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万仙城的范围,深入西部丘陵地带,空气中的灵气明显变得稀薄而杂乱,远不如城中精纯。但对于刚刚突破至金丹期的王浩和阿宁而言,这种环境的变化反而成了检验与熟悉新力量的试金石。
连日赶路,三人昼伏夜出,尽可能避开可能有修士活动的区域。在一次日落时分,他们寻了一处荒废已久的山神庙暂作休整。庙宇残破,蛛网密布,却正好提供了天然的隐蔽。
调息完毕,阿宁按捺不住体内澎湃的力量,走到庙外的空地上,开始演练拳法。暗金色的“守护金丹”在丹田内沉稳旋转,每一次出拳都带着隐隐的雷音与撕裂空气的爆鸣,威力远胜筑基时期。然而,打着打着,他心中忽有所感,那是一种不同于纯粹力量掌控的、更加精微的意念流动。
他回想起筑基时,王浩传授的《言力化罡诀》基础,以及自身那粗犷的“守护”与“力量”真意。心念一动,他并未刻意调动多少灵力,而是将一股悍勇不屈的“意”凝聚于喉间,对着前方一块磨盘大的青石,低喝一声:
“起!”
声音并不响亮,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仿佛能撼动物质的蛮横意志!伴随着这声低喝,一股无形的、融合了他金丹之力的“言力”波动,如同涟漪般扩散而出,笼罩了那块青石。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沉重的青石并未被罡气抬起,而是仿佛暂时失去了部分重量,或者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下方“托”了一下,竟然晃晃悠悠地脱离了地面寸许!虽然仅仅维持了不到一息的时间,便重重落回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但这短暂的滞空,却绝非单纯的灵力外放所能做到!
“我靠!”阿宁自己都吓了一跳,看着自己的拳头,又看了看那块青石,铜铃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老子……老子刚才没用力啊!就喊了一嗓子?”
一旁的王浩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破碎镜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走上前,仔细感知着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独特的能量波动,缓缓道:“这不是单纯的蛮力,也不是普通的灵力御物。这是……‘言以御物’。”
“言以御物?”阿宁挠了挠头,“跟之前用言力加持拳头不一样?”
“完全不同。”王浩解释道,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筑基期时,我等运用言力,多是‘言以传意’、‘言以御己’,将言力作为增幅自身攻击、防御或感知的辅助手段,本质上仍是灵力在起作用,言力只是催化剂或者附着物。”
他指向那块青石:“但方才,你并未动用多少实质的灵力去托举它,而是以你的‘意’——那股‘让它起来’的意志,直接引动了天地间某种无形的规则,暂时‘修改’了它所受的重力,或者说,赋予了它一个‘上升’的指令。这便是‘言以御物’的雏形,是‘道说’真意踏入第二层的标志!”
他回想起周言说书碑上那模糊的记载,以及孟先生平日里那看似平淡、却能引动生机、抚平创伤的“说书”,心中豁然开朗。
“道说第一层,重在‘传意’与‘御己’,以言力沟通、加持、防御。”
“而第二层,‘言以御物’,便是开始以自身之‘言’,之‘意’,去直接影响、驾驭外物,乃至……引动天地之力!”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王浩自己也心有所感。他抬头望向庙外渐沉的夜空,感受着晚风拂过山岗,带来湿润的泥土气息。他并未运转任何呼风唤雨的法诀,只是将自身那“剖析”、“洞察”的真意,与对天地气流、水汽运行的细微感知相结合,以一种奇异的韵律,轻声低语,仿佛在与这片天地对话:
“风起于青萍之末……可聚可散……”
“水汽凝于虚空……可降为霖……”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直指本源的“道理”。随着他的话语,那枚银白色的“洞玄金丹”微微震颤,精纯的“言力”融入四周天地。
下一刻,以王浩为中心,方圆十丈之内,气流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方式缓缓盘旋,形成了一股柔和的微风!这风并非自然产生,而是仿佛听从了他的“指令”!
紧接着,空气中那稀薄的水汽,竟真的开始凝聚,化作无数细密到极点的水珠,如同缥缈的薄纱,缓缓飘落,形成了一场范围极小、却真实无比的细雨!
微风拂面,细雨沾衣,范围仅限于这小小的山神庙周围,庙外依旧月朗星稀!
言出,风起,雨落!
虽然规模极小,消耗却不小,王浩的脸色都微微白了一分,但这已绝非寻常法术!这是近乎言出法随的雏形!是以自身之“言”,引动、驾驭外界天地能量的体现!
阿宁看得目瞪口呆,连躲在庙檐下的林若薇也掩住了朱唇,美眸中异彩连连。
王浩散去言力,微风细雨戛然而止。他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了对前路的期待:“看来,凝结金丹,不仅是力量的飞跃,更是对‘道说’真意领悟的钥匙。周言前辈碑文中所提及的‘言以明道’……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阿宁兴奋地搓着手:“嘿嘿,那以后打架,老子是不是喊一声‘定’,就能把对手定住了?”
王浩失笑摇头:“远着呢。‘言以御物’看似玄妙,但消耗巨大,且对心神、对‘道理’的领悟要求极高。方才我引动微风细雨,已是极限,且范围极小。想要真正言出法随,影响强敌,恐怕需要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积累。”
但他话锋一转,肯定道:“不过,这无疑是一条通天大道!随着我们修为日深,对自身之‘道’领悟愈透,这‘言’之力,必将展现出更加恐怖的威能!”
