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税就能获得御赐牌匾,皇家、官府采购优先选定,还有通行两京十三省的御赐小册。
这三样消息像风一般传播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让所有商户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不是把名、利、行全包括了吗?朝廷为收商税也太狠了,打蛇打七寸这招都想得出。
商人们不缺钱,他们经常配合官府赈济灾民,不就是为了名吗?
商人在明朝的地位是最低的,所以他们很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御赐牌匾乃皇家认可。
没有比这更高级别的认可了,这极大的满足了商人们,极度渴望的内心虚荣感。
再说到皇家、官府择优采购,虽然有可能被压价,但胜在量大他也能管饱。
还有御赐小册,通行两京十三省啊,这放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商品价值虚高很大一部份,来源于商路不通畅,以及各个地方官府的盘剥。
这下京师的商人疯狂了,这其中尤其以汪箕之子,最先发现其中之便利。
二话不说从家里地窖,搬出二十三个银东瓜用马车拉着,第一个赶到了市税司新衙门。
虽然汪箕受崇祯秘旨,跑去鄂尔多斯部换马去了,但汪无尽长期受其父亲的熏陶。
商业眼光自是没得说,而且其父亲曾多次告诫他,不与朝廷作对的商人方有立身之地。
汪无尽亲自押送着二十三个,百斤重的银冬瓜,分装在三辆马车上前往了崇文门。
在无数惊疑、嘲弄、好奇的目光下,到崇文门一处高门阔户前,这是朝廷新设的市税司。
众人的议论声也传了过来:“汪家这小子怕不是疯了吧,真金白银就这么送进去了?”
“几十个银冬瓜呢,这怕不是得有几万两吧?汪箕回来不得打断他的腿?”
“蠢货!这是给咱们上眼药呢,呸!朝廷的狗腿子!”
“嘘!你小点声不要命啦?锦衣卫在旁边盯着呢!”
听到众人的议论声,汪无尽对此不置可否,一帮蠢货就这种眼光,你们铺子就活该倒闭!
走进新衙门,汪无尽讨好的对市税司主事,深深一揖道:“这位官爷好,草民汪无尽。”
“受父亲之命,特来缴纳本朝十二年,汪记商号名下布行、粮行、杂货行商税。”
“共计白银三万七千六百两整,马车上是百斤重银冬瓜二十三个,合计三万六千八百两。”
又指着马车边上的包袱,再次拱手道:“这里还有八百两散碎银两,请大人勘验。”
这市税司主事,也是吃了一惊,这才几日时间真有人来缴税?不过他还是按照正常流程。
核对其进货账册和售卖账册,清点银冬瓜数量并称重,记录好数据并开具收讫凭证。
整个过程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主事也是完成的一丝不苟,现场只有算盘声和银锭撞击声。
当市税司主事,将那张加盖了市税司大印的,收讫凭证交到汪无尽手上时。
主事清了清嗓子道:“汪记商号率先,足额缴纳崇祯十二年商税,忠义可嘉奉陛下御旨。”
“赐‘诚信纳税’御笔牌匾一方,赐皇家采办优先凭证一册,赐两京十三省通行御批路引一册。”
“合计剩余二十九册,下面请户部尚书程国祥,程阁老主持‘首赐’仪式!”
这下,围观人群彻底炸开锅了:“真……真给呀?”
“御赐牌匾!天爷呀!这挂家里祖坟都要,经年累月不停的冒青烟!”
“皇家优先采买凭证?意思是以后皇家买东西,就紧着他家买呗?”
“还有御批两京十三省通行路引,那不是可以将生意,做到咱大明全境?还无人敢盘剥?”
程国祥这次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真担心他走路摔着了,这么多银子怎能不让他高兴。
光汪记商号一家,缴纳的税款就比去年,大明全境商税三分之一还多了。
今日,程国祥穿着绯色官袍,迈着八方步从里间出来时,现场围观的商户讨论列热烈了。
将三样东西依次交给汪无尽,汪无尽每接一次就叩拜一次,以示对陛下的尊敬。
汪无尽走时,市税司还在门口,放了两挂万响鞭炮,敲锣打鼓的欢送汪无尽离开。
直到将人送到街角,才返回市税司,但汪无尽是个聪明人,又让自己请的乐队接着敲。
有汪无尽做‘出头鸟’,一众商户看到一半都跑了,干嘛去了呢?当然是去筹银子呀!
