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月余时间的筹备,洛阳的惠民局将钱庄,高调的开了起来。
洛阳百姓们并不奇怪,惠民局每次都是如此,有好东西恨不得让全城的人都知晓。
比如,拍卖西方红夷人的神镜,光宣传造势就搞了半个月,直到洛阳富商到齐才开拍。
但是,人惠民局分寸把握得很好,货物价格皆是抹掉零头。
别看是不到一文钱的零头,但架不住惠民局货物种类,跟货物质量皆是属于上乘。
在以前,米店卖陈米那是家常便饭,就这个价格你爱买不买。
以洛阳城为例每石脱壳精米,大概在三千文左右的样子,每斤米就是二十点三文钱每斤。
惠民局这边上的都是新米,还比陈米每斤低零点三文钱,看似乎这点钱并不太多。
但是,你要买一百斤精米呢?那可是足足三十文标准钱。
你要是百姓,你会选择买更贵一点的陈米,不来惠民局买便宜的新米吗?
很明显,有点智商的人都干不出这事,这就倒逼有惠民局城池的商铺。
只能同步更好的新米,价格虽然还是同原来一样,商户们也能找到理由。
比如会送货上门啦,店铺没有惠民局大啦,等等理由整下来百姓也能接受。
没错,惠民局为保持低消耗,是不负责送货上门的,你买任何东西都要自行提取。
有钱的就选送货上门,相当于购买一百斤精米,多给了三十文送货的钱。
惠民局这招叫良币驱逐劣币,这种倒逼是良性商业的模式,反之劣币驱逐良币就惨咯!
百姓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更好的货物,受伤的只能是百姓。
当然,若是能控制在一定的量,市场还是能承受得住的。
崇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惠民局必须以民生为己任,控不控制得住物价另说。
至少,能保证在同等价格下,百姓能买到更好更实惠的货物。
也不是没有富商,去找惠民局的各种麻烦,无一例外都被请去喝茶了。
隔天,就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别人问起也是缄默不言,老实的做自己的生意。
今日,来惠民局买东西的顾客,看到一间透明墙壁的房子,围挡在收银的柜面旁。
前来结账的顾客,看得懂字的就看贴在一旁的公告,不懂字的也会问上一嘴。
掌柜跟几位顾客解释后感觉这不行,便安排了伙计立于铺面旁,高声宣讲着钱庄规则。
颠覆性的百两以下存钱不收费,百两以上千两以下每年收一两,千两以上每年收二两。
你就算是存九百九十九两,那一年也只收一两保管费,这在钱庄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你惠民局祸害完各种货品,这会赚到银子又朝钱庄下手了?一条活路不给人留呗?
其实,钱庄收取保管费,并非其赚钱的主要手段。
最赚钱的是‘折色’,百姓、商人挣的银两,通常会有碎银、杂色银等。
而一般钱庄存一千两,大部都只是记账九百五十两,甚至还有更低的。
上万两的存银,才会有利息给,只不过战乱、灾荒的年景,钱庄都不再给付利息。
存入钱庄的银子,只有放贷出去才能挣钱,战乱、灾荒烂账很多入不敷出。
这就导致崇祯年间,富商、百姓有银子了,都往地窖里存放不拿来用。
这就是朝廷为何会出现,拥有全世界已开采白银的五分之一,却出现了银荒的情况。
既然家族氏的钱庄,他们不愿承担这个风险,那就自己来接手这块生意。
其实,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战乱,或者天灾导致的流民迁徙,烂账其实并不是很多。
经过一上午的宣传,洛阳惠民局外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进来存银子的却没有几个。
这时,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迈着沉着有力的步伐,拎着袋银子走了进来。
将布包从背上取了下来,好似不小心脱手掉了,布包‘砰’的一声砸在柜台上。
没错,这正是易容后的李若琏,崇祯早知道会遇到冷场。
毕竟,惠民局突然新开个钱庄,观望的可能性更高点,捧场的话还得看看再说。
要是有出头鸟最好不过了,这不李若琏适时的出来了,提溜着一千两银子就来了。
李若琏对着柜台里的人道:“掌柜的,帮我存九百九十九两,多的一两是保管费。”
掌柜的拿起银子先是清点数量,再用剪刀剪下来一小块观察成色,确定银子没问题后。
掌柜拿起笔边记账边道:“请问顾客尊姓大名?”
