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着,崇祯看着每日汇报来的奏折,心下也是安定了不少。
鼠疫不说完全不可能发生,就算有发生,那也是小规模爆发,不至于再死二十多万百姓。
经过这几日防疫,崇祯意识到现阶段,最需要的是成规模的大夫。
明末这个时期,由于极端天气和战乱,从而引发全国,大部分地区瘟疫频发。
而对瘟疫有较为全面认知的,现阶段崇祯能想到的,只有吴有性(字又可)和喻昌。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喻昌(字嘉言),是否已经接触到了医术。
吴有性此时在江苏,苏府辖区行医(江苏苏州),喻昌则是,有很高的医学天赋。
虽然他之前习儒,但考中秀才后,屡试不第遂改行医。
想到喻昌屡试不第后改学医,崇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想到一个人。
这人在后世很出名,他在宋神宗时期,都还不怎么出名。
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有多大贡献,而是因为悲情又搞笑,此人正是杨一笑。
他的墓志铭是如此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
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
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喻昌跟他比,还只是屡试不第,后改学医比较相似。
忍着笑意想到此处,崇祯命王承恩去传李若琏,少时,李若琏来到东?阁。
躬身拱手觐见道:“陛下,臣李若琏奉旨觐见,圣躬安!”
崇祯点点头道:“朕安!平身吧。”
李若琏起身后询问道:“陛下,不知您找臣来,所为何事?”
崇祯抬手指向前面凳子道:“李卿,你先坐下吧!朕,叫你来是想让你派人。”
“去江苏苏州府辖区,接一个叫吴有性的人进京,当地人可能称他为吴又可大夫。”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他的安全,这个人对大明很重要,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
李若琏起身躬身道:“陛下,臣遵旨!就算是死也会全须全尾的,将吴有性带回京师!”
崇祯道:“没那么严重,朕只是担心路上,会有不开眼的蟊贼。”
“占着人多拦路把人截了,你要多派点人过去,最好再打上,皇家紧急公文投递旗帜!”
李若琏拱手道:“臣遵旨,哪个不开眼的蟊贼,敢打吴先生的心思。”
“臣必将他们寨子里的,鸡蛋黄都给摇散咯!”
崇祯点头道:“嗯!你定要重视才行,这人决不容有失。否则!就不是摘你官帽了事啦。”
“另外,再传旨江西和江苏,等地的锦衣卫,让他们找一个叫喻昌,字嘉言的人。”
“现年五十有三,有秀才功名在身,如今应该在行医。”
“当地人可能叫他喻先生,或者叫他喻大夫,朕不确定他在哪里,但此人也需找到。”
李若琏再次拱手询问道:“陛下,这个人也很重要吗?”
崇高点头道:“相对吴有性而言,重要程度没那么高,但也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找。”
“朕,需要他来协助吴有性,处理一些事情,下去执行吧!”
李若琏拱手道:“陛下,臣遵旨!”
李若琏走后,崇祯让王承恩去文渊阁,请五位阁老来东?阁面谈机要。
对瘟疫学有研究的两人,很快便会进京,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先行做好!
批况了一会奏折,王承恩进来躬身道:“皇爷,内阁五人在外听宣!”
崇祯点头道:“嗯,去宣进来吧!”五人进来后朝崇祯行礼。
待落座后崇祯出言道:“想必近几日,大家都有所了解,朕,最近正被鼠疫之事困恼。”
“鼠疫的恐怖之处,想必不用朕多说,你们也能知道!”
刘宇亮朝崇祯拱手道:“陛下,咱们将能想到的,能做的都提前做好了。”
“想来就算有遗漏,致使鼠疫的爆发,也不会大面积扩散了吧!”
崇祯摇头道:“列位卿家,鼠疫远没有诸位,想得如此简单。”
“鼠疫染病三五日,便暴毙而亡着实太过恐怖,这不得不让朕谨慎对待。”
“朕,想到了两个对瘟疫学,有较深研究之人,已下旨让锦衣卫请来京师。”
“朕,想要成立一个医学所,尽可能多的培养,治疗瘟疫方面的人才。”
程国祥听陛下一说,又要成立医学所,顿时就知道,陛下怕是又要找他拨款了。
果然!崇祯转头对程国祥道:“程阁老,这成立医学所的银两,国库能否拨些出来?”
