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章为虚构架空,诸位万万不可模仿,容易进去踩缝纫机!)
少顷,工部主事捧了两个玻璃杯,和一个取颈瓶出来了,小心翼翼的放于桌上。
崇祯拿起来依然是先看看,再上手弹几下听听声,声音依然清脆悦耳,但少了些许回响。
崇祯感觉这次应该能成了,拿出酒精灯再度放上架子烧,现在就看能烧多长时间了。
精酒灯的火肯定是烧不化玻璃的,现在只要保持不炸不裂,就能准备煅烧稀硫酸了。
硫酸号称工业之母,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到它,如硝酸和硝酸甘油等。
甘油是肥皂下层的副产物,贤、惠二嫔已经收集了很多了,就差耐高温玻璃的曲颈瓶了。
持续灼烧了快两个时辰了,玻璃杯除了被熏得微黄,并未产生任何裂纹。
拿下来待冷却后,用干净的棉布擦拭一下杯底,又如同刚做出来的一样新。
崇祯拿起曲颈瓶架上,再次放火上烧了起来,这玩意不试用不放心,硫酸可不是开玩笑的。
容器有了可以做硫酸了,这玩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硫磺煅烧法能制取纯度七成的硫酸。
崇祯对李若琏道:“李若琏,你派个人去请宋应星来,他还在皇庄里忙活呢!”
又吩咐琉璃坊主事取来硝石、硫磺,并将两者碾碎混合均匀,再取一铜盆净水放外面。
现在十一月底了放室外,仅几分钟便要上冻,只需将水放凉就行无需等上冻。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只要等宋应星过来了,这工作不可能一直由崇祯来做。
他还有忙不完的事,只能将之交给一个对新事物,能接受并愿意做的人来干这事。
一个时辰左右,放置在屋外的水都上冻了,宋应星才匆匆赶过来,兴许是赶路太过匆忙。
身上还有些许泥土,崇祯调侃道:“宋爱卿,你这大冬天的还在土里忙活?”
宋应星看了看身上的泥点,尴尬的挠挠头道:“陛下,臣在皇家?室培育番薯。”
“臣,很想看看番薯的产量,究竟是否如陛下所说,果真能达到亩产十几石之数。”
崇祯轻笑着摇头道:“朕乃天子,难不成还用此骗你吗?福建布政使折子也说过的!”
宋应星恭敬的行礼道:“看产量只是一方面,臣想尽快将种育出来,尽快推广给百姓们种。”
崇祯点头笑道:“宋爱卿,朕现做一样东西,你要仔细学它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随后,崇祯将曲颈瓶的木塞打开,拿出混合好的硫磺跟硝石粉沫,缓缓倒进瓶中。
崇祯指着两者混合粉末,对宋应星道:“宋爱卿,这是硫磺跟硝石的混合粉沫。”
“两者一定要搅拌均匀,不然后面就烧不化硫磺,烧不化就得不到硫酸。”
宋应星不解道:“陛下,何为硫酸?此物做出来有何作用的?”
崇祯咂舌道:“这个……一时半刻解释不清,你只记住这个流程,后面定要尽量多做些。”
再换上大号的酒精灯,在瓶底垫上一块薄铜片,防止火焰直烧使瓶子出现炸裂。
大号的酒精灯也简单,琉璃厂就能吹制出来,这玩意对温度要求不那么严格。
经过半个时辰的加热,铜片开始微微泛红,瓶内的混合物开始燃烧,并冒出黄色的烟。
崇祯大喊道:“来个人,朝一侧扇风不能停,都站到上风头来这烟有毒。”
“把那盆冰水放在那个曲颈下,瓶口用这个玻璃杯接着,人尽快走开切勿站在下风口。”
冰水放上去才过一会,瓶口开始不断有‘水滴’落下,这个水滴便是纯度七成的硫酸。
只需再加热蒸馏、冷凝一次,便可得到纯度在九成的硫酸,待曲颈瓶中不再冒黄色浓烟。
瓶口也不再滴落‘水滴’,再等了一会后崇祯走过去,拿起玻璃杯一看才三两都不到。
当然,这也与使用材料的多少有关,首次制备肯定是不能太多,主要是验证制备的可行性。
将残渣倒出来后留着,硝石还能通过抄硝法还原出来,将浓度七成的硫酸再次蒸馏。
再次得到的液体,便是纯度九成浓硫酸,不过剩下二两都不到了,但做药应该是够的。
再次取来单独的硝石粉沫,放入曲颈瓶重复煅烧蒸馏,经冷凝后就能得到硝酸钾溶液。
崇祯再次亲自上手,将硝酸钾溶液装入曲颈瓶,并在里面倒入浓硫酸,两者会剧烈放热。
冷凝出来的便出浓硝酸了,将两者收集起来后,崇祯两个玻璃杯递给王承。
还特意叮嘱道:“千万要拿好啦!这东西洒手上会把你手溶掉。”
王承恩一听这么可怕,瞬间紧张的直哆嗦道:“皇爷,要不咱换个人拿吧?”
