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刺的第二日,有圣旨传来放开外朝宫禁,官员可自由出入办公。
刺杀事件快过去半个月了,街上仍有曹变蛟带着军队,李若琏带着锦衣卫联合巡逻。
这段时间最惨的,就属鞑子混进京师的细作了,任何来路不明的人,都会被锦衣卫带走。
但众臣想知道的并不是,可以出入外朝这个消息,他们想知道,陛下究竟如何了。
但他们又进不去乾清宫,别说大臣了,整个七月中旬,周皇后都有没见过崇祯。
为此,她不止一次前往乾清宫,但每次都被锦衣卫挡了回来,说御医正在为陛下治伤。
直到半个月后,崇祯才召内阁五人,前往东暖阁议政,五人怀揣重要奏折前往东?阁。
皇上已经半个月没上朝了,内阁五人对此很是担忧,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今日,总算能见到崇祯了,进到暖阁一看崇祯脸色苍白,精神也很是萎靡。
五人躬身见礼后,纷纷关心崇祯伤势,尤以程国祥最为担忧。
程国祥关切道:“陛下,伤势好些了吗?此次刺驾事件是商人,对皇权的严重挑衅。”
“臣以为该立刻严查,究竟有哪些官员,为商人提供保护,竟然让其猖獗如此。”
崇祯有气无力叹道:“唉!朕又何尝不知,这次刺杀根源是在商税上。”
“朕,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廷滑向深渊,朝廷的银钱又不够用,所以有想法加征商税。”
“哪知,这事被伺候的宫女得知,又泄露了给商人,才招此杀身之祸!”
礼部尚书林欲楫躬身道:“陛下,为防再次发生意外,臣提议宫女、太监都需造册登记。”
崇祯疲惫的点头道:“嗯,朕允啦!这事就交给礼部去做,让王承恩配合林爱卿!”
崇祯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将身体完全靠坐在龙椅上,低声道:“众卿,议商税之事吧!”
“程阁老你是户部尚书,你先说说崇祯十一年,朝廷总共收了多少商税!”
程国祥躬身道:“陛下,去年朝廷共得商税九万余两,主要集中在江南织造之地。”
崇祯摇头叹道:“两京十三省,连十五万两商税都收不到,匀到每个省一万两都不到。”
“列位臣工,可有考虑过两个月前,朕下令查抄的晋商为何敢,肆无忌惮的走私卖国?”
林欲楫躬身道:“陛下,商人无义方才如此,臣认为要加强礼制宣传。”
崇祯摇头否定道:“非也,豪商无国乃禽兽,他们思想里为何会无国?”
“皆因商人,无需为大明做贡献,他们与蛀虫毫无区别,吃着大明的饭、砸着大明的锅。”
内阁几人陷入了思考,至少目前内阁五人,并无与商人勾连之人。
刘宇亮躬身拱手道:“陛下,收商税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有与民争利之嫌,万望明鉴!”
看看,刘宇亮便是如此,干大事而惜小身,但又并未见小利而忘命,他就是如此矛盾。
杨嗣昌起身反驳道:“首辅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请首辅大人不吝赐教!”
刘宇亮客气抱拳道:“次辅大人客气了,你我皆为陛下肱骨,有何事只管道来便是。”
杨嗣昌朝崇祯拱手后,转身询问刘宇亮道:“首辅大人,敢问神宗时期,京师米价多少?”
对此刘宇亮还真不懂,他是从礼部侍郎,直接被提拔到首辅的,问问礼制他还可能懂。
刘宇亮一时语塞,杨嗣昌也不为难他,侃侃而谈道:“神宗时期,每石粮食仅五钱银子。”
“在神宗时期商税多达,一百六十余万两,反观本朝仅九万两,为何粮价不降反增?”
“到了本朝之后,京师粮价每石一两七钱,抛开一切外在原因,粮食上涨与商税有关吗?”
崇祯都不得不佩服杨嗣昌了,这家伙是真能辩啊,他都未曾考虑如何辩与民争利。
杨嗣昌话说完,朝崇祯拱手道:“陛下,臣的话讲完了,请陛下明鉴!”
