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安置女子-《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曹变蛟上次,突袭漠南带回来几百个,被掳掠到关外的汉人女子。

  这次去河南赈灾,又带回来几百被寺庙,囚禁玷污的可怜女子,加起来有上千人了。

  这可不是件小事需尽快处理了,崇祯下朝后来到养济院,李若琏带着百余锦衣卫随行。

  现在的崇祯只要出皇宫,如今也不差钱最少带百余人同行,也不是没那个实力是吧!

  当然,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安全,谁知道鞑子在京师里,安排了多少细作对吧。

  御驾出承天门一路往西而去,经过一个时辰到了乾元桥(西单十字路口东)。

  崇祯抬头看着门口那牌匾,这是朱元璋于洪武五年亲手写的,这也是他颁布诏书设立的。

  养民之贫、济民之困谓之‘养济院’,崇祯忍不住恶趣味想:这牌匾拿现代得卖不少钱!

  崇祯抬步走了进去,养济院是不抽常驻官员的,都是民间捐纳者或耆(qi)老担任院长。

  待崇祯走进院门后,一位银白胡须的老者看到了他,因为穿着常服这老者并不认识他。

  上前拱手抱拳打了个招呼道:“这位老爷,您来此有何贵干?”

  李若琏眼神锐利的盯着这个耆老,右手抓着腰间刀柄,在他眼里任何人都可能有威胁。

  这是作为特务头子的觉悟,崇祯看了李若琏一眼,只是嘴角一扯并未说什么。

  院长之所以有此一问,源于他把崇祯当成来布施的善人了,因为经常会有人来此做善事。

  但自从崇祯开始收商税后,已经许久没人来布施过了,佛门的因果循环还是有点哲理的。

  当然啦!也不是说养济院缺了布施就维持不下去,朝廷是一套明文供养政令的。

  银子由顺天府划拨,这不崇祯还未开口李觉斯便来了,李觉斯进来看到崇祯心下大惊!

  赶紧走到崇祯面前正欲叩拜,崇祯摆手道:“非正式场合无需多礼,李府尹来此何事?”

  李觉斯依然拱手俯身道:“顺天府府尹李觉斯,见过陛下,臣来此是来送银子的。”

  崇祯转头询问道:“院长,如今这养济院有多少人?每月耗钱粮多少你可有数?”

  院长听李觉斯说的,才知道眼前之人是皇上,立刻就要跪地叩拜,崇祯也将之拦住了。

  院长拱手躬身道:“皇上,且随小老儿入内,银两、粮食使用帐册皆在帐房。”

  崇祯微笑着点点头道:“朕,在此等候,劳烦老人家去取来。”

  “皇上稍待,小老儿这便去取来,珠儿上两杯茶来!”院长边走,边对候着的人喊了声。

  片刻后,院正抱着账册走过来,恭敬的放在皇上坐的桌前,崇祯拿起一本仔细看了起来。

  看了片刻不自觉的点头,账崇祯放下手中银钱册,又拿起一本粮食账册翻看了几页。

  依然是那么工整并无错漏,崇祯放下手中粮食账册,口开道:“嗯!账册做得不错!”

  “对了,朕安排的那千余女子在这吧?那几百掳掠到蒙古的,汉家女子未表现出异样吧?”

  院长组织好语言道:“回皇上话,那些女子倒是没有异样,但那些汉蒙混杂的孩子……!”

  崇祯皱眉道:“有何不妥?你尽管道来朕不会怪罪于你!”

  院长稍作犹豫道:“那些孩子生性太野蛮,尤其是那些十岁左右的半大孩子。”

  “他们极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时常在院内捣乱搞破坏,孩子母亲那些汉人女子也管不住!”

  崇祯皱眉询问道:“半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母亲都在院内吗?在的话先叫其过来。”

  院长应了声是下去叫人了,少顷,众女子都集合到了养济院的院内,院长请崇祯过去。

  崇祯放下茶杯起身,穿过前进的院门一看,好家伙!足足有两百多女子。

  崇祯叹息道:“你们孩子虽是蒙汉混血,鲜活的生命朕不忍屠之,且身上流着汉人的血。”

  “但朕又不能看着他们,一直在养济院内捣乱,这会影响养济院的正常运转。”

  “今日,朕来此便是知会你们,稍后要送他们去军队历练,朕在那里准备了文武课老师。”

  崇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下方女子的反应,这些女子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至于为何全是小男孩,那是因为蒙古生产力不够,汉人女子生的女孩多半不会养育。

  蒙古人只会留下男孩,待其长大后这种混血的孩子,一般都会沦落为养马的奴隶。

  此刻,她们中有些人嘤嘤哭泣起来,哭声中揉杂着不舍、解脱,还有一丝道不明的释然。

  崇祯担心她们失去精神之柱后寻短见,开口解释道:“如今此般种种,并非是你们的错!”

  “是朕,是朝廷有负于你们,你们要振作起来好好活着,待孩子们长大了会孝顺你们的。”

  这话刚说完,下面两百来号女子哭声更大了,崇祯也未再出言劝慰。

  他知道像这种情况,让她们哭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她们现在还知道哭。

  就怕她们彻底失去生的希望,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要都是那样才是真的麻烦了。

  片刻之后,哭声陆续停了下来,只剩下断断续续的抽噎声,崇祯点点头表示鼓励。

  其中一个年龄稍长的女子,开口询问道:“皇上,我们今后便一直待在养济院吗?”

  崇祯轻笑着摇头道:“如何有这可能?你们现在还如此年轻,要靠双手养活你们自己。”

  众女子听到崇祯的话,以为朝廷又不管她们了,脸上瞬间又布满了愁云。

  那年长女子回道:“谢皇上收留我等姐妹,咱们稍后便搬离此地,不再给朝廷增加负担!”

  崇祯侧目道:“没有家人你们该如何生活?你们会错朕的意思啦!不是要赶你们走。”

  “朕,给你们安排个做工的地,此来便是征求你们意见,看你们是否愿意去做这份工作。”

  众女子一听,皇上还考虑到她们生活的问题,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只要有口吃的便行。

  多么淳朴呀!崇祯点头道:“朕,打算让你们去学习战场救护,为大明出征将士们治伤。”

  “不知你们是否愿意,朕找个医生传授你们战场急救,朕有时间偶尔也会去教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