程国祥满脸愁容摇头道:“陛下容禀,国库真的没钱了,最近又是灭老鼠、灭跳蚤的。”
“又成立了新衙门,臣真筹措不到钱两了!”说完两手一摊,大有一副要钱没有,要命拿去的架势。
崇祯也不是不知道,国库里需要留一笔,处理紧急事务用的白银。
但这成立医学所,不正是当下,最紧要的事嘛!
看到程国祥两手一摊,崇祯就知道,今天不扯会皮,怕是拿不到钱了。
于是连语气都缓和了些道:“程爱卿你看哦,这成立医学所,也不是为了朕一己私事。”
“乃是为国为公,这钱理应由国库来出,你说对吧!”
程国祥可不会买崇祯的账,一撇嘴道:“陛下,国库真没钱了!要不算国库借您的钱。”
“您先从内帑拿银子出来,等来年税收上来了,臣再拨给陛下,您看这样行吗?”
崇祯继续道:“你还不知道吗?就朕那内帑,老鼠进去逛一圈,都是含泪走的。”
程国祥多精打细算的人啊,他怎么会不知道,别看皇帝哭穷得厉害。
但内帑再怎么样,拿个二三十万两出来,还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其他阁臣,见两人为银子在扯皮,很识趣的没有参言进来。
看着崇祯那可怜的眼神,程国祥妥协道:“陛下,要不您的内帑跟国库,各出一半银钱。”
“但这个医学所,总花费银两,不得超过二十万两,不然臣真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
正所谓高手过招、招招致命,这不分出胜负了。内帑国库各出一半,这就是崇祯想要的。
崇祯满意得点头道:“好,那就如此定了,下去执行吧!”
临走之时程国祥还挠头在想:陛下,这次为何答应如此爽快?哎呀!失策啊!失策……
鼠疫不说完全不可能发生,就算有发生,那也是小规模爆发,不至于再死二十多万百姓。
经过这几日防疫,崇祯意识到现阶段,最需要的是成规模的大夫。
明末这个时期,由于极端天气和战乱,从而引发全国,大部分地区瘟疫频发。
而对瘟疫有较为全面认知的,现阶段崇祯能想到的,只有吴有性(字又可)和喻昌。
只是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喻昌(字嘉言),是否已经接触到了医术。
吴有性此时在江苏,苏府辖区行医(江苏苏州),喻昌则是,有很高的医学天赋。
虽然他之前习儒,但考中秀才后,屡试不第遂改行医。
想到喻昌屡试不第后改学医,崇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想到一个人。
这人在后世很出名,他在宋神宗时期,都还不怎么出名。
他之所以出名,不是因为有多大贡献,而是因为悲情又搞笑,此人正是杨一笑。
他的墓志铭是如此写的:初从文,三年不中;改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
又从商,一遇骗,二遇盗,三遇匪;遂躬耕,一岁大旱,一岁大涝,一岁飞蝗;
乃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喻昌跟他比,还只是屡试不第,后改学医比较相似。
忍着笑意想到此处,崇祯命王承恩去传李若琏,少时,李若琏来到东?阁。
躬身拱手觐见道:“陛下,臣李若琏奉旨觐见,圣躬安!”
崇祯点点头道:“朕安!平身吧。”
李若琏起身后询问道:“陛下,不知您找臣来,所为何事?”
崇祯抬手指向前面凳子道:“李卿,你先坐下吧!朕,叫你来是想让你派人。”
“去江苏苏州府辖区,接一个叫吴有性的人进京,当地人可能称他为吴又可大夫。”
“无论如何,都要保证他的安全,这个人对大明很重要,绝不允许出现任何闪失!”
李若琏起身躬身道:“陛下,臣遵旨!就算是死也会全须全尾的,将吴有性带回京师!”
崇祯道:“没那么严重,朕只是担心路上,会有不开眼的蟊贼。”
“占着人多拦路把人截了,你要多派点人过去,最好再打上,皇家紧急公文投递旗帜!”
