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部在念贡品时,被压制到不敢开口的建奴使者,面带怒色涨红了脸。
崇祯于丹墀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大度道:“嗯!鄂尔多斯部的诚意,朕看到了!”
“如今寒潮与干旱交替,你们日子也不太好过,华夏乃礼仪之邦,自不能占你的便宜。”
“这样,回程时朕赏赐你一道手谕,在大同提调一万石土豆,这可是大明的主粮。”
“衮布就拿了许多,你问他是不是很好吃,尤其土豆炖羊肉,朕便特别好这口。”
如今的土豆,经过宋应星育种筛选,仅需稍加施肥管理,产量便达到五石左右。
因此,一石土豆市场价,也就六钱银子左右,价格并不是太高。
综合算下来的话,一亩地产出差不多,是三两五钱银子上下,与小麦相差无几。
翻译刚说完,衮布便接话道:“皇帝陛下,土豆炖牛肉更美味,但牛太贵不能常吃。”
崇祯大笑道:“那不就是咯!朕虽是一国之君,也只能吃老不能作之牛。”
“对啦!衮布你为何要请求归附?咱们两边互市,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衮布心想终于到我了,赶紧抚胸道:“正如皇帝陛下所说,寒潮加干旱轮流来袭。”
“外臣的部落,近两年因牧场草籽,多因干旱未能长出牧草,百姓只得缩减牧群数量。”
“土谢图汗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难关!外臣请求归附,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崇祯暗自思量,衮布的想法大概是,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后,互市中能更占优势。
毕竟,你一个宗主国好意思,将藩属国贸易的价格,往死里压吗?
且衮布曾协同大明,出兵征讨过几次建奴,加上崇祯前不久,刚赐与了其金册金印。
当时虽未提及归附,但入冬后寒潮来袭,大片牲畜被冻死,对其部落生存已构成威胁。
这才有了此次,衮布汗不远千里,出使大明请求觐见,并提出归附的请求。
崇祯将目光投向杨嗣昌,问道:“杨爱卿,你作为大明的首辅,说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杨嗣昌的出发点是,大明除了太祖与成祖时期,算是正式有小国请求归附外。
此外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其他小国,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因此,崇祯问其意见时,杨嗣昌立刻欣喜道:“陛下,臣以为当准衮布汗所请。”
杨嗣昌并未点明藩属国,仅说当准衮布所请,便能看出杨嗣昌,为官不仅圆滑还谨慎。
崇祯傲然昂首道:“朕,深知土谢图汗部之不易,但大明尚且困苦,无暇他顾。”
“想必,衮布也看到朕身着甲胄,这便是要对外用兵,至于往哪里用兵嘛……!”
眼神极不友善的,瞥了眼建奴使者,接着道:“暂无力帮你们,且互市需进一步减少。”
在崇祯看来,藩属国的存在毫无意义,朝廷在朝贡体系中,不仅占不到便宜。
失去的反而更多,自古以来实行的,皆是‘厚往薄来’的原则。
只要藩属国按规定朝贡,朝廷一定会回礼,且回礼价值通常远超贡物本身。
若贡物值一万两白银,回礼价值可能达到,一万五千两至三万两,有时甚至会更高。
在如今的崇祯看来,这种模式简直不可理喻,藩属国被他国攻击,大明还要出兵征讨。
正如万历朝鲜之役,于朝鲜痛击倭寇,朝廷耗费钱粮无数,只为所谓的天朝上国脸面。
若是崇祯没记错的话,仅朝鲜之役,朝廷共计耗银八百余万两。
听完翻译的衮布,面露难色道:“皇帝陛下,您不接受外臣归附,外臣还能理解。”
“但是,请求皇帝陛下,勿要削减互市规模。外臣恳请您,加大粮食互市的占比。”
声中最忙的人,便是鸿胪寺的翻译,懂蒙古语的仅一人,他需要通译两遍。
崇祯听完衮布的请求,依然摇头道:“正如朕刚才所说,大明正欲对外用兵也缺粮。”
“朕,也是有心无力呀!要不,衮布你再找找别人,或者去抢点东面的也行!”
建奴出使大明之人,是能听懂大明官话的,崇祯此言一出口,他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要不要这么无耻,又唆使土谢图汗部,来抢咱大清的粮食,我还在场的啊喂!
