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可抵正税的政令,很快便传遍了华北平原,各地官府对此政令表示疑惑。
一时间各级地方官府的,请示折子如雪花般飘向京师,但这种折子大多内阁就处理了。
但其中有一份折子,内阁几人感觉需要呈送东暖阁,是河间府下属的一个县令的折子。
河间府任丘县,崇祯十三年旱灾到了顶峰,极端的干旱致使几近颗粒无收。
同时,有河间知府颜胤绍的折子,相互佐证之下能确定是,自从今年入夏以来滴雨未下。
如今,都已经到征收夏税的时间,几个月一滴雨没下过,可想而知干旱有多严重。
去年秋末种的小麦颗粒无收,更别说耐旱能力更差的大蒜了,下了几滴春雨后都旱死了。
程国祥将折子送来了东暖阁,崇祯看折子上描述的大范围的干旱,也是愁得脑仁生疼!
这该死的天气,就不能稍微正常一点吗?抱怨归抱怨,赈灾还得尽快拿出方案并推进。
崇祯将折子合上放于桌上,沉声道:“传旨,减免今年北直隶、河南两省之赋税。”
“朝廷拨银两百万两白银,和六百万石粮食用于两地赈灾,程爱卿下去安排吧!”
程国祥俯身拱手道:“陛下容禀,沿线黄河经过两年疏河,与开挖的大型蓄水水库。”
“河南虽也经历了极端干旱,但暂时并未上报灾情,显然河南应该暂能支撑。”
崇祯轻轻的敲着桌子,从崇祯十一年开始疏河,每年投入百余万两白银。
若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那他这个决策就是错的,以目前旱之情形尚未收到折子来说。
投入的银两应该是有收获的,且不说一定要收税,至少不用朝廷再出银子赈灾。
好在,湖广、江南等地的税粮,已经陆续通过漕运上来了。
崇祯停下敲桌子的手,点头道:“袁枢任钦差携圣旨,去馆陶截下四百万石漕粮。”
“就地开展赈灾,定要尽全力保住灾民性命,程爱卿以为如何?”
程国祥低头道:“陛下,圣明烛照心系天下百姓,乃天下万民之福!臣定当谨遵圣谕!”
崇祯板着脸道:“此等危急时刻还在拍马屁,还不快下去拟定圣旨,执行赈灾。”
很快,兵部尚书杨嗣昌拿着本折了,扯着个太监急匆匆闯入东暖阁。
人还未到便喊道:“陛下,大事不好啦!陛下,祸事啦……”
等人进来后,崇祯呵斥道:“成何体统?何事让你大惊小怪的?”
杨嗣昌喘着气道:“陛下,鞑……鞑子联合鄂尔多斯部、科尔沁部人马同时进攻啦!”
崇祯眉头皱成了川字,看来鞑子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了,都冒险开始六月进攻大明了。
以往都是九月底进攻,打到十月底的样子就撤退,原本以为松锦大战并不会爆发。
崇祯对土默特执行的断掌令,压到鞑子喘不气来了,晋商也被拔除没了粮食来源。
关键是这个时间节点挑的太好了,北直隶大范围干旱减产,不对!是直接颗粒无收。
在朝廷全力赈灾的节骨眼,鞑子发起了对锦州、松山的进攻,是殊死一搏还是火中取栗?
难道还是要爆发松锦大战?不管如何唯今之计,是先调兵遣将抵住这波进攻。
崇祯起身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将舆图挂起来,朕要看看再作决定。”
杨嗣昌扯过舆图一角,两人合力将舆图挂起来,杨嗣昌跟在崇祯身后看了起来。
半晌,杨嗣昌见崇祯不出声急道:“陛下,您先别看舆图了呀!派兵才是最要紧之事!”
崇祯白了其一眼道:“那杨爱卿认为,该如何排兵布阵呢?”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有些许战场规划能力,但也仅仅只是有些许。
杨嗣昌俯身拱手道:“陛下,曹侯爷不是在京师练兵吗?据说如今有七千多骑兵了。”
崇祯瞥了杨嗣昌一眼道:“杨爱卿,你有何想法不妨说出来,朕看看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杨嗣昌行了一礼道:“陛下,曹侯爷骑兵战力不俗,可派往锦州寻机与鞑子决战……”
崇祯听到这直接打断道:“朕,还以为爱卿有何高招,这种添油战术你都能想出来。”
“朕想问问你,骑兵是干什么的?怎么用骑兵才能将其战力最大化?”
