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传来了板子,打在肉上的‘砰砰’闷响声。
片刻后,艾能奇被两名锦衣卫,抄着腋下给半抬着架了进来,其脸上汗珠不断滚落。
看着艾能奇这般模样,崇祯心里也颇为不忍,但这种性格不改变肯定不行。
年纪轻轻不给他粮食,就敢公然殴打地方官员,若非自己问出来还不知道此事。
现在敢干殴打打方官的事,今后他统领的兵马更多了,是不是就敢杀良冒功了。
可能是由于,艾能奇太早参与农民军了,他身上还留有不给就抢的恶习!
看着瘫软在地的艾能奇,崇祯声音低沉道:“艾能奇,知道朕为何要罚你了吗?”
艾能奇看似伤得不轻,其实受的都是体表轻伤,养几天便能恢复如初。
艾能奇虚弱的跪好,叩首道:“陛下,臣因私愤殴打朝廷命官,按律当诛!”
“陛下,只罚了臣一顿板子,已是开了天恩,臣感激涕零!”
崇祯耐心解释道:“你本是农民军,身上留有些许恶习实不可取,这才是朕所忧心的。”
“往小了说你破坏团结,往大了说你将来,会因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明白吗?”
感受着背上火辣辣的疼痛,艾能奇陷入了思考之中,好半晌终于想明白了。
痛哭道:“陛下,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臣真是罪该万死!”
听其语气不像撒谎,崇祯欣慰道:“很好,能明白因何被打板子,也不枉朕一番苦心。”
“今后,你定要时时审视自身,勿让身上的‘匪气’压过了,你纯洁的心性明白吗?”
“此等违法乱纪之事,你下次若敢再犯,定斩不饶你明白吗?”
此刻,艾能奇心中是充满了愧疚的,陛下看重自己提拔他为游击将军。
不仅要面临朝中各部的压力,还需时刻担心他在地方上惹祸,关键自己也确实惹祸了!
艾能奇虚弱的叩首道:“陛下,罪臣明白了!稍后,回营就去面壁思过!”
崇祯满意的点头道:“那倒不必,先将养好身体再说。”
艾能奇被架着送出洛阳府衙门,在门口其亲卫正欲接手,艾能奇阻止道:“牵马过来!”
忍着背部的巨痛,艾能奇一声不吭的跨上战马,甚至连上衣都未穿上。
背部那重叠的血印,让路上之人看得分明,艾能奇为警醒自身。
命令亲卫高声喊出他的罪行,并放慢了马速任路人评说,洛阳的百姓开始时暗自佩服。
到后来洛阳城中的百姓,高声赞赏其敢于坦诚的勇气,艾能奇心中的失落也消失无踪。
他现在明白陛下那句:对百姓好点,他们会记住你的恩德,而不会视你为仇寇是何意了。
而大堂这边,崇祯也劝慰冯一俊道:“冯爱卿,下次他再敢犯浑,你便上奏本参他!”
冯一俊躬身拱手道:“陛下,这等小事本不该惊动您,让您龙颜震怒实不应该!”
崇祯脸色一垮道:“你这情况,同那溺爱孩子的长辈毫无区别,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他年龄还小,正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若不能让其知晓边界,他今后会倒反天罡!”
冯一俊羞愧的点头道:“陛下,教训的是!臣知错了。”
“好啦!现在咱们来聊聊,关于建工坊之事吧!”崇祯不再纠结,而是谈起了下件事。
崇祯询问冯一俊道:“冯爱卿,这洛阳户籍之事归谁管理,你让他取来匠籍名册。”
冯一俊再次拱手道:“陛下,请稍后!臣这便去唤人,将匠籍名册带来。”
冯一俊下去安排后,王承恩端来茶碗道:“皇爷,您忙了一上午了,快喝口茶吧!”
崇祯笑着端过茶碗,刮去浮茶小口嘬了一下,只是瞬间崇祯便知道,这茶叶还是宫中的。
王承恩就是这般心细,崇祯笑着摇摇头道:“王伴伴有心啦!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王承恩心里犹如吃了蜜蜂屎,皇爷的夸奖真是让人开心,每日都能如此就好啦!
