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承天门一幕,就是崇祯安排的一场大戏,几条人命做出来的镜子。
就算要卖那也不能,普普通通的价格就贱卖了,昨天那场大戏就是为了造势。
经过一天的发酵,和崇祯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如今整个京师都知道。
皇帝陛下得了件神物,据说来自遥远的欧罗巴。要问有多远?坐马车要走一年的时间。
众人都在期盼,那样的神物,能多出几件流落到民间。
经过几天的发酵,谣言越传越邪乎,居然传成了神镜一照,能够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在适当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一则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
凝香阁从欧罗巴人那里,用天价买到了七面镜子,据说皇上都只有三面。
这下,全京师的富商都疯狂了,都在铆足了劲打听,都想知道那七面镜子,何时会出售。
毕竟,能跟皇帝用同样的东西,光想想都觉得面上有光。
但这几天,皇宫内却出奇的安静,崇祯在自己乾清宫放了一面。
不是崇祯臭美,实在是铜镜照不太清楚,再看下去眼睛都要看散光了。
还有一面送给了周皇后,周皇后收到镜子后,也是甚为喜爱。
她长这么大,第一次这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长相。
另一面,送给了懿安皇后张嫣,张嫣收到崇祯给的镜子时,表情很是不自然。
匆匆谢恩后,便回了慈庆宫。现在的张嫣,除偶尔回宫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宫外。
如今倒也开朗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闷闷不乐的样子了。
崇祯看着,扭捏着跑了的张嫣,也是满脑袋问号,不就送个镜子吗?至于这么大反应?
很快,崇祯便将之抛向一边,他每天忙到起飞,没时间去管这等小事。
今日,凝香阁传出一则消息,三日后于凝香阁,会拍卖三面‘神镜’。
光入场费便是一千两银子,但这银子是能,抵扣拍卖款的。
这么做,是想筛选掉一部分,资金不够雄厚的主,说白了就是只坑富商的钱。
崇祯还是比较仁慈的,从来不坑穷苦百姓,就盯着富商薅羊毛,谁叫他们银子多呢?
银子多就算了,还存在地窖里,不拿出来用。
这些富商为了防止,银子被家里人盗用,也为了防住外面的盗贼。
会将银子熔炼成一个个,五十到一百斤的‘银冬瓜’,就算是贼进到,他们存钱的地窖。
想搬走一个‘银冬瓜’,那几乎是不太可能,这也是明朝富商,保存银子的普遍的方式。
像国库的存银,则是会将之熔炼成,百多斤的银砖,想要以一己之力搬走,也不太可能。
其实在明朝早期,国库存银也仅是,五十到一百两的银锭子。
但从成化国库被盗案后(注:《明宪宗实录》有明确记载),国库的存银就改了。
改成百斤左右的大银砖,一是体积较大容易被发现,二是重量太大,没有车辆很难搬运。
都整出车辆运输了,守国库的卫兵,要还不知道,那就只能等死了,还是夷三族的那种。
拍卖事件发酵了三天,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了京师。连周边富商,也有不少人赶了过来。
经过三日时间的宣传,凝香阁聚集了,京师内外上百位富商,这些还都是交了入场费的。
顺天府府尹为保护,富商们财产的安全,还抽调了五城兵马司,上千精兵保护在四周。
当然,这些都是授崇祯之意,最后拍卖在普通百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
凝香阁内火药味十足,谁都不想落后于人。
最终经过紧张的争抢,一面被京师晋商巨富亢氏所得。
一面被济南,一不知名富商所得,另一面则被天津卫,一富商所得。
由于崇祯的到来,这次天津卫和济南,在鞑子第四次进关,劫掠时未被屠城。
富商也未被洗劫,不然,这些钱早就进了鞑子口袋了。
花落三家后,凝香阁再次,抛出重磅消息。于半月之后再次拍卖,剩余的四面‘神镜’。
此时,凝香阁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汪箕提着一大盒‘琼脂于露膏’,从里间走了出来。
这是他来参加这次拍卖,交的入场费,懒得再带回去了,便直接买了东西。
汪箕儿子也跟着,其父亲来见世面了,这样的盛会,京师难得有一次。
其子汪无尽在旁边道:“这琼脂玉露膏也太贵了些,一千两银子才买三十五块。”
“那周老板还好像,很心痛的样子,说什么多送一块,真是岂有此理!”