杨嗣昌一时间张口结舌道:“陛下,这……这锦州总归还是要保的,不能直接放弃吧!”
崇祯嘴角一扯轻笑道:“保自然是要保的,用骑兵去保那不行,祖大寿不是在辽东吗?”
“让他领兵去守锦州,派洪承畴为总督临机决断,科尔沁部大概率是进攻蓟镇。”
杨嗣昌疑惑不解道:“陛下,那曹变蛟那支劲旅不参战吗?耗费那么多钱粮岂不是?”
崇祯神秘一笑道:“用!那般劲旅为啥不用,不仅要用还要用好。”
“曹变蛟、卢象升所部,皆由朕来调度,你只需处理好锦州战场的,军械、粮草便好了。”
崇祯转头询问程国祥道:“国库银两是否足够?朕是指赈灾与大战同步进行。”
程国祥顿时就变成了苦瓜脸,哀叹道:“陛下!臣,亲眼见着太仓的银两越来越多。”
“又要亲眼看着它们被搬走,臣心里苦呀!陛下,臣真的……”
崇祯沉声道:“别废话,你就说够不够用吧!”
程国祥眼睛一转道:“陛下,太仓的银子不太够,若是您内帑能出一部分就够了。”
崇祯笑骂道:“你呀,你呀!奸猾如狐!内帑最多能拿出一百万两,再多也没有了。”
程国祥一脸不信道:“陛下,三藩的家资可不止这些吧?怎么可能只有一百万两?”
崇祯佯装不悦道:“三藩抄的银子,又不能用一辈子,河南蝗灾被你薅了一百万两。”
“这里又要拿一百万两,拢共才多少银子嘛?话又说回来,三藩的家产多是田产、宅子。”
程国祥嘴角一扯,挑眉道:“好吧!那臣就吃点亏,陛下就出一百万两吧!”
崇祯白眼一翻道:“好个程国祥,看来得准了你的请辞,你回家养老朕才能保住内帑。”
程国祥佯装不解道:“陛下,臣未递交过辞呈呀?臣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再干几年的。”
崇祯无奈的笑着摇头道:“好啦,好啦!下去准备吧!朕还有事要处理。”
程国祥下去忙夏税之事了,草拟完圣旨呈送东暖阁,王承恩批红后交给崇祯盖上大印。
忙完这些崇祯唤来李若琏,乔装一番骑马去了西郊大营,曹变蛟并未收到大战的消息。
还在一如既往的训练,营门口的卫兵再次把崇祯拦住了,李若琏上前交涉一番。
卫兵听说是皇帝亲临,并未多恐惧而是派人去通知曹变蛟,片刻曹变蛟匆匆跑了出来。
崇祯点头笑笑并未多说,这才是一支能战且能胜的部队,不畏强权才是军队之魂。
曹变蛟跑到营门口单膝跪地道:“不知陛下亲临,臣有失远迎,万望陛下恕罪!”
崇祯抬手道:“曹爱卿,平身!朕此来一是看看训练成果,二是通知你部大战要来了。”
曹变蛟起身朝营内摊手道:“陛下,请随臣进营。陛下,不知要臣去哪里?何时出发?”
崇祯满意的笑笑道:“先不急,朕先看看你部的训练,许久不曾来过了你介绍一番看看。”
曹变蛟落后崇祯一个身位,拱手道:“陛下,本部现有可战之兵八千余人。”
“战马两万匹,其余两千余匹因怀小马,可能无法参战。”
崇祯点头道:“很好,能繁育的战马,尽可能多让其繁育,战马也不能一直靠‘借’。”
“但是,有人总喜欢往枪口上撞,这若还不去借点战马,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曹变蛟疑惑道:“陛下,是漠北蒙古扣边了?还是土默特部残部又恢复了?”
崇祯大笑道:“土默特部早已名存实亡,不论男女都是些断掌之人,他们还能打什么仗?”
“此次,是鄂尔多斯部,受鞑子挑唆扣边榆次县,此次朕要你将他们打疼、打怕!”
