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三年之约-《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诸藩看着‘痛哭’的崇祯,一时间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

  劝吧,下面张口就是要土地了,不劝吧,人好歹是一国之君正统皇帝。

  这里又没别人,就他们几十个亲王,还有些宫女太监之类的,王承恩在崇祯还是信王时。

  就在崇祯跟前伺候了,他的想法不说完全能猜对,但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的。

  看着‘哭’的动情的崇祯,王承恩赶忙掏出手绢递上来道:“皇爷,您近些年可太累啦!”

  “奴婢看着皇爷难受,实在是没有丝毫办法!奴婢也没个后人手里也没土地。”

  “奴婢要有土地,早送给皇爷您了呀!奴婢真是太没用了!实在不行卖给皇爷也行呀!”

  其实,诸藩心里跟明镜一般,好、好、好!你们主仆二人打感情牌是吧!

  最后出来挑大梁的,还是潞王跟周王两人,潞王朱常淓别看才比崇祯大四岁。

  但他辈份实打实的王叔,自然需拿出王叔的做派,劝谓道:“陛下,朝廷是缺土地吗?”

  崇祯也不回话只是恸哭,不过边哭还边点头表示是缺土地,潞王看了看低头不语的诸藩。

  一拍桌子站起身道:“陛下,臣在卫辉府有良田万顷,都是先皇叔所赐予。”

  “臣自愿,将万顷良田进献于陛下,陛下还请您勿再过度悲伤,伤了龙体!”

  初代潞王是万立的同母胞弟,万历也是很疼爱这个弟弟,就藩之时就赏赐了良田万顷。

  传到朱常淓这第二代,兼并了两千余顷的土地,王府可以说极其富有的。

  潞王说献万顷良田是真,只不过他还留了两千余顷,也有近两万余亩土地了。

  每年光收佃户租子,最少也能落下万余两白银,只是不能再向往常般挥霍了。

  周王是几十人里头最铁的,不然也不会把所有银子,都捐给崇祯拿去打仗了。

  周王酒杯重重的磕在桌面,大声道:“陛下,臣也愿将土地进献于朝廷。”

  “只是,周藩人口有四千余人,乞留部分土地供养族人,还请陛下恩准!”

  有了前两个亲王带头,其他藩王若无表示定然不行,也都答应拿出了一些土地给崇祯。

  只不过都只有几千顷,最少的楚王甚至只答应给一千顷,说楚藩人口太多怕养不活。

  这种话简直就是放屁,楚藩经过两百多年兼并累积,少说也有三四万顷土地。

  占着大量土地就算了,朝廷还要每年发放禄米给他们,虽然崇祯朝开始大量拖欠?米。

  但也没见他们被饿死,依然每个都吃得肥头大耳的,崇祯还只是微微发福。

  这些个藩王宗亲,哪个体重不是超一百五六十斤,这不是真把他们当猪一样养着吗?

  听到诸藩愿意拿出土地,崇祯袖子下掩住的眼珠一转,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叹息一声。

  这才沙哑开声道:“唉~!诸位宗亲,朕本不好意思要土地的。”

  “但是,如今国朝危如累卵,税收不足已弥补军费。加上诸位宗亲,你们实在情真意切。”

  “朕也不好驳了诸位面子,诸位你们看这样如何?你们的土地朕花些银子买回来!”

  语毕,抬起袍袖假装抹泪,一个劲给王承恩使眼色,后者立即会意。

  一把扑倒在崇祯脚下,痛哭道:“皇爷,此举万万不能呀!内帑哪有这么多银子?”

  “奴婢刚将朔国公今年的军饷,全都支给他了呀!内帑仅剩银不足百万两了!”

  崇祯‘意外’扭头道:“混账东西,说!是不是你把银子私吞了?”

  “朕明明记着,内帑还有近千万两白银的!怎么突然就没了?”

  王承恩砰砰叩首,头上的三山帽都叩歪了,也顾不得整理道:“皇爷,奴婢冤枉呀!”

  “前年、去年两年的宗室岁?,户部一分银子都拿不出来,不是全从内帑里出的吗?”

  程国祥是没有参宴,他要来了非得跳起来骂,你这不是血口喷人嘛!

  商税收了几百万两全给了,像周藩这种大宗室一年得五十万石,折算白银近六十万两呀!

  虽然折色掉一部分,整个宗室算下来每年?米,就有近五百余万两现银。

  崇祯的内帑确实给了,不过占比确实不太大,户部给四百万两崇祯掏了百万两。

  这得亏有北地四省商税,还有崇祯的惠民局兜底,不然财政早就枯竭了。

  曹变蛟所部支取军饷,其实并没有崇祯说的那么夸张,每年也就二十余万两银子。

  当然,这是不算战马引进,甲胄和武器制备的银子,若算上差不多五十余万两。

  随着河套养马场设置,战马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少,甲胄采用钢制只要不锈蚀坏掉。

  那玩意用到死都烂不了几件,这种长线投支只会越来越少,财政压力远没前些年大。

  现在主要的压力,集中在辽东前线与宗室,这两项才是朝廷的重要支出。

  既然开始表演了,那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米要砍掉土地咱也要。

  诸藩明知主仆二人是演戏,还是只能捏着鼻子道:“陛下,银钱就不必了都是一家人!”

  “只望陛下看在同室之情,留些许土地给咱们活命,朝廷?米实难养活一大家子。”

  崇祯故作不悦道:“那如何使得?朕白拿你们土地,心里难安呀!”

  “若消息传出去,百姓们会说朕刻薄寡恩,连皇室宗亲的土地都抢,那朕该如何自处?”

  诸藩连连摆手,都同声道:“这哪里会呢?这是咱自家人的事,外人管不着的!”

  崇祯可太了解这帮家伙了,他们妥协是出于自身安危考虑,出了皇宫可就由不得皇帝了。

  崇祯言辞恳切道:“诸位宗亲,你们出于对朱明皇朝考虑,朕心甚慰呀!”

  “但是,将你们土地一次拿走这么多,这会影响你们各家的生活,朕也于心不忍。”

  “你们看这样如何?土地分三年交给朝廷,这三年朕再想办法筹钱。”

  “三年后,朕将土地的银两,分文不少的给你们,期间宗室?米也不会停发。”

  潞王、周王先出声道:“陛下,臣等以为照此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