程国祥也起身道:“陛下,臣赞同次辅助大人之说,就算收商税物价上涨也有限。”
崇祯虚弱的点头道:“杨爱卿、程爱卿说得对,若是商人想将税收,转嫁到百姓身上。”
“他就得先串通一气,这样的有组织聚众行为,罪同造反想必他们也怕死。”
刘宇亮再次起身道:“可是陛下,三十税一是太祖所定,擅改有违祖制之嫌。”
崇祯气得心里暗骂,朕就知道又是,拿祖制这招来说事,但崇祯早就想好了对策。
崇祯装作虚弱咳嗽一声:“咳~!祖制当遵但非是一成不能变,太祖有言‘法贵简当’。”
“就是要后世君王,要精简律法作适当修改,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改之时。”
这下刘宇亮终于没话说了,崇祯见一众内阁成员,未再发表反对意见。
缓缓起身道:“那此事,算是初步议定,明日早朝由林爱卿来提,下去吧朕要换药了。”
王承恩见崇祯起身,赶紧过来扶住崇祯手臂道:“皇爷,您伤未好利索,还需慢着些。”
次日,崇祯在王承恩搀扶下,出现在了乾清门。
这是皇上被刺杀受伤后,时隔半个月第一次,出现在早朝与众朝臣见面。
众臣原以为会是大清洗,结果并没有,只是由礼部尚书林欲楫起头。
由皇上被刺事件,申引到商人对大明无贡献,还企图刺杀皇帝,需严厉整治商人团体。
程国祥适时提出收取商税,不出意外跳出来一大帮朝臣反对,好在内阁五人同意了。
双方相互辩论了一上午,事情总算有了着落,将商税比例初步议定在三十税五。
并修改《大明律》取消商人通过纳捐,可获司法豁免特权,先解决官商勾结的律法漏洞。
另外,先行试点为大同、宣府、京畿三地,试行通过后再逐渐南扩。
预计在崇祯十三年年底前,两京十三省所有商户都要按律缴税,设举报偷税的市税司衙门。
《户律》、《刑律》、《吏律》、《工律》中更细化的条例。
责成六部携翰林院,大理寺重新修订,细则交由皇帝批示。
刺杀事件快过去半个月了,街上仍有曹变蛟带着军队,李若琏带着锦衣卫联合巡逻。
这段时间最惨的,就属鞑子混进京师的细作了,任何来路不明的人,都会被锦衣卫带走。
但众臣想知道的并不是,可以出入外朝这个消息,他们想知道,陛下究竟如何了。
但他们又进不去乾清宫,别说大臣了,整个七月中旬,周皇后都有没见过崇祯。
为此,她不止一次前往乾清宫,但每次都被锦衣卫挡了回来,说御医正在为陛下治伤。
直到半个月后,崇祯才召内阁五人,前往东暖阁议政,五人怀揣重要奏折前往东?阁。
皇上已经半个月没上朝了,内阁五人对此很是担忧,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今日,总算能见到崇祯了,进到暖阁一看崇祯脸色苍白,精神也很是萎靡。
五人躬身见礼后,纷纷关心崇祯伤势,尤以程国祥最为担忧。
程国祥关切道:“陛下,伤势好些了吗?此次刺驾事件是商人,对皇权的严重挑衅。”
“臣以为该立刻严查,究竟有哪些官员,为商人提供保护,竟然让其猖獗如此。”
崇祯有气无力叹道:“唉!朕又何尝不知,这次刺杀根源是在商税上。”
“朕,不能眼睁睁看着朝廷滑向深渊,朝廷的银钱又不够用,所以有想法加征商税。”
“哪知,这事被伺候的宫女得知,又泄露了给商人,才招此杀身之祸!”
礼部尚书林欲楫躬身道:“陛下,为防再次发生意外,臣提议宫女、太监都需造册登记。”
崇祯疲惫的点头道:“嗯,朕允啦!这事就交给礼部去做,让王承恩配合林爱卿!”
崇祯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将身体完全靠坐在龙椅上,低声道:“众卿,议商税之事吧!”
“程阁老你是户部尚书,你先说说崇祯十一年,朝廷总共收了多少商税!”