曹变蛟身体绷紧道:“陛下,臣这就领兵出征无需后勤,臣去抢些战马和牛羊回来。”
崇祯哈哈大笑道:“好!先进去看看,明日出征也不怕的,延绥总兵暂时还能顶住。”
“朕,带了百余坛烈酒,今日诸君且放肆畅饮一番,就当朕为你们壮行了!”
很快,营中传出阵阵欢歌笑语,肉食依然不太受待见,素菜方才是营中的最爱。
曹变蛟部的伙食,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好,崇祯卖肥皂赚的银子,差不多都投这上面来了。
当然,曹变蛟部带来的收获也不小,遥想当初刚来那会,全大明凑不出两万匹战马。
为了阻止鞑子第四次入关劫掠,连商户的驮马都强行征用了,如今仅曹变蛟一支部队。
就有超两万多匹战马,可不是那种驮马能比的,还有两千余匹能用来繁育。
卢象升驻宣府大军,那里还有近万余匹战马,这才是崇祯敢于接战的底气。
持续两年工部生产的火器,都往曹变蛟部倾斜,甚至装配了试用的燧发枪。
不过,曹变蛟反馈的是,雨天容易打不着火,还不如火绳短铳好用。
这点确实,火绳枪所用的火绳,是做了防水处理的,对于只打一发子弹的骑兵短铳。
还真可能,固定火绳短铳更好用,也不是说燧发枪完全无用,步兵用便能增强不少战力。
这一夜,崇祯跟曹变蛟聊了很多,交待其行动规划,鄂尔多斯部估计是想趁机劫掠一番。
黄台吉估计也知道,鄂尔多斯部并不太靠谱,他之所以调动他们,就是想起个牵制作用。
崇祯猜测,锦州估计不会是主战场,反而宣府最东边,与蓟镇接壤之处才更危险。
那里是两个防区重叠之处,大明文武官员都有个毛病,不归自己管的绝不参与。
两镇接壤之处,最外围的长城关隘就是独石口,黄台吉曾多次从这里破关而入。
此次,估计黄台吉还是打这主意,明面上大张旗鼓攻锦州,实则调集精锐攻独石口。
鞑子只要破独石口,经黑河川、四海冶南下,只需突破黄花城,便能直扑京畿重地。
卢象升在宣府经营一年多了,不可能防不住独石口,若是鞑子还走此地进攻。
崇祯又打算在此地,给黄台吉好好上一课,但在此之前,还需先收拾一顿鄂尔多斯部。
整体上战略虽然呈守势,但防守之中寻机进攻,方才能打疼黄台吉。
不然,他真以为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了。
此战,就要让鞑子见识一番,什么叫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全员短铳的轻骑兵见过没,没见过不要紧,很快就能见到了。
就是不知道,传说中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兵,能否用肉身扛住上万发铅弹。
崇祯喝了几杯酒走了,他自知身份上的差距,远不如曹变蛟同训同吃那般亲近。
但崇祯丝毫不担心,曹变蛟会生僭越之心,要他曹变蛟搞权谋,还不如让他冲阵来得爽。
只要不时来露个脸,西郊大营这支部队,他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如此待遇是陛下带来的。
次日卯时,点卯过后没有送行,一支八千人的队伍,一人双马直奔榆次镇而去。
既然,你鄂尔多斯部喜欢跳,那就揍你一顿看你还跳不跳,经过五日的急行军。
曹变蛟部便进驻了榆次县,若是极限行军的话,一人双马三昼夜可到榆次县。
但那般行军方的话,会使骑兵格外疲惫,战力恐怕要大损,曹变蛟自不可能犯此错误。
曹变蛟带着圣谕而来,延绥总兵俞冲霄接待曹变蛟时,依然一副趾高气扬的状态。
曹变蛟斜眼看着俞冲霄道:“俞总兵,陛下口谕!”
俞冲霄单膝跪地道:“臣,延绥总兵俞冲霄叩见,圣躬金安!”
曹变蛟沉声道:“朕安,延绥总兵俞冲霄及所部兵马,由昭武侯曹变蛟节制!”
俞冲霄低着头,曹变蛟看不到其表情,半晌后才缓缓道:“臣,遵旨!”
