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信没有立刻离开。他像一尊雕像,站在寒冷的夜色里,望着宙斯酒店顶层那扇亮着灯的窗户,直到那灯光熄灭,融入汉城无尽的霓虹之中。崔景异最后那个无声的眼神和叹息,在他脑海中反复播放,像一首没有歌词却充满蛊惑力的旋律。
他知道,那是邀请。或者说,是最后通牒。
回到空荡荡的公寓,李孝信第一次觉得这间他住了多年的地方如此冰冷、陌生。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他那篇备受争议的专题报道的电子稿。那些含糊其辞的句子,此刻读起来像是对自己新闻理想的背叛,又像是对某种更深层真相的无力触及。他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那晚他偷偷拍下的、崔景异母亲日记的几页照片。那些娟秀而绝望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他该怎么做?
选项一:坚守新闻人的底线。将晚宴上崔英道的指控、崔景异的反应,连同日记的秘密(以一种“匿名来源”的方式)公之于众。这会彻底摧毁崔景异精心构筑的一切,或许能还原一个“客观”的真相。但代价是什么?他会成为压垮崔景异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会亲手将那个偶尔流露出极致孤独的灵魂推向万劫不复。而且,他真的能确定,自己看到的“真相”就是全部吗?那本日记,难道不也是一种被筛选和引导后呈现的“真相”?
选项二:彻底倒向崔景异。将专题彻底改写,用他所有的笔力,去塑造那个悲情的、被命运逼迫的复仇者形象,将所有的冲突都解释为环境所迫下的无奈选择。这或许能“保护”崔景异,但这是否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客观,成为了操纵舆论的帮凶?他李孝信,难道要为了一个危险而迷人的人物,葬送自己一直秉持的原则?
选项三:保持沉默,抽身而退。删除所有相关素材,辞去新闻社长的职务,彻底远离帝国高中这个漩涡。这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但他能做到吗?那个站在寒风中孤寂的背影,那个在酒吧里说着“很累”的少年,已经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转身离开,无异于将刺留在肉里,任由其化脓、腐烂。
三个选项,每一条路都布满荆棘。李孝信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他引以为傲的冷静和分析能力,在情感的泥沼面前,彻底失效。他不再是观察者,他是猎物,是被蛛网黏住的飞蛾,明知道前方是火焰,却依然被那光亮所吸引。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一条匿名信息,没有号码显示,只有简短的几个字:
【明天下午四点,酒店顶楼咖啡厅。如果你还想知道最后的答案。】
发信人是谁,不言而喻。
崔景异没有给他太多犹豫的时间。他逼他做出选择。
李孝信盯着那条信息,直到屏幕暗下去。他的心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宿命般的预感。他知道,明天的会面,将决定一切。
这一夜,李孝信彻夜未眠。
第二天下午三点五十分,李孝信站在宙斯酒店顶楼咖啡厅的入口。这里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汉城,但此刻咖啡厅被清场了,只有最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人。
崔景异。
他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的高领毛衣,外面套着休闲款的黑色西装外套,少了几分平日的正式,多了几分随性,却依然难掩其逼人的气质。他面前放着两杯咖啡,一杯在他手边,一杯在对面。他没有看窗外,只是低头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侧脸在午后柔和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安静,甚至有些柔和。
李孝信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在他对面坐下。
崔景异抬起头,看向他。没有寒暄,没有开场白。他的眼神很平静,像一潭深水,看不到底。
“你来了。”崔景异的声音也很平静,仿佛只是老友间的寻常约会。
李孝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需要先听听对方要说什么。
崔景异将对面那杯咖啡轻轻推到他面前。“尝尝,这里的咖啡豆还不错。”
李孝信没有动。他只是看着崔景异,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出任何一丝算计或伪装的痕迹。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今天的崔景异,似乎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呈现出一种近乎真实的松弛状态。这种“真实”,反而让李孝信更加不安。
“昨天的报道,我看了。”崔景异端起自己的咖啡,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写得很……克制。”
李孝信的心微微一沉。这是讽刺吗?