衮布看了眼建奴使者,权衡一番垂头丧气道:“我部,自保有余而无力进攻。”
崇祯内心笑开了花,脸上却平静道:“你看,朕还有一个方法,能救你部于水火。”
“就是不知衮布汗,能否做得了主呀!连朕都觉得这提议,有些许强人所难了。”
待听完翻译,衮布忙不迭接话道:“叩请,大明皇帝示下,外臣洗耳恭听!”
崇祯开了句玩笑道:“衮布,成语用得不错哟!不知你听没听过‘大明一家亲’!”
衮布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答道:“皇帝陛下,外臣从未听过!”
崇祯内心暗笑,你听过才有鬼啦!压住想笑的冲动,沉声道:“土谢图部,并入大明。”
此言一出,朝堂上‘哗’的一声,顿时便议论开来,杨嗣昌心想果然如此!
王承恩听到下方哄闹不止,怒声呵斥道:“成何体统,肃静!”
衮布汗不知是没听懂,还是翻译有误,但看其瞪大的双眼,应该是听懂了的。
不待衮布出言反对,崇祯嘴角勾出一抹弧度,出言道:“衮布,你若是应允下来。”
“从此,土谢图汗部便是大明,你们有难大明自要出手相帮,也无需每年朝贡。”
“大明还能驻兵保护你们,土谢图汗部亦是朕之子民,享有读书科举之权力。”
“当然,若不愿读书亦可从商。朕还会帮你们筑城,修桥铺路维护牧场,你想想多好!”
衮布满脸憋得通红,刚想说些什么反驳,崇祯又打断道:“不急,你再多考虑一番。”
崇祯又将视线,转到建奴使者身上,竖眉问道:“想找朕谈何事,少废话捡重点讲!”
建奴使者虽心有怒意,还是欠身道:“大清顺治皇帝,遣外臣与大明皇帝谈议和之事。”
崇祯抬眼扫过来,嘴角不屑的勾了勾,笑声里像是裹着冰刺。
脸上的表情,明晃晃地写着:你在开玩笑吗……?
崇祯于丹墀之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大度道:“嗯!鄂尔多斯部的诚意,朕看到了!”
“如今寒潮与干旱交替,你们日子也不太好过,华夏乃礼仪之邦,自不能占你的便宜。”
“这样,回程时朕赏赐你一道手谕,在大同提调一万石土豆,这可是大明的主粮。”
“衮布就拿了许多,你问他是不是很好吃,尤其土豆炖羊肉,朕便特别好这口。”
如今的土豆,经过宋应星育种筛选,仅需稍加施肥管理,产量便达到五石左右。
因此,一石土豆市场价,也就六钱银子左右,价格并不是太高。
综合算下来的话,一亩地产出差不多,是三两五钱银子上下,与小麦相差无几。
翻译刚说完,衮布便接话道:“皇帝陛下,土豆炖牛肉更美味,但牛太贵不能常吃。”
崇祯大笑道:“那不就是咯!朕虽是一国之君,也只能吃老不能作之牛。”
“对啦!衮布你为何要请求归附?咱们两边互市,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衮布心想终于到我了,赶紧抚胸道:“正如皇帝陛下所说,寒潮加干旱轮流来袭。”
“外臣的部落,近两年因牧场草籽,多因干旱未能长出牧草,百姓只得缩减牧群数量。”
“土谢图汗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难关!外臣请求归附,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崇祯暗自思量,衮布的想法大概是,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后,互市中能更占优势。
毕竟,你一个宗主国好意思,将藩属国贸易的价格,往死里压吗?
且衮布曾协同大明,出兵征讨过几次建奴,加上崇祯前不久,刚赐与了其金册金印。
当时虽未提及归附,但入冬后寒潮来袭,大片牲畜被冻死,对其部落生存已构成威胁。
这才有了此次,衮布汗不远千里,出使大明请求觐见,并提出归附的请求。
崇祯将目光投向杨嗣昌,问道:“杨爱卿,你作为大明的首辅,说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杨嗣昌的出发点是,大明除了太祖与成祖时期,算是正式有小国请求归附外。
此外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其他小国,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国。
因此,崇祯问其意见时,杨嗣昌立刻欣喜道:“陛下,臣以为当准衮布汗所请。”
杨嗣昌并未点明藩属国,仅说当准衮布所请,便能看出杨嗣昌,为官不仅圆滑还谨慎。
崇祯傲然昂首道:“朕,深知土谢图汗部之不易,但大明尚且困苦,无暇他顾。”
“想必,衮布也看到朕身着甲胄,这便是要对外用兵,至于往哪里用兵嘛……!”
