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很满意郑芝龙的反应,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威慑,比军队更容易击溃心理防线。
崇祯轻笑道:“呵呵,郑爱卿不必慌张!朕,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借那艘船一用。”
郑芝龙疑惑不解道:“陛下,您是想要拿船来仿制吗?臣,已经试过了咱做不出来!”
崇祯摇头否定道:“不,朕是想用来训练水师,朕要打造一支能跨海而战的水师!”
“那艘船航速够快,能训练水师扛风浪的忍耐力,高航速而不吐的水师方才合格!”
“朕,要在海上对鞑子发起攻击,必须要训练一支,规模尚可的水师。”
要说郑芝龙害不害怕?他还真有点害怕,朝廷训练水师是为了对付他。
但皇上也说了,训练水师是为了对付鞑子,鞑子是大明最大的敌人,他还是知道一点的。
郑芝龙点头道:“陛下,臣回福建就将船送来,不知道要将船送到哪里呢?”
崇祯并未接他的话,那样显得他太急切了,反而失了一国之君的风范。
而是语气轻松道:“嗯,郑爱卿忠君体国,当赏!各位阁老,朕要赏些什么好呢?”
这话看似是在问阁臣,实则是做给郑芝龙看的,不待阁臣回话崇祯畅快的笑了起来。
崇祯止住笑:“有啦!太子那边缺个陪读。郑爱卿,你看将郑森留在东宫陪读如何?”
郑芝龙第一想法是,陛下这是要拿郑森为质?但这想法刚冒出来,很快又被压了下去。
相较于成为质子,好处恐怕只多不少,年少成为东宫陪读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太子登基后,昔日陪读之人定然会晋升为公卿大臣,这份前途不可谓不光明。
郑芝龙与郑森一同叩首道:“臣叩谢,陛下天恩!犬子能陪伴太子左右,实为无上荣光!”
崇祯之所以没有先敕封郑芝龙,就是在验证他内心的想法,刚才若是他提出反对意见。
崇祯会毫不犹豫除掉他,任何对大明有威胁的都得死,至少现在郑芝龙可以任他拿捏。
好在,郑芝龙做出了对的决定,崇祯大笑道:“好啊!郑森,朕赐你国姓如何?”
郑森已然十六岁了,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听皇帝陛下要赐自己国姓先是一愣。
随后又看向郑芝龙,迫于崇祯的压迫感,郑芝龙不敢有其他表现,实则内心狂喜不止!
崇祯知道郑森的顾虑,轻笑道:“放心吧!你可以对外称郑森,也可以称朱……”
“咦,不好听!朕,给你取个名叫朱成功,你也可对外称郑成功随你自己的意如何?”
郑芝龙偷偷拉了下郑森的衣袖,郑森这才反应过来道:“朱成功,谢陛下赐姓名!”
崇祯大笑道:“好啊!朕今日高兴,当赏!王伴伴,宣旨吧!”
王承恩转身去后方架子上,双手取下圣旨展开道:“郑芝龙,接旨!”
郑芝龙来不及多想,叩首道:“臣,福建总兵官郑芝龙,叩接圣旨!”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有,福建总兵官郑芝龙。”
“卿剿刘香于广澳,破红夷于料罗功于社稷。敕封郑芝龙为,安南侯加封太子太保。”
“岁禄一千五百石,赏银十万两,赐蟒袍玉带一副。复念尔子郑森,英敏可嘉。”
“特赐国姓朱氏,易名成功,陪读于太子东宫,钦此!”
郑芝龙、郑森叩首道:“臣郑芝龙、朱成功领旨,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微微抬手道:“嗯,平身吧!”两人起身后,恭立于一旁。
崇祯颔首道:“郑爱卿不必拘谨,坐吧!”
又转头朝王承恩道:“王伴伴,带郑成功去东宫,顺便看看太子学的如何了。”
郑成功走后,郑芝龙询问道:“陛下,那艘盖伦船上的炮,要留在战船上吗?”