结丹成功,不仅带来了寿元与力量的质变,更让他们一直修行的“道说”传承,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前路虽有迷雾沼泽之险,有城主府追索之忧,但自身力量的每一次提升,都让他们心中多了一分底气。
休息完毕,三人再次启程,身影没入愈发浓重的夜色与前方那弥漫着淡淡瘴气的丘陵深处。他们的“道说”之路,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连日赶路,三人昼伏夜出,尽可能避开可能有修士活动的区域。在一次日落时分,他们寻了一处荒废已久的山神庙暂作休整。庙宇残破,蛛网密布,却正好提供了天然的隐蔽。
调息完毕,阿宁按捺不住体内澎湃的力量,走到庙外的空地上,开始演练拳法。暗金色的“守护金丹”在丹田内沉稳旋转,每一次出拳都带着隐隐的雷音与撕裂空气的爆鸣,威力远胜筑基时期。然而,打着打着,他心中忽有所感,那是一种不同于纯粹力量掌控的、更加精微的意念流动。
他回想起筑基时,王浩传授的《言力化罡诀》基础,以及自身那粗犷的“守护”与“力量”真意。心念一动,他并未刻意调动多少灵力,而是将一股悍勇不屈的“意”凝聚于喉间,对着前方一块磨盘大的青石,低喝一声:
“起!”
声音并不响亮,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仿佛能撼动物质的蛮横意志!伴随着这声低喝,一股无形的、融合了他金丹之力的“言力”波动,如同涟漪般扩散而出,笼罩了那块青石。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沉重的青石并未被罡气抬起,而是仿佛暂时失去了部分重量,或者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从下方“托”了一下,竟然晃晃悠悠地脱离了地面寸许!虽然仅仅维持了不到一息的时间,便重重落回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但这短暂的滞空,却绝非单纯的灵力外放所能做到!
“我靠!”阿宁自己都吓了一跳,看着自己的拳头,又看了看那块青石,铜铃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老子……老子刚才没用力啊!就喊了一嗓子?”
一旁的王浩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破碎镜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走上前,仔细感知着空气中尚未完全散去的、独特的能量波动,缓缓道:“这不是单纯的蛮力,也不是普通的灵力御物。这是……‘言以御物’。”
“言以御物?”阿宁挠了挠头,“跟之前用言力加持拳头不一样?”
“完全不同。”王浩解释道,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筑基期时,我等运用言力,多是‘言以传意’、‘言以御己’,将言力作为增幅自身攻击、防御或感知的辅助手段,本质上仍是灵力在起作用,言力只是催化剂或者附着物。”
他指向那块青石:“但方才,你并未动用多少实质的灵力去托举它,而是以你的‘意’——那股‘让它起来’的意志,直接引动了天地间某种无形的规则,暂时‘修改’了它所受的重力,或者说,赋予了它一个‘上升’的指令。这便是‘言以御物’的雏形,是‘道说’真意踏入第二层的标志!”
他回想起周言说书碑上那模糊的记载,以及孟先生平日里那看似平淡、却能引动生机、抚平创伤的“说书”,心中豁然开朗。
“道说第一层,重在‘传意’与‘御己’,以言力沟通、加持、防御。”
“而第二层,‘言以御物’,便是开始以自身之‘言’,之‘意’,去直接影响、驾驭外物,乃至……引动天地之力!”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王浩自己也心有所感。他抬头望向庙外渐沉的夜空,感受着晚风拂过山岗,带来湿润的泥土气息。他并未运转任何呼风唤雨的法诀,只是将自身那“剖析”、“洞察”的真意,与对天地气流、水汽运行的细微感知相结合,以一种奇异的韵律,轻声低语,仿佛在与这片天地对话:
“风起于青萍之末……可聚可散……”
“水汽凝于虚空……可降为霖……”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直指本源的“道理”。随着他的话语,那枚银白色的“洞玄金丹”微微震颤,精纯的“言力”融入四周天地。
下一刻,以王浩为中心,方圆十丈之内,气流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方式缓缓盘旋,形成了一股柔和的微风!这风并非自然产生,而是仿佛听从了他的“指令”!
紧接着,空气中那稀薄的水汽,竟真的开始凝聚,化作无数细密到极点的水珠,如同缥缈的薄纱,缓缓飘落,形成了一场范围极小、却真实无比的细雨!
微风拂面,细雨沾衣,范围仅限于这小小的山神庙周围,庙外依旧月朗星稀!
言出,风起,雨落!
虽然规模极小,消耗却不小,王浩的脸色都微微白了一分,但这已绝非寻常法术!这是近乎言出法随的雏形!是以自身之“言”,引动、驾驭外界天地能量的体现!
阿宁看得目瞪口呆,连躲在庙檐下的林若薇也掩住了朱唇,美眸中异彩连连。
王浩散去言力,微风细雨戛然而止。他深吸一口气,眼中充满了对前路的期待:“看来,凝结金丹,不仅是力量的飞跃,更是对‘道说’真意领悟的钥匙。周言前辈碑文中所提及的‘言以明道’……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阿宁兴奋地搓着手:“嘿嘿,那以后打架,老子是不是喊一声‘定’,就能把对手定住了?”
王浩失笑摇头:“远着呢。‘言以御物’看似玄妙,但消耗巨大,且对心神、对‘道理’的领悟要求极高。方才我引动微风细雨,已是极限,且范围极小。想要真正言出法随,影响强敌,恐怕需要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积累。”
但他话锋一转,肯定道:“不过,这无疑是一条通天大道!随着我们修为日深,对自身之‘道’领悟愈透,这‘言’之力,必将展现出更加恐怖的威能!”
结丹成功,不仅带来了寿元与力量的质变,更让他们一直修行的“道说”传承,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前路虽有迷雾沼泽之险,有城主府追索之忧,但自身力量的每一次提升,都让他们心中多了一分底气。
休息完毕,三人再次启程,身影没入愈发浓重的夜色与前方那弥漫着淡淡瘴气的丘陵深处。他们的“道说”之路,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