御赐牌匾呀!关键是还限名额,速度慢了没抢到的话,那后半生不得在悔恨中度过啊。
巨大的名望诱惑,实打实的商业特权,让颇有抵触情绪的商户,都恨自己少生了一双腿。
尤其是那些中等规模的商户,平日里饱受各级官吏盘剥,有御赐牌匾在看谁敢上门讹钱。
汪家乃京师巨富,他们父子都如此积极,那这些中小商户还等什么呢。
程国祥这会在干嘛呢?他正在后面库房中,将脸贴到银冬瓜上笑得见牙不见眼。
要是每日都是这种工作氛围,他感觉风痹之症都好了不少,自己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主事进来看到程国祥这副样子,也是轻咳出声提醒道:“咳咳~!程阁老下官有事禀报。”
程国祥佯装不悦道:“哼!有事不会等下再禀报吗?你这后生真是没点眼力劲!”
主事张口结舌道:“程阁老,下……下官不会对外人说起的,您等下接着抱银冬瓜!”
程国祥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道:“嗯,说吧!有何重要的事情禀报。”
商税司主事躬身抱拳道:“程阁老,下官核对了汪家送来的账本,他们交多了税!”
“哦!竟有这等事你拿账册来,本官看看再说。”这让程国祥颇感意外!
程国祥将商税司官员核算好的,账册总帐粗略核对一次,再次总数统计了一次。
还真没错,他们确实给多了,估计是他们匆忙算帐,没有统计清楚算多了。
也没多缴太多,仅多缴了四百零一两,程国祥拿过那包散碎银两。
从中取出四百两,将包裹连同剩余的四百两,恋恋不舍的递给主事道:“唉!给人送回去吧!”
“记得啊,大张旗鼓的送回去,越多人知道越好,去吧!”说罢还往里面丢了一两碎银。
银子拿走后,程国祥顿时感觉浑身刺挠,从他这拿银子出去,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三样消息像风一般传播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让所有商户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不是把名、利、行全包括了吗?朝廷为收商税也太狠了,打蛇打七寸这招都想得出。
商人们不缺钱,他们经常配合官府赈济灾民,不就是为了名吗?
商人在明朝的地位是最低的,所以他们很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御赐牌匾乃皇家认可。
没有比这更高级别的认可了,这极大的满足了商人们,极度渴望的内心虚荣感。
再说到皇家、官府择优采购,虽然有可能被压价,但胜在量大他也能管饱。
还有御赐小册,通行两京十三省啊,这放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商品价值虚高很大一部份,来源于商路不通畅,以及各个地方官府的盘剥。
这下京师的商人疯狂了,这其中尤其以汪箕之子,最先发现其中之便利。
二话不说从家里地窖,搬出二十三个银东瓜用马车拉着,第一个赶到了市税司新衙门。
虽然汪箕受崇祯秘旨,跑去鄂尔多斯部换马去了,但汪无尽长期受其父亲的熏陶。
商业眼光自是没得说,而且其父亲曾多次告诫他,不与朝廷作对的商人方有立身之地。
汪无尽亲自押送着二十三个,百斤重的银冬瓜,分装在三辆马车上前往了崇文门。
在无数惊疑、嘲弄、好奇的目光下,到崇文门一处高门阔户前,这是朝廷新设的市税司。
众人的议论声也传了过来:“汪家这小子怕不是疯了吧,真金白银就这么送进去了?”
“几十个银冬瓜呢,这怕不是得有几万两吧?汪箕回来不得打断他的腿?”
“蠢货!这是给咱们上眼药呢,呸!朝廷的狗腿子!”
“嘘!你小点声不要命啦?锦衣卫在旁边盯着呢!”
听到众人的议论声,汪无尽对此不置可否,一帮蠢货就这种眼光,你们铺子就活该倒闭!