李若琏拱手道:“臣遵旨,哪个不开眼的蟊贼,敢打吴先生的心思。”
“臣必将他们寨子里的,鸡蛋黄都给摇散咯!”
崇祯点头道:“嗯!你定要重视才行,这人决不容有失。否则!就不是摘你官帽了事啦。”
“另外,再传旨江西和江苏,等地的锦衣卫,让他们找一个叫喻昌,字嘉言的人。”
“现年五十有三,有秀才功名在身,如今应该在行医。”
“当地人可能叫他喻先生,或者叫他喻大夫,朕不确定他在哪里,但此人也需找到。”
李若琏再次拱手询问道:“陛下,这个人也很重要吗?”
崇高点头道:“相对吴有性而言,重要程度没那么高,但也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找。”
“朕,需要他来协助吴有性,处理一些事情,下去执行吧!”
李若琏拱手道:“陛下,臣遵旨!”
李若琏走后,崇祯让王承恩去文渊阁,请五位阁老来东?阁面谈机要。
对瘟疫学有研究的两人,很快便会进京,前期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先行做好!
批况了一会奏折,王承恩进来躬身道:“皇爷,内阁五人在外听宣!”
崇祯点头道:“嗯,去宣进来吧!”五人进来后朝崇祯行礼。
待落座后崇祯出言道:“想必近几日,大家都有所了解,朕,最近正被鼠疫之事困恼。”
“鼠疫的恐怖之处,想必不用朕多说,你们也能知道!”
刘宇亮朝崇祯拱手道:“陛下,咱们将能想到的,能做的都提前做好了。”
“想来就算有遗漏,致使鼠疫的爆发,也不会大面积扩散了吧!”
崇祯摇头道:“列位卿家,鼠疫远没有诸位,想得如此简单。”
“鼠疫染病三五日,便暴毙而亡着实太过恐怖,这不得不让朕谨慎对待。”
“朕,想到了两个对瘟疫学,有较深研究之人,已下旨让锦衣卫请来京师。”
“朕,想要成立一个医学所,尽可能多的培养,治疗瘟疫方面的人才。”
程国祥听陛下一说,又要成立医学所,顿时就知道,陛下怕是又要找他拨款了。
果然!崇祯转头对程国祥道:“程阁老,这成立医学所的银两,国库能否拨些出来?”
程国祥满脸愁容摇头道:“陛下容禀,国库真的没钱了,最近又是灭老鼠、灭跳蚤的。”
“又成立了新衙门,臣真筹措不到钱两了!”说完两手一摊,大有一副要钱没有,要命拿去的架势。
崇祯也不是不知道,国库里需要留一笔,处理紧急事务用的白银。
但这成立医学所,不正是当下,最紧要的事嘛!
看到程国祥两手一摊,崇祯就知道,今天不扯会皮,怕是拿不到钱了。
于是连语气都缓和了些道:“程爱卿你看哦,这成立医学所,也不是为了朕一己私事。”
“乃是为国为公,这钱理应由国库来出,你说对吧!”
程国祥可不会买崇祯的账,一撇嘴道:“陛下,国库真没钱了!要不算国库借您的钱。”
“您先从内帑拿银子出来,等来年税收上来了,臣再拨给陛下,您看这样行吗?”
崇祯继续道:“你还不知道吗?就朕那内帑,老鼠进去逛一圈,都是含泪走的。”
程国祥多精打细算的人啊,他怎么会不知道,别看皇帝哭穷得厉害。
但内帑再怎么样,拿个二三十万两出来,还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其他阁臣,见两人为银子在扯皮,很识趣的没有参言进来。
看着崇祯那可怜的眼神,程国祥妥协道:“陛下,要不您的内帑跟国库,各出一半银钱。”
“但这个医学所,总花费银两,不得超过二十万两,不然臣真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
正所谓高手过招、招招致命,这不分出胜负了。内帑国库各出一半,这就是崇祯想要的。
崇祯满意得点头道:“好,那就如此定了,下去执行吧!”
临走之时程国祥还挠头在想:陛下,这次为何答应如此爽快?哎呀!失策啊!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