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金属定装弹-《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注:本章纯属虚构,万勿尝试!)

  该做的部件都差不多了,如今就只差一个,金属定装弹。

  适配栓动后膛枪的弹药,壳体由三部分组成,一颗铅芯包铜尖头弹。

  一个底部开口铜制弹壳,一个U型底火罩,才能组成一颗完整弹药。

  若想快速生产金弹,这都需要模块化制作。因此,无法大规模装配栓动后膛枪。

  纯手工制备理论上可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产量低到有些离谱!

  安排好硝化棉生产后,崇祯又马不停蹄的,带着随行人员赶到了军器局。

  崇祯来时并未提前通知,直到军器局管事老姜头,看到身着明黄色便装之人。

  方才惊觉皇上来了,明黄色的任何布料,皆是皇家专属的,极高等级颜色。

  姜老头匆忙跪迎,口称:“臣,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停下脚步道:“平身吧!老姜头,你看朕把谁带来了?”

  身后的姜云站出来,老姜头很是欣喜,想打招呼又极力克制着。

  他长驻军器局,崇祯还给他升到了从九品官,他儿子长期做崇祯亲卫。

  父子两人,快几年未曾见面了,崇祯笑道:“你们两父子叙叙旧,朕还有事要忙。”

  崇祯大步流星走在前方,方正化等一行人跟随着,他是临时来保护崇祯安全的。

  李若琏在查济南大案,王承恩在万岁山做硝化棉,他跟随皇上来军器局。

  进到后方铸铁坊,炒钢法早已推行到,皇家下辖的所有工坊,且技术极为纯熟。

  钢制模具已做了十余套,每套同时可压制五颗弹药,崇祯今日来是指导弹药制作的。

  机械能无法运作,那就用笨法子来,纯人工加半机械能,先把弹药做出来先。

  模具呈两面开合状,型制大体如同一把,超大号的老虎钳。

  黄铜条已经通过冷轧技术,已将其延展为稍厚的铜皮,崇祯指导着匠人用小锤。

  垫上一块钢芯,缓慢的敲击成大致圆锥体,再将其放入压合模具内。

  放入五颗平头钢心,前后两端卡紧放入模具,剩下的便是机械压制了。

  大号老虎钳式工具,在钳柄处有条铁链,插入根铁棒强力扭转。

  铁链扭动间,机械传动出‘嘎吱’声,两块模具彻底贴合后,松开两片钢制模具。

  五颗黄灿灿的弹壳,便出静静的躺在模具上,将弹取出来后倒出钢芯。

  拿钢钎在弹壳底部,再敲穿给其开个小圆孔,这是为雷酸汞底火准备的。

  如今,弹壳呈U型露底筒状,弹壳与弹头融合,还需二次冷轧。

  五颗弹壳大小相同,能精确的放入枪管内,但不知道是否会卡壳,毕竟是纯手工做的。

  铜包铅芯弹头,则是先压铸出大致V型,再浇筑融化的铅液。

  待其固化后再次压铸,采用沾焊工艺封口,打磨便做成了一颗弹头。

  一支完整的后膛枪,又送到了军器局,匆匆塞入硝化棉,压合弹头与弹壳。

  卡紧雷酸汞底火铜帽,姜云此刻已叙旧完,来到试爆场寻找皇上。

  见姜云过来,崇祯朝其招手道:“姜云,你在边军使用过火铳吧?来,你来击发试试!”

  姜去看着这怪异的‘枪’,一时间踌躇不知如何点火,崇祯笑道:“扣动扳机就行啦!”

  将枪放在铁架上,姜去正欲扣动扳机,崇祯大声道:“等等……朕心里感觉没底!”

  吩咐方正化,去取来一件布面甲,将其在姜云头上,仅露出条缝隙这才放心。

  姜云感觉浑身不自在,疑惑道:“陛下,这无法看清前方之物?能将甲胄拿下来吗?”

  崇祯连连摆手拒绝道:“不……绝对不行!你只管击发便是,来吧!扣动扳机!”

  随着其扣下扳机,‘嘭’一声巨大的声响,传遍了整个试爆场,甚至还有些许回音。

  看到被炸倒的姜云,崇祯暗骂一声:他娘的,怎么会炸膛呢?

  众人匆匆跑上前查看其伤势,姜云额角被划了一条口子,鲜血顺着眉角往下滴落着。

  崇祯高声呼喊道:“御医,御医呢?快来止血!”

  御医包扎时,姜去忍着痛道:“陛下,是臣无用……”

  崇祯摇头打断道:“不!这是朕的失误,是做的弹药不行,与你无关。”

  众人忙作一团之时,崇祯端着被炸开的枪管,静静的坐在一旁,好似像神游天外了般。

  而崇祯是在想,是何原因导致的炸膛?枪管材料是钢制的,问题不可能出在此处。

  难道,是子弹制作不合格?这没道理呀!一切都是模具冷扎而成。

  崇祯竖起枪管朝里看去,从一端却看不到另一边的光,弹头卡住引起的炸膛?

  包铜的弹头,仅会被膛线稍稍卡住一点,绝不可能引响推出枪膛。

  崇祯起身走到发射处,弯着腰在沙地上仔细寻找,总算找到了一片黄铜片。

  黄铜片被炸开了花,隐约能看出弹壳形状,破碎的弹壳无疑,将矛头指向了弹药爆炸。

  无烟火药没问题,击发底火纯化后也没问题,枪管、弹头都没问题。

  崇祯挠挠头暗道:难道?是装药量的问题?击发时瞬时膛压超过了,枪管承受的极限?

  后世的枪支管控极严,压根不可能接触到此物,大致形状、理论尚可学习。

  关键配置确搞不懂,崇祯决定从发射药入手,减少燃爆速度方能降低膛压。

  崇祯命人取来硝化棉,经硝化过的棉花,其纤维丝状依然明显,还是长丝搅合在一起。

  切断它是否可行?想到便动手去做,硝化后棉花肯定,不能随意用剪刀去剪。

  崇祯苦思冥想的,搜寻着后世的记忆。突然!眼神一亮想到了造纸术。

  火药颗粒化可以用酒精,那将其放入酒精,两者会相互反应吗?

  取了一点尝试后,果然两者开始反应。片刻后,本还是成团的硝化棉。

  变成了飘在酒精中的,稍短的纤维丝,对着阳光能清晰可见。

  又在其中加入木炭粉、樟脑,二者能充当缓释、稳定剂,将混合物充分搅匀。

  将之倒案板上阴干,酒精很快便能挥发,只需在筛网上将之过遍筛。

  便能将火药颗粒化,静候了两个时辰,待其中酒精蒸发稍干一点。

  挑起一块过筛,但大多都沾在了筛网上,考虑到面粉也是能爆燃的。

  又吩咐太监去取面粉来,成不成便在最后这一哆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