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正是七月初一,乃大朝会。
满朝文武肃立,经历了前几日的惊涛骇浪,无人再敢轻易出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等待着孔府案与哭庙案的,最终裁决!
崇祯并未让他们久等,目光扫过丹墀之下,声音平静中带着自信:“王伴伴,传旨。”
一套宣读圣旨的流程走完,王承恩手捧圣旨,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有孔家北宗,衍圣公孔胤植,不思报国反成蠹虫。着,革去衍圣公之爵位!”
“然,朕念其祖上之余荫,保留其‘翰林院五经博士’虚衔,终身不得离开曲阜孔庙内。”
“孔府北宗所有祀田、除祖宅祭田十顷外,一并抄没充入商业部。”
“用以抚恤前线将士、赈济天下灾民。衍圣公爵位,归还孔家嫡系,南宗孔家孔贞运。”
“北宗孔家以违法手段,侵占民田逼死人命等罪,证据确凿依《大明律》论处。”
“家族存银分文不取,但需十倍偿于苦主,与北宗孔家有冤者,限期通报曲阜锦衣卫。”
“其余涉案人等,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此旨一出,等于彻底斩断了,北宗孔府的经济命脉,与其在朝廷的政治影响力。
崇祯也算善意,还特意为北宗孔家,保留了五经博士的空衔,算是给了个体面收场。
饶是如此,诸位大臣依然感觉,处置严厉令人心生寒意。
但是,崇祯从头到尾,并未抹黑暗操,皆是按《大明律》依法处置,又让人无可指摘。
崇祯声音骤然转冷道:“至于哭庙一案!首恶,系孔府管事孔二。”
“其煽动学子对抗国法,判处其斩立决,首级传示山东各州府,并悬城示警!”
“涉案学子虽受人蛊惑,但其心可诛叛罚没其功名,三代不得科举。”
“将罪犯编入工程营,修筑河堤三年以儆效尤!望其能亲身体验,民之疾苦国之艰难!”
对学子的处置,更是体现了崇祯的手段,又展示其菩萨心肠的一面,至少未判死刑!
既严厉惩罚,又给了他们一条深入民间、改造思想的出路,并非将之一味抹杀。
“另外,传旨南宗孔贞运,承袭衍圣公爵位。望恪守祖训潜心治学,当为读书人表率!”
最终裁决尘埃落定,没有咆哮、争辩,只有冰冷的依法行事,与无可动摇的皇权意志。
次日,《京报》头版特刊,以空前篇幅刊载了此案全程。
标题赫然写道:《皇明昭昭,国法如山——北宗孔案尘埃落定,陛下明断彰显至公》
报道详尽罗列了,北宗孔府的罪证:田亩数据、租银账目、苦主诉状、管事供词……
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并刊载了皇帝最终圣裁,以及对此案释意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文章末尾,一段加粗的文字,如同惊世警钟,敲在每一个读者心上:
“本报奉旨堪行天下,专议国政与民间时事,受《大明律》保护。”
“自此,凡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政令通达之处,皆可见《京报》及各省官报。”
“俗语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陛下言天下事,当使天下人共知之,共议、共监之。”
“此非诽谤朝政之器,实为沟通上下宣达圣意,澄清寰宇之桥!百姓伸冤亦可用之!”
