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烽烟尚未在记忆中冷却,新的军令已将张伟和徐元直抛向了另一处风暴将起的漩涡——夏口。
移防的过程混乱而仓促。满载兵卒、粮秣、军械的船只,在冬日阴沉的江面上连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向着上游的夏口方向缓慢行进。张伟所在的医营被塞在几条拥挤的运输船上,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草药味和江水特有的腥气。伤兵的呻吟、船体吱呀的摇晃、军官粗哑的呵斥,交织成一曲疲惫而压抑的行军曲。
徐元直随着典记曹的文吏队伍,挤在另一条船上。他裹紧单薄的官袍(虽是最低等的书佐,也发了身象征身份的衣物),望着两岸飞速后退的、依旧残留着战火痕迹的景色,心中并无多少抵达“后方”的轻松。夏口,乃荆州东大门,西扼汉水,南控长江,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战后,此处必将成为孙刘联盟与曹操势力对峙的最前沿,凶险程度,恐比赤壁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日后,船队抵达夏口。眼前的景象印证了徐元直的担忧。所谓的城防,大半仍是一片废墟,显然是战后匆忙接管,尚未及修缮。残破的城墙下,临时搭建的营寨连绵不绝,各色旗号混杂,有周瑜直属的江东精锐,有刘备麾下残存的荆州军,还有各地归附或征调来的郡兵、水军,人员构成复杂,秩序混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过后、疲惫与警惕交织的怪异气氛。
张伟:医营困局
医营被安置在城西一处相对完整但拥挤不堪的旧军营里。伤员数量远超赤壁战时,且伤情更为复杂持久——除了新添的战创,更多是赤壁留下的重伤员、冻伤者以及开始流行的时疫(可能是伤寒或痢疾)。药材奇缺,干净的绷带和清水都成了奢侈品。
张伟立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困境。他名义上是个医士,手下有几个学徒(包括石头),但能调动的资源极其有限。上级医官忙于巴结将领、争抢资源,对底层伤兵的痛苦往往敷衍了事。张伟试图按照自己的方法,强调清创、隔离病患,却因“耗费物料”、“多此一举”而屡遭训斥。
“张医士!你那套省省吧!”一个满脸油光的医曹掾(管理医药的小官)指着张伟刚要求煮沸的布条,不耐烦地呵斥,“这么多伤兵,哪来那么多柴火烧水?有点金疮药撒上就不错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张伟看着营房里痛苦呻吟、伤口化脓生蛆的士兵,一股无力感夹杂着愤怒涌上心头。他知道乱世人命贱如草芥,但亲眼目睹这制度性的冷漠和资源匮乏导致的死亡,依然让他感到窒息。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范围内,偷偷节省下一点药品,用自己采摘的草药,尽可能多地救治那些被遗忘的伤兵。石头跟着他,默默学着,眼神中过早地染上了与年龄不符的沉郁。
更让张伟心烦的是,营中开始流传关于他“用妖法治病”、“药材来路不明”的风言风语。显然,他略显“异类”的处置方法和不错的疗效,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或引发了无知者的恐惧。他必须更加小心。
徐元直:文牍漩涡
徐元直的处境同样不轻松。夏口的文书工作远比后方繁重复杂。要统计各军伤亡、清点接收的荆州府库(几乎被搬空)、核算粮草消耗、起草发给孙权主公孙刘皇叔的军情奏报……千头万绪,人员却严重不足。他这个小书佐,被迫承担了大量核心文书的起草和抄录工作。
这让他得以窥见联盟高层的微妙局势。周瑜的奏报意气风发,力主西取益州,北图中原;而来自刘备阵营的文书则语气谨慎,强调安抚荆州民心,巩固现有地盘。两方在战利品分配、降将安置、下一步战略上,明争暗斗,从字里行间都能嗅到火药味。