李若琏报了假名,掌柜也如实登记上了账本,并交代道:“李爷,您这银子成色不错。”
“大部分都达到了‘官银’的成色,但有部分成色不太足,折色收九两您看如何?”
李若琏拿起掌柜挑出的,那几块成色不足的银锭,故意在众人面前看了看。
又拿出一块‘官银’对比了一番,两块银锭有明显的色泽差别,旁边的人都能看出来。
李若琏点点头道:“嗯!这个价格还算公道,那就记账九百九十两吧!”
掌柜的熟练的记账,并在一张做工精良的纸上,写了九百九十两存银,再盖了个骑缝章。
又将存单递给李若琏道:“麻烦李爷,在缝隙这按个手印。”李若琏按完之后。
掌柜的递上块湿棉布给其擦手,仔细核对完一切之后,撕下存根的一半。
恭敬的递给李若琏道:“李爷,请您收好存根,惠民局见票加手印即兑!”
李若琏边擦手边道:“任意一家惠民局,都可以取出我的银子是吗?”掌柜点头确认。
李若琏拿着存根走了,百姓们则议论纷纷,富商们也是皱眉盯着。
终于,有个富商耐不住性子,走到柜台前询问道:“若是大额存银,惠民局是如何算的?”
掌柜的看着眼前的胖子,料想这家伙一看就有钱,伙食太差如何能吃这么胖!
掌柜的堆着笑意道:“以存银万两来算,若无恶意掺假无需‘则色’,还有少量利息。”
胖子摇头道:“十万两怎么算?”掌柜一听,好家伙!这人银子还真不少。
这掌柜的只是个分店掌柜,从未经手过这种大单,也不敢擅自决定。
掌柜的将人请到一旁,吩咐小二上了好茶,才缓缓道:“这位客官,您能稍待片刻吗?”
“像您这种贵客,小人得找总掌柜来,再与您详谈如何?您先喝口茶,总掌柜正在洛阳。”
胖富商点头认可,端起精致茶杯呷了口茶,叹道:“惠民局不错,待客的茶都这般好!”
掌柜的在一旁陪笑,内心暗想:开玩笑,这茶叶万岁爷喝的,寻常人哪能轻易喝到!
茶水续了三次后,周掌柜才匆匆赶来,洛阳分店的掌柜识趣的起身。
周掌柜命人重新上了茶,询问道:“这位客官,您贵姓?”
胖子端起新茶,又呷了一口道:“好说,本人姓张,洛阳城中有些小生意。”
围观的人群惊呼:“难怪一脸富贵气,原是玉帝本家!”(与玉帝同姓,不用说免贵)
周掌柜是不信这个的,在人间再贵能贵过皇帝?你说巧不巧,我给皇帝家做工的。
不过,周掌柜还是脸带笑意道:“张员外,您说十万两存银,不知能存多久?”
张员外放下茶杯道:“这就要看,你们惠民局的钱庄,能给个什么价格了。”
周掌柜思索了片刻道:“敢问张员外,您的银子是散银,还是重新熔炼过的银锭?”
