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学习古代医书-《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夜幕降临,青溪镇渐渐安静下来,药膳坊的书房里却还亮着一盏油灯。苏清鸢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古代医书——《千金方》,这是她从空间里找出来的珍贵医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古代的药方和医术,对她改良药方、提升医术有很大的帮助。

  自从“清鸢牌”中成药推出后,苏清鸢就意识到,要想让中成药的效果更好、种类更多,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医术。她空间里储存了很多古代医书,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千金方》,应有尽有,这些医书都是古代医学的精华,是她提升医术的宝贵财富。

  每天晚上,处理完药膳坊和中成药的事务后,苏清鸢都会抽出两个时辰来研读这些古代医书。她一边阅读,一边结合自己的现代医学知识,分析药方的药理和功效,思考如何改良才能让药效更好、副作用更小。

  这天晚上,她正在研读《千金方》中记载的“麻沸散”药方。“麻沸散”是古代的麻醉药方,由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等药材组成,具有麻醉镇痛的功效,但其中的生草乌含有毒性,副作用较大,使用不当很容易危及生命。

  苏清鸢皱着眉头,在纸上写下“麻沸散”的药方,然后逐一分析每一味药材的药性和副作用:“曼陀罗花有麻醉作用,但过量会导致呼吸抑制;生草乌毒性较大,容易引起心律失常;香白芷能镇痛,但对胃肠道有刺激……”

  她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思考如何替换有毒性的药材,降低副作用。她想到了空间里种植的“无毒性乌头”,这种乌头经过特殊培育,毒性大大降低,却保留了镇痛的功效;还想到了“薄荷脑”,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

  她在纸上写下改良后的药方:用无毒性乌头替换生草乌,加入适量的薄荷脑,减少曼陀罗花的用量,再加入甘草调和药性,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然后,她仔细分析改良后的药方:“无毒性乌头和薄荷脑能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曼陀罗花的用量能降低呼吸抑制的风险,甘草能调和药性,减少副作用……”

  为了验证改良后的药方是否有效,她从空间里取出相应的药材,按照改良后的药方制作了少量“麻沸散”,然后在小白鼠身上进行实验——她将少量“麻沸散”混入小白鼠的食物中,观察小白鼠的反应。结果显示,小白鼠在服用“麻沸散”后,出现了麻醉的症状,但呼吸平稳,没有出现心律失常等副作用,麻醉效果过后,小白鼠很快恢复了正常,这说明改良后的“麻沸散”不仅有效,副作用也大大降低了。

  苏清鸢心里满是欢喜,她将改良后的药方仔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以后进一步完善,争取早日应用到临床中。

  除了改良“麻沸散”,苏清鸢还对“四物汤”进行了调整。“四物汤”是古代常用的补血药方,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头晕眼花等症状,但熟地黄性质滋腻,脾胃虚弱的人服用后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

  苏清鸢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根据不同体质的女性,对“四物汤”进行了调整:对于脾胃虚弱的女性,她减少了熟地黄的用量,加入适量的山药、茯苓,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气血两虚的女性,她加入适量的黄芪、党参,增强补气的功效;对于宫寒的女性,她加入适量的艾叶、生姜,增强温经散寒的功效。

  为了验证调整后的“四物汤”是否有效,她邀请了几位不同体质的女性进行试服。一位脾胃虚弱的女性服用调整后的“四物汤”后,不仅没有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头晕眼花的症状还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位气血两虚的女性服用后,面色变得红润,月经不调的症状也有所缓解;一位宫寒的女性服用后,痛经的症状减轻了很多。

  试服的结果让苏清鸢很满意,她将调整后的“四物汤”记录下来,准备以后纳入“清鸢牌”中成药的研发计划中。

  柳先生知道苏清鸢痴迷于古代医书后,也主动提出帮忙。他学识渊博,对古文有很深的研究,能帮苏清鸢解读医书中晦涩的古文,还能结合古代的文化和医学背景,为苏清鸢分析药方的含义和用法。

  有一次,苏清鸢在研读《黄帝内经》时,遇到了一段晦涩难懂的古文:“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她反复读了好几遍,还是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只好向柳先生请教。

  柳先生仔细看了这段古文,耐心地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气血