这已不仅是一篇报道,更是一份宣言。它是向旧势力正式,发起宣战的宣言。
一个由朝廷主导的、全新舆论时代正式来临,天下并非是当官的一言堂。
报纸一出顷刻售罄,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人人争相传阅。
百姓们对此,皆是拍手称快,大赞崇祯为万世明君。士绅则噤若寒蝉,学子深受震动。
其余两京一十三省,各省报纸虽晚些,但也要求全部传达,只在大事时会全国统一。
平日里,各种小事则由当地惠民局,自行发布每日时讯,京师并不干涉。
惠民局在商业部推动下,铺张的速度越来越快,半年多的时间已深入湖广、江西等。
如今,仅有闽粤、云南等地,尚未完全覆盖到,可能还需半年左右的时间。
次日,京师百姓打算早起买报,未曾料到,又吃到了一个天大的瓜。
内阁辅政五大臣,首辅杨嗣昌、次辅程国祥、群辅林欲楫、傅永淳、刘遵宪。
将自家存银、田产、宅邸等,全部在京报中,进行了全民公示,并接受朝廷监督。
这一招,也是崇祯与内阁五人,共同商议后的结果,为此崇祯还许了些许利益。
从内帑给付每人,一千两白银可不公示,算作几人私房钱,他们想如何用都行。
其实,这五人就算有贪腐,那数量也并无太多,一介内阁辅政大臣。
资产全民公未,最高存银者杨嗣昌,存银不足五万两,田产更是一亩没有。
就这五万两白银,还有多笔是有出处的,崇祯年节赏赐等,就占了大头去了。
财产最少的是程国祥,存银五百余两,宅邸是皇帝赐给内阁大臣,临时居住的宅子。
就这九百余两存银,还是崇祯自提出,高薪养廉后首次,发放的半年饷银。
可以说,程国祥是真的一分没贪,幸好发了半年俸禄,不然煮饭柴薪都烧不起了。
另外三人,多少皆有两三万两,百姓对此表示理解,一介辅政大臣这点银子都没有。
那如何对得起,别人寒窗苦读十余年,又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
崇祯玩的这招釜底抽薪,把朝中文武百官及勋贵,直接打了个措手不及。
兼领京营的张之极,在府中也是怒火中烧,家族几百年打拼存银,这要如何公示?
写宅子十余处,良田数千顷?存银更是有几十万之巨?这要是敢公示出去。
明日他英国公张府,就得被京师愤怒的百姓,把府邸都给拆咯!
陛下这招属实是狠辣过头了,张之极感觉这样不行,得去找崇祯主动商量看看。
别等查到头上来了,再被查出来之时,那就更被动了!
张之极对侍女道:“为本公更衣,老夫要进宫面圣!去个人,给本公递个牌子……”
满朝文武肃立,经历了前几日的惊涛骇浪,无人再敢轻易出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御座之上,等待着孔府案与哭庙案的,最终裁决!
崇祯并未让他们久等,目光扫过丹墀之下,声音平静中带着自信:“王伴伴,传旨。”
一套宣读圣旨的流程走完,王承恩手捧圣旨,清了清嗓子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有孔家北宗,衍圣公孔胤植,不思报国反成蠹虫。着,革去衍圣公之爵位!”
“然,朕念其祖上之余荫,保留其‘翰林院五经博士’虚衔,终身不得离开曲阜孔庙内。”
“孔府北宗所有祀田、除祖宅祭田十顷外,一并抄没充入商业部。”
“用以抚恤前线将士、赈济天下灾民。衍圣公爵位,归还孔家嫡系,南宗孔家孔贞运。”
“北宗孔家以违法手段,侵占民田逼死人命等罪,证据确凿依《大明律》论处。”
“家族存银分文不取,但需十倍偿于苦主,与北宗孔家有冤者,限期通报曲阜锦衣卫。”
“其余涉案人等,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此旨一出,等于彻底斩断了,北宗孔府的经济命脉,与其在朝廷的政治影响力。
崇祯也算善意,还特意为北宗孔家,保留了五经博士的空衔,算是给了个体面收场。
饶是如此,诸位大臣依然感觉,处置严厉令人心生寒意。
但是,崇祯从头到尾,并未抹黑暗操,皆是按《大明律》依法处置,又让人无可指摘。
崇祯声音骤然转冷道:“至于哭庙一案!首恶,系孔府管事孔二。”
“其煽动学子对抗国法,判处其斩立决,首级传示山东各州府,并悬城示警!”
“涉案学子虽受人蛊惑,但其心可诛叛罚没其功名,三代不得科举。”
“将罪犯编入工程营,修筑河堤三年以儆效尤!望其能亲身体验,民之疾苦国之艰难!”
对学子的处置,更是体现了崇祯的手段,又展示其菩萨心肠的一面,至少未判死刑!