徐元直如履薄冰。他必须确保每一份经他手的文书,措辞精准,不偏不倚,绝不能流露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倾向某一方的迹象。他精湛的文笔和严谨的态度,渐渐得到了直属上司——一位性格古板但处事相对公正的老主簿的赏识,将更多机要文书交给他处理。这虽是信任,也是更大的风险。他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可能卷入高层的倾轧,粉身碎骨。
他偶尔能在领取俸粮或递交文书时,远远看到张伟忙碌的身影。两人目光交汇,微微点头,便各自分开。乱世之中,这份无声的牵挂和理解,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微弱星光。
暗流与微光
一天深夜,徐元直在油灯下抄录一份关于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粮赋征收困难的急报。文中提到,地方宗贼(豪强武装)横行,新任太守政令难行,粮草征集缓慢,恐影响大军补给。
他心中一动,想起张伟曾提过南下之议。或许……这混乱的荆州南部,对于他们这些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北人”来说,反是一片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天地?他将这个念头悄悄记下,准备找机会与张伟商议。
与此同时,张伟在救治一名因高烧胡言乱语的刘备军伤兵时,隐约听到他嘟囔着“诸葛军师……南征……蛮兵……”等零星词语。他心中也是一动。诸葛亮要经营荆州,必然要平定南方。那里山高林密,朝廷控制力弱,或许正是避祸之所?
希望的微光,总是在最深的黑暗中萌发。夏口这座充满疲惫、猜忌和权力算计的危城,对于张伟和徐元直而言,既是新的囚笼,也可能暗藏着通往另一条生路的缝隙。他们像两只在暴风雨中筑巢的雨燕,一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身边的明枪暗箭,一边极力寻找着那一根可以承载未来希望的、脆弱的树枝。
江风穿过残破的城垛,带来远方的潮汐声和隐约的刁斗声。孙刘联盟的蜜月期能持续多久?曹操的报复何时到来?在这巨大的历史夹缝中,两个小人物艰难求存的故事,仍在继续。下一站,是更深的深渊,还是意外的转折?答案,藏在即将到来的、充满变数的建安十四年。
移防的过程混乱而仓促。满载兵卒、粮秣、军械的船只,在冬日阴沉的江面上连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向着上游的夏口方向缓慢行进。张伟所在的医营被塞在几条拥挤的运输船上,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草药味和江水特有的腥气。伤兵的呻吟、船体吱呀的摇晃、军官粗哑的呵斥,交织成一曲疲惫而压抑的行军曲。
徐元直随着典记曹的文吏队伍,挤在另一条船上。他裹紧单薄的官袍(虽是最低等的书佐,也发了身象征身份的衣物),望着两岸飞速后退的、依旧残留着战火痕迹的景色,心中并无多少抵达“后方”的轻松。夏口,乃荆州东大门,西扼汉水,南控长江,是兵家必争之地。赤壁战后,此处必将成为孙刘联盟与曹操势力对峙的最前沿,凶险程度,恐比赤壁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日后,船队抵达夏口。眼前的景象印证了徐元直的担忧。所谓的城防,大半仍是一片废墟,显然是战后匆忙接管,尚未及修缮。残破的城墙下,临时搭建的营寨连绵不绝,各色旗号混杂,有周瑜直属的江东精锐,有刘备麾下残存的荆州军,还有各地归附或征调来的郡兵、水军,人员构成复杂,秩序混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过后、疲惫与警惕交织的怪异气氛。
张伟:医营困局
医营被安置在城西一处相对完整但拥挤不堪的旧军营里。伤员数量远超赤壁战时,且伤情更为复杂持久——除了新添的战创,更多是赤壁留下的重伤员、冻伤者以及开始流行的时疫(可能是伤寒或痢疾)。药材奇缺,干净的绷带和清水都成了奢侈品。
张伟立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困境。他名义上是个医士,手下有几个学徒(包括石头),但能调动的资源极其有限。上级医官忙于巴结将领、争抢资源,对底层伤兵的痛苦往往敷衍了事。张伟试图按照自己的方法,强调清创、隔离病患,却因“耗费物料”、“多此一举”而屡遭训斥。