曹变蛟虽然憨直,但俞冲霄语气中的不屑,他还是能听得出来的,但并未多说什么。
他打算先巡视一遍营区,再决定是否执行,陛下所交待之事。
一时间各级地方官府的,请示折子如雪花般飘向京师,但这种折子大多内阁就处理了。
但其中有一份折子,内阁几人感觉需要呈送东暖阁,是河间府下属的一个县令的折子。
河间府任丘县,崇祯十三年旱灾到了顶峰,极端的干旱致使几近颗粒无收。
同时,有河间知府颜胤绍的折子,相互佐证之下能确定是,自从今年入夏以来滴雨未下。
如今,都已经到征收夏税的时间,几个月一滴雨没下过,可想而知干旱有多严重。
去年秋末种的小麦颗粒无收,更别说耐旱能力更差的大蒜了,下了几滴春雨后都旱死了。
程国祥将折子送来了东暖阁,崇祯看折子上描述的大范围的干旱,也是愁得脑仁生疼!
这该死的天气,就不能稍微正常一点吗?抱怨归抱怨,赈灾还得尽快拿出方案并推进。
崇祯将折子合上放于桌上,沉声道:“传旨,减免今年北直隶、河南两省之赋税。”
“朝廷拨银两百万两白银,和六百万石粮食用于两地赈灾,程爱卿下去安排吧!”
程国祥俯身拱手道:“陛下容禀,沿线黄河经过两年疏河,与开挖的大型蓄水水库。”
“河南虽也经历了极端干旱,但暂时并未上报灾情,显然河南应该暂能支撑。”
崇祯轻轻的敲着桌子,从崇祯十一年开始疏河,每年投入百余万两白银。
若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那他这个决策就是错的,以目前旱之情形尚未收到折子来说。
投入的银两应该是有收获的,且不说一定要收税,至少不用朝廷再出银子赈灾。
好在,湖广、江南等地的税粮,已经陆续通过漕运上来了。
崇祯停下敲桌子的手,点头道:“袁枢任钦差携圣旨,去馆陶截下四百万石漕粮。”
“就地开展赈灾,定要尽全力保住灾民性命,程爱卿以为如何?”
程国祥低头道:“陛下,圣明烛照心系天下百姓,乃天下万民之福!臣定当谨遵圣谕!”
崇祯板着脸道:“此等危急时刻还在拍马屁,还不快下去拟定圣旨,执行赈灾。”
很快,兵部尚书杨嗣昌拿着本折了,扯着个太监急匆匆闯入东暖阁。
人还未到便喊道:“陛下,大事不好啦!陛下,祸事啦……”
等人进来后,崇祯呵斥道:“成何体统?何事让你大惊小怪的?”
杨嗣昌喘着气道:“陛下,鞑……鞑子联合鄂尔多斯部、科尔沁部人马同时进攻啦!”
崇祯眉头皱成了川字,看来鞑子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了,都冒险开始六月进攻大明了。
以往都是九月底进攻,打到十月底的样子就撤退,原本以为松锦大战并不会爆发。
崇祯对土默特执行的断掌令,压到鞑子喘不气来了,晋商也被拔除没了粮食来源。
关键是这个时间节点挑的太好了,北直隶大范围干旱减产,不对!是直接颗粒无收。
在朝廷全力赈灾的节骨眼,鞑子发起了对锦州、松山的进攻,是殊死一搏还是火中取栗?
难道还是要爆发松锦大战?不管如何唯今之计,是先调兵遣将抵住这波进攻。
崇祯起身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将舆图挂起来,朕要看看再作决定。”
杨嗣昌扯过舆图一角,两人合力将舆图挂起来,杨嗣昌跟在崇祯身后看了起来。
半晌,杨嗣昌见崇祯不出声急道:“陛下,您先别看舆图了呀!派兵才是最要紧之事!”
崇祯白了其一眼道:“那杨爱卿认为,该如何排兵布阵呢?”
杨嗣昌作为兵部尚书,有些许战场规划能力,但也仅仅只是有些许。
杨嗣昌俯身拱手道:“陛下,曹侯爷不是在京师练兵吗?据说如今有七千多骑兵了。”
崇祯瞥了杨嗣昌一眼道:“杨爱卿,你有何想法不妨说出来,朕看看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杨嗣昌行了一礼道:“陛下,曹侯爷骑兵战力不俗,可派往锦州寻机与鞑子决战……”
崇祯听到这直接打断道:“朕,还以为爱卿有何高招,这种添油战术你都能想出来。”
“朕想问问你,骑兵是干什么的?怎么用骑兵才能将其战力最大化?”