张员外挑眉道:“哦?难道有什么说法不成?散银占多数,熔炼过的有一部分。”
周掌柜点头道:“是这样的,散银的话有杂质,我们需要提纯再入库。”
“量太大的话,还是要收取些许‘火耗银’,不过您先别急,听本人把话讲完。”
张员外一听说要收火耗,顿时就不乐意了,站起身就打算走人。
其实,他知道火耗这东西,确实无法完全避免,毕竟银子熔炼有损耗属正常现象。
但是,张员外就是心里不舒服,平白无故自己的银子少了,这搁谁都不会舒服。
周掌柜按按手道:“您大可放心,这火耗银呀并不多,咱们会有专业人员鉴别。”
“一千两最多收您十多两,最高不会高于三十两,因为杂质太高的银子咱们也不收。”
张员外听后这才消气道:“你这人,说话比我这胖子还大喘气,搞得本员外差点误会了。”
周掌柜赔着笑道:“确实是本人的错,刚才只说了火耗,还没给您讲清利息。”
这个时期的钱庄,也是有利息这回事的,只是相对来说很少。
基本上一万两银子存一年,取出来的话最多一百两利息,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年利率。
这也是这个时期,钱庄的基础利率,至多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但是,钱庄借出去的贷款,那要还的利息就很高了,标准是月利息三分。
也就是,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这才是钱庄赚钱的地方。
朝廷律法规定不得利滚利,实际民间却很少执行,多数都存在利滚利的行为。
比如,有百姓活不下去借十两银子,一年后就要还十三两六钱银子。
若是你一年还不上,好说!来年就按十三两六钱计利息,这就很恐怖了!
这还只是官府规定的上限,若是按九出十三归,那能滚利息到家破人亡!
整治民间借贷乱象,同样能用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倒逼你守规矩。
你不守规矩利滚利,就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时间一长市场秩序自然就好了。
周掌柜拿出张纸,将利息计算都写于纸上,当然都是用十万两来算的。
每年能得到三千两现银,利息满一年可以随时取走,取本金需要提前月余预约。
张员外指着纸上道:“周掌柜,十万两每年三千两利息很好,但这个预约是何意?”
周掌柜笑着道:“这是为了防止其他钱庄,恶意挤兑用的。”
“想一次取走十万两,惠民局肯定给得起,只是筹措银两需要些时间。”
“在此期间,一个月所产生的利息,咱们也是照样会付的。”
张员外其实已经很满意了,对跟围观的众人道:“各位,你们觉得这个条件如何?”
这张员外是洛阳有名的富商,家有余财何止万贯,自从艾能奇驻军洛阳。
他练兵的方式就是剿匪,有了艾能奇的剿匪行动,富商、百姓胆子都大了很多。
洛阳治安确实恢复了很多,都知道洛阳有驻军天天剿匪,能当匪徒的人自然不傻。
纷纷跑回来重入民籍,只是要捐输不少银子,才能搞到一个正常的身份。
围观的百姓听到,如此丰厚的利息,十万两存一年就有三千两。
那存一万两就是三百两,存一千两也有三十两,于是纷纷问起来是不是这么算的。
结果,一盆冷水浇灭了投机者的热情,周掌柜表示随着存银减少增多。
利息的计算也会有变化,最高会按每十万两银子,年利息会到五千两。
一众人又开始问,要存多少才能给到这么多,周掌柜一笑道:“嗯,百万两存银左右!”
众人掰着手指头算,存一百万两银子,每年给五万两银子,啥都不干纯赚钱呗?
其实,这也就是他们瞎乐呵,哪个富商能断言,自己能拿出一百万两存着?
有这钱,他自己开个钱庄放贷,不比存惠民局要香吗?
