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三位火器专家-《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注:此章有架空,稍作改编,与史料稍有出入,望勿较真,拜谢!)

  戴苍如实答道:“陛下容禀,臣有子嗣三人,长子戴梓年方十岁。”

  “次子戴衡年方八岁,最小的女儿戴瑛,今天尚才五岁!”

  (实际仅戴梓一人且为1649年生人,为便于情节推动,此处架空)

  崇祯点点头道:“戴主事,朕,在你来之前,详细看了你的折子。”

  “朕,之前一直忙于处理,鞑子入关劫掠之事,未能及时处理此事,是朕的失误!”

  戴苍有些惊愕,臣一个小小的正六品官,上的折子陛下看不到,不是很正常吗?

  更何况,陛下您看到了,只是没时间处理,还特意对臣表示歉意?

  想到此处,戴苍起身拜倒在地道:“陛下,能看到臣的折子,臣已经很满意了。”

  “陛下,何故向臣致歉,臣不敢受,臣感动涕零!”说完伏头于地,哽咽的哭出了声。

  瞧瞧,咱们崇祯同学多会pUA,这一句话,就把人忽悠得不要不要的。

  也许是这么多年,一直在工部碌碌无为,也许是觉得,自身才华被埋没。

  此刻,终于得见天颜,并且听陛下的意思,陛下注意到了,自己折子里所提的内容。

  一时间,没忍住情绪,这才哽咽着哭出声。

  崇祯起身,亲手扶起了戴苍道:“爱卿,你的《火器急务疏》,朕刚才仔细看了。”

  “里面所提都很新颖,朕以为当赏,升爱卿为工部左侍郎(正三品,负责火器制造)。”

  “全权处理关于爱卿所提的,新式火器制作,以及理论验证。”

  刚调整好情绪的戴苍,听说陛下,不仅看到了他的折子。

  还破格提拔自己,为工部左侍郎,这下心里更感动了。

  伏地叩首道:“臣戴苍,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这次,并未阻止戴苍叩拜,既然赏赐了,就应当感谢!

  如果仅仅因为是现代人,见不得别人磕头,凡事都阻止臣下叩拜。

  长此以往就怕,臣子失去对君王的敬畏!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规则。

  这个规则不容打破,上一个打破规则的人叫——王莽,他的结局想必大家都清楚了。

  崇祯双手轻抬道:“爱卿,平身吧!”

  这么多年的委屈,今天终于找到了宣泄口,戴苍起身后,还在犹自抹眼泪。

  谁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重新落座后,两人交流起火器心得,崇祯说的很多东西,都让戴苍眼睛一亮。

  那些自己反复琢磨不透之处,经过陛下点拨,好似迷雾里,看到了指路明灯般。

  两人正聊得火热,王承恩带着汤若望到了,崇祯停止了说话。

  汤若望见到崇祯后,也是跪伏于地道:“陛下,臣躬祝圣安!”

  崇祯点头道:“嗯,朕安!汤爱卿平身吧!”

  汤若望恭敬道:“谢陛下!”说完起身立于一边。

  崇祯道:“汤爱卿,你来得正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大明的火器大家。”

  “你们两个,以后多多交流,相互印证相互学习。”

  “朕记得有位圣人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你们也要勠力同心,相互学习进步。”

  汤若望拱手道:“谨遵陛下,圣谕!”

  崇祯点头道:“汤爱卿,朕听说你对火炮制造,和光学特别感兴趣。”

  “对这两件事也比较精通,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汤若望躬身道:“陛下,臣确实有些许心得,臣有着书《火炮说》和《远镜说》。”

  “但也只是,一些书面理论,未得到机会实际论证。”

  崇祯感兴趣道:“哦~!爱卿,改天可以将书送来,朕也想看看。”

  “汤爱卿,朕,升任你为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主司火炮制造及改进。“汤若望受宠若惊。

  跪地磕头道:“谢陛下天恩,臣,今后定当竭尽毕生所学,为朝廷制作好火炮!”

  汤若望今天真的很开心,不仅从九品升到六品了,而且得到了皇帝重用。

  陛下甚至还说了,可以加以改进,那自己很多想法,就都能得到印证了。

  崇祯也很开心,今天算是挖到宝了,但原主历来对天主教,防备心甚重。

  这似乎,影响到了如今的崇祯,并未给更高的职位,仅让他主司,火炮制造和改进。

  崇祯是知道的,这个洋鬼子,肚子里有不少东西,对力学、光学都有较深的研究。

  只是天主教的实际目标,崇祯只能估摸个大概。

  因为他不记得天主教徒,盗窃《永乐大典》,具体发生在何时。

  后世也仅是看过一则新闻,西方从1200年~1900年间,偷走了华夏数百万册书籍。

  鞑清园明园被烧之时,他们抢走的,大部分是书籍,抢古董仅仅是为了掩人耳目。

  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在他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到。

  中国在1700年以前,科技都是领先全世界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才被西方超越,这就不言而喻了。

  崇祯的想法就是,人朕要用你,但朕也得防备你,虽然盗窃者也许不是你。

  但正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虽然有点担心,但总不能讳疾忌医吧。

  所以崇祯还是决定,起用汤若望。

  忙完了汤若望的事,崇祯才想起来,戴苍的儿子—戴梓,很牛的一个技术大拿。

  他研发的二十八连发火铳,比世界上第一把机枪早了209年。

  只是不知在这个时空,戴梓是否继承了他父亲的天赋,以及火器研究心得。

  想到此处,崇祯问起戴苍道:“戴爱卿,你大儿子戴梓,如今对何事特别感兴趣?”

  之所以如此一问,崇祯就是怕他的到来,让戴梓的爱好,都随之发生了偏转。

  戴苍躬身回道:“启禀陛下,犬子今年刚考上了秀才,平日里比较喜欢鼓捣些,”

  “臣带回家的图纸,都是小孩子闹着玩,作不得数!”

  崇祯佯装不悦道:“诶,爱卿此言差矣,在火器这方面,天赋远比努力更重要。”

  “十岁能考上秀才的,想必天赋了得,既然有天赋,那就不能被埋没。”

  “这样,朕特赐他同你一起,到工部研究火器!”

  “但是朕,暂时不能给他官位,不过可以让他,去东宫陪太子读书。”

  戴苍伏地激动道:“陛下,犬子能得陛下赏识,乃犬子荣幸,臣代犬子叩谢陛下天恩。”

  这也不怪戴苍激动,说是说陪太子读书。

  实际就是陛下为太子,培养将来的班底,那怎么着也得是个阁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