“张医士!你那套省省吧!”一个满脸油光的医曹掾(管理医药的小官)指着张伟刚要求煮沸的布条,不耐烦地呵斥,“这么多伤兵,哪来那么多柴火烧水?有点金疮药撒上就不错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张伟看着营房里痛苦呻吟、伤口化脓生蛆的士兵,一股无力感夹杂着愤怒涌上心头。他知道乱世人命贱如草芥,但亲眼目睹这制度性的冷漠和资源匮乏导致的死亡,依然让他感到窒息。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范围内,偷偷节省下一点药品,用自己采摘的草药,尽可能多地救治那些被遗忘的伤兵。石头跟着他,默默学着,眼神中过早地染上了与年龄不符的沉郁。
更让张伟心烦的是,营中开始流传关于他“用妖法治病”、“药材来路不明”的风言风语。显然,他略显“异类”的处置方法和不错的疗效,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或引发了无知者的恐惧。他必须更加小心。
徐元直:文牍漩涡
徐元直的处境同样不轻松。夏口的文书工作远比后方繁重复杂。要统计各军伤亡、清点接收的荆州府库(几乎被搬空)、核算粮草消耗、起草发给孙权主公孙刘皇叔的军情奏报……千头万绪,人员却严重不足。他这个小书佐,被迫承担了大量核心文书的起草和抄录工作。
这让他得以窥见联盟高层的微妙局势。周瑜的奏报意气风发,力主西取益州,北图中原;而来自刘备阵营的文书则语气谨慎,强调安抚荆州民心,巩固现有地盘。两方在战利品分配、降将安置、下一步战略上,明争暗斗,从字里行间都能嗅到火药味。
徐元直如履薄冰。他必须确保每一份经他手的文书,措辞精准,不偏不倚,绝不能流露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倾向某一方的迹象。他精湛的文笔和严谨的态度,渐渐得到了直属上司——一位性格古板但处事相对公正的老主簿的赏识,将更多机要文书交给他处理。这虽是信任,也是更大的风险。他就像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可能卷入高层的倾轧,粉身碎骨。
他偶尔能在领取俸粮或递交文书时,远远看到张伟忙碌的身影。两人目光交汇,微微点头,便各自分开。乱世之中,这份无声的牵挂和理解,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微弱星光。
暗流与微光
一天深夜,徐元直在油灯下抄录一份关于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粮赋征收困难的急报。文中提到,地方宗贼(豪强武装)横行,新任太守政令难行,粮草征集缓慢,恐影响大军补给。
他心中一动,想起张伟曾提过南下之议。或许……这混乱的荆州南部,对于他们这些寻求安身立命之所的“北人”来说,反是一片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天地?他将这个念头悄悄记下,准备找机会与张伟商议。
与此同时,张伟在救治一名因高烧胡言乱语的刘备军伤兵时,隐约听到他嘟囔着“诸葛军师……南征……蛮兵……”等零星词语。他心中也是一动。诸葛亮要经营荆州,必然要平定南方。那里山高林密,朝廷控制力弱,或许正是避祸之所?
希望的微光,总是在最深的黑暗中萌发。夏口这座充满疲惫、猜忌和权力算计的危城,对于张伟和徐元直而言,既是新的囚笼,也可能暗藏着通往另一条生路的缝隙。他们像两只在暴风雨中筑巢的雨燕,一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身边的明枪暗箭,一边极力寻找着那一根可以承载未来希望的、脆弱的树枝。
江风穿过残破的城垛,带来远方的潮汐声和隐约的刁斗声。孙刘联盟的蜜月期能持续多久?曹操的报复何时到来?在这巨大的历史夹缝中,两个小人物艰难求存的故事,仍在继续。下一站,是更深的深渊,还是意外的转折?答案,藏在即将到来的、充满变数的建安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