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沐府在行动-《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沐王府降租的政令,很快便通过快马传向了各地,一时间黔地百姓都不敢相信。

  还有这等好事?以后每亩地只收三斗租子?还是常斗不是那种,能装一斗半粮食的大斗。

  仅沐家,就占了云南三分之一的耕地,这还不包括投献的土地。

  这次,投献的土地沐天波未动,他的考量是用自家的银子,给付参与徭役之家的赏银。

  陛下说的征五万民夫,每人十两便是五十万两白银,这个钱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对于积累近三百年的沐家来说,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困境,短期内心中确实会有不舍。

  沐家替陛下出了这个银子,就当给远在京师的陛下,尽上些许绵薄之力。

  毕竟,沐家与朱明皇室休戚一体,从太监提供的只言片语中,沐天波也了解到了一些事。

  陛下好似在极力重整河山,就连张献忠都被陛下抓了,鞑子也被陛下打败几次了。

  这些事都过去一年多了,前段时间方才传到云南,也不是说他们探听不到此类消息。

  只是他们一直恪守本份,很少去打听这些事情,还是听往来商旅说过才知道的。

  当然,收高额佃租这事士绅豪强都做,只要无人出来打破这一切,众人都认为理所应当。

  能做到士绅豪强的可不傻,他们看到宣旨队伍进了沐府,没多久沐府就下了这种命令。

  很难不让人猜测,要么是皇宫那位下发的圣旨,要么说是京师经过商议后的结果。

  但无论是何种起因,都表明了上面可能要对土地动手了,只是先透露消息给勋贵而已。

  既然是这样,自然有部分‘精明’的士绅豪强,也提出了降低佃租,只不过没降那么狠。

  三小斗那仅相当于两大斗,这不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受,降到了每亩收租三大斗。

  听起来也是三斗,只不过此斗非彼斗而已,这下云南的百姓仿佛春天来了。

  只是这些跟风的豪强万万没想到,宫里头那位压根就没打算,现在就动他们的土地。

  第一,现在还不到动的时候,只是皇庄和收缴上来的土地,在按朝廷正税在征缴。

  其余的土地一概没动过,云南地方豪强的表现,第一时间便被当地官府知道了。

  各地官府纷纷上折子,将云南所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的告知了京师。

  沐天波的折子也记录了这些事,并告知陛下已开始组织人手,准备采伐和运输木材。

  并保证三个月内,便会有第一批木头送到叙州府,沐府要做的仅云南到叙州这一段。

  木头扎上木排顺长江而下,就不是他沐王府的事了,如今运输耗时要比原来短得多。

  这得益于崇祯把张献忠给解决了,不然那货占着长江的咽喉要道,你就说难受不难受吧!

  以往从长江运巨木到南京,还需排队找水师护航长行,等待的时间都是五十天起步。

  如今没了张献忠捣乱,和上次灭蝗之议时,崇祯命曹变蛟所部剿匪后。

  长江水患除了不可抗的天意,至少不会再出现人祸的现象,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时间。

  沐王府砍伐运输需要两个月,在长江上顺江而下的时间,可从两月有余缩短至一个月。

  如今正是深秋季节,云南的晚稻也开始丰收了,沐天波也是在等百姓收完稻谷。

  有些忙不完的,甚至调用王府私兵和家丁帮忙,这可让百姓们受宠若惊了。

  同时,官府也收到了户部征调文书,要求他们尽全力配合沐王府行动。

  地方官府见沐府都派人帮收水稻了,他们也调用了一切能征调的力量,帮百姓收水稻。

  云南百姓开始还以为,这些官老爷定然想要变相收银子,没想到他们收了湿稻谷就走了。

  这……这收租还能如此潦草?湿的不晒干便往上收?要知道干重跟湿重就不是一回事。

  当沐府派来的收租人,真用常斗收租之后,百姓们方才信了,前些天关于降租之事。

  收完租后, 沐王府提了个要求,要每户人家出一个青壮,去完成伐木运木之事。

  并言明此乃朝廷之事,且还每人补十两银子并免税一年,这里免税是指免朝廷正税。

  就是那些自己开垦荒地,或者非沐府的庄田者,他们是需向朝廷交正税的。

  如今,崇祯隔三差五的砍贪官,还传首两京十三省,连李自成被噶云南都知晓了。

  更别说朝廷减免三饷之事了,崇祯还安排了地方官府,雇佣童生、秀才下乡宣讲。

  各地百姓都在称颂朝廷,云南这边连带着沐府也被夸,都愿意支持朝廷和沐府之事。

  不仅能免朝廷正税一年,三个月工期还有十两银子可以赚,稻谷就让家里人晒得了。

  那些未分家的‘大户’人家,家里兄弟好几个的,都会多派几人去参与伐木之事。

  分了家的家中青壮去赴‘徭役’,女人、孩子则留在家里晒谷子,何况这徭役还有银子赚。

  短短的几天时间,抢收了全境晚稻后,都开赴去了原始森林边缘准备伐木。

  先由官府选定合格的巨木,若是树木是有主的则购买,无主的则由官府录案后砍伐。

  两人合抱的参天巨木,就不是用小锯能放倒的了,只能用巨斧慢慢的顺着纹理砍。

  先将土层挖开,在靠近根部的地方才开砍还需避开树节,铁木的树节斧头都很难劈开。

  在树的一边先劈进去三成左右,然后在对面砍条小口,再敲入一排木楔(xiē)子。

  反复敲打将楔子敲进树内,利用铁木自身的重量,将树带倒并压断再修掉树枝。

  过程需十余人协作才行,修好后将木放木牛牛马之上运下山,直到运到官道边再卸下。

  一棵树从选定、砍伐、运下山,在如今这个时代,这一过程最少需要七八日之久。

  再从砍伐地,用车拉到叙州府,最少又需耗费五十余日,这才是沐天波说三个月内。

  会将第一批木头送到叙州府,没三个月真行不通,哪怕,云南至四川修了官道也不行。

  主要是木材太重又太长,每天仅能走三十余里,到叙州府长江边有近一千七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