“谢谢你没有落井下石。”崔景异接下来的话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看着李孝信,眼神里没有感激,也没有试探,只有一种淡淡的了然,“我知道,对你来说,保持沉默已经是一种选择。”
李孝信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你叫我来,不是为了讨论我的报道吧。”
崔景异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专注而锐利:“李孝信,我知道你查到了那本日记。”
李孝信的心脏猛地一跳,但没有否认。在崔景异面前,否认是徒劳的。
“我也知道,你现在很挣扎。”崔景异继续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在想,是该揭露我,还是该保护我,或者,干脆一走了之。”
李孝信沉默着,默认了。
崔景异看着他,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温度,却有一种奇异的坦诚:“我告诉你答案吧。揭露我,你会得到新闻人的‘正义’,但你会毁掉一个可能改变的故事。保护我,你会违背你的原则,但你会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一走了之,你会得到安全,但你会永远活在疑问和……或许还有一丝不甘里。”
他顿了顿,目光牢牢锁住李孝信的眼睛:“李孝信,你是个记录者。但你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由痛苦、算计、孤独和一点点……或许存在的真实情感编织成的故事,最终会走向何方吗?”
“你是在邀请我参与你的游戏?”李孝信的声音有些发抖。
“不。”崔景异摇了摇头,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我是在邀请你,和我一起,写完这个故事。不是作为棋子,而是作为……唯一的读者,和可能的,合着者。”
唯一的读者。合着者。
这两个词,像带着魔力的咒语,击中了李孝信内心最深处。他一直渴望记录真实,渴望理解人性的复杂。而眼前这个人,将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而迷人的真相边缘。拒绝,意味着退回安全但平庸的岸边;接受,则意味着踏入一片未知而危险的深海。
崔景异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但他眼底的阴影,却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浓重。
李孝信看着眼前的咖啡,看着杯中自己模糊的倒影,又抬起头,看向崔景异那双仿佛能吞噬一切的眼睛。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他知道,那是邀请。或者说,是最后通牒。
回到空荡荡的公寓,李孝信第一次觉得这间他住了多年的地方如此冰冷、陌生。他打开电脑,屏幕上是他那篇备受争议的专题报道的电子稿。那些含糊其辞的句子,此刻读起来像是对自己新闻理想的背叛,又像是对某种更深层真相的无力触及。他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那晚他偷偷拍下的、崔景异母亲日记的几页照片。那些娟秀而绝望的字迹,仿佛带着温度,灼烧着他的视网膜。
他该怎么做?
选项一:坚守新闻人的底线。将晚宴上崔英道的指控、崔景异的反应,连同日记的秘密(以一种“匿名来源”的方式)公之于众。这会彻底摧毁崔景异精心构筑的一切,或许能还原一个“客观”的真相。但代价是什么?他会成为压垮崔景异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会亲手将那个偶尔流露出极致孤独的灵魂推向万劫不复。而且,他真的能确定,自己看到的“真相”就是全部吗?那本日记,难道不也是一种被筛选和引导后呈现的“真相”?
选项二:彻底倒向崔景异。将专题彻底改写,用他所有的笔力,去塑造那个悲情的、被命运逼迫的复仇者形象,将所有的冲突都解释为环境所迫下的无奈选择。这或许能“保护”崔景异,但这是否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客观,成为了操纵舆论的帮凶?他李孝信,难道要为了一个危险而迷人的人物,葬送自己一直秉持的原则?