走进新衙门,汪无尽讨好的对市税司主事,深深一揖道:“这位官爷好,草民汪无尽。”
“受父亲之命,特来缴纳本朝十二年,汪记商号名下布行、粮行、杂货行商税。”
“共计白银三万七千六百两整,马车上是百斤重银冬瓜二十三个,合计三万六千八百两。”
又指着马车边上的包袱,再次拱手道:“这里还有八百两散碎银两,请大人勘验。”
这市税司主事,也是吃了一惊,这才几日时间真有人来缴税?不过他还是按照正常流程。
核对其进货账册和售卖账册,清点银冬瓜数量并称重,记录好数据并开具收讫凭证。
整个过程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主事也是完成的一丝不苟,现场只有算盘声和银锭撞击声。
当市税司主事,将那张加盖了市税司大印的,收讫凭证交到汪无尽手上时。
主事清了清嗓子道:“汪记商号率先,足额缴纳崇祯十二年商税,忠义可嘉奉陛下御旨。”
“赐‘诚信纳税’御笔牌匾一方,赐皇家采办优先凭证一册,赐两京十三省通行御批路引一册。”
“合计剩余二十九册,下面请户部尚书程国祥,程阁老主持‘首赐’仪式!”
这下,围观人群彻底炸开锅了:“真……真给呀?”
“御赐牌匾!天爷呀!这挂家里祖坟都要,经年累月不停的冒青烟!”
“皇家优先采买凭证?意思是以后皇家买东西,就紧着他家买呗?”
“还有御批两京十三省通行路引,那不是可以将生意,做到咱大明全境?还无人敢盘剥?”
程国祥这次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真担心他走路摔着了,这么多银子怎能不让他高兴。
光汪记商号一家,缴纳的税款就比去年,大明全境商税三分之一还多了。
今日,程国祥穿着绯色官袍,迈着八方步从里间出来时,现场围观的商户讨论列热烈了。
将三样东西依次交给汪无尽,汪无尽每接一次就叩拜一次,以示对陛下的尊敬。
汪无尽走时,市税司还在门口,放了两挂万响鞭炮,敲锣打鼓的欢送汪无尽离开。
直到将人送到街角,才返回市税司,但汪无尽是个聪明人,又让自己请的乐队接着敲。
有汪无尽做‘出头鸟’,一众商户看到一半都跑了,干嘛去了呢?当然是去筹银子呀!
御赐牌匾呀!关键是还限名额,速度慢了没抢到的话,那后半生不得在悔恨中度过啊。
巨大的名望诱惑,实打实的商业特权,让颇有抵触情绪的商户,都恨自己少生了一双腿。
尤其是那些中等规模的商户,平日里饱受各级官吏盘剥,有御赐牌匾在看谁敢上门讹钱。
汪家乃京师巨富,他们父子都如此积极,那这些中小商户还等什么呢。
程国祥这会在干嘛呢?他正在后面库房中,将脸贴到银冬瓜上笑得见牙不见眼。
要是每日都是这种工作氛围,他感觉风痹之症都好了不少,自己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主事进来看到程国祥这副样子,也是轻咳出声提醒道:“咳咳~!程阁老下官有事禀报。”
程国祥佯装不悦道:“哼!有事不会等下再禀报吗?你这后生真是没点眼力劲!”
主事张口结舌道:“程阁老,下……下官不会对外人说起的,您等下接着抱银冬瓜!”
程国祥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道:“嗯,说吧!有何重要的事情禀报。”
商税司主事躬身抱拳道:“程阁老,下官核对了汪家送来的账本,他们交多了税!”
“哦!竟有这等事你拿账册来,本官看看再说。”这让程国祥颇感意外!
程国祥将商税司官员核算好的,账册总帐粗略核对一次,再次总数统计了一次。
还真没错,他们确实给多了,估计是他们匆忙算帐,没有统计清楚算多了。
也没多缴太多,仅多缴了四百零一两,程国祥拿过那包散碎银两。
从中取出四百两,将包裹连同剩余的四百两,恋恋不舍的递给主事道:“唉!给人送回去吧!”
“记得啊,大张旗鼓的送回去,越多人知道越好,去吧!”说罢还往里面丢了一两碎银。
银子拿走后,程国祥顿时感觉浑身刺挠,从他这拿银子出去,比杀了他还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