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同惊雷(下)-《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众人跟随在李若琏身后,缓缓走入这地下秘库。

  缓步穿过一段逼仄的通道,约摸往下行了有丈许的距离,下面是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厅。

  李若琏边走边感叹道:“嚯!好家伙,这里挖的大小都快赶上,京师的北镇抚司诏狱了。”

  两侧一排上着锁的实木门,李若琏吩咐道:“将门撞开,本官倒想看看这里面,有些什么宝贝。”

  还别说,实木打造的木门还真结实,粗大的铜锁费老鼻子劲才撬开。

  李若琏随手打开,其中一扇厚重的实木门,映入眼帘的是码放整齐,用麻袋包裹的物品。

  李若琏抽出绣春刀,歘(chuā)的一刀,划开一包鼓鼓囊囊的麻袋。

  顿时!一颗颗尚未脱壳的麦粒,从麻袋上那破洞处,如流水般倾泻而下。

  李若琏一把薅过范永斗,嘲笑道:“老家伙,还知道拿不喜发霉的麦子,送去你鞑爹那边呀!”

  “五十万石粮食,要花了不少工夫吧!不对,你们可是有不少土地的。”

  这还真不是乱说的,北方冬小麦即使风调雨顺的年景,产量也不过1.5石左右。

  碰到年景不好的时候顶多一石,但有土地的士绅豪强,他们收租最少都是一半。

  也就是一个五口之家的佃户,最少需要耕种五十亩地,才能保证一家人整年的口粮。

  这就算搁现代有农机的帮助,照看五十亩地都不轻松,更何况在生产力低下的如今。

  从早忙到晚整天都在田间地头,这还要祈求老天不发疯,稍微来场秋后的暴雨。

  哦豁!来年只能靠借高利贷活命,还不上怎么办呢?

  诶!地主们还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还不起好办呀,你把家里女儿给我抵债就行。

  咱还能倒找你些银子,那这些命运悲惨的女子,最终归宿就是青楼。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心点的地主,留在家里做侍妾,稍有不如意就是拳脚相加。

  别看鞑子要五十万石粮,按对半收租的比例,也就只需要一万顷就够了。

  有人要问鞑子不会自己种粮吗,鞑子会种个屁,正经鞑子拢共就几十万人。

  种粮哪有抢粮快,这就是鞑子每隔几年,就会入关劫掠一番的原因。

  他们抢来的金银珠宝,又会用来找晋商买粮食铁器,诶!形成完美闭环了。

  李若琏往里走了几步,再次拉开一扇木门,这次里面的家伙可不得了。

  十余门保养良好的虎蹲炮,还有打造精良的箭头、枪头。

  角落里还有堆积如山的精铁锭,和一筐筐硝石、硫磺等。

  这些东西本该是大同重镇,用来守城和进攻的利器,如今倒好,成了滋养敌人的物资。

  再次拉开下一扇门,里面几百套闪着寒光的铠甲,铠甲上还抹了油脂用来防锈。

  看到这李若琏再也忍不住愤怒,绣春刀一甩直抽范永斗脸颊,抽掉他好几颗牙。

  还好带着刀鞘,不然脸都要被抽烂不可,范永斗捂着流血的嘴。

  惊恐的瞪大了眼,嘴里呜咽着好似在说:为我发生(⊙w⊙)!

  李若琏看到他的眼神,作势还要再抽,范永斗吓得赶紧缩了头。

  李若琏指挥道:“去叫上面军士下来,将这里的东西都抬上去,本官想看看倒底有多少。”

  经过清点粮食足有十万石,虎蹲炮十五门、盔甲两百副,箭头、枪头若干,硝石、硫磺千余斤。

  此时的范永斗,不知是痛晕的,还是经受不住惊吓给吓晕了。

  李若琏下令道:“将这里东西全都封存,待肃清完全部卖国商人后,再运回京师。”

  这天,大同城内风声鹤唳,很多粮商、盐商还有铁匠,士绅豪强被锦衣卫闯入家里。

  像拖死狗般给拽了出来,像牲口一样串成长长的一队,这下好了,真成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被铁链锁着双手脖颈。

  身后锦衣卫鞭挞驱赶着,步履蹒跚的走向临时设置的监牢,他们脸上写满了惊恐、绝望。

  随着八大晋商,在大同的据点被拔除,正经粮商的生意,却迎来了新高峰。

  因为八大商人几乎垄断了大同的粮食生意,就算有别家粮商,也是勉强维持不倒闭而已。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亢家,粮食生意虽然也在做,但处境显然没有其余八家好。

  这时期亢家还是山西首富,当地人戏称为亢百万。民间流传三年不下雨,亢家余粮三万石。

  亢家的粮食生意之所以没倒闭,一是与其体量有关系,另一个就是他心善。

  而且他坚决不向鞑子运粮,哪怕范家、王家、靳家多次拉拢,也坚决不妥协。

  可想而知,大家都有粮食生意,偏偏出了亢家这么个异类,另外八家岂能不围而攻之。

  亢家分支一个掌柜,看着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他一点都不感觉害怕,反而还隐隐透着兴奋。

  他相信朝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对商人大清洗,再联想到这几日的军管。

  这就不难猜出,朝廷这明显就是奔着,出卖朝廷机密之人而来。

  亢广盈高兴的对店内伙计道:“看到没?还是咱家老爷聪明,绝不向鞑子出售粮食。”

  “不然今日,那铁链上那一长串,也有咱们的一席之地呀!”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这笑声,落在铁链上那群人耳朵里,多少还是有点刺耳的。

  由于大量的同行被抄家,粮店、粮仓被锦衣卫查封,如今亢家粮食生意特红火。

  每日,来铺子采买粮食的客人,都快将铺子的门槛给踩烂了。

  李若琏身着飞鱼服,走向了亢家的粮铺,看着这身大民百姓,再熟悉不过的衣服。

  亢广盈立刻迎上去,抱拳拱手道:“不知军爷来小店,有何公干?亢某有什么可帮您的?”

  李若琏点点头道:“也无甚大事,只是告知你一声,好好卖粮食莫要囤积居奇!”

  亢广盈点头笑道:“那是,那是!咱家老爷时常告诫咱,做生意一定要遵纪守法。”

  “这几日大同城内,粮铺被查封了几十家,但咱店铺的粮食一直未曾涨价。”

  其实,李若琏是不知道亢家,他只是在往来信件,账册上未找到亢家,这才来警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