选项三:保持沉默,抽身而退。删除所有相关素材,辞去新闻社长的职务,彻底远离帝国高中这个漩涡。这似乎是最安全的选择。但他能做到吗?那个站在寒风中孤寂的背影,那个在酒吧里说着“很累”的少年,已经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转身离开,无异于将刺留在肉里,任由其化脓、腐烂。
三个选项,每一条路都布满荆棘。李孝信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他引以为傲的冷静和分析能力,在情感的泥沼面前,彻底失效。他不再是观察者,他是猎物,是被蛛网黏住的飞蛾,明知道前方是火焰,却依然被那光亮所吸引。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一条匿名信息,没有号码显示,只有简短的几个字:
【明天下午四点,酒店顶楼咖啡厅。如果你还想知道最后的答案。】
发信人是谁,不言而喻。
崔景异没有给他太多犹豫的时间。他逼他做出选择。
李孝信盯着那条信息,直到屏幕暗下去。他的心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宿命般的预感。他知道,明天的会面,将决定一切。
这一夜,李孝信彻夜未眠。
第二天下午三点五十分,李孝信站在宙斯酒店顶楼咖啡厅的入口。这里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汉城,但此刻咖啡厅被清场了,只有最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个人。
崔景异。
他今天穿了一件浅灰色的高领毛衣,外面套着休闲款的黑色西装外套,少了几分平日的正式,多了几分随性,却依然难掩其逼人的气质。他面前放着两杯咖啡,一杯在他手边,一杯在对面。他没有看窗外,只是低头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侧脸在午后柔和的光线下,显得异常安静,甚至有些柔和。
李孝信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在他对面坐下。
崔景异抬起头,看向他。没有寒暄,没有开场白。他的眼神很平静,像一潭深水,看不到底。
“你来了。”崔景异的声音也很平静,仿佛只是老友间的寻常约会。
李孝信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需要先听听对方要说什么。
崔景异将对面那杯咖啡轻轻推到他面前。“尝尝,这里的咖啡豆还不错。”
李孝信没有动。他只是看着崔景异,试图从对方脸上找出任何一丝算计或伪装的痕迹。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今天的崔景异,似乎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呈现出一种近乎真实的松弛状态。这种“真实”,反而让李孝信更加不安。
“昨天的报道,我看了。”崔景异端起自己的咖啡,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写得很……克制。”
李孝信的心微微一沉。这是讽刺吗?
“谢谢你没有落井下石。”崔景异接下来的话却出乎他的意料。他看着李孝信,眼神里没有感激,也没有试探,只有一种淡淡的了然,“我知道,对你来说,保持沉默已经是一种选择。”
李孝信终于开口,声音有些干涩:“你叫我来,不是为了讨论我的报道吧。”
崔景异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专注而锐利:“李孝信,我知道你查到了那本日记。”
李孝信的心脏猛地一跳,但没有否认。在崔景异面前,否认是徒劳的。
“我也知道,你现在很挣扎。”崔景异继续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在想,是该揭露我,还是该保护我,或者,干脆一走了之。”
李孝信沉默着,默认了。
崔景异看着他,忽然笑了笑,那笑容里没有温度,却有一种奇异的坦诚:“我告诉你答案吧。揭露我,你会得到新闻人的‘正义’,但你会毁掉一个可能改变的故事。保护我,你会违背你的原则,但你会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一走了之,你会得到安全,但你会永远活在疑问和……或许还有一丝不甘里。”
他顿了顿,目光牢牢锁住李孝信的眼睛:“李孝信,你是个记录者。但你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吗?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个由痛苦、算计、孤独和一点点……或许存在的真实情感编织成的故事,最终会走向何方吗?”
“你是在邀请我参与你的游戏?”李孝信的声音有些发抖。
“不。”崔景异摇了摇头,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我是在邀请你,和我一起,写完这个故事。不是作为棋子,而是作为……唯一的读者,和可能的,合着者。”
唯一的读者。合着者。
这两个词,像带着魔力的咒语,击中了李孝信内心最深处。他一直渴望记录真实,渴望理解人性的复杂。而眼前这个人,将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而迷人的真相边缘。拒绝,意味着退回安全但平庸的岸边;接受,则意味着踏入一片未知而危险的深海。
崔景异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身上镀上一层金边,但他眼底的阴影,却比任何时刻都更加浓重。
李孝信看着眼前的咖啡,看着杯中自己模糊的倒影,又抬起头,看向崔景异那双仿佛能吞噬一切的眼睛。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