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简易炸药包-《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王承恩已提前,派小太监通知了军器局,皇上马上便要亲临。

  崇祯御驾抵达时,提督太监、大使、副使等官员早已,跪在门口迎接。

  崇祯随口道了声‘平身’,便走进了军器局,见院内匠人匍匐着,皆不敢抬头。

  崇祯眉头微皱,匠籍地位低下,都不能正眼看皇帝。

  一生都在为朝廷,制造武器的匠人,却从未得到,他应有的地位。

  想想前世的倭奴,连个泡泡面的,都能被捧为‘泡面仙人’,着实讽刺。

  崇祯俯身扶起,跪于前排的一老匠,柔声道:“老人家,如何称呼?在局内负责何事?”

  老匠人微微抬头,入眼是赭黄色的团龙袍,顿时吓得双腿一软。

  再次跪倒道:“皇上!小老儿姓姜,大伙都叫俺老姜头,专管火药搅拌和一些杂活。”

  崇祯再次扶起他道:“嗯,都起来吧!朕此次前来,只是看看火器制造。”

  崇祯猜想,这个老姜头,估计是匠人里的作头。

  军器局提督太监,朝姜老头厉声道:“还不快快谢恩,赶紧退下!”

  崇祯眉头一拧,挥手打断,直接对提督太监问道:“军器局,现今生产哪些武器?”

  “在籍匠人多少?月钱几何?每月产量几许?——给朕如实报来。”

  提督太监,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太监,姓吕,身材圆润富态。

  这姓吕的提督太监,年过半百身材富态,官服被肚子撑得紧绷。

  与精瘦匠人形成鲜明对比,众所周知,明朝官员俸禄极低,到了明朝末年贪腐成风。

  当官的从上到下都在贪,仅有几个不贪的,就会被众人孤立,成为孤臣。

  他下意识擦了擦额汗,支吾道:“陛下,这…具体数目,容臣…容臣稍后核查…”

  提督太监有正式品级,此刻称臣并无问题,不过看其样子就知道。

  这货脑子里,恐怕只剩下银子了,崇祯懒得再问,体系问题短期内,无法完全更替。

  当然,最好别撞枪口上!不然,便只能另当别论了!崇祯压住怒意。

  对老姜头道:“将匠人都召集过来,朕有些火器上的想法,要与你们探讨。”

  老姜头得令,赶忙下去叫人。不多时,三百一十五名匠人。

  尽数在工坊前的,空地上集合完毕,依旧敬畏地跪伏于地。

  老姜头磕头禀报道:“皇上,军器局的匠人都在此处了,一共是三百一十五人。”

  崇祯直接发问道:“此处,一日能产多少震天雷?取一枚来给朕看看。”

  老姜头干练答道:“回皇上,营造震天雷的匠人,共有八十五人,每日能产二十颗……”

  言毕,他偷偷瞥了提督太监一眼,似乎有些话不敢说出口。

  崇祯眼睛微微眯起,冰冷的扫了眼提督太监,对老姜头道:“有话直说,朕保你无事。”

  老姜头内心挣扎片刻,半晌后方才局促开口道:“皇上……火药原料时常短缺。”

  “这导致俺们……俺们一天里大多时候,都闲着无事可做……”

  言罢,崇祯便明白了个中原由,瞬间如一头暴怒的山君般,不顾皇帝礼仪。

  抓着提督太监衣领,厉声咆哮道:“混账,别的地方贪污点,朕尚可睁只眼闭只眼。”

  “竟敢在军械上动手脚!你是想让前线为我大明、为朕拼杀的将士白白送死吗?”

  “来人!将提督太监、大使、副使,全部押解进诏狱,交由李若琏严审!”

  听闻“诏狱”二字,被点名的几人,顿时面无人色,双腿一软瘫倒在地。

  更有不堪者,裆部已浸出深色水渍。随行锦衣卫二话不说,如狼似虎地将几人拖走。

  锦衣卫才不管你晕不晕,待到诏狱有的是办法,能让其‘快乐’的清醒过来。

  崇祯解下随身玉佩,递给王承恩道:“去给朕盯紧此案,谁敢弄虚作假,先斩后奏!”

  看着跪了一地的匠人,崇祯放缓了语气道:“你们都起来吧,此事与尔等无关。”

  这时,一枚重约五斤的,生铁震天雷被取来,崇祯上手掂了掂。

  生铁材质的外壳厚重,装药却极少威力有限,而且过于笨重,需靠投石机抛射。

  命太监取来纸笔,画了个一端封闭、一端开孔的圆柱体,且画了数条阴线。

  并标注了厚度,交给老姜头:“去依照此图,用地雷沙模,用生铁浇铸一个出来。”

  让他找人去按照图纸,用生产地雷的沙模,拿生铁浇筑一个出来。

  明朝是有生产,触发式地雷的,所以空心的圆柱体,是能很快做出来的。

  崇祯转道吩咐小太监,去取些油纸、麻布、麻绳,太监领命匆匆而去。

  又转头看向匠人群中,吩咐一名机灵的青年匠人,速去取五斤火药来。

  待一切东西备齐后,崇祯卸下身上金属饰物,亲自上前指导匠人。

  用三层油纸包裹火药,预留出引信插孔,以麻绳按九宫格,缠绕数圈并勒紧捆好。

  外层再裹上三层麻布,又以同样捆扎方式,再次将火药包,捆缚到更加结实。

  崇祯提着这简易炸药包,踱步走向试爆场,孙传庭、洪承畴等人吓得魂飞魄散。

  死死阻拦着崇祯,坚持不让皇帝,以身犯险。

  拗不过的崇祯,只得指派一名锦衣卫前去点火,并严令:“点燃后,速速退开!”

  试爆场内已按五步、十步、二十步的距离放置了木质假人,炸药包置于中心。

  人员退至百步开外,太监为众人奉上棉球,皆用棉球塞耳。(棉花南北朝传入中国)

  棉球是崇祯特意提前备着,用来遮挡稍后爆炸,产生的巨大声响的。

  点火的锦衣卫,从怀中掏出火折子,扭开盖子吹了吹,把引信插在预留的孔洞上。

  点完火转过身,拔腿就跑,那锦衣卫因剧烈加速,跑得脸都变形了。

  才堪堪跑出二十余步,“轰!”一声巨响震彻四方。

  试爆场猛地腾起,一团裹挟着尘土的黑云!百步开外,依然能感受到轻微的震动。

  肉眼可见的冲击波,在爆炸中心,呈圆形向外扩散。

  站在百步开外的一众人,感觉心脏仿佛被一只大手,狠狠的捏了一把。

  负责点火的锦衣卫,像是被人用铁锤,从背后砸了一下,向前扑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