稍待片刻后,冯一俊领着洛阳府的推官,分管户房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中年人进来后恭敬叩拜道:“臣,常克念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克念?这名字听着有点熟悉,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见皇帝没反应,常克念又叩见了一遍,崇祯这才反应过来。
这人,本应在李自成攻陷洛阳时,便壮烈殉节国了。
少见的,以七品推官之身,被记录进正史之中。
不管是建奴修的《明史》,还是明朝修的《明实录》,对此人评价都甚高。
很好,这种有操守的官员,被自己给救了下来,这不失为一种成就。
崇祯起身下到堂前,亲手扶起了常克念,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如今的崇祯便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人从不吝于赞赏,对不喜欢之人当场就骂!
但这事,在他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纷纷胡乱猜测起来,这常克念有何过人处?
还是这常克念救过陛下?亦或者常克念是陛下,在民间隐姓埋名的亲戚?
崇祯拿过常克念手中,捧着的匠籍的名册,翻开大致看了几页便已了然。
洛阳大致约有匠籍万余人,其中铁匠木匠大概占四成,余者为织工、泥瓦匠等等。
对于一个常住人口,大致在二十万的城池来说,万余匠人是保障百姓生活的最低要求。
崇祯转身对常克念道:“去写份告示,官府招募铁、木匠若干,技术过硬者薪酬从优。”
“要其现场锤出块铁片,视其平整度定薪酬,五到十两每月这个你自己考量。”
常克念躬身应了声‘是’,转身朝左侧偏殿而去。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将薪酬定到如此之高,但既然陛下说了照写就是了。
随着告示的贴出,全洛阳城中的百姓都知道,官府在招募铁匠跟木匠。
据说现场考核,做的越好给的工钱越高,最高的能有十两银子每月。
这好事,几百年怕是都赶不上一趟!要是去慢了没抓住机会,不得在悔恨中度过半辈子?
一时间,各地匠人与百姓奔走相告。
片刻后,艾能奇被两名锦衣卫,抄着腋下给半抬着架了进来,其脸上汗珠不断滚落。
看着艾能奇这般模样,崇祯心里也颇为不忍,但这种性格不改变肯定不行。
年纪轻轻不给他粮食,就敢公然殴打地方官员,若非自己问出来还不知道此事。
现在敢干殴打打方官的事,今后他统领的兵马更多了,是不是就敢杀良冒功了。
可能是由于,艾能奇太早参与农民军了,他身上还留有不给就抢的恶习!
看着瘫软在地的艾能奇,崇祯声音低沉道:“艾能奇,知道朕为何要罚你了吗?”
艾能奇看似伤得不轻,其实受的都是体表轻伤,养几天便能恢复如初。
艾能奇虚弱的跪好,叩首道:“陛下,臣因私愤殴打朝廷命官,按律当诛!”
“陛下,只罚了臣一顿板子,已是开了天恩,臣感激涕零!”
崇祯耐心解释道:“你本是农民军,身上留有些许恶习实不可取,这才是朕所忧心的。”
“往小了说你破坏团结,往大了说你将来,会因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明白吗?”
感受着背上火辣辣的疼痛,艾能奇陷入了思考之中,好半晌终于想明白了。
痛哭道:“陛下,臣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臣真是罪该万死!”
听其语气不像撒谎,崇祯欣慰道:“很好,能明白因何被打板子,也不枉朕一番苦心。”
“今后,你定要时时审视自身,勿让身上的‘匪气’压过了,你纯洁的心性明白吗?”
“此等违法乱纪之事,你下次若敢再犯,定斩不饶你明白吗?”
此刻,艾能奇心中是充满了愧疚的,陛下看重自己提拔他为游击将军。
不仅要面临朝中各部的压力,还需时刻担心他在地方上惹祸,关键自己也确实惹祸了!
艾能奇虚弱的叩首道:“陛下,罪臣明白了!稍后,回营就去面壁思过!”