除掉坏账的,顶着三分利息来算,不比他这个要高得多。
其实,真算起来的话确实如此,别看说出来挺吓人,年化利率也就百分之五。
比放贷的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低很多,除掉坏账赚百分之十还是有的。
只不过,放在惠民局这边,属于是旱涝保收,前提是他们得有信誉。
不过,做为近几年后起之秀,惠民局不管是社会担当,还是平日里做的买卖。
都为它积累了长足的信誉,这就是崇祯跳出朝廷范围,独自搞钱庄的用意。
朝廷被宝钞荼毒一百多年,这才过去几十年,百姓们都不太相信朝廷。
用私人名义开设钱庄,要比朝廷来开省力得多,至少信誉累积要快很多。
一时间,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存钱到惠民局有利息。
最后越传越邪乎,说存十两银子就有利息,只要大家去存银子就行。
洛阳百姓们并不奇怪,惠民局每次都是如此,有好东西恨不得让全城的人都知晓。
比如,拍卖西方红夷人的神镜,光宣传造势就搞了半个月,直到洛阳富商到齐才开拍。
但是,人惠民局分寸把握得很好,货物价格皆是抹掉零头。
别看是不到一文钱的零头,但架不住惠民局货物种类,跟货物质量皆是属于上乘。
在以前,米店卖陈米那是家常便饭,就这个价格你爱买不买。
以洛阳城为例每石脱壳精米,大概在三千文左右的样子,每斤米就是二十点三文钱每斤。
惠民局这边上的都是新米,还比陈米每斤低零点三文钱,看似乎这点钱并不太多。
但是,你要买一百斤精米呢?那可是足足三十文标准钱。
你要是百姓,你会选择买更贵一点的陈米,不来惠民局买便宜的新米吗?
很明显,有点智商的人都干不出这事,这就倒逼有惠民局城池的商铺。
只能同步更好的新米,价格虽然还是同原来一样,商户们也能找到理由。
比如会送货上门啦,店铺没有惠民局大啦,等等理由整下来百姓也能接受。
没错,惠民局为保持低消耗,是不负责送货上门的,你买任何东西都要自行提取。
有钱的就选送货上门,相当于购买一百斤精米,多给了三十文送货的钱。
惠民局这招叫良币驱逐劣币,这种倒逼是良性商业的模式,反之劣币驱逐良币就惨咯!
百姓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更好的货物,受伤的只能是百姓。
当然,若是能控制在一定的量,市场还是能承受得住的。
崇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惠民局必须以民生为己任,控不控制得住物价另说。
至少,能保证在同等价格下,百姓能买到更好更实惠的货物。
也不是没有富商,去找惠民局的各种麻烦,无一例外都被请去喝茶了。
隔天,就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别人问起也是缄默不言,老实的做自己的生意。
今日,来惠民局买东西的顾客,看到一间透明墙壁的房子,围挡在收银的柜面旁。
前来结账的顾客,看得懂字的就看贴在一旁的公告,不懂字的也会问上一嘴。
掌柜跟几位顾客解释后感觉这不行,便安排了伙计立于铺面旁,高声宣讲着钱庄规则。
颠覆性的百两以下存钱不收费,百两以上千两以下每年收一两,千两以上每年收二两。
你就算是存九百九十九两,那一年也只收一两保管费,这在钱庄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你惠民局祸害完各种货品,这会赚到银子又朝钱庄下手了?一条活路不给人留呗?
其实,钱庄收取保管费,并非其赚钱的主要手段。
最赚钱的是‘折色’,百姓、商人挣的银两,通常会有碎银、杂色银等。
而一般钱庄存一千两,大部都只是记账九百五十两,甚至还有更低的。
上万两的存银,才会有利息给,只不过战乱、灾荒的年景,钱庄都不再给付利息。
存入钱庄的银子,只有放贷出去才能挣钱,战乱、灾荒烂账很多入不敷出。
这就导致崇祯年间,富商、百姓有银子了,都往地窖里存放不拿来用。
这就是朝廷为何会出现,拥有全世界已开采白银的五分之一,却出现了银荒的情况。
既然家族氏的钱庄,他们不愿承担这个风险,那就自己来接手这块生意。
其实,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战乱,或者天灾导致的流民迁徙,烂账其实并不是很多。
经过一上午的宣传,洛阳惠民局外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进来存银子的却没有几个。
这时,一个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迈着沉着有力的步伐,拎着袋银子走了进来。
将布包从背上取了下来,好似不小心脱手掉了,布包‘砰’的一声砸在柜台上。
没错,这正是易容后的李若琏,崇祯早知道会遇到冷场。
毕竟,惠民局突然新开个钱庄,观望的可能性更高点,捧场的话还得看看再说。
要是有出头鸟最好不过了,这不李若琏适时的出来了,提溜着一千两银子就来了。
李若琏对着柜台里的人道:“掌柜的,帮我存九百九十九两,多的一两是保管费。”
掌柜的拿起银子先是清点数量,再用剪刀剪下来一小块观察成色,确定银子没问题后。
掌柜拿起笔边记账边道:“请问顾客尊姓大名?”