汪箕眉头一皱道:“跟你说过多少次,做人要沉稳,需知很多事情,都是祸从口出。”
“不该你议论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言议论,再有下次家法伺候!”
汪箕,徽商的领头人,在崇祯十七年时,京师内第一个助饷的商人,其家风颇为正直。
汪无尽低头道:“父亲,孩儿知错了!但是父亲,咱们明明带了,足够多的银子。”
“为何不拍下一块‘神镜’,这也能显示咱们家,在商人中的地位呀!”
汪箕摇头嗤笑道:“哼~!这哪是什么‘神镜’,搞不好是块催命符,知道家父为何抬价吗?”
汪无尽摇头道:“请父亲解惑,孩儿不知!”
汪箕低声道:“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表面上凝香阁是周掌柜的。”
“但这铺子,有可能是那位的!”说完,朝皇宫方向努了努嘴。
汪无尽开始还不了解,但仔细一想,差点惊呼出声,用手赶紧将嘴捂上。
低声询道:“父亲,您是如何得知?”
汪箕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叫你多跟为父学学,你整天就知道,遛鸟逗狗。”
“用你那猪脑子,好好想想,‘神镜’最先是哪个得到的?”
其实,汪箕的儿子,平时是很听话懂事的,只是偶尔会出去玩玩。
其父稍一点拨,便若有所思道:“难怪父亲一直抬价,那要是别人,不跟价了咋办?”
汪箕耸耸肩道:“不跟就不跟呗,大不了买下来,就当给那位一份礼罢了!”
汪无尽询问道:“那位现在很缺钱吗?”
汪箕一个暴栗,便敲在汪无尽头上,斥责道:“那位缺不缺钱为父不知,就算为父知道。”
“那也要装作不知道,这不是咱们能议论的,这次就当给你一个教训。”
汪无尽摸着,被敲的脑袋,跟其父亲边聊边走远了。
最后统计三面镜子总计,拍出了六十三万两白银。
周掌柜将银子,送来皇宫时,这也着实惊到了崇祯,原想着十万两银子顶天了。
没想到,这些人如此富有!每面镜子平均,卖出了二十一万两。
但崇祯知道,这玩意就是一锤子买卖,下次想卖这么多钱,不管如何造势都不太可能了。
就算要卖那也不能,普普通通的价格就贱卖了,昨天那场大戏就是为了造势。
经过一天的发酵,和崇祯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如今整个京师都知道。
皇帝陛下得了件神物,据说来自遥远的欧罗巴。要问有多远?坐马车要走一年的时间。
众人都在期盼,那样的神物,能多出几件流落到民间。
经过几天的发酵,谣言越传越邪乎,居然传成了神镜一照,能够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在适当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一则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
凝香阁从欧罗巴人那里,用天价买到了七面镜子,据说皇上都只有三面。
这下,全京师的富商都疯狂了,都在铆足了劲打听,都想知道那七面镜子,何时会出售。
毕竟,能跟皇帝用同样的东西,光想想都觉得面上有光。
但这几天,皇宫内却出奇的安静,崇祯在自己乾清宫放了一面。
不是崇祯臭美,实在是铜镜照不太清楚,再看下去眼睛都要看散光了。
还有一面送给了周皇后,周皇后收到镜子后,也是甚为喜爱。
她长这么大,第一次这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长相。
另一面,送给了懿安皇后张嫣,张嫣收到崇祯给的镜子时,表情很是不自然。
匆匆谢恩后,便回了慈庆宫。现在的张嫣,除偶尔回宫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宫外。
如今倒也开朗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闷闷不乐的样子了。
崇祯看着,扭捏着跑了的张嫣,也是满脑袋问号,不就送个镜子吗?至于这么大反应?
很快,崇祯便将之抛向一边,他每天忙到起飞,没时间去管这等小事。
今日,凝香阁传出一则消息,三日后于凝香阁,会拍卖三面‘神镜’。
光入场费便是一千两银子,但这银子是能,抵扣拍卖款的。
这么做,是想筛选掉一部分,资金不够雄厚的主,说白了就是只坑富商的钱。
崇祯还是比较仁慈的,从来不坑穷苦百姓,就盯着富商薅羊毛,谁叫他们银子多呢?