崇祯满意的点头道:“那倒不必,先将养好身体再说。”
艾能奇被架着送出洛阳府衙门,在门口其亲卫正欲接手,艾能奇阻止道:“牵马过来!”
忍着背部的巨痛,艾能奇一声不吭的跨上战马,甚至连上衣都未穿上。
背部那重叠的血印,让路上之人看得分明,艾能奇为警醒自身。
命令亲卫高声喊出他的罪行,并放慢了马速任路人评说,洛阳的百姓开始时暗自佩服。
到后来洛阳城中的百姓,高声赞赏其敢于坦诚的勇气,艾能奇心中的失落也消失无踪。
他现在明白陛下那句:对百姓好点,他们会记住你的恩德,而不会视你为仇寇是何意了。
而大堂这边,崇祯也劝慰冯一俊道:“冯爱卿,下次他再敢犯浑,你便上奏本参他!”
冯一俊躬身拱手道:“陛下,这等小事本不该惊动您,让您龙颜震怒实不应该!”
崇祯脸色一垮道:“你这情况,同那溺爱孩子的长辈毫无区别,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他年龄还小,正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若不能让其知晓边界,他今后会倒反天罡!”
冯一俊羞愧的点头道:“陛下,教训的是!臣知错了。”
“好啦!现在咱们来聊聊,关于建工坊之事吧!”崇祯不再纠结,而是谈起了下件事。
崇祯询问冯一俊道:“冯爱卿,这洛阳户籍之事归谁管理,你让他取来匠籍名册。”
冯一俊再次拱手道:“陛下,请稍后!臣这便去唤人,将匠籍名册带来。”
冯一俊下去安排后,王承恩端来茶碗道:“皇爷,您忙了一上午了,快喝口茶吧!”
崇祯笑着端过茶碗,刮去浮茶小口嘬了一下,只是瞬间崇祯便知道,这茶叶还是宫中的。
王承恩就是这般心细,崇祯笑着摇摇头道:“王伴伴有心啦!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王承恩心里犹如吃了蜜蜂屎,皇爷的夸奖真是让人开心,每日都能如此就好啦!
稍待片刻后,冯一俊领着洛阳府的推官,分管户房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中年人进来后恭敬叩拜道:“臣,常克念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常克念?这名字听着有点熟悉,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
见皇帝没反应,常克念又叩见了一遍,崇祯这才反应过来。
这人,本应在李自成攻陷洛阳时,便壮烈殉节国了。
少见的,以七品推官之身,被记录进正史之中。
不管是建奴修的《明史》,还是明朝修的《明实录》,对此人评价都甚高。
很好,这种有操守的官员,被自己给救了下来,这不失为一种成就。
崇祯起身下到堂前,亲手扶起了常克念,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如今的崇祯便是这样,对于喜欢的人从不吝于赞赏,对不喜欢之人当场就骂!
但这事,在他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纷纷胡乱猜测起来,这常克念有何过人处?
还是这常克念救过陛下?亦或者常克念是陛下,在民间隐姓埋名的亲戚?
崇祯拿过常克念手中,捧着的匠籍的名册,翻开大致看了几页便已了然。
洛阳大致约有匠籍万余人,其中铁匠木匠大概占四成,余者为织工、泥瓦匠等等。
对于一个常住人口,大致在二十万的城池来说,万余匠人是保障百姓生活的最低要求。
崇祯转身对常克念道:“去写份告示,官府招募铁、木匠若干,技术过硬者薪酬从优。”
“要其现场锤出块铁片,视其平整度定薪酬,五到十两每月这个你自己考量。”
常克念躬身应了声‘是’,转身朝左侧偏殿而去。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将薪酬定到如此之高,但既然陛下说了照写就是了。
随着告示的贴出,全洛阳城中的百姓都知道,官府在招募铁匠跟木匠。
据说现场考核,做的越好给的工钱越高,最高的能有十两银子每月。
这好事,几百年怕是都赶不上一趟!要是去慢了没抓住机会,不得在悔恨中度过半辈子?
一时间,各地匠人与百姓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