崇祯看了他一眼道:“不必啦!那种炮朕看不上,工部正在试造更先进的海战巨炮。”
“而且,短期内有爱卿守着东南沿海,想必红夷人也不敢造次,待朕先将鞑子给灭了先。”
船用火炮,崇祯真没打算用前装滑膛炮,这玩意射速太慢了,红夷大炮也没生产多少。
至于要战船来就是为了仿制,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训练水军,等将战船仿制出来。
盖伦船在蒸汽铁舰出来前,一直都是最强战舰,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明的福船是平底,抗海上大风巨浪的能力较弱,更大的宝船图纸丢失造不出来了。
盖伦船的底是V字型,吃水更深稳定性更好,速度还比福船快了至少三成左右。
待忙完这些事之后,腾出手来再来指导后装线膛炮,射速快威力大还不炸膛。
理论上是能仿制成功的,弗朗机炮就是子母分离的,稍作改进加大加长加厚便行了。
郑芝龙想着拿了,朝廷如此多的好处,只出一艘缴获的盖伦船,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犹豫一番道:“陛下,臣近年来在海路上,收的银两有些许结余,臣愿进献五十万两。”
“以助朝廷荡平鞑虏,望陛下收了臣的一片诚心!往后,每年给朝廷上缴五十万两。”
崇祯看着郑芝龙也不出声,嘴角一挑道:“朕,这里有笔生意,想跟爱卿谈谈!”
郑芝龙惶恐道:“陛下,您有何事只管吩咐便可,臣定当竭力为朝廷做好!”
崇祯玩味笑道:“朝廷今年派了十艘船,去沿海挖了些鸟粪,据说你收了每艘船五百两。”
郑芝龙都不知道这回事,这事归郑芝豹管的,他平时多在军中操练士卒。
商事和过路费郑芝豹管得多,陛下既然提及了此事,那必然是有此事的犯不着讹自己。
郑芝龙跪倒在地请罪道:“陛下,此事,臣确实不知情,定是家中劣弟从做使坏……”
崇祯轻笑着打断道:“无妨!朕,是想跟你说的是,以后朝廷要派更多船去挖鸟粪。”
“每艘船每趟,郑爱卿看看能否少收些,毕竟五百两确实多了些,朝廷给不起穷呀!”
郑芝龙听后砰砰磕头,结舌道:“陛下,臣……绝不敢……收朝廷的银子。”
崇祯轻笑道:“呵呵,郑爱卿不必慌张!朕,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借那艘船一用。”
郑芝龙疑惑不解道:“陛下,您是想要拿船来仿制吗?臣,已经试过了咱做不出来!”
崇祯摇头否定道:“不,朕是想用来训练水师,朕要打造一支能跨海而战的水师!”
“那艘船航速够快,能训练水师扛风浪的忍耐力,高航速而不吐的水师方才合格!”
“朕,要在海上对鞑子发起攻击,必须要训练一支,规模尚可的水师。”
要说郑芝龙害不害怕?他还真有点害怕,朝廷训练水师是为了对付他。
但皇上也说了,训练水师是为了对付鞑子,鞑子是大明最大的敌人,他还是知道一点的。
郑芝龙点头道:“陛下,臣回福建就将船送来,不知道要将船送到哪里呢?”
崇祯并未接他的话,那样显得他太急切了,反而失了一国之君的风范。
而是语气轻松道:“嗯,郑爱卿忠君体国,当赏!各位阁老,朕要赏些什么好呢?”
这话看似是在问阁臣,实则是做给郑芝龙看的,不待阁臣回话崇祯畅快的笑了起来。
崇祯止住笑:“有啦!太子那边缺个陪读。郑爱卿,你看将郑森留在东宫陪读如何?”
郑芝龙第一想法是,陛下这是要拿郑森为质?但这想法刚冒出来,很快又被压了下去。
相较于成为质子,好处恐怕只多不少,年少成为东宫陪读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太子登基后,昔日陪读之人定然会晋升为公卿大臣,这份前途不可谓不光明。
郑芝龙与郑森一同叩首道:“臣叩谢,陛下天恩!犬子能陪伴太子左右,实为无上荣光!”
崇祯之所以没有先敕封郑芝龙,就是在验证他内心的想法,刚才若是他提出反对意见。
崇祯会毫不犹豫除掉他,任何对大明有威胁的都得死,至少现在郑芝龙可以任他拿捏。
好在,郑芝龙做出了对的决定,崇祯大笑道:“好啊!郑森,朕赐你国姓如何?”
