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停下脚步,对金圣叹的回答,感到很是意外!
遂点头道:“很好,那朕就按你的意思办,你需记住凡事不可鲁莽!”
“你跟朕回东暖阁,朕给你画个图,你重新设计密闭铜锅,靠手动放气可不行。”
金圣叹惊喜道:“陛下真的吗?您也懂蒸汽机运行的理论?”
崇祯摇头道:“朕不太懂,只知可以利用一二,简单的设置个巧阀尚可!”
“更为精细的,还需你慢慢摸索,不过今后无论如何,安全是在第一位!听到吗?”
金圣叹连连头点头,跟小鸡啄米一般,想想那场景金圣叹都吓得不轻!
回到东暖阁,崇祯凭借记忆,大致画了张草图,递给金圣叹。
共六部分组成,汽缸、活塞、曲轴连杆、飞轮、换向阀,高压蒸汽锅。
崇祯也不知道画得对不对,叮嘱道:“金爱卿,这图朕也不知对不对,你先做个小的。”
“就算错了,爆炸也炸不垮工坊。你可别又整个大铜锅,玩命的加热。”
“你做的那个玩意,跟个大炸弹没区别,排气靠匠人凭感觉手动,那就太不可靠了!”
金圣叹看到图纸,表示不是很理解,左看右看短时间,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并不妨碍金圣叹这狂人兴奋,直接在东暖阁,就手舞足蹈起来。
高兴跪地喊叫道:“陛下,有此草图!臣有信心,在三年……不!一年内做出蒸汽机。”
崇祯仅是笑笑,对此并不太在意,挥挥手让其退下,王承恩机敏的送他出去。
出了东暖阁,在出乾清门路上,王承恩沉声道:“金大人,陛下容忍你咱家知道。”
“在陛下面前,还望金大人收敛点,新科进士便委以重任,此等圣眷乃独一份。”
“勿要惹陛下生厌,金大人可明白吗?咱家也就提这一次。”
此刻,两人已走出乾清门,金圣叹抱拳回道:“金某知道啦!先回去琢磨蒸汽机啦!”
王承恩正欲转身回去,一个锦衣卫急速奔来,将一份黄色绸缎,递到王承恩手上。
王承恩看到明黄色锦缎,内心顿时火起,怒声道:“这是哪来的?简直不知死!”
那传信的锦衣卫道:“王公公,末将是辽东锦衣卫,千里赶回只为送信!”
“这是黄台吉派人,送来锦州城的,所谓清国的‘国书’,末将不敢耽搁,一路加急而来!”
王承恩看着手上锦缎,阴恻恻问道:“为何是打开的,除了你看过了?还有谁知道此事?”
那送信的锦衣卫,慌忙解释道:“王公公,末将未敢私阅!但洪总督可能看过!”
“这是建奴骑兵,用弓箭射到锦州城下的,本来就只是一方锦缎,并无外物包裹。”
王承恩颔首,挥手让其退下,将锦缎塞进袖袋,转身急匆匆回了东暖阁。
进来后,将明黄色锦缎,呈放到崇祯御桌上,崇祯原本以为是什么公文。
可抬起目光一看,拧眉问道:“王伴伴,这是何物?”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这是建奴骑兵用弓箭,射到锦洲城下的,写的何事奴婢不知!”
崇祯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抬首写着,告大明皇帝崇祯之国书!
黄台吉在信中自称清国皇帝,崇祯轻蔑一笑,这将死之鬼是怕了呀!
大意是,清国愿与大明修好,愿效仿宋辽城下之盟,请大明皇帝亲赴锦州。
共商两家边境之事宜,为表诚意黄台吉,先行前往锦州城外,愿两家永世修好。
崇祯看后将锦缎随手一扔,嗤笑出声想道:黄台吉真是,老奶奶钻被窝——给爷整笑了。
“去传内阁来议证……,算了!明日再说吧!今日时间太晚了。”说完,抬头看了看窗外。
经过一整天的救援,此刻都快亥时了,大臣们这会,怕是早就入睡了。
次日早朝,皇极殿前广场,众臣依次而列。
前期琐碎流程走完,崇祯拿出昨日锦缎,将之随手抛下丹墀,轻蔑道:“众臣且看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丹墀之下,旁人岂能随意站立!
