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布又转头劝曹变蛟道:“曹侯爷,您看额璘臣所说也是事实,要不?”
曹变蛟怒声拒绝道:“本侯怎知,他是否会再次坐地起价,此等人毫无商谈的诚意!”
衮布作为中间人,也是两头不讨好,再次询问道:“阿合,你还会提价吗?”
额璘臣只是摇头不语,曹变蛟一看就知道,这货脑子里肯定还想抬价。
得寸进尺在此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反正我就不说抬价你奈我何?
曹变蛟属于那种,有什么话就摆在明面上讲,讲不通打不架也行的性格。
额璘臣这种频繁变更底线之人,正是曹变蛟最讨厌的那种,若不是陛下不想死人。
曹变蛟真想现在就回关,点齐兵马先犁他一遍再说,打死你一半人再来跟你谈。
衮布做为黄金家族后裔,额璘臣类似于近卫统领,两者真要算起来还是上下级关系。
衮布汗称其为‘兄长’,算是给足了额璘臣的面子,当然有部分来于多的那石粮食。
鄂尔多斯部每匹战马,只能跟大明换四石粮食,而他能换五石这就是区别。
要不是看在粮食的份上,衮布汗王估计早翻脸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坐地起价。
衮布汗怒声道:“额璘臣你不要得寸进尺,本王最看不惯言而无信之人。”
其实,额璘臣与衮布商议之时,提的要求是要大明,每年提供十万石粮食连续十年。
这会大明多给了全年食盐,额璘臣又想要全年的茶叶,粮食还没拿出来商谈。
这种买卖大明每年,就得搭进来上百万两银子。当然,这个价格是按关外价格算的。
按关内价格来算,每年这些东西差不多,就是十五万两银子左右。
衮布汗也是来气了,将额璘臣底线一口气全说了,大明每年免费提供十万石粮食。
再算上两千石茶叶、四千石食盐,感情额璘臣每年只需,找大明换十万石粮食。
他就什么都不缺了,每年只需一万匹战马和部分牛羊,这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响。
曹变蛟愤怒起身道:“既然,额璘臣没有谈的诚意,那便战场上见吧,告辞!”
额璘臣大声道:“跟本汗打一架,赢了就只要五万石粮食,绝口不提其它要求了!”
朝克匆匆翻译给,正往外走的曹变蛟听,曹变蛟驻足将目光看向衮布。
询问道:“汗王,你是否能作保,他不会再次变卦?”衮布与额璘臣交流一番。
又转头对曹变蛟点头道:“本王作保,若你能在马上打赢他,额璘臣绝不变卦!”
曹变蛟对于武斗从来不怂,耍心眼子并非他的强项,朝外一甩头道:“走,去城外!”
一众人骑上自己的马,朝归化城外疾驰而去,很快便冲出了南边的城门。
额璘臣的战马并非汗血宝马,但他的坐骑在蒙古马中,也算是良马中的极品了。
肩高都快比肩汗血宝马了,加上其战马那壮硕的体格,两人从气势上来说不分伯仲。
两人相距一里的距离,这是为了给战马留出冲刺的距离,高手过招也许就是一招的事。
曹变蛟的坐骑‘竹笋’,好似感受到了肃杀之气,正奋力的刨着前蹄。
它好像专为战场而生,每次冲阵它从未害怕,竹笋极度亢奋不时甩头打着响鼻。
随着衮布的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开始催动战,曹变蛟所使的是镔铁长枪。
额璘臣所使为狼牙棒,这种重型破甲武器,只要挨上一棒子半条命要没。
两匹战马从静止到全速,额璘臣的战马用了有近半程,而竹笋仅用了三分之一的距离。
更快的速度带来的动能更大,曹变蛟知道自己力量上,可能要输额璘臣一筹。
用的刺而非劈,额璘臣狼牙棒带起阵阵呜呜声,横抽向曹变蛟的太阳穴。
曹变蛟的长枪,同样带着尖锐的破风声,直直刺向额璘臣的面门。
曹变蛟低头一躲长枪保持前刺,额璘臣往右侧头的同时,狼牙棒已然就要敲中曹变蛟。