眼神极不友善的,瞥了眼建奴使者,接着道:“暂无力帮你们,且互市需进一步减少。”
在崇祯看来,藩属国的存在毫无意义,朝廷在朝贡体系中,不仅占不到便宜。
失去的反而更多,自古以来实行的,皆是‘厚往薄来’的原则。
只要藩属国按规定朝贡,朝廷一定会回礼,且回礼价值通常远超贡物本身。
若贡物值一万两白银,回礼价值可能达到,一万五千两至三万两,有时甚至会更高。
在如今的崇祯看来,这种模式简直不可理喻,藩属国被他国攻击,大明还要出兵征讨。
正如万历朝鲜之役,于朝鲜痛击倭寇,朝廷耗费钱粮无数,只为所谓的天朝上国脸面。
若是崇祯没记错的话,仅朝鲜之役,朝廷共计耗银八百余万两。
听完翻译的衮布,面露难色道:“皇帝陛下,您不接受外臣归附,外臣还能理解。”
“但是,请求皇帝陛下,勿要削减互市规模。外臣恳请您,加大粮食互市的占比。”
声中最忙的人,便是鸿胪寺的翻译,懂蒙古语的仅一人,他需要通译两遍。
崇祯听完衮布的请求,依然摇头道:“正如朕刚才所说,大明正欲对外用兵也缺粮。”
“朕,也是有心无力呀!要不,衮布你再找找别人,或者去抢点东面的也行!”
建奴出使大明之人,是能听懂大明官话的,崇祯此言一出口,他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要不要这么无耻,又唆使土谢图汗部,来抢咱大清的粮食,我还在场的啊喂!
衮布看了眼建奴使者,权衡一番垂头丧气道:“我部,自保有余而无力进攻。”
崇祯内心笑开了花,脸上却平静道:“你看,朕还有一个方法,能救你部于水火。”
“就是不知衮布汗,能否做得了主呀!连朕都觉得这提议,有些许强人所难了。”
待听完翻译,衮布忙不迭接话道:“叩请,大明皇帝示下,外臣洗耳恭听!”
崇祯开了句玩笑道:“衮布,成语用得不错哟!不知你听没听过‘大明一家亲’!”
衮布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但又不确定答道:“皇帝陛下,外臣从未听过!”
崇祯内心暗笑,你听过才有鬼啦!压住想笑的冲动,沉声道:“土谢图部,并入大明。”
此言一出,朝堂上‘哗’的一声,顿时便议论开来,杨嗣昌心想果然如此!
王承恩听到下方哄闹不止,怒声呵斥道:“成何体统,肃静!”
衮布汗不知是没听懂,还是翻译有误,但看其瞪大的双眼,应该是听懂了的。
不待衮布出言反对,崇祯嘴角勾出一抹弧度,出言道:“衮布,你若是应允下来。”
“从此,土谢图汗部便是大明,你们有难大明自要出手相帮,也无需每年朝贡。”
“大明还能驻兵保护你们,土谢图汗部亦是朕之子民,享有读书科举之权力。”
“当然,若不愿读书亦可从商。朕还会帮你们筑城,修桥铺路维护牧场,你想想多好!”
衮布满脸憋得通红,刚想说些什么反驳,崇祯又打断道:“不急,你再多考虑一番。”
崇祯又将视线,转到建奴使者身上,竖眉问道:“想找朕谈何事,少废话捡重点讲!”
建奴使者虽心有怒意,还是欠身道:“大清顺治皇帝,遣外臣与大明皇帝谈议和之事。”
崇祯抬眼扫过来,嘴角不屑的勾了勾,笑声里像是裹着冰刺。
脸上的表情,明晃晃地写着:你在开玩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