崇祯颔首道:“无妨,只管拿过去看即可,朕还不至于因此发怒!”
腿脚好一点的杨嗣昌,走上前捡起锦缎,赶紧转身走回队列,展开细细看了起来。
看完后,神色凝重的将锦缎,递给次辅程国祥,程看后又接着传递下去。
几位朝中重臣看后,对视一眼拱手同声道:“陛下,此乃吉事呀!不知陛下何意?”
崇祯嘴角一扯,神色平静道:“你们,都以为应该议和吗?按黄台吉的要求来?”
杨嗣昌拱手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议和!其因有三,且听臣细细道来。”
“其一,奴酋称愿以辽东汉民,换陛下手上人质,数量得咱们来定,这正合陛下预期。”
“其二,双方和议定然短暂,这双方都心知肚明,能为大明赢得发展时间。”
“其三,小打小闹的战争少了,朝廷能省下少军费,编练新军积蓄实力!”
崇祯暂时未做评说,扭头询问道:“众卿,可还有别的意见?”
程国祥出班道:“陛下,谈可以谈!但是,黄台吉必须去帝号!而且,陛下您不能亲去!”
崇祯满意的点头道:“还是程爱卿了解朕,经你这么一说,正好说到朕心坎里了。”
“这也是朕的意思,黄台吉必须去帝号,与洪承畴谈即可!”
“他若不同意,朕不介意让曹公爷,带重骑去沈阳城下,遛遛咱大明的战马!”
“嗯!差不多就这些了,就这么回他吧!俘虏可以给他换回去,辽东汉民十万人换一个。”
“对了,跟黄台吉说一声,他再不把阿巴泰赎回去,朕就把他的人头送回去!”
“今日便到此吧!退朝!”
王承恩喊道:“退朝,众臣跪送!”众臣行礼起身,崇祯人已经走了。
杨嗣昌对内阁几人道:“走吧!此事还需再议,咱们去乾清门前候着,陛下定会召见的。”
几人抬手客气,示意杨嗣昌先走,毕竟人家是首辅嘛!
遂点头道:“很好,那朕就按你的意思办,你需记住凡事不可鲁莽!”
“你跟朕回东暖阁,朕给你画个图,你重新设计密闭铜锅,靠手动放气可不行。”
金圣叹惊喜道:“陛下真的吗?您也懂蒸汽机运行的理论?”
崇祯摇头道:“朕不太懂,只知可以利用一二,简单的设置个巧阀尚可!”
“更为精细的,还需你慢慢摸索,不过今后无论如何,安全是在第一位!听到吗?”
金圣叹连连头点头,跟小鸡啄米一般,想想那场景金圣叹都吓得不轻!
回到东暖阁,崇祯凭借记忆,大致画了张草图,递给金圣叹。
共六部分组成,汽缸、活塞、曲轴连杆、飞轮、换向阀,高压蒸汽锅。
崇祯也不知道画得对不对,叮嘱道:“金爱卿,这图朕也不知对不对,你先做个小的。”
“就算错了,爆炸也炸不垮工坊。你可别又整个大铜锅,玩命的加热。”
“你做的那个玩意,跟个大炸弹没区别,排气靠匠人凭感觉手动,那就太不可靠了!”
金圣叹看到图纸,表示不是很理解,左看右看短时间,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并不妨碍金圣叹这狂人兴奋,直接在东暖阁,就手舞足蹈起来。
高兴跪地喊叫道:“陛下,有此草图!臣有信心,在三年……不!一年内做出蒸汽机。”
崇祯仅是笑笑,对此并不太在意,挥挥手让其退下,王承恩机敏的送他出去。
出了东暖阁,在出乾清门路上,王承恩沉声道:“金大人,陛下容忍你咱家知道。”
“在陛下面前,还望金大人收敛点,新科进士便委以重任,此等圣眷乃独一份。”
“勿要惹陛下生厌,金大人可明白吗?咱家也就提这一次。”
此刻,两人已走出乾清门,金圣叹抱拳回道:“金某知道啦!先回去琢磨蒸汽机啦!”