崇祯白眼一翻道:“给谁拿?给别人拿着朕不放心,你是朕贴身之人这才放心给你的。”
正所谓无形的奉承最为致命,王承恩现在手也不抖了,还激动的满脸通红。
崇祯再次叮嘱道:“别那么紧张,等下拿个篮子提着,洒出来也不妨再重新做就是了。”
王承恩听自家皇爷这么说,顿时觉得定要小心翼翼护着,皇爷浪费这么久时间做的。
这两样东西肯定很重要,至于何用则不用他考虑了,他只需保护好这两杯‘水’即可。
崇祯转头询问宋应星道:“宋爱卿,步骤都看懂了吗?是否学会制备了?”
宋应星肯定的点头道:“陛下,臣学会了也肯定会做了,但这两样东西有何用?”
崇祯摇头道:“暂时没太大作用,这玩意以后会有用的,现在只能拿来做药。”
“对了!还能用来做无烟火药,能让发射火枪的火药无烟无残留,就是有点耗棉花。”
宋应星皱眉道:“耗棉花?陛下,那是否需要户部加大,推广棉花种植力度吗?”
崇祯摇头道:“暂时不需要,朕还在等戴苍、戴梓两父子,将枪做出来再种也不迟。”
崇祯所在之地,早被锦衣卫给清场了,一切无关人员都禁止靠近。
宋应星对于工部的事从不插手,他只负责种番薯和培育水稻,这工作他比较在行。
之所以让他来看硫酸制取,主要是宋应星能接受新事物,要工部的人来他们不会重视。
少顷,工部主事捧了两个玻璃杯,和一个取颈瓶出来了,小心翼翼的放于桌上。
崇祯拿起来依然是先看看,再上手弹几下听听声,声音依然清脆悦耳,但少了些许回响。
崇祯感觉这次应该能成了,拿出酒精灯再度放上架子烧,现在就看能烧多长时间了。
精酒灯的火肯定是烧不化玻璃的,现在只要保持不炸不裂,就能准备煅烧稀硫酸了。
硫酸号称工业之母,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到它,如硝酸和硝酸甘油等。
甘油是肥皂下层的副产物,贤、惠二嫔已经收集了很多了,就差耐高温玻璃的曲颈瓶了。
持续灼烧了快两个时辰了,玻璃杯除了被熏得微黄,并未产生任何裂纹。
拿下来待冷却后,用干净的棉布擦拭一下杯底,又如同刚做出来的一样新。
崇祯拿起曲颈瓶架上,再次放火上烧了起来,这玩意不试用不放心,硫酸可不是开玩笑的。
容器有了可以做硫酸了,这玩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硫磺煅烧法能制取纯度七成的硫酸。
崇祯对李若琏道:“李若琏,你派个人去请宋应星来,他还在皇庄里忙活呢!”
又吩咐琉璃坊主事取来硝石、硫磺,并将两者碾碎混合均匀,再取一铜盆净水放外面。
现在十一月底了放室外,仅几分钟便要上冻,只需将水放凉就行无需等上冻。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只要等宋应星过来了,这工作不可能一直由崇祯来做。
他还有忙不完的事,只能将之交给一个对新事物,能接受并愿意做的人来干这事。
一个时辰左右,放置在屋外的水都上冻了,宋应星才匆匆赶过来,兴许是赶路太过匆忙。
身上还有些许泥土,崇祯调侃道:“宋爱卿,你这大冬天的还在土里忙活?”
宋应星看了看身上的泥点,尴尬的挠挠头道:“陛下,臣在皇家?室培育番薯。”
“臣,很想看看番薯的产量,究竟是否如陛下所说,果真能达到亩产十几石之数。”
崇祯轻笑着摇头道:“朕乃天子,难不成还用此骗你吗?福建布政使折子也说过的!”