既严厉惩罚,又给了他们一条深入民间、改造思想的出路,并非将之一味抹杀。
“另外,传旨南宗孔贞运,承袭衍圣公爵位。望恪守祖训潜心治学,当为读书人表率!”
最终裁决尘埃落定,没有咆哮、争辩,只有冰冷的依法行事,与无可动摇的皇权意志。
次日,《京报》头版特刊,以空前篇幅刊载了此案全程。
标题赫然写道:《皇明昭昭,国法如山——北宗孔案尘埃落定,陛下明断彰显至公》
报道详尽罗列了,北宗孔府的罪证:田亩数据、租银账目、苦主诉状、管事供词……
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并刊载了皇帝最终圣裁,以及对此案释意的“本报评论员文章”。
文章末尾,一段加粗的文字,如同惊世警钟,敲在每一个读者心上:
“本报奉旨堪行天下,专议国政与民间时事,受《大明律》保护。”
“自此,凡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政令通达之处,皆可见《京报》及各省官报。”
“俗语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陛下言天下事,当使天下人共知之,共议、共监之。”
“此非诽谤朝政之器,实为沟通上下宣达圣意,澄清寰宇之桥!百姓伸冤亦可用之!”
这已不仅是一篇报道,更是一份宣言。它是向旧势力正式,发起宣战的宣言。
一个由朝廷主导的、全新舆论时代正式来临,天下并非是当官的一言堂。
报纸一出顷刻售罄,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人人争相传阅。
百姓们对此,皆是拍手称快,大赞崇祯为万世明君。士绅则噤若寒蝉,学子深受震动。
其余两京一十三省,各省报纸虽晚些,但也要求全部传达,只在大事时会全国统一。
平日里,各种小事则由当地惠民局,自行发布每日时讯,京师并不干涉。
惠民局在商业部推动下,铺张的速度越来越快,半年多的时间已深入湖广、江西等。
如今,仅有闽粤、云南等地,尚未完全覆盖到,可能还需半年左右的时间。
次日,京师百姓打算早起买报,未曾料到,又吃到了一个天大的瓜。
内阁辅政五大臣,首辅杨嗣昌、次辅程国祥、群辅林欲楫、傅永淳、刘遵宪。
将自家存银、田产、宅邸等,全部在京报中,进行了全民公示,并接受朝廷监督。
这一招,也是崇祯与内阁五人,共同商议后的结果,为此崇祯还许了些许利益。
从内帑给付每人,一千两白银可不公示,算作几人私房钱,他们想如何用都行。
其实,这五人就算有贪腐,那数量也并无太多,一介内阁辅政大臣。
资产全民公未,最高存银者杨嗣昌,存银不足五万两,田产更是一亩没有。
就这五万两白银,还有多笔是有出处的,崇祯年节赏赐等,就占了大头去了。
财产最少的是程国祥,存银五百余两,宅邸是皇帝赐给内阁大臣,临时居住的宅子。
就这九百余两存银,还是崇祯自提出,高薪养廉后首次,发放的半年饷银。
可以说,程国祥是真的一分没贪,幸好发了半年俸禄,不然煮饭柴薪都烧不起了。
另外三人,多少皆有两三万两,百姓对此表示理解,一介辅政大臣这点银子都没有。
那如何对得起,别人寒窗苦读十余年,又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
崇祯玩的这招釜底抽薪,把朝中文武百官及勋贵,直接打了个措手不及。
兼领京营的张之极,在府中也是怒火中烧,家族几百年打拼存银,这要如何公示?
写宅子十余处,良田数千顷?存银更是有几十万之巨?这要是敢公示出去。
明日他英国公张府,就得被京师愤怒的百姓,把府邸都给拆咯!
陛下这招属实是狠辣过头了,张之极感觉这样不行,得去找崇祯主动商量看看。
别等查到头上来了,再被查出来之时,那就更被动了!
张之极对侍女道:“为本公更衣,老夫要进宫面圣!去个人,给本公递个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