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五年的紫禁城,连风都带着枷锁。
陈景异,或者说,如今的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又一次从溺水的噩梦中惊醒。梦里,不是水,是无数双粘稠、滚烫的眼睛,将他层层包裹,拖向深不见底的黑暗。
值夜的宫女闻声悄步近前,用温热的帕子拭去他额角的冷汗。烛光下,这孩子约莫四五岁的模样,玉雪可爱,尤其一双眼睛,黑得像最深的夜,却又奇异地清亮,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只有胤礼自己知道,这澄澈之下,藏着一个来自数百年后的、惊惶不安的灵魂。
“什么时辰了?”他开口,嗓音还带着孩童的软糯,语气却有种不合年龄的平静。
“回主子,刚过寅时。”宫女低声答,不敢多看他的眼睛。宫里隐隐有流言,说这位小主子生得太过灵秀,不像凡尘俗物。
胤礼挥挥手让她退下,拥着锦被坐起。窗外天色未明,宫墙的剪影如同巨兽的獠牙。他来这个世界已经半年,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如今的如履薄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身处何等险境。
“果郡王……”他在心里咀嚼着这个封号,原主凄凉的下场——被雍正赐予毒酒,了却一生——像一根冰冷的针,时时刺着他的神经。而如今,他不仅要避开未来的杀机,更要面对眼前这片看似富丽堂皇,实则危机四伏的泥沼。
今日是去上书房启蒙的日子。胤礼穿上繁复的小皇子朝服,感觉那沉重的锦缎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无形的束缚。奶嬷嬷牵着他的手,走在漫长的宫道上。朱红的宫墙绵延不绝,天空被切割成狭窄的一条,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路过御花园时,迎面遇上了一行人。为首的少年约莫十岁,面容冷峻,眼神锐利,正是日后的雍正帝,如今的四阿哥胤禛。他身后跟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宗室子弟。
胤礼下意识地想避开,却已来不及。他规规矩矩地行礼:“四哥安。”
胤禛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立刻叫起。那眼神不像一个兄长看幼弟,更像是在审视一件突如其来的、打乱布局的器物。冰冷,探究,深处还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兴味?
“是十七弟。”胤禛的声音平淡无波,“要去尚书房了?”
“是。”胤礼垂着眼,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真正懵懂的孩童。
胤禛走近一步,弯下腰,几乎与他平视。一股淡淡的墨香和冷冽的气息袭来。“听说十七弟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他的指尖,若有似无地拂过胤礼脸颊旁柔软的碎发,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好好学,别让皇阿玛……和我们失望。”
那短暂的触碰,让胤礼脊背窜起一股寒意。他清晰地感觉到,那不是兄长的关爱,而是一种标记,一种宣告。
直到胤禛一行人走远,胤礼才缓缓直起身。奶嬷嬷松了口气,小声说:“四阿哥瞧着严肃,对主子倒是关心。”
关心?胤礼在心里冷笑。那分明是野兽盯上猎物前的巡视。
上书房里,已有几位年幼的皇子阿哥。胤礼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那份与众不同的沉静,还是让他显得格格不入。授课的翰林院学士显然也听说了这位“神童”的名头,特意多问了他几个问题。胤礼斟酌着,既不过分显露,也不至于答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却更坐实了其聪慧之名。
他能感觉到,几道来自“皇兄”们的目光,或好奇,或嫉妒,或……如同四阿哥一般,带着难以言喻的深沉,落在他纤细的脖颈上。
傍晚时分,康熙竟亲自来了上书房考较众皇子学业。明黄色的龙袍晃得人眼晕,帝王威严的气息弥漫开来,所有孩子都屏息凝神。
胤礼跪在末尾,心跳如鼓。他深知,这位千古一帝,才是他命运最大的变数。历史上的康熙对胤礼或许并无特殊记载,但自他穿越而来,冥冥中似乎有哪里不一样了。康熙看他的眼神,偶尔会流露出超越父子伦常的复杂与……灼热。
轮到胤礼时,他背诵了一段简单的《千字文》,声音清脆,一字不差。
康熙脸上露出笑意,招手让他近前。“过来,让朕瞧瞧。”
胤礼一步步走上前,跪在康熙脚边。帝王的手抚上他的头顶,那手掌宽厚、温暖,却带着足以掌控生死的力量。手指缓缓下滑,拂过他的眉眼,最终托起他的下巴,迫使他抬起头。
“这孩子,生得真是好。”康熙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赞叹,像是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他的目光紧紧锁住胤礼的眼睛,仿佛要透过那层澄澈,看到深处隐藏的秘密。“尤其是这双眼睛……不像个孩子,倒像是看尽了世事沧桑。”
胤礼浑身僵硬,强迫自己与那双深邃如渊的龙目对视。他在那里面看到了欣赏,看到了探究,更看到了一种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浓稠的占有欲。那不是一个父亲看儿子的眼神。
那一刻,胤礼终于确信,他落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宫斗剧本,而是一个更为黑暗、更为扭曲的囚笼。未来的皇帝们尚且年幼,而最大的危机,已然降临。
康熙的手指在他下颌轻轻摩挲,低声笑道:“朕的这些儿子里,独你……最是特别。”
话音落下,书房里静得可怕。胤礼能感觉到身后那些“皇兄”们投来的目光,瞬间变得尖锐而复杂,如同无数根针,扎在他的背上。
