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北疆的震动-《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射出的箭矢带着破风声,正中使团中另一人的手臂,中箭之人立时惨叫起来!

  使团副使怒声质问道:“大明自诩礼仪之邦,却干此等倒行逆施之举,不怕人耻笑吗?”

  而回应他的,仅有喜峰口北门,缓慢而又沉重的关门声,好似一切与之无关一般。

  对于此种情况,建奴使团只感觉,无力感弥漫了全身。

  长长的叹息一声,将伤者搀扶上马匹,步行着快速离开了喜峰口。

  趁天色尚早,他们要尽快赶到喀喇沁,借战马赶回沈阳,将此行之事禀报上去。

  山谷中的夜是极其难熬的,不止有狼群还有猛虎,这八能的命运着实堪忧!

  次日,未时末。

  两个衣裳了褴褛之人,搀扶着走出山谷,前方正是喀喇沁部驻地。

  昨日夜间,猛虎与狼群轮番偷袭,三匹马、六个人被咬死,仅两人死里逃生。

  借了六匹战马,拿了几件武器与弓箭,在喀喇沁休整了一晚,次日一大早又出发了。

  晓行夜宿,走了足足半个月,才艰难的赶回沈阳,进城后直奔皇宫。

  获准觐见后,两人蹒跚着走进大殿,恸哭着跪倒道:“摄政王殿下,奴才无能……”

  将事情原委详细道来,肉眼可见的多尔衮额角,因愤怒青筋迅速隆起!

  多尔衮一把掀翻桌案,怒声咆哮道:“你们这帮该死的奴才,还有脸回来?来呀……”

  济尔哈朗出言阻止道:“且慢!此事需先行禀报陛下,待其圣裁后再行定夺不迟!”

  多尔衮压下心中怒火,深吸一口气道:“走吧!去永福宫面见陛下、太后!”

  几人联袂来到永福宫,请求面见顺治皇帝,这是布木布泰(孝庄)的住所。

  顺治目前才五岁,还太小只能与其生母住一起,因此大清皇帝还住永福宫。

  三大摄政王进来后,先是给顺治行礼道:“臣,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布木布泰拍了拍顺治的手,示意道:“陛下,该让您的臣子‘平身’了!”

  福临脆声道:“众王叔,平身吧!”三人谢礼后起身。

  多尔衮将议和之事,全都复述了一遍,朝布木布泰躬身道:“太后,您意下如何?”

  布木布泰秀眉紧锁,沉声道:“大明皇帝,真的一点不留情面?”

  多尔衮声含怒意道:“两家本是生死仇敌,臣老早便说过,不要对议和抱有妄想。”

  “你们的研判有误,致使大清受此大辱!臣建议,亲起五万精锐!”

  “联合朝鲜、蒙古各部,于来年六月麦熟之际,绕行大同得胜堡,突入大明腹地。”

  济尔哈朗摇头道:“臣,不建议进攻,咱们可退至漠河以北,待积蓄实力再图反击。”

  经过一系列的斡旋,多尔衮将代善拉到了自己阵营,另一边是济尔哈朗与布木布泰。

  代善看似中立的分析道:“盛京便已如此难熬,再往北迁徙且不说,还能有实力反击?”

  “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大清谈何积蓄实力?能否活下都是两说!”

  济尔哈朗怒斥道:“那你们说说看,大明提的七条,除了使者被杀的第七条。”

  “大清能做到六条中的哪条?条条皆是亡我大清而来,此时不避其锋芒还想打?”

  “睿亲王一次次损兵折将,至使大清损失惨重!就算全族青壮全上战场,又能凑多少?”

  多尔衮毫不示弱道:“先皇囚禁本王五年,本王出来临危受命之时,以到何种境地?”

  “你郑亲王也别五十步笑百步,你丢了归化城,丢了漠南草原,你有何脸面指摘本王?”

  布木布泰愤怒的一拍桌子,厉声吼道:“够啦!还嫌不够乱吗?”

  一旁的顺治小皇帝,吓得缩了缩脖子,他不懂大人们为何要吵?

  布木布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道:“都退下吧!容本宫再想想,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三人对视一眼,齐齐单膝跪地道:“臣等,告退!”

  与此同时的归化城中,也在言辞激烈的争论着。

  崇祯将土默特赶走后,便将漠南交给土谢图汗部,归化城已是土谢图汗部的王庭。

  不时,土谢图部的牧民入城,马背上坐着位身穿皮袄的汉子,肩膀上还挂着套马索。

  一相熟之人打招呼道:“额日,又去做工去啦?此趟出去赚不少银子吧?”

  那被唤额日的笑着打趣道:“朗赫勒,你这家伙就偷懒吧!你婆娘都要饿死咯!”

  “我家那六个孩子,可被咱养得白白胖胖的,给明军放放马就有银子赚,多简单!”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相互聊着便走远了,城门口士兵身前,还有个石炭火炉取暖。

  士兵换了块蜂窝炭,抱怨道:“这该死的鬼天气,下这么大雪要冻死人咯……。”

  另一个士兵挑嘴,笑骂道:“你就是不知足,汗王都给咱们备了石炭炉,多暖和呀!”

  归化城汗王宫内,衮布将此行一切,全都对各台吉和盘托出。

  霎时间反对声一浪接一浪,仅有三位台吉未曾说话,只是紧锁着眉头等待着。

  衮布咂了下舌道:“啧!安静些,轮流着一个个发言,闹哄哄的成何体统?”

  其中一个台吉朝衮布,抚胸道:“汗王,咱们可是蒙古族。”

  “两百多年前,大明便视我等为死敌,加上汉人假仁假义,如何能信他们的话。”

  衮布并未接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一人,他是衮布的叔父,正是三部未发言的台吉之一。

  见衮布汗王目光投来,将手中切肉的小刀,插在木托盘上道:“喇瑚里,此言差矣!”

  “咱身前的铁锅,你手中的茶叶、瓷器杯,身侧的石炭炉火,哪样不是来自大明?”

  “各部牧民赚的银子,可以去张家口、托克托、大同等地,换成自己想要的物件。”

  “这极大的丰富了咱们生活,这些便利是实打实能瞧见的,大明当咱们死敌会给这些?”

  喇瑚里想了片刻,辩驳道:“正是因为如此,大明想要同化咱们,更不能答应!”

  衮布的叔父耸耸肩,双手一摊道:“同化也仅有部分,这有何不好吗?”

  “更何况,咱们与建奴的待遇,汗王也说给你听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