宋应星恭敬的行礼道:“看产量只是一方面,臣想尽快将种育出来,尽快推广给百姓们种。”
崇祯点头笑道:“宋爱卿,朕现做一样东西,你要仔细学它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随后,崇祯将曲颈瓶的木塞打开,拿出混合好的硫磺跟硝石粉沫,缓缓倒进瓶中。
崇祯指着两者混合粉末,对宋应星道:“宋爱卿,这是硫磺跟硝石的混合粉沫。”
“两者一定要搅拌均匀,不然后面就烧不化硫磺,烧不化就得不到硫酸。”
宋应星不解道:“陛下,何为硫酸?此物做出来有何作用的?”
崇祯咂舌道:“这个……一时半刻解释不清,你只记住这个流程,后面定要尽量多做些。”
再换上大号的酒精灯,在瓶底垫上一块薄铜片,防止火焰直烧使瓶子出现炸裂。
大号的酒精灯也简单,琉璃厂就能吹制出来,这玩意对温度要求不那么严格。
经过半个时辰的加热,铜片开始微微泛红,瓶内的混合物开始燃烧,并冒出黄色的烟。
崇祯大喊道:“来个人,朝一侧扇风不能停,都站到上风头来这烟有毒。”
“把那盆冰水放在那个曲颈下,瓶口用这个玻璃杯接着,人尽快走开切勿站在下风口。”
冰水放上去才过一会,瓶口开始不断有‘水滴’落下,这个水滴便是纯度七成的硫酸。
只需再加热蒸馏、冷凝一次,便可得到纯度在九成的硫酸,待曲颈瓶中不再冒黄色浓烟。
瓶口也不再滴落‘水滴’,再等了一会后崇祯走过去,拿起玻璃杯一看才三两都不到。
当然,这也与使用材料的多少有关,首次制备肯定是不能太多,主要是验证制备的可行性。
将残渣倒出来后留着,硝石还能通过抄硝法还原出来,将浓度七成的硫酸再次蒸馏。
再次得到的液体,便是纯度九成浓硫酸,不过剩下二两都不到了,但做药应该是够的。
再次取来单独的硝石粉沫,放入曲颈瓶重复煅烧蒸馏,经冷凝后就能得到硝酸钾溶液。
崇祯再次亲自上手,将硝酸钾溶液装入曲颈瓶,并在里面倒入浓硫酸,两者会剧烈放热。
冷凝出来的便出浓硝酸了,将两者收集起来后,崇祯两个玻璃杯递给王承。
还特意叮嘱道:“千万要拿好啦!这东西洒手上会把你手溶掉。”
王承恩一听这么可怕,瞬间紧张的直哆嗦道:“皇爷,要不咱换个人拿吧?”
崇祯白眼一翻道:“给谁拿?给别人拿着朕不放心,你是朕贴身之人这才放心给你的。”
正所谓无形的奉承最为致命,王承恩现在手也不抖了,还激动的满脸通红。
崇祯再次叮嘱道:“别那么紧张,等下拿个篮子提着,洒出来也不妨再重新做就是了。”
王承恩听自家皇爷这么说,顿时觉得定要小心翼翼护着,皇爷浪费这么久时间做的。
这两样东西肯定很重要,至于何用则不用他考虑了,他只需保护好这两杯‘水’即可。
崇祯转头询问宋应星道:“宋爱卿,步骤都看懂了吗?是否学会制备了?”
宋应星肯定的点头道:“陛下,臣学会了也肯定会做了,但这两样东西有何用?”
崇祯摇头道:“暂时没太大作用,这玩意以后会有用的,现在只能拿来做药。”
“对了!还能用来做无烟火药,能让发射火枪的火药无烟无残留,就是有点耗棉花。”
宋应星皱眉道:“耗棉花?陛下,那是否需要户部加大,推广棉花种植力度吗?”
崇祯摇头道:“暂时不需要,朕还在等戴苍、戴梓两父子,将枪做出来再种也不迟。”
崇祯所在之地,早被锦衣卫给清场了,一切无关人员都禁止靠近。
宋应星对于工部的事从不插手,他只负责种番薯和培育水稻,这工作他比较在行。
之所以让他来看硫酸制取,主要是宋应星能接受新事物,要工部的人来他们不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