杨嗣昌一时间张口结舌道:“陛下,这……这锦州总归还是要保的,不能直接放弃吧!”
崇祯嘴角一扯轻笑道:“保自然是要保的,用骑兵去保那不行,祖大寿不是在辽东吗?”
“让他领兵去守锦州,派洪承畴为总督临机决断,科尔沁部大概率是进攻蓟镇。”
杨嗣昌疑惑不解道:“陛下,那曹变蛟那支劲旅不参战吗?耗费那么多钱粮岂不是?”
崇祯神秘一笑道:“用!那般劲旅为啥不用,不仅要用还要用好。”
“曹变蛟、卢象升所部,皆由朕来调度,你只需处理好锦州战场的,军械、粮草便好了。”
崇祯转头询问程国祥道:“国库银两是否足够?朕是指赈灾与大战同步进行。”
程国祥顿时就变成了苦瓜脸,哀叹道:“陛下!臣,亲眼见着太仓的银两越来越多。”
“又要亲眼看着它们被搬走,臣心里苦呀!陛下,臣真的……”
崇祯沉声道:“别废话,你就说够不够用吧!”
程国祥眼睛一转道:“陛下,太仓的银子不太够,若是您内帑能出一部分就够了。”
崇祯笑骂道:“你呀,你呀!奸猾如狐!内帑最多能拿出一百万两,再多也没有了。”
程国祥一脸不信道:“陛下,三藩的家资可不止这些吧?怎么可能只有一百万两?”
崇祯佯装不悦道:“三藩抄的银子,又不能用一辈子,河南蝗灾被你薅了一百万两。”
“这里又要拿一百万两,拢共才多少银子嘛?话又说回来,三藩的家产多是田产、宅子。”
程国祥嘴角一扯,挑眉道:“好吧!那臣就吃点亏,陛下就出一百万两吧!”
崇祯白眼一翻道:“好个程国祥,看来得准了你的请辞,你回家养老朕才能保住内帑。”
程国祥佯装不解道:“陛下,臣未递交过辞呈呀?臣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再干几年的。”
崇祯无奈的笑着摇头道:“好啦,好啦!下去准备吧!朕还有事要处理。”
程国祥下去忙夏税之事了,草拟完圣旨呈送东暖阁,王承恩批红后交给崇祯盖上大印。
忙完这些崇祯唤来李若琏,乔装一番骑马去了西郊大营,曹变蛟并未收到大战的消息。
还在一如既往的训练,营门口的卫兵再次把崇祯拦住了,李若琏上前交涉一番。
卫兵听说是皇帝亲临,并未多恐惧而是派人去通知曹变蛟,片刻曹变蛟匆匆跑了出来。
崇祯点头笑笑并未多说,这才是一支能战且能胜的部队,不畏强权才是军队之魂。
曹变蛟跑到营门口单膝跪地道:“不知陛下亲临,臣有失远迎,万望陛下恕罪!”
崇祯抬手道:“曹爱卿,平身!朕此来一是看看训练成果,二是通知你部大战要来了。”
曹变蛟起身朝营内摊手道:“陛下,请随臣进营。陛下,不知要臣去哪里?何时出发?”
崇祯满意的笑笑道:“先不急,朕先看看你部的训练,许久不曾来过了你介绍一番看看。”
曹变蛟落后崇祯一个身位,拱手道:“陛下,本部现有可战之兵八千余人。”
“战马两万匹,其余两千余匹因怀小马,可能无法参战。”
崇祯点头道:“很好,能繁育的战马,尽可能多让其繁育,战马也不能一直靠‘借’。”
“但是,有人总喜欢往枪口上撞,这若还不去借点战马,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曹变蛟疑惑道:“陛下,是漠北蒙古扣边了?还是土默特部残部又恢复了?”
崇祯大笑道:“土默特部早已名存实亡,不论男女都是些断掌之人,他们还能打什么仗?”
“此次,是鄂尔多斯部,受鞑子挑唆扣边榆次县,此次朕要你将他们打疼、打怕!”