郑森已然十六岁了,基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听皇帝陛下要赐自己国姓先是一愣。
随后又看向郑芝龙,迫于崇祯的压迫感,郑芝龙不敢有其他表现,实则内心狂喜不止!
崇祯知道郑森的顾虑,轻笑道:“放心吧!你可以对外称郑森,也可以称朱……”
“咦,不好听!朕,给你取个名叫朱成功,你也可对外称郑成功随你自己的意如何?”
郑芝龙偷偷拉了下郑森的衣袖,郑森这才反应过来道:“朱成功,谢陛下赐姓名!”
崇祯大笑道:“好啊!朕今日高兴,当赏!王伴伴,宣旨吧!”
王承恩转身去后方架子上,双手取下圣旨展开道:“郑芝龙,接旨!”
郑芝龙来不及多想,叩首道:“臣,福建总兵官郑芝龙,叩接圣旨!”
王承恩清了清嗓子,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有,福建总兵官郑芝龙。”
“卿剿刘香于广澳,破红夷于料罗功于社稷。敕封郑芝龙为,安南侯加封太子太保。”
“岁禄一千五百石,赏银十万两,赐蟒袍玉带一副。复念尔子郑森,英敏可嘉。”
“特赐国姓朱氏,易名成功,陪读于太子东宫,钦此!”
郑芝龙、郑森叩首道:“臣郑芝龙、朱成功领旨,叩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微微抬手道:“嗯,平身吧!”两人起身后,恭立于一旁。
崇祯颔首道:“郑爱卿不必拘谨,坐吧!”
又转头朝王承恩道:“王伴伴,带郑成功去东宫,顺便看看太子学的如何了。”
郑成功走后,郑芝龙询问道:“陛下,那艘盖伦船上的炮,要留在战船上吗?”
崇祯看了他一眼道:“不必啦!那种炮朕看不上,工部正在试造更先进的海战巨炮。”
“而且,短期内有爱卿守着东南沿海,想必红夷人也不敢造次,待朕先将鞑子给灭了先。”
船用火炮,崇祯真没打算用前装滑膛炮,这玩意射速太慢了,红夷大炮也没生产多少。
至于要战船来就是为了仿制,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训练水军,等将战船仿制出来。
盖伦船在蒸汽铁舰出来前,一直都是最强战舰,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明的福船是平底,抗海上大风巨浪的能力较弱,更大的宝船图纸丢失造不出来了。
盖伦船的底是V字型,吃水更深稳定性更好,速度还比福船快了至少三成左右。
待忙完这些事之后,腾出手来再来指导后装线膛炮,射速快威力大还不炸膛。
理论上是能仿制成功的,弗朗机炮就是子母分离的,稍作改进加大加长加厚便行了。
郑芝龙想着拿了,朝廷如此多的好处,只出一艘缴获的盖伦船,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犹豫一番道:“陛下,臣近年来在海路上,收的银两有些许结余,臣愿进献五十万两。”
“以助朝廷荡平鞑虏,望陛下收了臣的一片诚心!往后,每年给朝廷上缴五十万两。”
崇祯看着郑芝龙也不出声,嘴角一挑道:“朕,这里有笔生意,想跟爱卿谈谈!”
郑芝龙惶恐道:“陛下,您有何事只管吩咐便可,臣定当竭力为朝廷做好!”
崇祯玩味笑道:“朝廷今年派了十艘船,去沿海挖了些鸟粪,据说你收了每艘船五百两。”
郑芝龙都不知道这回事,这事归郑芝豹管的,他平时多在军中操练士卒。
商事和过路费郑芝豹管得多,陛下既然提及了此事,那必然是有此事的犯不着讹自己。
郑芝龙跪倒在地请罪道:“陛下,此事,臣确实不知情,定是家中劣弟从做使坏……”
崇祯轻笑着打断道:“无妨!朕,是想跟你说的是,以后朝廷要派更多船去挖鸟粪。”
“每艘船每趟,郑爱卿看看能否少收些,毕竟五百两确实多了些,朝廷给不起穷呀!”
郑芝龙听后砰砰磕头,结舌道:“陛下,臣……绝不敢……收朝廷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