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龙江造船厂-《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南京龙江造船厂,在郑芝龙之前便已接到了,要他们船厂督造福船的圣旨。

  龙江船厂内一片凝重,都水司工部郎中李日宣,看着手上的圣旨亦是愁眉不展。

  圣旨严令限期在十个月内,督造一千两百料的福船百余艘,要求最低不得少于一百艘。

  如今,船厂内的造船匠户逸散严重,根本无法完成每月造十艘的任务。

  百年铁木就更不用说了,那玩意只有云贵高原才有,首先要从云贵采集铁木运到长江边。

  再编成木排投入长江,一路顺流而下前后都会跟着船队,木排上也会雇佣水手几十人。

  一般木排是两百料捆成,两岸还会雇佣几百人的纤夫,整体来说一艘一千两百料福船。

  从采购木料到陆运加上水运,总成本高达三万两千两每艘,当然这里面贪腐占六成。

  以现在崇祯的手段,省掉那近两万两银子的贪腐,一艘船造价也高达一万两千余两银子。

  就这般极限压缩成本算下来,还不包含沿途征用的徭役,若是没有成本转嫁造价则更高。

  每艘造价会直逼八万余两,若是这个成本还造个鬼的海船,光成本这一关就卡死了。

  当然,徭役是最容易逼反百姓的,现在的崇祯自然不可能,干这般自毁根基之事。

  那要如何解决实际困境呢?崇祯预估征用徭役民夫,运输路程可能会在五万人左右。

  那这五万徭役的民夫,他们等于说要完全脱产,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家中的劳力走了,田地荒废在那也要被征税,家中还没有粮食产出,一家人尚且要生活。

  除了用银子,好似并无更好的法子,运输木料可能就需浪费一年。

  一个成年劳力,每年约能赚十两银子,这五万民夫组成的徭役,便用五十万两银子补上。

  才不会因为大规模,征用徭役引起民变,再对参与徭役的家庭,朝廷再其免除一年农税。

  双管齐下方才能维持稳定,虽然这会增加每艘船的造价,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相当于就是崇祯让锦衣卫介入,把官员贪腐的部分拿出来,交到参与徭役的百姓手上。

  但这一切李日宣根本不知道,所以他才会愁眉不展,不过很快朝廷的第二道圣旨来了。

  待宣旨之人走后,李日宣才长舒了一口气,陛下既然强势介入那就好办多了。

  至少他只要管造船之事了,木料的采购运输由朝廷来安排,现在只缺造船的匠户了。

  之所以龙江船厂的匠户,会出现严重逸散的情况,主要还是工钱实在太低了。

  每月仅三斗米,每个月约合四十八斤米,本来就不够吃还采用小斗发工钱。

  到手实际上只有三十八斤米,一个成年劳力还是干体力活,一天只有一斤米根本不够。

  若是油水足够还能勉强,在这个时期别说吃到肉菜了,菜里能飘点油花就很不错了。

  每艘船需匠人、杂役约两百人,每艘船耗时约七个月,哪怕圣旨点明只做简单船体。

  最少也要五个月一百人,那一次便要同时开建五十艘,不然十个月一百艘根本完不成。

  除去两千余杂役,匠人最少需要三千余人,龙江船厂在册匠人还有一千八百余人。

  实际匠人仅六百余人,这差的两千余人上哪去找?朝廷也没说提升匠人待遇。

  万般无奈之下,李日宣只得将龙江船厂实情,写了份折子如实呈报圣上。

  龙江船厂的烂账,总不能让他这个小主事来背,好在陛下派了京师锦衣卫来驻厂。

  至少折子能送到京师去,不然他这个南京工部的小主事,折子都出不了南京便被驳回了。

  写好折子后,李日宣忐忑找到驻厂锦衣卫,期期艾艾道:“大人,能麻烦您一件事吗?”

  任忠明点头道:“你有何事先说说看,若是能帮的本官一定会帮。”

  李日宣小心道:“能麻大人您,将这份折子送到陛下手中吗?这是龙江船厂的困境……”

  任忠明疑惑道:“是造船的人手不足?还是木料的原因?”

  李日宣点头道:“是匠人严重不足,下官怕误了陛下要求的日期,您看……”

  任忠明点头道:“好!本官会走锦衣卫急递,尽快将折子送进京师。”

  “你这边,也要尽可能的去找寻匠人,若是全指望陛下派人来,你很可能会吃罪不起的!”

  李日宣频频点头道:“这个省得,下官稍后便会去找人,麻烦大人啦!”

  这次崇祯的要求很简单,不要船载火炮甚至可以不做甲板,基本的水密隔舱做好便行。

  这无疑会简化不少工序,单纯只是拿来用来运鸟粪,护航的任务交给郑之龙。

  等将东南沿海的岛屿挖完,再往远处的岛屿挖过去,反正这年头没人知道鸟粪的作用。

  鸟粪大规模开采,将之当成商品参与贸易,是在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

  最多鸟粪的岛,不在东南沿海而在秘鲁,只不过距离实在太远,开采完全不符合国情。

  现在做福船用来拉鸟粪,打仗的话只需加装两层甲板,再加装上火炮便能快速成军。

  虽然福船并不适合海战,但只要数量够多照样轰死红夷人,大明与他们迟早会有一战。

  就凭他们占据着台湾,这一战是必定要打的,不仅台湾必须收归朝廷南海也一样。

  这才是崇祯不计代价,也要造这么多福船的原因,先拿来当运输船运鸟粪肥用。

  待东南沿海鸟粪挖完后,再稍作改装做成武装船只,来大明贸易欢迎至极。

  胆敢耍一点小聪明,骨灰都给你扬海里去!只不过现在形势比他弱只能不挑事。

  好在,郑芝龙在东南沿海还算有话语权,连红夷人从他地盘路过,都要老实交过路费。

  当然这个银子没进国库,是崇祯绝对不能接受的,但如今就算再不能接受也只能忍着。

  敌人要一个个除,数敌太多只会死得早,待收拾掉东北的鞑子,再来处理海疆的事!

  与此同时,一封加急圣旨,发往了云南沐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