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打破格局-《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对北方各部管控是极严的,粮食输入肯定是不够吃的。

  这就造成了,蒙古各部常年劫掠边境行省,这与生产力低下也不无关系。

  天灾致使粮食减产,大明都不够吃更别说卖到北边了,晋商也不是没搞过买军粮。

  但是边军时常哗变,最后被迫降低了军粮部份,转而从地主手上收购粮食走私出去。

  晋 商八大家便是靠着边境走私,赚了个盆满钵满还不用缴税,无形中朝廷成了大冤种。

  崇祯之所以这么干,就是打破这个格局,粮食你不贸易给蒙古各部。

  他们就纵兵进关劫掠,与其让商人赚走这个银子,还不如官方通过互市来赚银子。

  以前是蒙古与建奴联合,进关劫掠黄金、白银、珠宝,再找八大晋商买粮食。

  吃完了再次循环,那么好!形成完美闭环了,朝廷与百姓倒成了受害者。

  与其进入死循环,还不如主动打破这规律,将粮食与战马挂上钩。

  你蒙古不是想要粮食吗?那好,也不苛刻拿战马来换就行,价格嘛自然是朝廷来定。

  蒙古有足够的粮食吃了,部落的子民自然不会愿意,再冒着生命危险入关劫掠。

  朝廷获得了战马,蒙古获得了粮食,事情就这么解决了,这不比打生打死好吗?

  至于大明境内会不会缺粮食,不遇到全境范围的天灾,其实是不太可能缺粮的。

  崇祯圈禁了三个藩王,查抄了所有寺庙的隐瞒田产,把北方各省所有和尚圈养起来。

  如今,崇祯手上的土地,都有近十万顷(1000万亩),产的粮食够一百万人吃三年。

  当然,这些土地里还要剥离,佃农耕种的那部分土地,有近五万顷是由佃农种的。

  那剩下的这五万顷地,就是三王与勋贵们,强行征用卫所兵种的。

  不给工钱的那种,白得粮食还有免费劳动力,这在以前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了。

  自从,三王和成国公被圈禁后,各地藩王和勋贵都老实了不少。

  难道,外面逍遥的日子不好过吗?非要去凤阳守陵才安心?再傻的人都知道趋利避害。

  这里面,张之极就是典型代表,他这一年努力整顿京营,得罪了不少勋贵和士绅大族。

  他也是怕死,彻底倒向了崇祯这边,将张府几百年兼并的土地,全部都交给了崇祯。

  崇祯高兴之余,赏赐了其十万两银子,土地也有近万余顷。

  如今,崇祯成了全大明最大的‘地主’,当然啦!他收的佃租低得跟正税一样。

  佃户们感恩戴德的同时,愿意帮其免费种上一些土地,其余部份交给了流民去种。

  管吃管住先种几年地,之后政策调整再行通知,崇祯故意将消息泄露给流民。

  只要安心种好这几年地,保不齐今后土地免费送给你们,这下流民有盼头了更卖力了。

  解决了三十余万流民的生计,收获粮食近六百余万石,除掉消耗还能结余四百余万石。

  正好拿来跟蒙古人换战马,还能供给边镇军队的粮食,够百万大军吃半年还有余。

  可见,不是朝廷土地养不活人,只是粮食与银子都进了,极少那部份人的口袋。

  张居正万历九年,清丈完大明全境土地,共有七百余万顷,崇祯手上的地才七十分之一。

  而到崇祯十四年,经户部收的农税推算,目前两京十三省尚在缴税的,仅三百余万顷。

  这还是清剿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这几年减税是有效果的,农民起义几乎绝迹了。

  意思就是,还有近四万两顷土地,被士绅豪强给兼并了,当然各地藩王还占了不少。

  建奴发动的松锦之战,打了个虎头蛇尾,双方都退走各自发展,崇祯就要抓住这几年。

  积蓄足够的力量,对建奴予以致命一击,现阶段还是以骑兵、步兵为主。

  至于什么大搞科研,手搓蒸汽机造铁甲巨舰大炮,以如今薄弱的工业基础想要实现。

  那与天方夜谭没区别,光一个橡胶密封件,就没有东西可以平替。

  橡胶草生长地,处于卫拉特蒙古实控下,橡胶树还在亚马逊雨林中。

  黄河几字湾内的河套平原,关乎崇祯后续对西北用兵,必须稳住鄂尔多斯部。

  别等下,从山西与延绥镇调兵,征讨西北之地时,鄂尔多斯部再跳出来捣乱。

  那到时候,鄂尔多斯部会如一柄尖刀,扎在大明的肺管子上,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哈密这个地方,崇祯之所以不计代价,也要将之纳入实控之下,有且仅有两个原因。

  这地方有个超大型硝石矿,不管是做黑火药,还是做无烟火药,都要用到巨量的硝石。

  之前找红夷人要的棉花,就是打算用来做硝化棉的,后续还要加大棉花的采购。

  当然,不可能用银子买,最多给你点瓷器、茶叶、丝绸,不过得由朝廷来主导。

  建奴几年内,不大可能进攻大明,他们可能会效仿成吉思汗的路线,先整合蒙古全境。

  再调转枪头对付大明,只是黄台吉还能坚持多久,既然你不打算来撩拨大明。

  那就暂时先不打,如今的大明并无能力踏平建奴,等硝石矿到手,就是建奴的死期!

  拿下哈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找寻哈密卫天然的橡胶草,看能否移植进关内。

  毕竟,那地方确实太远了,就算能将之实控下来,一来一回的路程,没个半年都走不完。

  半个月后,曹变蛟再次前往了归化城,只不过这次李定国回军,前往了归化城不远处。

  曹变蛟见到衮布后,看其满眼的血丝,一脸的憔悴之态。

  曹变蛟调笑道:“汗王呀!虽然你还年轻,但也不要过度纵欲,身体会吃不消的嘛!”

  听完翻译的衮布,满脑袋黑线道:“曹侯爷,本王为大明之事,忙前忙后你还调笑本王!”

  曹变蛟止住笑意道:“还请汗王不要见外,事情谈得如何啦?”

  衮布点头道:“谈倒是谈得差不多了,只是鄂尔多斯部那边,并不太愿意搬离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