李若琏报了假名,掌柜也如实登记上了账本,并交代道:“李爷,您这银子成色不错。”
“大部分都达到了‘官银’的成色,但有部分成色不太足,折色收九两您看如何?”
李若琏拿起掌柜挑出的,那几块成色不足的银锭,故意在众人面前看了看。
又拿出一块‘官银’对比了一番,两块银锭有明显的色泽差别,旁边的人都能看出来。
李若琏点点头道:“嗯!这个价格还算公道,那就记账九百九十两吧!”
掌柜的熟练的记账,并在一张做工精良的纸上,写了九百九十两存银,再盖了个骑缝章。
又将存单递给李若琏道:“麻烦李爷,在缝隙这按个手印。”李若琏按完之后。
掌柜的递上块湿棉布给其擦手,仔细核对完一切之后,撕下存根的一半。
恭敬的递给李若琏道:“李爷,请您收好存根,惠民局见票加手印即兑!”
李若琏边擦手边道:“任意一家惠民局,都可以取出我的银子是吗?”掌柜点头确认。
李若琏拿着存根走了,百姓们则议论纷纷,富商们也是皱眉盯着。
终于,有个富商耐不住性子,走到柜台前询问道:“若是大额存银,惠民局是如何算的?”
掌柜的看着眼前的胖子,料想这家伙一看就有钱,伙食太差如何能吃这么胖!
掌柜的堆着笑意道:“以存银万两来算,若无恶意掺假无需‘则色’,还有少量利息。”
胖子摇头道:“十万两怎么算?”掌柜一听,好家伙!这人银子还真不少。
这掌柜的只是个分店掌柜,从未经手过这种大单,也不敢擅自决定。
掌柜的将人请到一旁,吩咐小二上了好茶,才缓缓道:“这位客官,您能稍待片刻吗?”
“像您这种贵客,小人得找总掌柜来,再与您详谈如何?您先喝口茶,总掌柜正在洛阳。”
胖富商点头认可,端起精致茶杯呷了口茶,叹道:“惠民局不错,待客的茶都这般好!”
掌柜的在一旁陪笑,内心暗想:开玩笑,这茶叶万岁爷喝的,寻常人哪能轻易喝到!
茶水续了三次后,周掌柜才匆匆赶来,洛阳分店的掌柜识趣的起身。
周掌柜命人重新上了茶,询问道:“这位客官,您贵姓?”
胖子端起新茶,又呷了一口道:“好说,本人姓张,洛阳城中有些小生意。”
围观的人群惊呼:“难怪一脸富贵气,原是玉帝本家!”(与玉帝同姓,不用说免贵)
周掌柜是不信这个的,在人间再贵能贵过皇帝?你说巧不巧,我给皇帝家做工的。
不过,周掌柜还是脸带笑意道:“张员外,您说十万两存银,不知能存多久?”
张员外放下茶杯道:“这就要看,你们惠民局的钱庄,能给个什么价格了。”
周掌柜思索了片刻道:“敢问张员外,您的银子是散银,还是重新熔炼过的银锭?”
