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前往黔州-《知意的平淡生活》

  与蜀州的繁华富庶不同,黔州一直以来都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而名声远扬。每年到了收缴赋税的时候,黔州总是缴纳赋税最少的那个州,这让那些前去追缴赋税的官员们十分头疼。

  这些官员最初都是满怀雄心壮志地前往黔州,准备这片土地上大展拳脚。然而,当他们真正到达黔州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情况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黔州的百姓生活困苦,交通不便导致物资运输困难,土地贫瘠使得粮食产量低下,与其他州相比,每亩地的收成要少很多。

  也有少数官员试图通过私下提高赋税来增加自己的政绩,然而,黔州的百姓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或钱财来缴纳赋税。不管官员如何威逼或恐吓,但都无济于事,因为百姓实在太穷了。

  更糟糕的是,黔州的百姓异常团结,每当官员逼迫得太紧时,他们就会聚集起来,将州府衙门团团围住,官员常常被吓得瑟瑟发抖。

  最终,官员只能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地离开黔州,甚至有些人还会被黔州百姓们追赶得屁滚尿流,只能夹紧尾巴落荒而逃。

  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脱罪,这些官员们常常会用“穷山恶水出刁民”这样的话语来形容黔州的百姓。他们把黔州百姓描绘成一群凶狠、野蛮、不讲道理的人,就像那传说中的妖魔鬼怪一样可怕。

  久而久之,到黔州收缴赋税就变成了一件苦差事。

  皇帝并非没有动过派兵攻打黔州的念头,但黔州毕竟已经属于大昭的版图,而且那里的百姓还算比较安分守己,除了赋税交得相对少一些之外,并没有要造反的迹象。此外,黔州多为山区,可供耕种的田地本就不多,所以他们缴纳的赋税比其他州少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综合这些因素考虑,只要黔州的赋税能按时收缴上来,皇帝也就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渐渐地,黔州逐渐变成一个流放之地。官员一旦被贬官,除了岭南、儋州、边疆以外,黔州等地之外,黔州也成了一个好去处。

  然而,这一切正中周勇下怀。黔州有着数十万座大山,随便一座大山,都是良好的藏身之地。而且,黔州虽然地处偏远,与京城相隔甚远,但黔州却不是大昭的边境。但也正因为如此,这里远离了边境线上的战火纷飞,远离了京城中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在这里,苏青青和孩子可以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不必整日提心吊胆。

  以常人的思维方式来考虑,恐怕谁都难以想象得到他们会藏匿在那样的地方。毕竟,谁不贪于安逸和享受呢?但周勇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夫妻二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去黔州!

  由于周勇并不能亲自护送苏青青去往黔州,于是,他辗转托了几个中人,找了一家信誉好口碑高的镖局,委托镖局护送苏青青送往黔州。至于具体是黔州哪个地方,他并没有事先确定,反正他已经提前付给镖局足够绕黔州一圈的银两。等安全抵达黔州境内,苏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