程国祥躬身道:“陛下,去年朝廷共得商税九万余两,主要集中在江南织造之地。”
崇祯摇头叹道:“两京十三省,连十五万两商税都收不到,匀到每个省一万两都不到。”
“列位臣工,可有考虑过两个月前,朕下令查抄的晋商为何敢,肆无忌惮的走私卖国?”
林欲楫躬身道:“陛下,商人无义方才如此,臣认为要加强礼制宣传。”
崇祯摇头否定道:“非也,豪商无国乃禽兽,他们思想里为何会无国?”
“皆因商人,无需为大明做贡献,他们与蛀虫毫无区别,吃着大明的饭、砸着大明的锅。”
内阁几人陷入了思考,至少目前内阁五人,并无与商人勾连之人。
刘宇亮躬身拱手道:“陛下,收商税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有与民争利之嫌,万望明鉴!”
看看,刘宇亮便是如此,干大事而惜小身,但又并未见小利而忘命,他就是如此矛盾。
杨嗣昌起身反驳道:“首辅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请首辅大人不吝赐教!”
刘宇亮客气抱拳道:“次辅大人客气了,你我皆为陛下肱骨,有何事只管道来便是。”
杨嗣昌朝崇祯拱手后,转身询问刘宇亮道:“首辅大人,敢问神宗时期,京师米价多少?”
对此刘宇亮还真不懂,他是从礼部侍郎,直接被提拔到首辅的,问问礼制他还可能懂。
刘宇亮一时语塞,杨嗣昌也不为难他,侃侃而谈道:“神宗时期,每石粮食仅五钱银子。”
“在神宗时期商税多达,一百六十余万两,反观本朝仅九万两,为何粮价不降反增?”
“到了本朝之后,京师粮价每石一两七钱,抛开一切外在原因,粮食上涨与商税有关吗?”
崇祯都不得不佩服杨嗣昌了,这家伙是真能辩啊,他都未曾考虑如何辩与民争利。
杨嗣昌话说完,朝崇祯拱手道:“陛下,臣的话讲完了,请陛下明鉴!”
程国祥也起身道:“陛下,臣赞同次辅助大人之说,就算收商税物价上涨也有限。”
崇祯虚弱的点头道:“杨爱卿、程爱卿说得对,若是商人想将税收,转嫁到百姓身上。”
“他就得先串通一气,这样的有组织聚众行为,罪同造反想必他们也怕死。”
刘宇亮再次起身道:“可是陛下,三十税一是太祖所定,擅改有违祖制之嫌。”
崇祯气得心里暗骂,朕就知道又是,拿祖制这招来说事,但崇祯早就想好了对策。
崇祯装作虚弱咳嗽一声:“咳~!祖制当遵但非是一成不能变,太祖有言‘法贵简当’。”
“就是要后世君王,要精简律法作适当修改,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改之时。”
这下刘宇亮终于没话说了,崇祯见一众内阁成员,未再发表反对意见。
缓缓起身道:“那此事,算是初步议定,明日早朝由林爱卿来提,下去吧朕要换药了。”
王承恩见崇祯起身,赶紧过来扶住崇祯手臂道:“皇爷,您伤未好利索,还需慢着些。”
次日,崇祯在王承恩搀扶下,出现在了乾清门。
这是皇上被刺杀受伤后,时隔半个月第一次,出现在早朝与众朝臣见面。
众臣原以为会是大清洗,结果并没有,只是由礼部尚书林欲楫起头。
由皇上被刺事件,申引到商人对大明无贡献,还企图刺杀皇帝,需严厉整治商人团体。
程国祥适时提出收取商税,不出意外跳出来一大帮朝臣反对,好在内阁五人同意了。
双方相互辩论了一上午,事情总算有了着落,将商税比例初步议定在三十税五。
并修改《大明律》取消商人通过纳捐,可获司法豁免特权,先解决官商勾结的律法漏洞。
另外,先行试点为大同、宣府、京畿三地,试行通过后再逐渐南扩。
预计在崇祯十三年年底前,两京十三省所有商户都要按律缴税,设举报偷税的市税司衙门。
《户律》、《刑律》、《吏律》、《工律》中更细化的条例。
责成六部携翰林院,大理寺重新修订,细则交由皇帝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