隐患都点了出来,让阿宁悚然一惊。
孟先生目光又转向王浩,停顿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你…更奇怪。怀揣说书碑残片,神识之凝练远超同阶,更难得的是这份近乎绝对的冷静与洞察…但你的道基,似乎并非纯粹承自‘言’之一脉,倒像是…融入了更多别的东西?有趣,当真有趣…”
王浩心中一凛,对方竟连他并非纯粹“言”修都能看出!这份眼力,简直可怕!
最后,孟先生的目光扫过林若薇,微微点头:“青木灵体,心思纯净,是个好苗子,虽非我脉嫡传,但大道同途,听听也无妨。”
三人在他面前,几乎毫无秘密可言!
点评完毕,孟先生再次恢复了那副昏昏欲睡的模样,仿佛刚才那洞悉一切的高人只是幻觉。他慢吞吞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
“既然叫了一声前辈,老夫便托大,受你们一礼。”
“既入此门,便须知,‘道说’之路,重在‘明理’、‘求真’、‘守心’,非是炫技逞强之术。”
“往后时日,每日申时,可来此听书。”
“能悟多少,看你们各自的造化。”
言罢,他不再看三人,手指捏起醒木。
“啪。”
一声轻响,如同为今日之事定下尾声。
“今日散了,老朽乏了。”
那零星几个打盹的凡人老头仿佛被惊醒,迷迷糊糊地站起身,嘟囔着向外走去。
王浩三人知晓今日已到此为止,心中虽仍有万千疑问,却也知不可再叨扰,恭敬地行了大礼。
“谢孟师叔(前辈)指点!”
孟先生眼皮都未抬,只是挥了挥手。
三人退出这间狭小破旧却隐藏着惊天秘密的书场,回头望去,只见那昏黄灯光下,枯瘦老者独坐台前的身影,与门外万仙城的繁华盛景,仿佛是两个永不交融的世界。
他们的万仙城之旅,因这位“孟师叔”的出现,陡然掀开了全新的、更加深邃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