他仿佛看到,无数无形的丝线,从四面八方缠绕而来,将他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牢牢缚在这片名为紫禁城的华丽琉璃瓦上,动弹不得。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陈景异,或者说,如今的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又一次从溺水的噩梦中惊醒。梦里,不是水,是无数双粘稠、滚烫的眼睛,将他层层包裹,拖向深不见底的黑暗。
值夜的宫女闻声悄步近前,用温热的帕子拭去他额角的冷汗。烛光下,这孩子约莫四五岁的模样,玉雪可爱,尤其一双眼睛,黑得像最深的夜,却又奇异地清亮,仿佛能洞穿一切虚妄。只有胤礼自己知道,这澄澈之下,藏着一个来自数百年后的、惊惶不安的灵魂。
“什么时辰了?”他开口,嗓音还带着孩童的软糯,语气却有种不合年龄的平静。
“回主子,刚过寅时。”宫女低声答,不敢多看他的眼睛。宫里隐隐有流言,说这位小主子生得太过灵秀,不像凡尘俗物。
胤礼挥挥手让她退下,拥着锦被坐起。窗外天色未明,宫墙的剪影如同巨兽的獠牙。他来这个世界已经半年,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如今的如履薄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身处何等险境。
“果郡王……”他在心里咀嚼着这个封号,原主凄凉的下场——被雍正赐予毒酒,了却一生——像一根冰冷的针,时时刺着他的神经。而如今,他不仅要避开未来的杀机,更要面对眼前这片看似富丽堂皇,实则危机四伏的泥沼。
今日是去上书房启蒙的日子。胤礼穿上繁复的小皇子朝服,感觉那沉重的锦缎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无形的束缚。奶嬷嬷牵着他的手,走在漫长的宫道上。朱红的宫墙绵延不绝,天空被切割成狭窄的一条,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路过御花园时,迎面遇上了一行人。为首的少年约莫十岁,面容冷峻,眼神锐利,正是日后的雍正帝,如今的四阿哥胤禛。他身后跟着几个年纪相仿的宗室子弟。
胤礼下意识地想避开,却已来不及。他规规矩矩地行礼:“四哥安。”
胤禛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他身上,没有立刻叫起。那眼神不像一个兄长看幼弟,更像是在审视一件突如其来的、打乱布局的器物。冰冷,探究,深处还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兴味?
“是十七弟。”胤禛的声音平淡无波,“要去尚书房了?”
“是。”胤礼垂着眼,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真正懵懂的孩童。
胤禛走近一步,弯下腰,几乎与他平视。一股淡淡的墨香和冷冽的气息袭来。“听说十七弟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他的指尖,若有似无地拂过胤礼脸颊旁柔软的碎发,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掌控力,“好好学,别让皇阿玛……和我们失望。”
那短暂的触碰,让胤礼脊背窜起一股寒意。他清晰地感觉到,那不是兄长的关爱,而是一种标记,一种宣告。
直到胤禛一行人走远,胤礼才缓缓直起身。奶嬷嬷松了口气,小声说:“四阿哥瞧着严肃,对主子倒是关心。”
关心?胤礼在心里冷笑。那分明是野兽盯上猎物前的巡视。
上书房里,已有几位年幼的皇子阿哥。胤礼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那份与众不同的沉静,还是让他显得格格不入。授课的翰林院学士显然也听说了这位“神童”的名头,特意多问了他几个问题。胤礼斟酌着,既不过分显露,也不至于答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却更坐实了其聪慧之名。
他能感觉到,几道来自“皇兄”们的目光,或好奇,或嫉妒,或……如同四阿哥一般,带着难以言喻的深沉,落在他纤细的脖颈上。
傍晚时分,康熙竟亲自来了上书房考较众皇子学业。明黄色的龙袍晃得人眼晕,帝王威严的气息弥漫开来,所有孩子都屏息凝神。
胤礼跪在末尾,心跳如鼓。他深知,这位千古一帝,才是他命运最大的变数。历史上的康熙对胤礼或许并无特殊记载,但自他穿越而来,冥冥中似乎有哪里不一样了。康熙看他的眼神,偶尔会流露出超越父子伦常的复杂与……灼热。
轮到胤礼时,他背诵了一段简单的《千字文》,声音清脆,一字不差。
康熙脸上露出笑意,招手让他近前。“过来,让朕瞧瞧。”
胤礼一步步走上前,跪在康熙脚边。帝王的手抚上他的头顶,那手掌宽厚、温暖,却带着足以掌控生死的力量。手指缓缓下滑,拂过他的眉眼,最终托起他的下巴,迫使他抬起头。
“这孩子,生得真是好。”康熙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赞叹,像是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他的目光紧紧锁住胤礼的眼睛,仿佛要透过那层澄澈,看到深处隐藏的秘密。“尤其是这双眼睛……不像个孩子,倒像是看尽了世事沧桑。”
胤礼浑身僵硬,强迫自己与那双深邃如渊的龙目对视。他在那里面看到了欣赏,看到了探究,更看到了一种几乎要将他吞噬的、浓稠的占有欲。那不是一个父亲看儿子的眼神。
那一刻,胤礼终于确信,他落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宫斗剧本,而是一个更为黑暗、更为扭曲的囚笼。未来的皇帝们尚且年幼,而最大的危机,已然降临。
康熙的手指在他下颌轻轻摩挲,低声笑道:“朕的这些儿子里,独你……最是特别。”
话音落下,书房里静得可怕。胤礼能感觉到身后那些“皇兄”们投来的目光,瞬间变得尖锐而复杂,如同无数根针,扎在他的背上。
他仿佛看到,无数无形的丝线,从四面八方缠绕而来,将他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牢牢缚在这片名为紫禁城的华丽琉璃瓦上,动弹不得。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