银子多就算了,还存在地窖里,不拿出来用。
这些富商为了防止,银子被家里人盗用,也为了防住外面的盗贼。
会将银子熔炼成一个个,五十到一百斤的‘银冬瓜’,就算是贼进到,他们存钱的地窖。
想搬走一个‘银冬瓜’,那几乎是不太可能,这也是明朝富商,保存银子的普遍的方式。
像国库的存银,则是会将之熔炼成,百多斤的银砖,想要以一己之力搬走,也不太可能。
其实在明朝早期,国库存银也仅是,五十到一百两的银锭子。
但从成化国库被盗案后(注:《明宪宗实录》有明确记载),国库的存银就改了。
改成百斤左右的大银砖,一是体积较大容易被发现,二是重量太大,没有车辆很难搬运。
都整出车辆运输了,守国库的卫兵,要还不知道,那就只能等死了,还是夷三族的那种。
拍卖事件发酵了三天,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了京师。连周边富商,也有不少人赶了过来。
经过三日时间的宣传,凝香阁聚集了,京师内外上百位富商,这些还都是交了入场费的。
顺天府府尹为保护,富商们财产的安全,还抽调了五城兵马司,上千精兵保护在四周。
当然,这些都是授崇祯之意,最后拍卖在普通百姓,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
凝香阁内火药味十足,谁都不想落后于人。
最终经过紧张的争抢,一面被京师晋商巨富亢氏所得。
一面被济南,一不知名富商所得,另一面则被天津卫,一富商所得。
由于崇祯的到来,这次天津卫和济南,在鞑子第四次进关,劫掠时未被屠城。
富商也未被洗劫,不然,这些钱早就进了鞑子口袋了。
花落三家后,凝香阁再次,抛出重磅消息。于半月之后再次拍卖,剩余的四面‘神镜’。
此时,凝香阁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汪箕提着一大盒‘琼脂于露膏’,从里间走了出来。
这是他来参加这次拍卖,交的入场费,懒得再带回去了,便直接买了东西。
汪箕儿子也跟着,其父亲来见世面了,这样的盛会,京师难得有一次。
其子汪无尽在旁边道:“这琼脂玉露膏也太贵了些,一千两银子才买三十五块。”
“那周老板还好像,很心痛的样子,说什么多送一块,真是岂有此理!”
汪箕眉头一皱道:“跟你说过多少次,做人要沉稳,需知很多事情,都是祸从口出。”
“不该你议论的事情,不要随便发言议论,再有下次家法伺候!”
汪箕,徽商的领头人,在崇祯十七年时,京师内第一个助饷的商人,其家风颇为正直。
汪无尽低头道:“父亲,孩儿知错了!但是父亲,咱们明明带了,足够多的银子。”
“为何不拍下一块‘神镜’,这也能显示咱们家,在商人中的地位呀!”
汪箕摇头嗤笑道:“哼~!这哪是什么‘神镜’,搞不好是块催命符,知道家父为何抬价吗?”
汪无尽摇头道:“请父亲解惑,孩儿不知!”
汪箕低声道:“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表面上凝香阁是周掌柜的。”
“但这铺子,有可能是那位的!”说完,朝皇宫方向努了努嘴。
汪无尽开始还不了解,但仔细一想,差点惊呼出声,用手赶紧将嘴捂上。
低声询道:“父亲,您是如何得知?”
汪箕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叫你多跟为父学学,你整天就知道,遛鸟逗狗。”
“用你那猪脑子,好好想想,‘神镜’最先是哪个得到的?”
其实,汪箕的儿子,平时是很听话懂事的,只是偶尔会出去玩玩。
其父稍一点拨,便若有所思道:“难怪父亲一直抬价,那要是别人,不跟价了咋办?”
汪箕耸耸肩道:“不跟就不跟呗,大不了买下来,就当给那位一份礼罢了!”
汪无尽询问道:“那位现在很缺钱吗?”
汪箕一个暴栗,便敲在汪无尽头上,斥责道:“那位缺不缺钱为父不知,就算为父知道。”
“那也要装作不知道,这不是咱们能议论的,这次就当给你一个教训。”
汪无尽摸着,被敲的脑袋,跟其父亲边聊边走远了。
最后统计三面镜子总计,拍出了六十三万两白银。
周掌柜将银子,送来皇宫时,这也着实惊到了崇祯,原想着十万两银子顶天了。
没想到,这些人如此富有!每面镜子平均,卖出了二十一万两。
但崇祯知道,这玩意就是一锤子买卖,下次想卖这么多钱,不管如何造势都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