两匹战马错身而过,脑浆喷溅的画面并未出现,曹变蛟的长枪在最后一刻。
强行向左刺了半分,正是这半分的距离,在额璘臣耳朵上开了个口子。
狼牙棒上仅带下几根长发,两人间首度交锋便高下立判,曹变蛟也清楚的感觉到了。
两人接着战斗,他有把握五十招内取其性命,见额璘臣再度杀来曹变蛟也不客气。
提枪再度拍马冲了出去,竹笋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这次两人选择比拼气力。
两把兵器在空中相交,碰撞出的火星白天都清晰可见,错身而过之后调转马头。
曹变蛟紧握着手中长枪,从其微颤的手臂能看出来,这一击的冲击力还真不小。
对面额璘臣也是心中发紧,重兵器对轻兵器还打了个平手,这曹变蛟看来真的并非虚名。
但是,这才两招自不可能认输,要不然传出去可丢人了。
左耳上好似有血滴落,但额璘臣并未感觉到疼,拍马又冲向了曹变蛟。
曹变蛟同样拍马前冲,这次双方兵器都朝对方,上半身上攻去。
别看曹变蛟穿了盔甲,但在狼牙棒面前,盔甲的防护作用极其有限。
两人错身而过之时,曹变蛟身体全力侧倾,狼牙棒擦着盔甲而过,还带走了几块甲片。
曹变蛟的长枪,又在额璘臣右臂上,开了个浅浅的血槽。
衮布汗看明白了,额璘臣真不是曹变蛟对手,再打下去额璘臣必败无疑。
于是,衮布适时出声叫停了比试,并宣布曹变蛟获胜,额璘臣内心虽有不服。
但他也明白,自己真打不过曹变蛟,只得悻悻收起兵器。
三方再次回城,坐下接着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大明每年免费提供五万石粮食,四千石食盐和两千石茶砖(粗茶),为期十年。
十年后,视大明经济再次商议,在此十年间三方不得相互攻伐,共同抵御建奴侵袭。
鄂尔多斯退出河套平原,但仅限于黄河‘几字湾’以内,黄河北岸之地仍归鄂尔多斯部。
摆上祭品,三方共同盟誓,并签署了契约,鄂尔多斯部承诺一个月后退走。
曹变蛟怒声拒绝道:“本侯怎知,他是否会再次坐地起价,此等人毫无商谈的诚意!”
衮布作为中间人,也是两头不讨好,再次询问道:“阿合,你还会提价吗?”
额璘臣只是摇头不语,曹变蛟一看就知道,这货脑子里肯定还想抬价。
得寸进尺在此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反正我就不说抬价你奈我何?
曹变蛟属于那种,有什么话就摆在明面上讲,讲不通打不架也行的性格。
额璘臣这种频繁变更底线之人,正是曹变蛟最讨厌的那种,若不是陛下不想死人。
曹变蛟真想现在就回关,点齐兵马先犁他一遍再说,打死你一半人再来跟你谈。
衮布做为黄金家族后裔,额璘臣类似于近卫统领,两者真要算起来还是上下级关系。
衮布汗称其为‘兄长’,算是给足了额璘臣的面子,当然有部分来于多的那石粮食。
鄂尔多斯部每匹战马,只能跟大明换四石粮食,而他能换五石这就是区别。
要不是看在粮食的份上,衮布汗王估计早翻脸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坐地起价。
衮布汗怒声道:“额璘臣你不要得寸进尺,本王最看不惯言而无信之人。”
其实,额璘臣与衮布商议之时,提的要求是要大明,每年提供十万石粮食连续十年。
这会大明多给了全年食盐,额璘臣又想要全年的茶叶,粮食还没拿出来商谈。
这种买卖大明每年,就得搭进来上百万两银子。当然,这个价格是按关外价格算的。
按关内价格来算,每年这些东西差不多,就是十五万两银子左右。
衮布汗也是来气了,将额璘臣底线一口气全说了,大明每年免费提供十万石粮食。
再算上两千石茶叶、四千石食盐,感情额璘臣每年只需,找大明换十万石粮食。
他就什么都不缺了,每年只需一万匹战马和部分牛羊,这算盘打得那叫一个响。
曹变蛟愤怒起身道:“既然,额璘臣没有谈的诚意,那便战场上见吧,告辞!”