王承恩正欲转身回去,一个锦衣卫急速奔来,将一份黄色绸缎,递到王承恩手上。
王承恩看到明黄色锦缎,内心顿时火起,怒声道:“这是哪来的?简直不知死!”
那传信的锦衣卫道:“王公公,末将是辽东锦衣卫,千里赶回只为送信!”
“这是黄台吉派人,送来锦州城的,所谓清国的‘国书’,末将不敢耽搁,一路加急而来!”
王承恩看着手上锦缎,阴恻恻问道:“为何是打开的,除了你看过了?还有谁知道此事?”
那送信的锦衣卫,慌忙解释道:“王公公,末将未敢私阅!但洪总督可能看过!”
“这是建奴骑兵,用弓箭射到锦州城下的,本来就只是一方锦缎,并无外物包裹。”
王承恩颔首,挥手让其退下,将锦缎塞进袖袋,转身急匆匆回了东暖阁。
进来后,将明黄色锦缎,呈放到崇祯御桌上,崇祯原本以为是什么公文。
可抬起目光一看,拧眉问道:“王伴伴,这是何物?”
王承恩躬身道:“皇爷,这是建奴骑兵用弓箭,射到锦洲城下的,写的何事奴婢不知!”
崇祯拿起来一看,只见上面抬首写着,告大明皇帝崇祯之国书!
黄台吉在信中自称清国皇帝,崇祯轻蔑一笑,这将死之鬼是怕了呀!
大意是,清国愿与大明修好,愿效仿宋辽城下之盟,请大明皇帝亲赴锦州。
共商两家边境之事宜,为表诚意黄台吉,先行前往锦州城外,愿两家永世修好。
崇祯看后将锦缎随手一扔,嗤笑出声想道:黄台吉真是,老奶奶钻被窝——给爷整笑了。
“去传内阁来议证……,算了!明日再说吧!今日时间太晚了。”说完,抬头看了看窗外。
经过一整天的救援,此刻都快亥时了,大臣们这会,怕是早就入睡了。
次日早朝,皇极殿前广场,众臣依次而列。
前期琐碎流程走完,崇祯拿出昨日锦缎,将之随手抛下丹墀,轻蔑道:“众臣且看看!”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丹墀之下,旁人岂能随意站立!
崇祯颔首道:“无妨,只管拿过去看即可,朕还不至于因此发怒!”
腿脚好一点的杨嗣昌,走上前捡起锦缎,赶紧转身走回队列,展开细细看了起来。
看完后,神色凝重的将锦缎,递给次辅程国祥,程看后又接着传递下去。
几位朝中重臣看后,对视一眼拱手同声道:“陛下,此乃吉事呀!不知陛下何意?”
崇祯嘴角一扯,神色平静道:“你们,都以为应该议和吗?按黄台吉的要求来?”
杨嗣昌拱手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可议和!其因有三,且听臣细细道来。”
“其一,奴酋称愿以辽东汉民,换陛下手上人质,数量得咱们来定,这正合陛下预期。”
“其二,双方和议定然短暂,这双方都心知肚明,能为大明赢得发展时间。”
“其三,小打小闹的战争少了,朝廷能省下少军费,编练新军积蓄实力!”
崇祯暂时未做评说,扭头询问道:“众卿,可还有别的意见?”
程国祥出班道:“陛下,谈可以谈!但是,黄台吉必须去帝号!而且,陛下您不能亲去!”
崇祯满意的点头道:“还是程爱卿了解朕,经你这么一说,正好说到朕心坎里了。”
“这也是朕的意思,黄台吉必须去帝号,与洪承畴谈即可!”
“他若不同意,朕不介意让曹公爷,带重骑去沈阳城下,遛遛咱大明的战马!”
“嗯!差不多就这些了,就这么回他吧!俘虏可以给他换回去,辽东汉民十万人换一个。”
“对了,跟黄台吉说一声,他再不把阿巴泰赎回去,朕就把他的人头送回去!”
“今日便到此吧!退朝!”
王承恩喊道:“退朝,众臣跪送!”众臣行礼起身,崇祯人已经走了。
杨嗣昌对内阁几人道:“走吧!此事还需再议,咱们去乾清门前候着,陛下定会召见的。”
几人抬手客气,示意杨嗣昌先走,毕竟人家是首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