张员外挑眉道:“哦?难道有什么说法不成?散银占多数,熔炼过的有一部分。”
周掌柜点头道:“是这样的,散银的话有杂质,我们需要提纯再入库。”
“量太大的话,还是要收取些许‘火耗银’,不过您先别急,听本人把话讲完。”
张员外一听说要收火耗,顿时就不乐意了,站起身就打算走人。
其实,他知道火耗这东西,确实无法完全避免,毕竟银子熔炼有损耗属正常现象。
但是,张员外就是心里不舒服,平白无故自己的银子少了,这搁谁都不会舒服。
周掌柜按按手道:“您大可放心,这火耗银呀并不多,咱们会有专业人员鉴别。”
“一千两最多收您十多两,最高不会高于三十两,因为杂质太高的银子咱们也不收。”
张员外听后这才消气道:“你这人,说话比我这胖子还大喘气,搞得本员外差点误会了。”
周掌柜赔着笑道:“确实是本人的错,刚才只说了火耗,还没给您讲清利息。”
这个时期的钱庄,也是有利息这回事的,只是相对来说很少。
基本上一万两银子存一年,取出来的话最多一百两利息,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年利率。
这也是这个时期,钱庄的基础利率,至多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
但是,钱庄借出去的贷款,那要还的利息就很高了,标准是月利息三分。
也就是,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这才是钱庄赚钱的地方。
朝廷律法规定不得利滚利,实际民间却很少执行,多数都存在利滚利的行为。
比如,有百姓活不下去借十两银子,一年后就要还十三两六钱银子。
若是你一年还不上,好说!来年就按十三两六钱计利息,这就很恐怖了!
这还只是官府规定的上限,若是按九出十三归,那能滚利息到家破人亡!
整治民间借贷乱象,同样能用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倒逼你守规矩。
你不守规矩利滚利,就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时间一长市场秩序自然就好了。
周掌柜拿出张纸,将利息计算都写于纸上,当然都是用十万两来算的。
每年能得到三千两现银,利息满一年可以随时取走,取本金需要提前月余预约。
张员外指着纸上道:“周掌柜,十万两每年三千两利息很好,但这个预约是何意?”
周掌柜笑着道:“这是为了防止其他钱庄,恶意挤兑用的。”
“想一次取走十万两,惠民局肯定给得起,只是筹措银两需要些时间。”
“在此期间,一个月所产生的利息,咱们也是照样会付的。”
张员外其实已经很满意了,对跟围观的众人道:“各位,你们觉得这个条件如何?”
这张员外是洛阳有名的富商,家有余财何止万贯,自从艾能奇驻军洛阳。
他练兵的方式就是剿匪,有了艾能奇的剿匪行动,富商、百姓胆子都大了很多。
洛阳治安确实恢复了很多,都知道洛阳有驻军天天剿匪,能当匪徒的人自然不傻。
纷纷跑回来重入民籍,只是要捐输不少银子,才能搞到一个正常的身份。
围观的百姓听到,如此丰厚的利息,十万两存一年就有三千两。
那存一万两就是三百两,存一千两也有三十两,于是纷纷问起来是不是这么算的。
结果,一盆冷水浇灭了投机者的热情,周掌柜表示随着存银减少增多。
利息的计算也会有变化,最高会按每十万两银子,年利息会到五千两。
一众人又开始问,要存多少才能给到这么多,周掌柜一笑道:“嗯,百万两存银左右!”
众人掰着手指头算,存一百万两银子,每年给五万两银子,啥都不干纯赚钱呗?
其实,这也就是他们瞎乐呵,哪个富商能断言,自己能拿出一百万两存着?
有这钱,他自己开个钱庄放贷,不比存惠民局要香吗?
除掉坏账的,顶着三分利息来算,不比他这个要高得多。
其实,真算起来的话确实如此,别看说出来挺吓人,年化利率也就百分之五。
比放贷的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低很多,除掉坏账赚百分之十还是有的。
只不过,放在惠民局这边,属于是旱涝保收,前提是他们得有信誉。
不过,做为近几年后起之秀,惠民局不管是社会担当,还是平日里做的买卖。
都为它积累了长足的信誉,这就是崇祯跳出朝廷范围,独自搞钱庄的用意。
朝廷被宝钞荼毒一百多年,这才过去几十年,百姓们都不太相信朝廷。
用私人名义开设钱庄,要比朝廷来开省力得多,至少信誉累积要快很多。
一时间,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存钱到惠民局有利息。
最后越传越邪乎,说存十两银子就有利息,只要大家去存银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