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后路被偷了-《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次日,卯时。

  士兵们都被将领,粗暴的叫醒来了。

  大部分士兵,都在吃干粮(一种炒米),当然了,将领是不在此列的。

  实在不想吃干粮,但是没办法呀!

  能找到且能烧的木头,都烧完了。

  在城外集合好后,再次出发前往霸州,多尔衮、岳托依然走在队伍前方。

  一晚上多尔衮收到的消息,都是霸州城,依然还有守军在防守。

  担心情况有变,便一早就出发了,出发前,多尔衮右眼皮轻微的跳动了几下。

  两地之间相距六十公里,经过一天的正常行军。

  于第二天晚上酉时,抵达霸州城下,见城楼上灯火通明,且有急促的号角声。

  多尔衮想着,这波应该是稳了的。

  由于两天行军,不管是马匹,还是士兵都比较累。

  所以多尔衮也没打算发起进攻,而是安营扎寨,准备养精蓄锐明日再攻城。

  视线回到崇祯这边,收到锦衣卫传过来的情报,鞑子大部队前往了霸州。

  于是下令于当日丑时,向留守在后面的两千正白旗,发起了骑兵集群冲锋。

  此时,这支押送俘虏和粮草的士兵,刚从涿州城出发不久。

  在平原野战,本来是明军弱项,在明朝所有军队里,能跟鞑子在野外有一战能力的。

  也只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和早期的关宁铁骑(后期战损后数量太少)。

  祖大寿提着马朔,一马当先冲了过去。

  不愧是早期的鞑子军,训练有素,军事能力确实很强。

  看到有人马冲过来后,立刻就开始结阵防守。

  不过我们的祖大将军认为:一万对两千,这波优势在我!

  不管鞑子如何结阵,怎么都不可能打得过的,更何况是装备精良的关宁铁骑。

  最初的关宁铁骑,跟鞑子军战损比,是勉强能达到1:1的。

  经过两个时辰的厮杀,到天光放亮,两千人竟无一人逃跑。

  由此可见,正白旗的战斗素养有多高。

  鞑子早期军队,战死比例在百分之十五之后,才会开始撤退,是撤退不是溃逃。

  当战死比到百份之二十五时,基本上才会全线溃败了。

  而明朝将士,战死比例则会更低,基本上在百分之五左右,就全线溃败了。

  留守的正白旗两千人,全都选择死战到底,可能也是查觉到了逃跑无望。

  此时身着暗金盔甲的崇祯,骑着马走了过来。

  这骚包的盔甲,给崇祯平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原本是不打算穿的,但崇祯想想,反正也不冲锋所性就穿了。

  崇祯朝祖大寿询问道:“战场打扫完了吗?战损情况如何?”

  祖大寿骑在马上,朝崇祯拱手道:“启禀陛下,我关宁铁骑战死,一千七百二十三人。”

  “鞑子正白旗两千人,全部战死,缴获战马一千余匹。”

  “通州被劫走的粮食六十五万石,人口十余万人。”

  “斥候方面的拼杀,我方战死一百五十七人。”

  “斩获鞑子斥候首级,共计五十二颗,另有几个鞑子斥候逃跑。”

  听到这些冰冷的数字,崇祯心都在滴血,这可都是咱大明的汉家好儿郎。

  这些数据可不仅仅只是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但想到打仗,向来都是要死人的,这一辈人不打完,就会留给后一辈人去打。

  崇祯摇摇头甩掉脑袋里,那些纷乱的思绪道:“收殓战死将士的骨灰,送回京师安葬。”

  “鞑子战死人员,全部割下首级,用生石灰裹上,朕要全部打包送给多尔衮。”

  “此战所救的百姓,暂时迁往京师外城,先让他们住行军帐篷,让户部做好安排。”

  等到第二日寅时初刻,鞑子负责在营寨站岗的士兵,都拄着兵器昏昏欲睡时。

  霸州城南门,悄悄打开一条缝,溜出一队人马,马匹衔枚裹蹄。

  士兵都没有点火把,而是借着月光慢慢退走。

  第二日太阳东升之时,鞑子这边都起来了,多尔衮率军攻向霸州城墙。

  霸州城城墙上,并没有昨日的人声沸腾,显得静悄悄的。

  多尔衮暗道一声:糟糕,随即立马叫汉军镶黄旗兵丁,抬着圆木去撞城门。

  这边张弓搭箭,准备随时接应。

  刚开始,抬着圆木的人还小心翼翼,直到到了北城门下,依然没有遭到攻击。

  三天前的一幕又再次上演,多尔衮气得将镶金马鞭,一把砸在地上。

  抽出刀来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岳托紧随其后。

  等多尔衮、岳托进城一看,果然!又跟三天前的涿州城,一模一样。

  岳托也是气得大骂道:“这明狗太狡猾了,又把霸州城搬得干干净净。”

  “十四叔,咱们不休整了,直接向安州进军吧。”

  前面就说过,多尔衮向来谨慎,他打仗多是靠脑子。

  看到两个城池都被搬干净,他知道,这次怕是遇到缠的对手了。

  此时多尔衮,已经起了撤回关外的心思,拿着通州劫掠过来的,牲畜、粮草、人口撤退。

  正在思索间,一个浑身是血的斥候,骑着马奔跑而来。

  跑到多尔衮的马前,跳下马跪在地上,就用略带恐惧的眼神道:“报……睿亲王殿下。”

  “后路负责留守的,两千正白旗遭到攻击,末将拼死才跑出来报信。”

  多尔衮右眼皮又开始跳了起来,一直感觉哪里不对劲。

  现在终于知道,这种感觉是来自于哪里了。于是急切问道:“后面战况如何?”

  斥候支吾道:“殿下,末将冲出来时,两千正白旗正结阵防御。”

  “他们正被一万关宁铁骑围攻,请殿下,速速派兵支援。”

  多尔衮考虑了会摇头道:“不用救了,他们既然敢把关宁锦防线的,关宁铁骑都给调走。”

  “那么,势必是想一口吃下,本王留守的那部人马,此时再去意义不大。”

  此时,多尔衮的内心,撤出关外的想法更强烈了,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

  奈何劫掠过来的,人口、牲畜、粮食、黄金白银,全都被抢回去了。

  这要是空着手回去,估计这个正白旗旗主,怕是要被皇太极找借口给拿掉了。

  岳托在一旁听得清楚,随即一拉缰绳道:“十四叔,我这就点齐兵马,先去安州城。”

  多尔衮也是颇为无奈,只得点头同意。

  不一会两万骑兵由岳托带领,一阵风一样的冲向了安州城。

  没有步兵的羁绊,全骑兵去安州只用了短短一个半时辰,便抵达安州城下

  这次岳托看到,城头张弓搭箭的守城人员,于是便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原地等待。

  这次岳托怕城里人又跑了,整夜都在城墙下盯着。

  直到第二天申时,多尔衮才带领步兵赶到。

  按照古代步兵每日行军三十公里算来,到达安州两天时间,人已经很累了。

  但多尔衮怕夜长梦多,于是当即下令开始攻城。

  先是命令两千汉八旗开始攻城,这是鞑子一直以来的打法,汉八旗、蒙八旗都是炮灰。

  以往攻城最少都要,轮到蒙古八旗才能攻下城头。

  也不知是今天两千汉八旗,作战勇猛还是怎么回事,仅仅两千人,就将城头打了下来!

  幸福来得真是太突然了,悠悠苍天、不薄于我呀!多尔衮如是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