曹变蛟身体绷紧道:“陛下,臣这就领兵出征无需后勤,臣去抢些战马和牛羊回来。”
崇祯哈哈大笑道:“好!先进去看看,明日出征也不怕的,延绥总兵暂时还能顶住。”
“朕,带了百余坛烈酒,今日诸君且放肆畅饮一番,就当朕为你们壮行了!”
很快,营中传出阵阵欢歌笑语,肉食依然不太受待见,素菜方才是营中的最爱。
曹变蛟部的伙食,依然是毋庸置疑的好,崇祯卖肥皂赚的银子,差不多都投这上面来了。
当然,曹变蛟部带来的收获也不小,遥想当初刚来那会,全大明凑不出两万匹战马。
为了阻止鞑子第四次入关劫掠,连商户的驮马都强行征用了,如今仅曹变蛟一支部队。
就有超两万多匹战马,可不是那种驮马能比的,还有两千余匹能用来繁育。
卢象升驻宣府大军,那里还有近万余匹战马,这才是崇祯敢于接战的底气。
持续两年工部生产的火器,都往曹变蛟部倾斜,甚至装配了试用的燧发枪。
不过,曹变蛟反馈的是,雨天容易打不着火,还不如火绳短铳好用。
这点确实,火绳枪所用的火绳,是做了防水处理的,对于只打一发子弹的骑兵短铳。
还真可能,固定火绳短铳更好用,也不是说燧发枪完全无用,步兵用便能增强不少战力。
这一夜,崇祯跟曹变蛟聊了很多,交待其行动规划,鄂尔多斯部估计是想趁机劫掠一番。
黄台吉估计也知道,鄂尔多斯部并不太靠谱,他之所以调动他们,就是想起个牵制作用。
崇祯猜测,锦州估计不会是主战场,反而宣府最东边,与蓟镇接壤之处才更危险。
那里是两个防区重叠之处,大明文武官员都有个毛病,不归自己管的绝不参与。
两镇接壤之处,最外围的长城关隘就是独石口,黄台吉曾多次从这里破关而入。
此次,估计黄台吉还是打这主意,明面上大张旗鼓攻锦州,实则调集精锐攻独石口。
鞑子只要破独石口,经黑河川、四海冶南下,只需突破黄花城,便能直扑京畿重地。
卢象升在宣府经营一年多了,不可能防不住独石口,若是鞑子还走此地进攻。
崇祯又打算在此地,给黄台吉好好上一课,但在此之前,还需先收拾一顿鄂尔多斯部。
整体上战略虽然呈守势,但防守之中寻机进攻,方才能打疼黄台吉。
不然,他真以为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了。
此战,就要让鞑子见识一番,什么叫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火力覆盖。
全员短铳的轻骑兵见过没,没见过不要紧,很快就能见到了。
就是不知道,传说中满万不可敌的八旗兵,能否用肉身扛住上万发铅弹。
崇祯喝了几杯酒走了,他自知身份上的差距,远不如曹变蛟同训同吃那般亲近。
但崇祯丝毫不担心,曹变蛟会生僭越之心,要他曹变蛟搞权谋,还不如让他冲阵来得爽。
只要不时来露个脸,西郊大营这支部队,他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如此待遇是陛下带来的。
次日卯时,点卯过后没有送行,一支八千人的队伍,一人双马直奔榆次镇而去。
既然,你鄂尔多斯部喜欢跳,那就揍你一顿看你还跳不跳,经过五日的急行军。
曹变蛟部便进驻了榆次县,若是极限行军的话,一人双马三昼夜可到榆次县。
但那般行军方的话,会使骑兵格外疲惫,战力恐怕要大损,曹变蛟自不可能犯此错误。
曹变蛟带着圣谕而来,延绥总兵俞冲霄接待曹变蛟时,依然一副趾高气扬的状态。
曹变蛟斜眼看着俞冲霄道:“俞总兵,陛下口谕!”
俞冲霄单膝跪地道:“臣,延绥总兵俞冲霄叩见,圣躬金安!”
曹变蛟沉声道:“朕安,延绥总兵俞冲霄及所部兵马,由昭武侯曹变蛟节制!”
俞冲霄低着头,曹变蛟看不到其表情,半晌后才缓缓道:“臣,遵旨!”
曹变蛟虽然憨直,但俞冲霄语气中的不屑,他还是能听得出来的,但并未多说什么。
他打算先巡视一遍营区,再决定是否执行,陛下所交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