额璘臣大声道:“跟本汗打一架,赢了就只要五万石粮食,绝口不提其它要求了!”
朝克匆匆翻译给,正往外走的曹变蛟听,曹变蛟驻足将目光看向衮布。
询问道:“汗王,你是否能作保,他不会再次变卦?”衮布与额璘臣交流一番。
又转头对曹变蛟点头道:“本王作保,若你能在马上打赢他,额璘臣绝不变卦!”
曹变蛟对于武斗从来不怂,耍心眼子并非他的强项,朝外一甩头道:“走,去城外!”
一众人骑上自己的马,朝归化城外疾驰而去,很快便冲出了南边的城门。
额璘臣的战马并非汗血宝马,但他的坐骑在蒙古马中,也算是良马中的极品了。
肩高都快比肩汗血宝马了,加上其战马那壮硕的体格,两人从气势上来说不分伯仲。
两人相距一里的距离,这是为了给战马留出冲刺的距离,高手过招也许就是一招的事。
曹变蛟的坐骑‘竹笋’,好似感受到了肃杀之气,正奋力的刨着前蹄。
它好像专为战场而生,每次冲阵它从未害怕,竹笋极度亢奋不时甩头打着响鼻。
随着衮布的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开始催动战,曹变蛟所使的是镔铁长枪。
额璘臣所使为狼牙棒,这种重型破甲武器,只要挨上一棒子半条命要没。
两匹战马从静止到全速,额璘臣的战马用了有近半程,而竹笋仅用了三分之一的距离。
更快的速度带来的动能更大,曹变蛟知道自己力量上,可能要输额璘臣一筹。
用的刺而非劈,额璘臣狼牙棒带起阵阵呜呜声,横抽向曹变蛟的太阳穴。
曹变蛟的长枪,同样带着尖锐的破风声,直直刺向额璘臣的面门。
曹变蛟低头一躲长枪保持前刺,额璘臣往右侧头的同时,狼牙棒已然就要敲中曹变蛟。
两匹战马错身而过,脑浆喷溅的画面并未出现,曹变蛟的长枪在最后一刻。
强行向左刺了半分,正是这半分的距离,在额璘臣耳朵上开了个口子。
狼牙棒上仅带下几根长发,两人间首度交锋便高下立判,曹变蛟也清楚的感觉到了。
两人接着战斗,他有把握五十招内取其性命,见额璘臣再度杀来曹变蛟也不客气。
提枪再度拍马冲了出去,竹笋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这次两人选择比拼气力。
两把兵器在空中相交,碰撞出的火星白天都清晰可见,错身而过之后调转马头。
曹变蛟紧握着手中长枪,从其微颤的手臂能看出来,这一击的冲击力还真不小。
对面额璘臣也是心中发紧,重兵器对轻兵器还打了个平手,这曹变蛟看来真的并非虚名。
但是,这才两招自不可能认输,要不然传出去可丢人了。
左耳上好似有血滴落,但额璘臣并未感觉到疼,拍马又冲向了曹变蛟。
曹变蛟同样拍马前冲,这次双方兵器都朝对方,上半身上攻去。
别看曹变蛟穿了盔甲,但在狼牙棒面前,盔甲的防护作用极其有限。
两人错身而过之时,曹变蛟身体全力侧倾,狼牙棒擦着盔甲而过,还带走了几块甲片。
曹变蛟的长枪,又在额璘臣右臂上,开了个浅浅的血槽。
衮布汗看明白了,额璘臣真不是曹变蛟对手,再打下去额璘臣必败无疑。
于是,衮布适时出声叫停了比试,并宣布曹变蛟获胜,额璘臣内心虽有不服。
但他也明白,自己真打不过曹变蛟,只得悻悻收起兵器。
三方再次回城,坐下接着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大明每年免费提供五万石粮食,四千石食盐和两千石茶砖(粗茶),为期十年。
十年后,视大明经济再次商议,在此十年间三方不得相互攻伐,共同抵御建奴侵袭。
鄂尔多斯退出河套平原,但仅限于黄河‘几字湾’以内,黄河北岸之地仍归鄂尔多斯部。
摆上祭品,三方共同盟誓,并签署了契约,鄂尔多斯部承诺一个月后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